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海滨 张聪 +4 位作者 顾苏熙 谢明玖 田斌 简伟 李大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84-690,共7页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下载PDF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张传森 陈道运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84-4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人退变椎间盘及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类蛋白为10条,其中Bax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增高,Bcl-2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正常组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为(24.897±3.62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440±4.15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9.372±2.588)%,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和(0.169±0.005);退变组AI为(49.232±3.44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8.239±2.47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2.349±3.764)%,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和(0.262±0.014),两组间的AI均值、Bcl-2、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椎间盘退变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上皮细胞膜蛋白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实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一冰 关长勇 +1 位作者 孙继桐 刘淑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02-360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能否减轻腰椎间盘术后的水肿,促进受损神经根尽快恢复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后采用高压氧治疗,另一组做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3,7,14dVAS评分分别为(6.0±1.2),(2.6...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能否减轻腰椎间盘术后的水肿,促进受损神经根尽快恢复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方法:采取随机抽签法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术后采用高压氧治疗,另一组做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3,7,14dVAS评分分别为(6.0±1.2),(2.6±1.2),(1.2±1.0)分,对照组分别为(7.7±0.8),(5.6±1.0),(4.8±1.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F=133.433,df1=1,df2=44)。治疗组术后疼痛时间(1.6±1.1)d,对照组术后疼痛时间(4.5±1.8)d。术后疼痛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709,P<0.001)。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治疗组P40差值2.3±2.4,对照组2.0±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53,P>0.05)。结论:术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神经根的复原,SEP在治疗前后不显著,可能与SEP不敏感有关,须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高压氧疗法 疼痛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薛海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 1年~ 4年 2个月 ,平均 2年 6个月。结果 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796±0 1 67)g/cm2 ,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953± 0 1 85)g/cm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P <0 0 5)、植骨融合率 (P <0 0 0 1 )、主现满意率 (P <0 0 1 )和客观疗效 (P <0 0 0 1 )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 ,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术前骨密度低于 (0 796± 0 1 67)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弓根螺钉系统 内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手术
下载PDF
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的5年随访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2 位作者 郑光新 彭伟 才晓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8-19,共2页
目的:椎间固定融合术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固定节段上下椎间盘存在应力集中,通过观察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明确是否存在退行性变的发生。方法:1998-08/2002-01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收治... 目的:椎间固定融合术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固定节段上下椎间盘存在应力集中,通过观察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明确是否存在退行性变的发生。方法:1998-08/2002-01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收治行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询问主诉是否有腰痛,进行腰部和神经系统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行肌电图椎旁定位明确神经受损情况,X射线检查及MRI检查,观察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术后随访5年,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27.5%(11/40),但仅15%患者出现主观不适和阳性体征。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比例较高,应力异常集中是退行性变加速原因,大多数患者在术后5年内并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腰椎管容积较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选择性治疗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才晓军 马远征 鲍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9期6483-6483,i007,共2页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119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颈部牵引、固定、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以及应用抗炎、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颈椎前后路减...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对119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颈部牵引、固定、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以及应用抗炎、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颈椎前后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结果非手术组68例优12例,良17例,可23例,差16例,优良率42.65%。手术组51例优18例,良19例,可例,差例,优良率9572.55%。结论颈性眩晕是伴随颈部疾患出现的主观症状,交感神经受刺激为主要发病机制。部分病例通过保守治疗可获一定疗效;手术治疗可稳定颈椎,恢复椎管容积及椎动脉周围的缓冲空间,消除致压物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窦椎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疗效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选择性治疗 交感神经 颈椎 诊断 发病机制 结论 策略 过程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1 位作者 陈兴 刘海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66-5566,共1页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手术...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组32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手术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分级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恢复1级以上高压氧治疗组22例,对照组11例。结论减压固定手术配合高压氧治疗更能有效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辅助治疗 脊柱骨折 合并症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8例半年疗效随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陈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80-4080,共1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7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采用膝关节恢复评分标准(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7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采用膝关节恢复评分标准(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患者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值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手术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诊断等无关。结论康复治疗会使高危患者近、远期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随访 影响因素 康复
下载PDF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青 黄迅悟 +4 位作者 关长勇 刘广林 张晓鸥 张国伟 郭昭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37-237,共1页
通过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为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24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有20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率82.3%。手术治疗者平均年龄77.8岁。包括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 通过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为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24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有20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率82.3%。手术治疗者平均年龄77.8岁。包括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治疗。经积极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大多患者恢复良好。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康复治疗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术 空心钉内固定术 被动活动器
下载PDF
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嘉利 李大伟 +2 位作者 马远征 杨达宇 王天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 目的探讨在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解放军第三○九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50例多节段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根据各处病灶不同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按术式不同分为4个组: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术10例;B组:胸椎或胸腰段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固定术6例;C组: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D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椎弓根固定术12例。对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整理分析,50例患者治疗前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4例,B级2例,E级32例。34例患者伴后凸畸形,Cobb角度10°~20°者16例,>20°者18例;对随访的患者Frankel分级、Cobb角度等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A组手术平均时间(3.6±0.6)h,术中平均出血量(455±54)ml;B组手术平均时间(4.7±0.8)h,术中平均出血量(670±58)ml;C组手术平均时间(4.8±0.9)h,术中平均出血量(630±62)ml;D组手术平均时间(4.1±0.7)h,术中平均出血量(420±46)ml。术后1~3周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8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14例,改善2级者4例。50例患者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5.6%±12.3%,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率为23.7%±20.4%。结论根据患者病变椎体的破坏范围及程度、脓肿的部位及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可对多节段脊柱结核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腰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纤维蛋白黏合剂促进冻干骨颗粒成骨的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长勇 王继芳 张永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44-1445,T002,共3页
目的:以兔股骨下端包容性骨缺损为模型,植入纤维蛋白黏合剂(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观察其塑型能力和成骨的组织学过程,探讨FS对包容性植骨时冻干骨颗粒成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48只,在其双侧股骨外侧髁钻10mm深,直径5mm的骨洞为包容... 目的:以兔股骨下端包容性骨缺损为模型,植入纤维蛋白黏合剂(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观察其塑型能力和成骨的组织学过程,探讨FS对包容性植骨时冻干骨颗粒成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48只,在其双侧股骨外侧髁钻10mm深,直径5mm的骨洞为包容性植骨区,按随机数字方法随机给予以下4种处理:①植入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FS+MB)。②单纯植入骨颗粒(MB)。③单纯植入FS。④空白对照。于术后1,2,4,8周分别进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骨计量学分析。结果:X线发现术后1,2,4周,FS+MB组与单纯植入MB相比,植骨区周围出现较大的低密度透光带。肉眼观察:1~2周剖开标本时,单加骨颗粒组有颗粒散落,而FS+MB组颗粒成形良好。组织学观察发现植入FS者未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弱,FS+MB组比MB组破骨及成骨较快。骨计量学分析FS+MB组比单加MB组新骨形成速度快,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大于MB组及空白和FS组,其中FS+MB组与M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FS能够提高骨颗粒的塑型能力,增强骨颗粒填充后的稳定性,加速骨颗粒间的血管化过程,提高冷冻干燥骨颗粒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黏合剂 成骨能力 股骨下端包容性骨缺损 组织学 冷冻干燥骨颗粒 移植术
下载PDF
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体内外降解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广森 靳安民 马远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48-5549,共2页
目的:对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HA)/L-聚乳酸(PLLA)体内外降解进行评价。方法:将自制HA/PLLAcage放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植入家兔背肌内降解40周,分段测定材料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物力学强度。结果:材料在体内外的黏均相对... 目的:对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HA)/L-聚乳酸(PLLA)体内外降解进行评价。方法:将自制HA/PLLAcage放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植入家兔背肌内降解40周,分段测定材料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物力学强度。结果:材料在体内外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生物力学强度随时间逐渐下降,前16周下降缓慢,24周后逐渐加快,40周材料在体内外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力学强度下降的百分率分别是43.4%,37.4%,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生物降解 分子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电生理评估对肾移植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指导意义
13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2 位作者 常京元 石炳毅 郝凌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1-201,共1页
目的探讨肾脏移植术后引发手术切口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评估与诊治方法。方法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7-02/2003-01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73例患者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根据患者主诉... 目的探讨肾脏移植术后引发手术切口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电生理评估与诊治方法。方法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7-02/2003-01的同种异体肾移植473例患者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1例,根据患者主诉及物理查体,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协助,明确诊断,行局部物理治疗及封闭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11例患者全部行CSEP检查,患侧P1N1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9.05±0.55)ms、(37.25±1.55)ms,健侧为(12.40±1.05)ms、(37.25±1.55)ms,差异具显著性意义,证实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保守及手术治疗,均于半年内恢复,无后遗症。结论肾移植术后术侧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CSEP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手术中牵拉、压迫、低温可能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肾移植术后 电生理 患者 损伤 CSEP 并发症 诊治方法 物理 结论
下载PDF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及术后康复治疗
14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陈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3期4832-4832,共1页
目的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接受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患者,进行短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1年9个月,平均1年2个月,以总结术后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复查X射线片后,术后椎间高度不... 目的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接受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患者,进行短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1年9个月,平均1年2个月,以总结术后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复查X射线片后,术后椎间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未见有髓核位置的明显变化,也未见有终板塌陷的现象。患者下腰椎活动度及腰痛均有改善。结论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方法,是脊柱重建的一种趋势,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 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并发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4 位作者 杨飞 崔旭 李力韬 安晋宇 张嘉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分析材料体内外性能。方法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溶解于适量1,4-二氧六环中,将β-磷酸三钙、异烟肼二种粉末直接混入PLGA溶液中,超声混合均匀。将悬浊液置入模具中制成材料。扫描电... 目的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分析材料体内外性能。方法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溶解于适量1,4-二氧六环中,将β-磷酸三钙、异烟肼二种粉末直接混入PLGA溶液中,超声混合均匀。将悬浊液置入模具中制成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结构,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作股骨髁缺损模型,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β-TCP/PLGA)(实验Ⅰ组)、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β-TCP/PLGA/INH)(实验Ⅱ组)缓释材料,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验Ⅲ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和12周观察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情况,并采用影像学、组织学评分和骨长入率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β-TCP/PLGA/INH缓释材料在局部可持续释放异烟肼至12周。12周后,实验Ⅰ组与Ⅱ组骨缺损得到修复,实验Ⅲ组骨缺损未修复;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的骨长入率分别为83.0%±7.0%、84.0%±6.0%,而实验Ⅲ组为10.0%±1.1%,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3±0.6)分、(7.1±0.8)分、(2.0±0.4)分。组织学评分和骨长入率在实验Ⅰ与Ⅱ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评分t值为0.400,P>0.05;骨长入率:t=-0.217,P>0.05);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评分t值分别为14.700、11.404,P值均<0.01;骨长入率:t值分别20.604和24.262,P值均<0.01)。结论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可很好的修复兔骨缺损,材料降解速度与骨形成速度相匹配,并能在足够成长的时间范围内维持异烟肼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药物释放系统 聚乙醇酸 乳酸 磷酸钙类 结核 脊柱
下载PDF
重视脊柱结核 提高诊疗水平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远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7-298,共2页
结核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3400年,这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结核病患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大幅减少,1990年至2010年间,患病率下降了1/2,死亡率下降了近80%,结核病发病率年... 结核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3400年,这种古老的传染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结核病患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大幅减少,1990年至2010年间,患病率下降了1/2,死亡率下降了近80%,结核病发病率年均降幅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发展中国家 诊疗 人类健康 结核病 传染病 病例数
下载PDF
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手术联合个体化化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力韬 马远征 +3 位作者 李大伟 崔旭 胡明 罗小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联合药敏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抗结核化疗对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骨科中心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耐多药脊柱结核。包括初治结核6例,复治结核15例。21例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灶特点接受不同方式手术治疗,术后参照既往抗结核化疗史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并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与耐药表型,回顾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变化及实验室指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疾病转归。结果复治结核既往化疗平均持续(19.3±15.8)个月(7~49个月)。19例接受了开放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内固定失效,有4例术后局部复发;2例接受的是CT引导下置管灌洗术。术后个体化化疗平均持续1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术前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9例伴后凸畸形者术后均得到良好矫正,但其中1例伴后凸畸形者因术后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时后凸矫正明显丢失。18例最终临床治愈,3例仍在接受化疗。结论基于药敏试验的化疗联合手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尽早治愈耐多药脊柱结核,解决严重并发症,并避免耐多药菌株的播散及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治疗 矫形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抗药性 多药 临床方案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责任小组式教育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被引量:7
18
作者 毕娜 马远征 +3 位作者 于梅 张延晖 余兴艳 陈嘉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在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上的有效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病区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100例,历史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610月患者)和对...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在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上的有效性。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014年1—10月本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病区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100例,历史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610月患者)和对照组(1—5月患者)。实验组从2014年6月份开始实施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其中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责任组长组织实施小组教育,护士长组织健康教育查房。测量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准确程度。两组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教育计划准确度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总得分分别为(18.21±1.26)分和(15.26±1.01)分,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得分分别为(96.68±7.62)分和(85.88±8.91)分,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准确度总得分分别为(28.16±6.27)分和(23.14±5.13)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2.92、6.51、4.38,P值均〈O.01)。结论责任小组式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护理 胸椎 腰椎 健康教育 觉知 病人医疗护理计划 护理 小组
下载PDF
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柯 马远征 +2 位作者 李大伟 胡明 王亮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2例,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个...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2例,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根据病灶部位及病变程度个体化选择术式,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同时观察组接受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药物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疼痛视觉评分(VSA)、病灶愈合情况、内植入物情况等。结果随访3年,末次随访观察组股骨颈(Neck)、Ward三角区(Ward)、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分别为(0.88±0.15)g/cm^2、(0.73±0.11)g/cm^2、(0.78±0.10)g/cm^2,高于对照组(0.71±0.14)g/cm^2、(0.59±0.13)g/cm^2、(0.61±0.1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1、3.58、3.80,P值均<0.01)。观察组末次随访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骨钙素(OC)水平分别为(16.06±8.05)ng/mL、(0.22±0.08)ng/mL、(6.42±1.03)ng/mL,对照组末次随访血清ALP、CTX、OC水平分别为(18.10±8.55)ng/mL、(0.52±0.13)ng/mL、(7.43±1.52)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5.47、-3.47,P值均<0.01)。至末次随访,观察组无内固定失效情况发生,对照组内固定螺钉断裂1例、松动3例、拔出2例;观察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10.93±6.38)°,对照组术后局部后凸Cobb角为(10.77±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局部后凸Cobb角为(11.05±6.17)°,对照组后凸Cobb角为(14.0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5);两组X线或CT检查提示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钙剂、骨化三醇、双膦酸盐药物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改善脊柱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提高手术内固定安全性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骨质疏松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价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85例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13-73岁,平均(41.8±17.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价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85例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9例;年龄13-73岁,平均(41.8±17.3)岁。术后基于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或常规康复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即围手术期康复、早期三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后期家庭或二级医疗机构康复;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的康复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2000年)》评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2个月。结果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X线或CT检查提示病灶均获骨性融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7.9±1.2)、(2.3±0.4)、(2.2±0.5)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7.8±1.3)、(3.1±0.8)、(2.9±0.7)分。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29.031、28.752;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得分比较,t值分别为19.955、21.508;P值均〈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测量Cobb角,观察组分别为(30.1±3.2)°、(11.4±2.1)°、(11.7±2.3)°;对照组分别为(29.4±4.0)°、(10.8±2.3)°、(10.9±2.4)°。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32.037、30.617;对照组t值分别为26.125、25.702;P值均〈0.05。术前、术后、末次随访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检测,观察组分别为(41.2±10.7)、(69.6±15.8)、(93.5±14.7)分;对照组分别为(42.3±12.6)、(70.5±13.9)、(87.1±13.2)分。术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t值分别为9.759、18.862;对照组t值分别为-9.741、-15.910;P值均〈O.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术后6个月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2.110,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至3周,神经功能开始部分恢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观察组完全恢复36例,部分恢复4例,无改善3例。对照组完全恢复37例,部分恢复2例,无改善3例。结论对于脊柱结核活动型截瘫,分阶段系统化康复治疗较常规康复治疗的疗效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治疗 截瘫 康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