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多种教学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海鸥 晋献春 +1 位作者 张春霞 赵朝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内容和对象出发,结合实践,提出PBL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基础理论的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CBL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增强临床思辩能力;LBL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 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内容和对象出发,结合实践,提出PBL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基础理论的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CBL教学方法可以用于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增强临床思辩能力;LBL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更全面,在《中医学》教学中应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教学 西医院校 PBL CBL LBL
下载PDF
毒蕈中毒临床类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任成山 高全杰 +3 位作者 陆海华 郭中杰 袁发焕 杨惠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1-784,共4页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80-01~2004-12在我院救治的172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胃肠炎型17例,全部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型136例,治愈135例(99.3%),死亡1例(0.7%);中毒性肝炎型19...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探讨毒蕈中毒的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980-01~2004-12在我院救治的172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胃肠炎型17例,全部治愈;急性肾功能衰竭型136例,治愈135例(99.3%),死亡1例(0.7%);中毒性肝炎型19例,治愈13例(68.4%),死亡6例(31.6%).结论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毒理机制复杂,毒蕈中毒类型及分型应符合临床病例资料及特征,据本组172例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分为四型:①胃肠炎型;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型;③中毒性肝炎型;④混合型,虽本组172例中没有符合此型病例,但还是作为临床一个类型提出,供同道们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中毒 临床类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和胃安神汤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罗海鸥 李绍旦 +2 位作者 杨明会 李东岳 赵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汤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MSMSMS)为研究工具,观察52例失眠... 目的观察和胃安神汤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MSMSMS)为研究工具,观察52例失眠症患者服用和胃安神汤前后睡眠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和胃安神汤可以降低患者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P<0.01);缩短患者入睡潜伏期、觉醒时间,增加患者深睡眠时间和REM睡眠时间(P<0.05或0.01);提高患者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领域评分(P<0.05或0.01)。结论和胃安神汤可以调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善其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和胃安神汤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因工程腺病毒(H101)瘤内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头颈部及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夏忠军 常建华 +14 位作者 张力 姜文奇 管忠震 刘基巍 张阳 胡晓桦 吴国华 王华庆 陈正常 陈建超 周清华 陆建伟 樊青霞 黄建瑾 郑晓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背景与目的:H101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一种删除了E1B部分基因片段的溶瘤腺病毒,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比较H101瘤内注射联合顺铂(cisplatin,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阿霉素(adriam... 背景与目的:H101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一种删除了E1B部分基因片段的溶瘤腺病毒,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比较H101瘤内注射联合顺铂(cisplatin,DD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阿霉素(adriamycin,ADM)+5-FU方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头颈、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160例入选患者,根据过去化疗史分别选定不同化疗方案。未用过PF方案化疗或用过PF方案有效者采用PF方案化疗,已用过PF方案无效者则采用AF方案化疗。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分组,分别加用(A组)或不加用(B组)肿瘤浅表病灶内注射H101。两组均为21天一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完全符合方案标准的病例123例,A1组(PF+H101)有效率为78.8%,B1组(PFonly)为39.6%,A2组(AF+H101)为50%(7/14),B2组(AFonly)50%(2/4)。A1、B1组间以及A1+A2、B1+B2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0)。45.7%病例出现轻~中度发热,28.3%出现注射局部反应,9.8%出现流感样症状。结论:H101注射液瘤内局部注射联合化疗的客观有效率比单纯化疗组高,显示H101瘤内注射对于头颈、食管鳞癌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B敲除腺病毒(H101) 头颈肿瘤 食管肿瘤 瘤内注射 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作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全杰 郭中杰 +2 位作者 史忠 任成山 王文聪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 ,按临床特点分为两组 ,采用双向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的 6 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呼吸衰竭脱机成功、痊愈出...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 ,按临床特点分为两组 ,采用双向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的 6 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呼吸衰竭脱机成功、痊愈出院 5 9例 (92 19% )。中枢性呼吸衰竭平均上机时间 6 8h ,均为一次脱机。中间综合征平均上机时间 4 9h ,无一例死亡。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相差显著。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环节 ,急救成功与其时机选择密切相关 ,同时重视合理使用足量复能剂 ,迅速达到阿托品化 ,加强气道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有机磷中毒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新用途 被引量:27
6
作者 郝嘉 郭红 肖颖彬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己酮可可碱为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能增加细胞内cAMP ,并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免疫抑制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发挥着老药新用的作用。本文综述该药的药动学、作用机制。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药理特性 血管扩张药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的辩证思维 被引量:40
7
作者 高全杰 史忠 +1 位作者 陆海华 周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问题,致使其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运用正确的辩证思维方式,探讨AOPP的有效救治措施实属必要。AOPP救治中应正确理解其标本兼治的含意,重视中枢和外周性抗胆碱药物的联合应用,... 目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仍存在着某些不合理性问题,致使其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运用正确的辩证思维方式,探讨AOPP的有效救治措施实属必要。AOPP救治中应正确理解其标本兼治的含意,重视中枢和外周性抗胆碱药物的联合应用,认识到以肟类复能剂治本为基础才能合理维持阿托品化治疗。积极应用机械通气进行必要的呼吸支持治疗和适时行血液灌流是重症AOPP救治的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治疗 辩证思维
下载PDF
颈髓损伤患者循环系统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玉梅 张峡 +2 位作者 罗春梅 石泽刚 王建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 (CSCI)后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 47例CSI患者与 57例非CSCI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以及CSCI平面、颈髓反射复前后对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CSCI患者...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 (CSCI)后循环系统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 47例CSI患者与 57例非CSCI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以及CSCI平面、颈髓反射复前后对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CSCI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降低 (P < 0 . 0 1 );颈4以上比颈 4以下损伤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更为明显 (P < 0 . 0 5);心电图除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改变外 ,同时还出现ST段下移、T波低平 ,U波、QRS波、Q -T间期时限延长等心电异常表现 (P < 0 . 0 1 )。颈髓反射恢复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 (P <0 . 0 1 ),心电图恢复正常 (P< 0 . 0 1 )。结论 CSCI后循环系统功能有明显异常改变 ,主要发生在脊髓休克期 ,且损伤平面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血压 心率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玉梅 朱禹 +1 位作者 周泽芬 伍芬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6-74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人工气道 管理 气道湿化 并发症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5 位作者 王学锋 陈林 钟前进 陈柏成 陈劲进 朱学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 利用呼吸机对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用呼吸机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对 36 6例 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 ,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结果 本组 36 6例 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 目的 利用呼吸机对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用呼吸机不同的机械通气方式对 36 6例 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进行术后支持治疗 ,促进其心肺功能的恢复。结果 本组 36 6例 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最长 32d ,最短 2 5h ,平均 14 2h ;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感染 16例 (4 4 % ) ;再插管 8例 (2 2 % ) ;术后近期死亡率 12例 (3 3% )。结论 婴幼儿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的支持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抓住这些特点就可以使手术的死亡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哮喘豚鼠嗜酸粒细胞凋亡及Fas,Bcl-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志奎 王长征 钱桂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 (triptolide ,TP)对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粒细胞 (eosinophils ,Eos)凋亡及Fas ,Bcl 2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哮喘时Eos凋亡的机制。方法 :卵蛋白激发豚鼠哮喘 4 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分离不同密度Eos。加入TP10...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 (triptolide ,TP)对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粒细胞 (eosinophils ,Eos)凋亡及Fas ,Bcl 2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哮喘时Eos凋亡的机制。方法 :卵蛋白激发豚鼠哮喘 4 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分离不同密度Eos。加入TP10 - 7~ 10 - 4mol·L- 1,以原位杂交检测Eos的Fas及Bcl 2mRNA表达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TP干预 2 4h ,可见细胞凋亡增加 ,FasmRNA表达增加 ,Bcl 2mRNA表达降低 ,呈剂量依赖性。Fas表达与Eos凋亡呈正相关 ,而Bcl 2的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TP可促进Fas表达 ,抑制Bcl 2表达 ,促进Eos凋亡。Fas表达增加及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哮喘 豚鼠 嗜酸粒细胞凋亡 FAS BCL-2 MRNA
下载PDF
犬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循环障碍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的干预 被引量:15
12
作者 夏时海 赵晓晏 +1 位作者 郭萍 达四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用5%牛黄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分3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6)和WEB2170干...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用5%牛黄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分3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n=6)和WEB2170干预组(WEB,m=6),WEB组于模型制备后15min和12h分别静脉注射WEB2170(5mg·kg^1),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A_2(TXA_2)、前列腺素I_2(PGI_2)、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 SAP组与NC组相比,TXB_2(ng·L^1),6-Keto-PGF_(la)(ng·L^1),ET(ng·L^1),NO(×10~3ng·L^1),PAF(pg·L^1)分别为1543±635,482±217,484±87,16±6,16.54±1.86和311±130,182±90,100±13,7±2,0.88±0.07,血液流变学低切全血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1)分别为24.6±4.2,51.2±1.5,5.8±0.8和8.6±1.6,37.3±4.5,3.6±0.4,SAP组显著升高(P<0.01),WEB组与SAP组相比,PAF在血浆(pg·L^1)和胰腺组织(ng·g^1)中分别1.82±0.33,1.58±0.2和16.54±1.86,5.66±0.5,WEB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炎性递质PAF、两对血管活性物质TXA_2/PGI_2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是其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循环障碍 胰腺炎 病理生理学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下载PDF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荣伟 杨辉 +4 位作者 袁绍纪 刘子生 卢培刚 孙希炎 吕学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单侧海绵窦者14例(4例微腺瘤),侵袭双侧者8例。结果肿瘤全切13例,7例近全切,2例大部... 目的探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单侧海绵窦者14例(4例微腺瘤),侵袭双侧者8例。结果肿瘤全切13例,7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脑神经损伤,无死亡。结论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双侧海绵窦侵袭病人优点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扩大经蝶入路 磁共振成像 颈内动脉
下载PDF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史忠 张宁 +3 位作者 陆海华 冯芸 高全杰 刘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1-611,共1页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30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P组,对照组按常规洗胃、阿托品、复能剂、保肝、利尿治疗,HP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P...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以来收治的30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P组,对照组按常规洗胃、阿托品、复能剂、保肝、利尿治疗,HP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P,分别对神志恢复时间、阿托品总用量、胆碱酯酶复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进行分析。结果HP组15例全部治愈,两组治愈率、神志恢复时间、阿托品总用量、胆碱酯酶复活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HP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重度AOPP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急性有机磷中毒
下载PDF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破伤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全杰 郭忠杰 +2 位作者 史忠 陆海华 李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0-701,共2页
目的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 lin,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 lin,TIG)在重症破伤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把我院收治的39例重症破伤风患者分为两组,TIG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并鞘内注射,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TIG组较对照组患者痉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免疫时效长,无过敏性,易到达靶细胞中和游离毒素,能有效解除肌肉痉挛和减低破伤风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治疗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发热126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全杰 史忠 +2 位作者 邓小飞 陆海华 周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2~2007-10间在我院住院并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中经多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119例,确诊率为94.44%。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6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2~2007-10间在我院住院并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患者中经多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119例,确诊率为94.44%。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64例(50.79%),其中结核20例(占感染病例的31.25%);肿瘤疾病31例(24.6%);结缔组织疾病20例(15.87%);其他疾病4例(3.17%);病因未明者7例(5.56%)。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肺外结核是其中的主要病种。肿瘤性疾病中以淋巴/血液肿瘤为主,结缔组织病中成人斯蒂尔病(AOSD)有明显增多。FUO诊断检查应程序化,及时进行细菌学培养、B超和CT检查。必要时给予多次穿刺、活检术及创伤性检查,有助于病因确诊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发热 疾病特征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共培养模型中主要微环境成分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吉刚 陈幸华 +3 位作者 周凡 刘彦琴 白颖 刘景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504-8508,共5页
背景:目前多数耐药机制研究均采用单细胞培养模型。目的:构建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共培养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细胞膜蛋白及基质细胞因子等白血病微环境成分对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 背景:目前多数耐药机制研究均采用单细胞培养模型。目的:构建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共培养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细胞膜蛋白及基质细胞因子等白血病微环境成分对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3/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检查正常的骨髓标本11份,其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34岁;经临床和血常规、骨髓涂片细胞检查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13份,其中男7例,女6例,中位年龄28岁;每份骨髓1.0~2.0mL,50U/mL肝素抗凝。方法:①常规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48h,收集上清,扫描电镜观。②2%戊二醛固定灭活基质细胞层,去除其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保留基质细胞膜蛋白。③通过MTT法测定柔红霉素的IC50、FI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细胞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荧光显微镜对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及凋亡的Jurkat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细胞凋亡率;MTT法测定IC50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①成功构建骨髓基质细胞-Jurkat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发现Jurkat细胞通过伪足黏附于基质细胞层。②纤维连接蛋白黏附、灭活基质细胞黏附培养、活性基质细胞黏附及共培养上清均明显黏附抑制了柔红霉素对Jurka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③纤维连接蛋白黏附、灭活基质细胞黏附培养、活性基质细胞黏附及共培养上清均明显黏附抑制了柔红霉素对Jurkat的凋亡诱导效应。结论: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中微环境成分骨髓基质细胞膜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基质细胞因子均参与了Jurkat细胞耐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白血病 肿瘤微环境 耐药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的三重酸碱失衡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成山 陆海华 +3 位作者 赵志强 郭中杰 高全杰 钱桂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 提高对危重病患者三重酸碱失衡 (TABD)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 分析了 168例危重病患者的TABD动脉血气、血清电解质参数及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中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呼碱型TABD) 12 1例 (72 0 % ) ... 目的 提高对危重病患者三重酸碱失衡 (TABD)的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 分析了 168例危重病患者的TABD动脉血气、血清电解质参数及临床资料。结果  168例中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呼碱型TABD) 12 1例 (72 0 % )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 (呼酸型TABD) 4 7例 (2 8 0 % )。 168例中pH >7 45者92例 (5 4 8% ) ,pH <7 3 5者 3 9例 (2 3 2 % ) ;PaO2 <80mmHg者 75例 (4 4 6% ) ,其中PaO2 <60mmHg者 41例 (5 4 6% ) ;潜在〔HCO3-〕升高者 113例 (67 2 % ) ;AG >18mmol/L者 168例。全组中死亡者 69例 (4 1 1% )。结论 呼吸性碱中毒伴AG值升高 ,且符合潜在〔HCO3-〕 =实测〔HCO3-〕 +△AG >2 4+ 0 5×△PaCO2 + 2 5 ,可判断为呼碱型TABD ;呼吸性酸中毒伴AG值升高 ,且符合潜在〔HCO3-〕 =实测〔HCO3-〕 +△AG >2 4+ 0 3 5×△PaCO2 + 5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患者 三重酸碱失衡 分析 诊断 阴离子隙 动脉血气分拆
下载PDF
应用红外热像技术评估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英文)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宏庭 陈卫 邓华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6期1176-1177,共2页
背景:目前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临床上尚缺乏可靠、迅速的评价方法。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 背景:目前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临床上尚缺乏可靠、迅速的评价方法。目的: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的应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过的合并轻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重度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0例,糖尿病多并发症患者20例,无并发症糖尿病患者20例进行双下肢红外线热像检查。而后对有并发症患者予以并发症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无并发症患者予以降糖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果用红外热像仪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肢体温差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观察的肢体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热像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肢体温差犤(0.27±0.26)℃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t=6.13,P<0.001)。可见微循环明显改善。结论:红外热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效果评价是一种可靠、迅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糖尿病 合并症 下肢血管病变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43
20
作者 王振华 达四平 +3 位作者 龚能平 吴良才 赵聪 蒋明德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2 55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莫沙必利组 12 7例 (男性 58例 ,女性 6 9例 ,年龄 4 0a±s 12a)用莫沙必利 5mg ,po ,tid ;多潘立...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2 55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 2组 :莫沙必利组 12 7例 (男性 58例 ,女性 6 9例 ,年龄 4 0a±s 12a)用莫沙必利 5mg ,po ,tid ;多潘立酮组 12 8例(男性 6 1例 ,女性 6 7例 ;年龄 39a± 12a)用多潘立酮 10mg ,po ,tid。疗程均为 4wk。结果 :莫沙必利治疗 4wk ,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嗳气、进食减少及早饱等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8% ,86 .6 % ,82 .5% ,87.3% ,87.2 %。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的6 3.5% ,75.0 % ,6 9.6 % ,74 .1% ,74 .5%。莫沙必利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缩短 15min± 13min ,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组 5min± 16min。结论 :莫沙必利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