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疾病的活检病理
1
作者 董荣春 闵新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5-77,共3页
胰腺疾病是消化系的常见病之一,预后较凶险,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本病的报道逐年增多。目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活检、经皮穿刺胰腺活检及经内窥镜胰腺吸引活检的开展。
关键词 胰腺疾病 活检 病理
下载PDF
CD_(15)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詹溶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 CD_(15)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 CD_(15) mRNA 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观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高敏感性 CSA 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探讨 CD_(15) mRNA 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 CD_(15) mRNA 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观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高敏感性 CSA 免疫组化方法和 CD_15s特异性 mAb,对于手术切除的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 CD_15mRNA 及其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原发性胃癌中,CD_(15) mRNA 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85/95)和86.3%(82/95).CD_(15)mRNA 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在晚期胃癌96.5%(55/57),93.O%(53/57)明显高于早期胃癌76.5%(13/17),70.6%(12/17)和中期胃癌81.0%(17/21),P<0.05.CD_(15) mRNA 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15例原发和淋巴结转移性胃癌组织均呈CD_(15) mRNA 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CD_(15) mRNA 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_(15)蛋白水平的表达可以间接反映其mRNA 转录水平,并可作为是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CD15蛋白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大肠癌CD_(15),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詹熔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 CD_(15),CD44v6和nm23H1的 mRNA 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检测90例大肠癌中 CD_(15),CD44v6和nm23H1的 mRNA 表达及20例原发灶和转移灶大肠癌配对标本中 CD_(15) mRNA 表达,并结合53例... 目的探讨 CD_(15),CD44v6和nm23H1的 mRNA 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检测90例大肠癌中 CD_(15),CD44v6和nm23H1的 mRNA 表达及20例原发灶和转移灶大肠癌配对标本中 CD_(15) mRNA 表达,并结合53例5a 以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90例大肠癌中 CD_(15),C1N4v6和nm23H1的 mRNA 阳性表达分别为76例(84.4%),62例(68.9%)和60例(66.7%),CD_(15)和 CD44v6的 mRNA 高表达及 nm23H1 mRNA 低表达与大肠癌 Duke's 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大肠癌中 CD_(15) mRNA 表达与 CD44v6 mRNA 表达呈正相关,与 nm23H1 mRNA 表达呈负相关,20例原发灶和转移灶大肠癌配对标本中,CD_(15) mRNA 表达水平一致。结论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与相关基因协同作用密切相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 CD_(15),CD44v6和 nm23H1的 mRNA 表达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可能,CD_(15) mRNA 可作为一个新的准确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并客观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转移 细胞粘附分子 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CD15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倪灿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347-348,共2页
为探讨CD15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胃癌组织中CD15抗原表达,并进一步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CD15在大肠癌细胞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胃癌95例为我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73... 为探讨CD15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胃癌组织中CD15抗原表达,并进一步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CD15在大肠癌细胞内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胃癌95例为我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73例,女22例,平均发病年龄59.8岁,标本经100mL/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对部分新鲜胃癌标本切成0.5cm×0.5cm的小组织块,放入40mL/L多聚甲醛—戊二醛固定,鼠抗CD15单抗、胶体金标记二抗(金颗粒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CD15抗原 代谢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杨向群 龚肖崎 +2 位作者 钟纪根 黄瀛 张亚霏 《微循环学杂志》 1993年第3期9-11,共3页
利用大鼠完整的肾盂积水肾脏,观察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中发现:大鼠肾皮质血管扩张、瘀血,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滚动;白细胞不仅粘附于小静脉壁,而且还粘附于小动脉壁... 利用大鼠完整的肾盂积水肾脏,观察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中发现:大鼠肾皮质血管扩张、瘀血,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滚动;白细胞不仅粘附于小静脉壁,而且还粘附于小动脉壁;其微循环障碍重于单纯烫伤。丹参素能改善上述微循环障碍。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血清PLA_2水平显著升高,为87.3±27.1U/ml(对照组:32.5±16.8U/ml,烫伤组:61.7±16.6U/ml,丹参素组:38.8±15.3U/ml,P<0.05)。上述结果表明: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肾皮质微循环严重障碍,可能与血清PLA_2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丹参素能改善上述肾皮质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初步探讨 烫伤 复合 大鼠 肾脏 微循环障碍 PLA2 红细胞聚集 肾皮质 丹参素 肾盂积水 血流速度 小动脉壁 细胞粘 静脉壁 白细胞 对照组 粘附 水平 血清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测定血管壁通透性的方法
6
作者 林海 龚肖崎 +1 位作者 钟纪根 陈骏 《微循环学杂志》 1995年第3期28-29,共2页
给SD大鼠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白蛋白,通过检测其肺、肾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定量分析其血管壁通透性变化。该方法与伊文氏蓝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反映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的变化,又避免了使用核素标记白蛋白时放射性... 给SD大鼠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白蛋白,通过检测其肺、肾组织匀浆中荧光标记白蛋白的含量,定量分析其血管壁通透性变化。该方法与伊文氏蓝方法相比,能更准确反映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的变化,又避免了使用核素标记白蛋白时放射性的污染,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提供了一种更准确而又方便的新方法。本实验还测定了烫伤12h后大鼠肺、肾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通透性 测定 荧光白蛋白
下载PDF
烫伤大鼠肾皮、髓质血流的变化
7
作者 李作林 龚肖崎 《微循环学杂志》 1995年第2期3-4,共2页
用LDF-3型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重度皮肤烫伤大鼠肾皮、髓质烫伤前后血流变化。结果发现:伤后5min,肾皮、髓质血流均严重下降。分别降至伤前的60%和52%;继而皮质血管呈现明显的节律运动。伤后30min,皮质血... 用LDF-3型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重度皮肤烫伤大鼠肾皮、髓质烫伤前后血流变化。结果发现:伤后5min,肾皮、髓质血流均严重下降。分别降至伤前的60%和52%;继而皮质血管呈现明显的节律运动。伤后30min,皮质血流随动脉血压代偿性回升呈明显增加趋势,而髓质血管节律性运动不明显,其血流也不随血压代偿性回升而增加,呈持续减少趋势。上述结果表明:重度皮肤烫伤大鼠肾皮、髓质血流均明显下降,但以髓质为著;髓质血管自律性运动较皮质差。在病理情况下,髓质血供具有更大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肾皮 髓质 血液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超薄切片染色方法的探讨
8
作者 肖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9-130,共2页
随着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超薄切片的质量即成了电镜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一张优良的超薄切片除了应具备薄、平整、无皱缩、无刀痕和震颤之外,还必须干净。
关键词 超薄切片 染色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Ⅱ.大鼠肝、脑、脾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仁宝 谭金兴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将氢化可的松(F)混合在聚乙烯醇(PVA)内,给大鼠皮下注射,将血浆糖皮质激素(GC)维持在应激浓度,20—40μg/dl 3天,结果发现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结合容量(R_0)和脾细胞GR的结合量(R_s)于注射后1h已明显减少,并维持于低水平。注射后... 将氢化可的松(F)混合在聚乙烯醇(PVA)内,给大鼠皮下注射,将血浆糖皮质激素(GC)维持在应激浓度,20—40μg/dl 3天,结果发现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结合容量(R_0)和脾细胞GR的结合量(R_s)于注射后1h已明显减少,并维持于低水平。注射后7天,血浆GC已下降到正常水平,但GR恢复得较慢,直到11天脾细胞GR尚未完全恢复。GR的Kd不变,脑胞液GR的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体动物GC对GR和在培养细胞一样也存在着负调节,但对不同的靶器官,GR的负调节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受体 调节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