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感染性肝病在传染病医院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孙颖 邹正升 +5 位作者 尚丽丹 张伟 赵军 滕光菊 常彬霞 李保森 《肝脏》 2014年第10期719-721,729,共4页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肝病在传染病医院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年份非感染性肝病的住院人数、性别分布以及不同年份非感染性肝病构成比的变化趋势等。结果在传染病医院中非感染性肝病的病种主要包括各种自...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肝病在传染病医院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不同年份非感染性肝病的住院人数、性别分布以及不同年份非感染性肝病构成比的变化趋势等。结果在传染病医院中非感染性肝病的病种主要包括各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代谢性肝病和无感染性的肝脏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前三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02年至2012年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2年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总数为667例,而2012年为4 868例,其构成比也由10.55%升至15.73%;非感染性肝病的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但其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女性构成比为逐年升高趋势;不同年份非感染性肝病病房收治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与其收治的肝病患者的构成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也是传染病医院肝病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管理,为其创造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肝病 传染病医院 管理
下载PDF
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及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酒精性肝病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16
2
作者 常彬霞 孙颖 +4 位作者 滕光菊 张伟 赵军 邹正升 李保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0-34,共5页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美国国立卫生院酒精滥用与成瘾研究所(NIAAA)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肝硬化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12大原因。近年来,在我国成人群体中ALD的发病率、占同期...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据美国国立卫生院酒精滥用与成瘾研究所(NIAAA)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肝硬化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12大原因。近年来,在我国成人群体中ALD的发病率、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及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中的病因构成比不断上升,由此可见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欧洲 美国 指南
下载PDF
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斌 常彬霞 徐明江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5期307-311,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进展期肝病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因此建立一个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类似的模型就至关重要。过去建立的一些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或者肝损伤轻微,或者难于操作,近期由美国国立... 酒精性肝病是进展期肝病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主要基于动物模型,因此建立一个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类似的模型就至关重要。过去建立的一些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或者肝损伤轻微,或者难于操作,近期由美国国立卫生院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建立的新模型,即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Binge模型),更接近于人类的饮酒方式,肝损伤更明显,而且容易操作,费用低和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小鼠 对照组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某传染病医院11年间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状况分析
4
作者 孙颖 张伟 +4 位作者 常彬霞 滕光菊 赵军 邹正升 李保森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eedliverinjury,DILl)在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2月3848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年度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及预后。结果DILl患者年住院数由88例...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eedliverinjury,DILl)在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2月3848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年度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及预后。结果DILl患者年住院数由88例(2002年)升至835例(2012年),在非感染性肝病中的构成比由13.19%升至21.52%。10~49岁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DILI的人数呈上升趋势;50~89岁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DILI的人数呈下降趋势。〈10、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和≥80岁各年龄组DILl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65%、5.11%、12.10%、19.08%、25.45%、20.62%、10.42%、4.58%和0.98%。各年龄组女性构成比分别为30.16%、44.90%、49.46%、55.10%、58.37%、64.28%、58.85%、52.00%和27.78%。药物性肝硬化患者构成比为7.7%,药物性肝衰竭为4.1%,药物性肝炎为88.2%。3848例中总无效死亡率为7.61%,2010年开始DILl无效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为2.87%。结论DILl正逐渐成为肝病中的常见病,30。59岁为DILl高发年龄.30~79岁的nTlll患者以奇件为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疾病 肝硬化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无重叠和有重叠特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颖 常彬霞 +4 位作者 滕光菊 张伟 赵军 邹正升 李保森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eholic acid,UDCA)对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重叠特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单纯PBC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PBC死亡...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rsodeoxyeholic acid,UDCA)对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重叠特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单纯PBC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因PBC死亡的患者,以患者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简化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其中12例诊断可能为AIH,将此12例具重叠特征和8例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分别进行研究,分析2组在UDCA初治及研究终点时的临床特征、UDCA治疗的生化学应答及生存期情况。结果 2组在UDCA治疗基线的PLT、ALP、GGT、ALT、AST、ALB、TBIL、TBA、CRE、PT、INR水平及梅奥风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1∶80的阳性率、血清球蛋白或IgG≥1.1倍正常值上限的百分比及AIH治疗前的简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DCA治疗后有重叠特征组的生存时间为(24.4±16.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无重叠特征组生存时间为(60.6±43.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5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重叠特征组经过UDCA治疗后预后较差,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2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仍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对于巴黎标准不能确诊而简化评分标准可确诊的AIHPBC患者,单纯UDCA治疗预后差,生存时间较无重叠特征的PBC患者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熊脱氧胆酸 预后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保森 孙颖 《传染病信息》 2013年第5期263-265,275,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因其发生范围广,预测性差,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于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因其发生范围广,预测性差,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疾病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促炎症CD16^+单核细胞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陆军 吕吉云 +5 位作者 张纪元 邹正升 张政 陈黎明 李保森 王福生 《传染病信息》 2011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0例CHB患者外周血内单核细胞亚群的频率和表型,包括32例免疫耐受期HBV携带者和78例免疫活化期患者。另选取20例免疫活化期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0例CHB患者外周血内单核细胞亚群的频率和表型,包括32例免疫耐受期HBV携带者和78例免疫活化期患者。另选取20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肝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化和肝内单核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免疫活化期患者外周血、肝内的单核细胞及其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显著增加,且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和ALT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免疫活化期患者单核细胞及其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增加可能参与形成肝脏炎症微环境和促进CHB患者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TH17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下载PDF
MBD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伟伟 黄昂 戴广海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甲基化CpG结合域(methyl-CpG-binding domain,MBD)蛋白家族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MBD蛋白功能的实现需要蛋白的MBD结构域和基因组的甲基化CpG位点,它们通过异染色质的形成,组蛋白去乙酰化以及DNA甲基化修饰,进而产生基因表... 甲基化CpG结合域(methyl-CpG-binding domain,MBD)蛋白家族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MBD蛋白功能的实现需要蛋白的MBD结构域和基因组的甲基化CpG位点,它们通过异染色质的形成,组蛋白去乙酰化以及DNA甲基化修饰,进而产生基因表达抑制作用。但是,一些MBD蛋白也可以结合非甲基化DNA,并通过蛋白其他的结构域或者与核小体重塑及去乙酰化酶(nucleosome remodeling deacetylase,NuRD)/Mi-2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来发挥转录激活作用和多向分化潜能。MBD蛋白发生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会引起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和慢性乙型肝炎。本文总结了MBD蛋白家族核心成员的主要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结合域蛋白质 DNA甲基化 肿瘤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N99口罩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热防护中的使用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惠明 尚丽丹 +1 位作者 李宁 谢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3期2840-2840,共1页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50%~90%,由于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药物,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地、安全地完成工作。正确佩戴口罩是个人防护的关键环节,常规戴N99口罩的步骤为:上带套在脑...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50%~90%,由于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药物,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地、安全地完成工作。正确佩戴口罩是个人防护的关键环节,常规戴N99口罩的步骤为:上带套在脑后,下带套在颈后,然后用食指和拇指从松紧带下捏住鼻夹,轻轻从两侧拉紧上松紧带,调整下松紧带,最后捂住口罩用力呼气,检查是否漏气。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常规方法佩戴N99口罩后鼻梁上方容易漏气,而且口罩前部容易贴敷在口鼻部。尤其是在当地高温高湿环境下,面部出汗较多,口罩容易完全湿贴在鼻部导致无法正常呼吸,严重影响了防护效果和工作效率。为避免漏气和口罩湿贴在口鼻部的情况发生,笔者改善了N99的佩戴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戴口罩 使用经验 热防护 西非 高温高湿环境 个人防护 佩戴方法
原文传递
提高与埃博拉病毒病患者沟通效率的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宁 林惠明 +2 位作者 黄顺 王丽珍 刘春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3期2833-2833,共1页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西非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但本地常用的还有4~5种土语,这使医护在查房时与患者及塞方护士沟通存在一定困难。进入埃博拉病房工作时需穿戴...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EB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西非疫情重灾区塞拉利昂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但本地常用的还有4~5种土语,这使医护在查房时与患者及塞方护士沟通存在一定困难。进入埃博拉病房工作时需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PPE),在PPE状态下听力会受影响,沟通时需大声说话,势必会增加体力消耗及在病房内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患者 出血性传染病 个人防护用品 病房工作 塞拉利昂 体力消耗 重灾区
原文传递
一例埃博拉病毒病治愈患者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李宁 林惠明 +2 位作者 尚丽丹 谢欢 刘春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4期4206-4207,共2页
埃博拉病毒病自1976年被发现以来,除首次出现大规模流行外,一直处于间断的散发状态[1],但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因此被列为烈性传染病,受到全球关注[2-3]。该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全身脏器损害的恶性疾病,既往多以出... 埃博拉病毒病自1976年被发现以来,除首次出现大规模流行外,一直处于间断的散发状态[1],但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因此被列为烈性传染病,受到全球关注[2-3]。该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全身脏器损害的恶性疾病,既往多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也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但此次在西非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却表现出病情的多样性,出血表现的患者相对较少,发热、乏力症状较多。此外,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十分常见,多数均伴随发生,单纯性恶心、呕吐患者相对少见。本例在塞拉利昂的弗里敦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援塞医疗队收治的患者,无发热、出血表现,仅以乏力、恶心和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并根据埃博拉病的疾病特点给予对症护理7d后病愈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病 护理 乏力 恶心 呕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