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长度兔桡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
4
1
作者
詹玉林
安智全
+7 位作者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侯国柱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11-5517,共7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cm的骨缺损...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cm的骨缺损。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5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0.05);3.0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cm骨缺损组(P<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0.05)。证实,兔桡骨3.0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损伤基础实验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长度
骨愈合
兔
桡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刚
陈朝伟
+3 位作者
汪号广
金军伟
刘建刚
刘英杰
《癌症进展》
2017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总结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的86例肺癌合并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n=27)和保守治疗组(n=5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
目的总结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的86例肺癌合并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n=27)和保守治疗组(n=5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卡氏日常状态评分(KPS)及Frankel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手术组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KP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手术组效果更优(P﹤0.05)。8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95%CI:5.639~6.361)。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脊柱转移灶数量和是否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癌的手术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针对此类患者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脊柱转移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及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詹玉林
侯国柱
+7 位作者
安智全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在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分泌量及骨愈合的影响,以及保留骨膜的必要性。方法选用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4个月龄,雌雄各24只)随机分成2组(n=24),在麻醉下手术造成兔左桡骨中段0.5cm骨缺损,同...
目的探讨在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分泌量及骨愈合的影响,以及保留骨膜的必要性。方法选用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4个月龄,雌雄各24只)随机分成2组(n=24),在麻醉下手术造成兔左桡骨中段0.5cm骨缺损,同时保留或切除骨缺损周围的骨膜以制成保留骨膜组和切除骨膜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3、4周各处死6只动物并摄骨缺损部位的x线片,对缺损部位的大体标本进行观察,并取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Westernblot检测,半定量测定BMP.2的含量,采用Lane.SandhuX线评分标准对骨愈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术后1、3、4周保留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逐渐增多,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在术后1周达最高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BMP-2的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BMP.2的含量较切除骨膜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的骨愈合Lane—SandhuX线评分较切除骨膜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膜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BMP-2的分泌量并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在治疗骨缺损时保留骨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膜
骨愈合
骨缺损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长度兔桡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
4
1
作者
詹玉林
安智全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侯国柱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
医院
骨科
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骨科
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11-55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60144)~~
文摘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cm的骨缺损。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5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0.05);3.0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cm骨缺损组(P<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0.05)。证实,兔桡骨3.0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损伤基础实验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长度
骨愈合
兔
桡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Keywords
bone and joint imp ants
basic experiment of bone joint injury
bone defec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length
bone healing
rabbits
radius bon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刚
陈朝伟
汪号广
金军伟
刘建刚
刘英杰
机构
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骨科
解放军
第一
五二
中心医院
呼吸内科
解放军
第一
五二
中心医院
肿瘤科
出处
《癌症进展》
2017年第9期1082-1084,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的86例肺癌合并脊柱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手术组(n=27)和保守治疗组(n=5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卡氏日常状态评分(KPS)及Frankel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手术组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KP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改善,手术组效果更优(P﹤0.05)。8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95%CI:5.639~6.361)。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脊柱转移灶数量和是否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癌的手术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针对此类患者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手术指征十分重要。
关键词
肺癌
脊柱转移
疗效
预后
Keywords
lung cancer
spinal metastasis
curative effect
prognosis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及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詹玉林
侯国柱
安智全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
医院
骨科
解放军第一五二中心医院骨科
新疆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骨科
出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144)
文摘
目的探讨在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分泌量及骨愈合的影响,以及保留骨膜的必要性。方法选用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4个月龄,雌雄各24只)随机分成2组(n=24),在麻醉下手术造成兔左桡骨中段0.5cm骨缺损,同时保留或切除骨缺损周围的骨膜以制成保留骨膜组和切除骨膜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3、4周各处死6只动物并摄骨缺损部位的x线片,对缺损部位的大体标本进行观察,并取缺损部位的组织进行Westernblot检测,半定量测定BMP.2的含量,采用Lane.SandhuX线评分标准对骨愈合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术后1、3、4周保留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逐渐增多,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骨膜组兔骨缺损断端间组织中的BMP.2含量在术后1周达最高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BMP-2的含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BMP.2的含量较切除骨膜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周保留骨膜组的骨愈合Lane—SandhuX线评分较切除骨膜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膜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BMP-2的分泌量并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在治疗骨缺损时保留骨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膜
骨愈合
骨缺损
Keywor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one membrane
Bone healing
Bone defect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长度兔桡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詹玉林
安智全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侯国柱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86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赵刚
陈朝伟
汪号广
金军伟
刘建刚
刘英杰
《癌症进展》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兔骨缺损模型中骨膜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泌量及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詹玉林
侯国柱
安智全
孙鲁源
张长青
曾炳芳
许锋
李文举
朱小萌
宋兴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