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注射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8
1
作者 史跃 尹文洲 +4 位作者 陈启忠 王安明 刘军权 刘宏宾 高从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5-1069,共5页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灌注 局部穿刺多点注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与栓塞材料选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史跃 黄玉杰 +2 位作者 蔡廷江 王安明 高从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47-550,共4页
背景:随着影像学设备与栓塞材料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也成为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与栓塞材料选择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关系。方法:用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筛选患者,采用Seldinger技... 背景:随着影像学设备与栓塞材料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也成为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与栓塞材料选择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关系。方法:用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筛选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与结论:31例患者共36枚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完全栓塞31枚、占86.11%,大部分栓塞5枚、占13.89%;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动脉瘤的形态有关,而且与栓塞材料直接相关。故认为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 WILLIS环 窄颈动脉瘤 介入治疗 脑血栓
下载PDF
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史跃 黄玉杰 +2 位作者 蔡廷江 王安明 高从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通过支...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通过支架网孔置入微导管行动脉瘤栓塞,支架解脱;对12例载瘤动脉迂曲导管不易进入网孔者,采用先将支架跨过动脉瘤两端,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距瘤底部1/3~1/2处,弹簧圈部分释放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动脉瘤栓塞,解脱支架。结果 21例患者所有支架、弹簧圈置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100%。21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6枚,占76.2%;大部栓塞5枚,占24.8%。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未发生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支架 机械解脱弹簧圈 栓塞
下载PDF
3D弹簧圈在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廷江 史跃 +4 位作者 黄玉杰 王栋 陈龙 王中勋 王颖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塑型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l例(31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和全脑DSA检查确诊,其中破裂动脉瘤2... 目的探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塑型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l例(31个)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和全脑DSA检查确诊,其中破裂动脉瘤21例,未破裂动脉瘤10例。Hunt—Hess分级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2例。患者均采用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放置3D弹簧圈,术毕即刻进行DSA及CT检查。DSA检查显示弹簧圈均位于动脉瘤内,载瘤动脉通畅,其中完全栓塞26例,占83.87%(26/31);大部分栓塞5例,占16.13%(5/31)。CT检查显示无脑梗死及脑出血现象。31例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恢复良好26例,占83.87%(26/31);轻度残疾4例,占12.9%(4/31);重度残疾1例,占3.22%(1/31)。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8.95±4.08)个月。术后3、6、12个月行DSA或CTA复查提示,前交通动脉轻度狭窄5例,前交通动脉通畅26例,无动脉瘤复发。结论3D弹簧圈瘤体重建、瘤颈重塑技术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并发症少、疗效好,术后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3D弹簧圈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形态学特点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跃 蔡廷江 +3 位作者 黄玉杰 王安明 陈凯 高从敬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形态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检查筛选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患者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3D DSA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 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形态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检查筛选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患者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3D DSA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31例患者共36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完全栓塞28枚(77.78%),大部分栓塞8枚(22.22%).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术前根据DSCTA检查资料和DSA图像对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进行分析,能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窄颈动脉瘤 X线解剖学 弹簧圈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跃 刘宏滨 +2 位作者 赵勇 张传开 李志才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4-306,共3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缺氧继而发生坏死,致残率较高,很多学者一直寻找早期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本研究在动脉溶栓的基础上,采用髓...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缺氧继而发生坏死,致残率较高,很多学者一直寻找早期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本研究在动脉溶栓的基础上,采用髓芯减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植入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Ⅱ期ANFH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高压氧治疗 股骨头坏死 疗效观察 髓芯减压 Ⅱ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液循环障碍
原文传递
双源CT血管成像在Willis环区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国鑫 庾君毅 +1 位作者 史跃 王安明 《解剖与临床》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Willis环区动脉瘤的诊断、分型及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DSCTA检查筛选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33个).采用Seldinger技术,在DSA引导下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位置、形态、大...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Willis环区动脉瘤的诊断、分型及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DSCTA检查筛选颅内动脉瘤患者26例(33个).采用Seldinger技术,在DSA引导下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测量瘤颈及瘤体直径 再根据不同的解剖学形态选用不同的介入栓塞方法治疗.结果:术前DSCAT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显示一致.26例患者共33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完全栓塞18个,占54.54% 栓塞程度在95%以上12个,占36.36% 不完全栓塞3个,占9.09%.结论:DSCTA检查和DSA全脑血管检查可提供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等影像解剖学资料,为动脉瘤的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S环 动脉瘤 影像解剖学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机械疏通新三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小芳 朱卉琪 +1 位作者 闫红 王颖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5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新三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责任护士实施全程跟踪护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机械疏通、注入通水药液、臭氧及口服通滞汤新三步法治疗3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责任护士实施术前渗透、术中... 目的探讨新三步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责任护士实施全程跟踪护理的疗效评价。方法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机械疏通、注入通水药液、臭氧及口服通滞汤新三步法治疗31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责任护士实施术前渗透、术中参与、术后跟踪的全程护理。并与同期单纯采用机械疏通介入治疗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d、1周及1个月妇科门诊通液,治疗组通畅率分别为100.00%、96.80%、93.50%,对照组通畅率分别为70.00%、80.00%、73.30%,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至1年,治疗组妊娠21例,受孕率为67.74%;对照组妊娠10例,受孕率为33.30%;治疗组受孕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受孕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护士术前渗透、术中参与、术后跟踪的全程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输卵管疏通率及受孕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 介入治疗 不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