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静 郑和平 +1 位作者 汪春兰 曹东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目的 :为眼轮匝肌蒂颞侧皮瓣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观测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结果 :①眼轮匝肌眶下部的中部、内侧部及外侧部宽分别为 (2 .5± 0 .3)cm、(0 .8... 目的 :为眼轮匝肌蒂颞侧皮瓣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 ,解剖观测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结果 :①眼轮匝肌眶下部的中部、内侧部及外侧部宽分别为 (2 .5± 0 .3)cm、(0 .8± 0 .2 )cm和 (2 .6± 0 .5 )cm。②眼轮匝肌眶下部血供主要来源于内眦动脉、眶下动脉及颧眶动脉等分支 ,其外径在 0 .2~ 0 .8mm之间。这些动脉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眼轮匝肌眶下部为蒂的颞侧皮瓣可用于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颞区皮瓣 面部缺损 移位术 解剖学
下载PDF
腰椎弓峡部裂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发惠 宋一平 +1 位作者 刘凯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为腰椎弓峡部裂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干燥L3、4、5椎各30个,测量与术式有关的进钉部位、方向、角度、长度等数据;L3、4、5椎各5个,行椎板下缘、峡部、椎弓根锯开,作剖面骨密质厚度测量。... 目的:为腰椎弓峡部裂多孔面螺钉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干燥L3、4、5椎各30个,测量与术式有关的进钉部位、方向、角度、长度等数据;L3、4、5椎各5个,行椎板下缘、峡部、椎弓根锯开,作剖面骨密质厚度测量。结果:椎板下缘最厚处平均L3为8.5mm,L4为8.3mm,L5为7.7mm。距离棘突中线L3为11.5mm,L4为14.0mm,L5为16.8mm。峡部中部厚度L3为8.9mm,L4为9.8mm,L5为9.6mm。进钉点至椎弓根上切迹距离L3为3.7cm,L4为3.5cm,L5为3.2cm。进钉角度向上向外与矢状面呈15°~17°。结论:以上数据可供术者因人、椎序酌情选用多孔面螺钉及操作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弓 峡部崩裂 多孔面螺钉 内固定术 解剖学
下载PDF
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王珊 吴水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 目的:为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骨骼标本上,对腓骨上段及第1跖骨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腓骨上段、第1跖骨形态比较,横径:腓骨头为(2.1±0.3)cm,跖骨头为(2.1±0.2)cm;腓骨颈为(1.1±0.1)cm,跖骨体为(1.4±0.1)cm。长度:腓骨头为(2.2±0.3)cm,跖骨头为( 1.5 ± 0.2)cm。矢状径:腓骨头为(2.6 ± 0. 3)cm,跖骨头为( 1. 9 ± 0. 2)cm。跖骨长度为(5. 8 ± 0. 3)cm。结论:腓骨上段与第1跖骨形态相似,设计带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第1跖骨具有可行性,临床已应用42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头 第1跖骨 骨骼移植 骨骼重建 解剖学
下载PDF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2
4
作者 方义湖 吴解万 谢汉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腱 下胫腓联合分离 转位 修复 骨隧道
下载PDF
跗外侧动脉足外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和平 谢汉国 +2 位作者 关夷 许卫红 张发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200-202,共3页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cm足背动脉搏动点至第5跖骨底连线。动脉起始处有一外径(0.5±0.2)mm、长(1.0±0.2)mm的皮支较恒定,终支形成前行支和后行支,分别向前、后行与弓状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跗外侧血管前支或后支为蒂逆行皮瓣,第5跖骨底前方或后方2cm处为旋转点,可用于足跟、外踝及足背远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外侧动脉 足外侧逆行皮瓣 解剖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股前外侧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2 位作者 陈秀清 李芳华 张新力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4-16,共3页
在3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股外侧肌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及其吻合。上述动脉间存有2.4(1~4)支的吻合支,外径为0.6±0.2mm。吻合有两种类型:(1)直接吻合(占... 在3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股外侧肌动脉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及其吻合。上述动脉间存有2.4(1~4)支的吻合支,外径为0.6±0.2mm。吻合有两种类型:(1)直接吻合(占90.0%);(2)桥接吻合(占10.0%)。从解剖学角度证实,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上外动脉 皮瓣
下载PDF
向月骨植入血管束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郭景华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86.7%的腕背支在茎平线上方20.9±3.5mm处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口径均在1.0mm以下,并与桡动脉、静脉腕背支吻合,13.3%的腕背支主干径直下行。外侧... 用3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解剖观测骨间前血管腕背支。86.7%的腕背支在茎平线上方20.9±3.5mm处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口径均在1.0mm以下,并与桡动脉、静脉腕背支吻合,13.3%的腕背支主干径直下行。外侧支解剖位置较为恒定,长度、外径适宜,可作为首选血管束用于植入月骨以治疗血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束 月骨 植入 应用解剖学 治疗 吻合 血供 主干 长度 解剖位置
下载PDF
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的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张发惠 钟桂午 郑和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 为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观测内侧楔骨、骰骨背侧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结果内侧楔骨血供来自跗内侧动脉、内踝前动脉、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动脉终支以不同出现率,沿第一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并与跖底动脉相吻合。跗外侧动脉分出骰骨骨膜血管,并分出第2~4跖背动脉,在跖骨颈处分出穿支与跖底动脉相吻合。结论以上述血管为蒂设计的内侧楔骨、骰骨骨膜瓣或骨膜软骨瓣,选择其中供区逆行修复跖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头 缺血性坏死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尺动脉腕背支手背尺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9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郭耀兴 钟桂午 《解剖与临床》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为手背尺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腕背支于腕豆骨上3.9±1.2cm始于尺动脉,外径1.3±0.2mm,分... 目的:为手背尺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腕背支于腕豆骨上3.9±1.2cm始于尺动脉,外径1.3±0.2mm,分出升支、降支。降支为腕背支的延续,经第五掌骨尺侧缘直达掌骨头颈处与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占70%;降支至腕豆骨附近变为纤细,由小指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上行与之吻合占30%,吻合径0.5±0.1mm。结论:尺动脉腕背支降支为蒂手背尺侧逆行皮瓣,腕豆骨下5cm为皮瓣旋转点,可用于手背及邻指组织缺损修复,并可制成带神经、肌腱和骨片的复合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逆行皮瓣 尺动脉腕背支 吻合 解剖学基础 指动脉 小指 掌骨 动脉内灌注 肌腱
下载PDF
带血管肩胛冈骨瓣转位脊柱前方植骨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学
10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何向阳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4-35,共2页
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血管走行恒定,颈横动脉长10.5±1.3cm,浅支与肩胛冈支长4.8±0.8cm、外径2.1±0.3mm。颈横动脉浅支及其肩... 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及其浅支的走行、分支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血管走行恒定,颈横动脉长10.5±1.3cm,浅支与肩胛冈支长4.8±0.8cm、外径2.1±0.3mm。颈横动脉浅支及其肩胛冈支为蒂的肩胛冈骨瓣转位脊柱前方植骨融合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骨瓣 转位术 植骨融合术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蒂半片锁骨瓣修复锁骨肩峰端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建通 许卫红 郑和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为修复锁骨中远端骨不连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颈部标本上,观察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形态、血供及其与锁骨的关系。结果锁骨头无损伤可分离长度为8.1cm,其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入肌点在该肌前缘... 目的为修复锁骨中远端骨不连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侧成人颈部标本上,观察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形态、血供及其与锁骨的关系。结果锁骨头无损伤可分离长度为8.1cm,其主要血供为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入肌点在该肌前缘后1.7cm、距锁骨上缘6.8c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 肌骨瓣 骨不连 锁骨 肩峰端 修复
下载PDF
四肢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术新供区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发惠 《解剖与临床》 1998年第3期117-121,共5页
目的:介绍上、下肢带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位术新供区的解剖学依据,指导术式设计和推广应用。方法:综合作者近年新发掘的四肢骨瓣、骨膜瓣新供区的解剖学资料,针对性地设计了常用的移位术式。结果:这一批供区以非主干知名血管或主干血... 目的:介绍上、下肢带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位术新供区的解剖学依据,指导术式设计和推广应用。方法:综合作者近年新发掘的四肢骨瓣、骨膜瓣新供区的解剖学资料,针对性地设计了常用的移位术式。结果:这一批供区以非主干知名血管或主干血管的小分支为血管蒂,设计的骨瓣、骨膜骨瓣.顺行或逆行移位修复四肢骨不连、骨缺损、骨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获得了可靠的治疗效果。结论:四肢带血供的骨(膜)瓣移位术供区,术式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对供区功能影响很小,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带血管蒂 骨瓣移位术 新供区 解剖学 骨膜瓣移位术
全文增补中
腓浅血管蒂胫腓骨膜瓣的解剖和临床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3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余国荣 喻爱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跳动脉穿支的骨膜支及其与腓浅动脉间的吻合。穿支发2~6支外径在0.5mm以下的骨膜支,分布至胫腓骨远端前面。穿支的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恒定。设计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为胫骨...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跳动脉穿支的骨膜支及其与腓浅动脉间的吻合。穿支发2~6支外径在0.5mm以下的骨膜支,分布至胫腓骨远端前面。穿支的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恒定。设计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为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增加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经临床1例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血管 排动脉穿支 骨膜瓣 胫骨 骨折 解剖学
下载PDF
足内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刘经南 刘方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与跖底动脉或足底深支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2%、24%、16%、8%,吻合支外径0.7±0.2mm。设计以吻合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皮瓣,可修复趾背、趾底、足背、足底远侧区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例,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底动脉 足底 足背 足内侧 逆行皮瓣 解剖学
下载PDF
足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4 位作者 方祥源 刘经南 施洪 刘方刚 刘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 解剖观测了30侧成人下肢足内侧区皮肤血管.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和跗内侧动脉,分别发4.5(3~8)支、7.4(3~12)支、5.9(2~12)支和2.8(1~6)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动脉间吻合恒定.经选择性动脉注射显示,皮瓣面积约为9×6cm~10×8cm.以上述动脉为蒂的足内侧皮瓣,可转位修复内踝、跟腱、足跟和足底远侧区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了12例均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动脉 皮瓣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钟桂午 陈日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12-314,共3页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1±0.8)cm始于胫前动脉,紧贴骨面前行至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胫骨前缘上行,达踝间连线上(6.3±1.3)cm处与胫前动脉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内踝前动脉吻合。踝上支长(2.2±0.7)cm,外径(1.1±0.2)mm,伴行静脉两条。以踝上支或踝上支与肌骨膜支的吻合关系,可在胫骨下段外侧设计8cm~10cm×4cm~5cm骨膜瓣,为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膜(骨)瓣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骨膜瓣移位术 骨折不愈合 胫骨骨折
下载PDF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郑和平 谭金海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分别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和小结节部。降支有2 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外侧降支下行分布于肱骨上段外侧面三角肌前部所覆盖区。结论:以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近端骨不连或小范围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头坏死 缺血性 旋肱前动脉 动脉外侧降支
下载PDF
膝下内侧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发惠 许卫红 +1 位作者 刘经南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下内侧动脉走行、分支以及与隐动脉和胫后动脉皮支的吻合情况。膝下内侧动脉分关节支和筋膜皮支。筋膜皮支分出皮支前长4.6±1.8cm,外径1.0±0.3mm,皮支外径0.7±...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下内侧动脉走行、分支以及与隐动脉和胫后动脉皮支的吻合情况。膝下内侧动脉分关节支和筋膜皮支。筋膜皮支分出皮支前长4.6±1.8cm,外径1.0±0.3mm,皮支外径0.7±0.2mm。该血管与隐动脉、胫后动脉皮支相吻合,共同分支分布小腿内侧上部。设计以膝下内侧血管为蒂的皮瓣,可用于修复膝周、小腿中下段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膝下内侧血管 皮瓣 小腿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和平 张凤兰 +2 位作者 徐达传 刘志雄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跖背动脉 肌腱 皮瓣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膜瓣移位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