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FGF21、LCN2和凝血功能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妊娠结局关系研究
1
作者 庄薇 姚荣华 周俊平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质运载蛋白-2(LCN2)和凝血功能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42例妊娠期SCH患者为SCH组,并依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43例)和不良妊娠结...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脂质运载蛋白-2(LCN2)和凝血功能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42例妊娠期SCH患者为SCH组,并依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43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99例),另选取102例同期健康产妇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FGF21、LCN2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对照组和SCH组糖脂代谢指标。妊娠期SCH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Pearson法分析妊娠期SCH患者血清FGF21、LCN2、纤维蛋白原(FIB)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CH组血清FGF21、LCN2、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SCH组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正常妊娠结局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FGF21、LCN2、FIB、TPOAb、TgAb水平升高(均P<0.05)。血清FGF21、LCN2、FIB、TPOAb、TgAb是SCH孕妇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FGF21、LCN2、FIB与TPOAb、TgA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妊娠期SCH患者血清FGF21、LCN2、FIB水平升高,且三者是SCH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脂质运载蛋白-2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Ⅱ及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分析
2
作者 高倩 唐郡 +2 位作者 贺星 历海清 严和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 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癌胚抗原(CEA)变化与术后复发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收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给予EMR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PGⅠ、PGⅡ、CEA差值,治疗后VAS评分、并发症及复发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PGⅠ、PGⅡ及CEA差值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GⅠ差值、PGⅡ差值、CEA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肠息肉EMR治疗前后PGⅠ水平差值(rs=-0.322,P=0.004)、PGⅡ水平差值(rs=-0.282,P=0.011)及CEA水平差值(rs=-0.288,P=0.010)均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治疗前后PG I、PGⅡ及CEA的差值可作为预测结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复发率
下载PDF
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欧丽娟 管文婕 +3 位作者 侯勇 任颖玲 宋瑞睿 洪占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2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79例老年HFrEF患者,按...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79例老年HFrEF患者,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单双号法)将79例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单号,n=40)与高剂量组(双号,n=39),两组均予以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等(主要药物)常规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低剂量组予以每日口服20 mg螺内酯治疗,高剂量组予以每日口服40 mg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及不良反应差异。随访1年,记录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高、低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18%(34/39)与75.00%(3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168);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 MWT[分别是(41.96±5.69)%、(55.21±3.14)mm、(49.46±4.87)mm、(396.88±23.35)m和(45.12±6.46)%、(53.56±2.88)mm、(47.02±3.36)mm、(433.32±25.11)m],均优于治疗前[分别是(31.23±3.68)%、(58.66±3.56)mm、(53.11±5.35)mm、(328.69±18.22)m和(31.14±3.76)%、(57.74±3.51)mm、(53.24±5.38)mm、(331.63±19.31)m],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2.432、2.586、6.682,均P<0.05);治疗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是(Z=2.778,P=0.005)、(Z=3.808,P<0.001)],均较治疗前改善(Z=0.120,P=0.904),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7,P=0.397);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NT-proBNP、Lp-PLA2、cTnI[分别是(2185.98±125.52)pg·mL^(-1)、(2.19±0.58)pg·mL^(-1)、(139.33±15.11)ng·mL^(-1)和(1903.32±118.41)pg·mL^(-1)、(1.89±0.54)pg·mL^(-1)、(132.06±13.95)ng·mL^(-1)],均优于治疗前[分别是(4124.32±145.56)pg·mL^(-1)、(2.58±0.96)pg·mL^(-1)、(181.35±30.28)ng·mL^(-1)和(4118.56±137.42)pg·mL^(-1)、(2.59±0.92)pg·mL^(-1)、(182.56±31.57)ng·mL^(-1)],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0、2.378、2.220,均P<0.05);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为10.24%(4/39),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为7.50%(3/4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6)。随访1年,低、高剂量组MACE率[25.00%(10/40)vs 15.38%(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0,P=0.288);随访1年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LVEF、LVEDD、LVESD、6 MWT[分别是(41.32±4.69)%、(55.63±3.77)mm、(49.75±4.96)mm、(385.88±20.35)m和(44.88±5.46)%、(53.75±3.24)mm、(47.16±4.17)mm、(428.88±24.35)m],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2.374、2.509、8.525,均P<0.05)。结论20 mg·d^(-1)与40 mg·d^(-1)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HFrEF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40 mg·d^(-1)剂量在改善心室重构、减轻心肌损伤方面更有优势,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 螺内酯 不同剂量 心功能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勇 王联发 +6 位作者 陆洪涛 陈振 黄猛珣 陈晨 章帮助 童全秀 王云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结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稳心颗粒组(常规...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结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稳心颗粒组(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各58例,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房颤负荷、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稳心颗粒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1.66±0.69)分比(1.40±0.53)分]、房颤负荷[4.43(1.65)%比1.62(3.50)%]、P波持续时间[(112.17±6.46)ms比(109.29±8.59)ms]、P波离散度[(32.47±8.11)ms比(29.02±7.49)ms]及LAD[(34.83±3.41)mm比(33.40±3.74)mm]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而LVEDd及LVEF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稳心颗粒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房颤负荷,降低房颤易感性,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颤动 沙库巴曲缬沙坦 稳心颗粒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室重塑、心功能分级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云菲 王联发 +7 位作者 章帮助 童全秀 陈振 陆洪涛 陈晨 黄猛珣 侯勇 张建锋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CHF合并VA患者为...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CHF合并VA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60例患者为单药组;根据组间基线匹配的原则,选择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64例患者为联合用药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心室重塑[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和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率变异性[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 index)及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心电图参数[PR间期、QTc间期和24 hQT变异度(24 hQTV)]、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比例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的比例低于单药组;LVPWT、IVST和LVMI以及TNF-α、IL-1β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NN、SDNN index、SDANN index和rMSSD以及PR间期、24 hQTV均有所升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药组;两组QTc间期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CHF合并VA,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抑制炎性因子表达,缓解心律失常,改善患者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室重塑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血清miR-181a-5p、miR-132-5p水平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其峰 童薇 +2 位作者 刘洋 江小伟 刘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81a-5p、miR-132-5p水平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8例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肾炎组)和...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81a-5p、miR-132-5p水平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8例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组(肾炎组)和体检健康者1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2组肾功能指标、血清miR-181a-5p、miR-132-5p水平;分析血清miR-181a-5p、miR-132-5p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不良的因素,血清miR-181a-5p、miR-132-5p及二者联合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炎组血清miR-181a-5p、miR-132-5p水平显著降低(t/P=47.860/<0.001、75.095/<0.001),血清尿酸(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显著降低(t=27.103、16.387、37.145、47.506、28.550,P均<0.001);血清miR-181a-5p与miR-132-5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miR-181a-5p和miR-132-5p均与UA、BUN、Scr、CysC水平呈负相关,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r=0.572、-0.506、-0.514、-0.493、-0.627、0.605、-0.498、-0.546、-0.481、-0.609、0.612,P均<0.00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血清UA、BUN、SCr、CysC水平显著升高,eGFR、血清miR-181a-5p、miR-132-5p水平显著降低(t=6.730、3.596、10.629、7.760、12.657、8.881、13.932,P均<0.001);高水平UA、高水平BUN、高水平SCr、高水平CysC、低水平eGFR、低水平miR-181a-5p、低水平miR-132-5p是影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2.239(1.256~3.992)、2.768(1.237~6.194)、2.173(1.195~3.950)、1.806(1.204~2.709)、3.022(1.620~5.637)、2.565(1.349~4.879)、3.350(1.226~9.157)];血清miR-181a-5p、miR-132-5p及二者联合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年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801、0.904,其中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各自单独预测AUC(Z/P=1.714/0.043、2.050/0.02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miR-181a-5p、miR-132-5p水平较低,二者与肾功能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有助于评估患者3年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微小RNA-181a-5p 微小RNA-132-5p 肾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家庆 杜小红 +1 位作者 任颖玲 陶俊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脏内科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初诊的48例iM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脏内科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初诊的48例iM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的24 h尿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CD19+B细胞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24 h尿蛋白存在时间、组间效应(P<0.05);进一步行两两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3、6个月24 h尿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24 h尿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LA2R抗体和CD19+B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PLA2R抗体和CD19+B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治疗前后PLA2R抗体和CD19+B淋巴细胞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17%比50.00%,P=0.035),但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0%比37.5%,P=0.350)。结论激素+CTX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iMN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华国芳 李壮丽 +2 位作者 谢超 吴泽华 郭世存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1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至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得重症肺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至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得重症肺炎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128),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同时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氧合指数、降钙素原、意识障碍、胸腔积液、休克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661(95%可信区间:0.577~0.744,P=0.000)。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患者存活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22(95%可信区间:0.652~0.792,P=0.000)。意识障碍、休克、胸腔积液、氧和指数<235.5、降钙素原<4.44 ng/ml是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意识障碍、休克、胸腔积液、氧合指数降低和降钙素原增高是重症肺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辛家厚 杨玲玲 +1 位作者 汪青松 俞明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938-5941,共4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CI)后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CI后V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n=41)给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CI)后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及对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CI后V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n=41)给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认知功能、痴呆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PCV)、全血黏度中切(BVM)、全血黏度高切(BVH)、全血黏度低切(BV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CI后V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能够改善氧化应激反应、促血液循环及提升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痴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尼莫地平 氧化应激反应 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辛家厚 杨玲玲 +1 位作者 俞明明 汪青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4分,n=42)、中度缺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清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3例AI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缺损组(NIHSS<4分,n=42)、中度缺损组(NIHSS 4~15分,n=45)、重度缺损组(NIHSS>15分,n=26),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梗死体积<5 cm^(3),n=37)、中度梗死组(梗死体积5~10 cm^(3),n=51)、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cm^(3),n=25)。治疗后90 d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n=81)、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n=32)。并于同期随机选取5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Pannexin1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Pannex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和脑梗死体积增大,AIS患者血清Pannexin1水平逐渐升高(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Pannexin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AIS患者血清Pannexin1与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mRS评分呈正相关性(r=0.632、0.598、0.671,P<0.05)。血清Pannexin1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50%、86.42%。结论血清Pannexin1在AIS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并与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临床辅助判断病情严重性、预测预后不良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泛连接蛋白1 病情严重性 预后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Alb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童薇 黄其峰 +2 位作者 江小伟 刘萍 杨卓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297-1301,1312,共6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hs-CRP/Alb)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内科收治ESRD MHD患者164例,根据患者MH...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hs-CRP/Alb)比值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肾内科收治ESRD MHD患者164例,根据患者MHD 1年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103例和心血管事件组61例。检测患者入院后首次透析前血压和实验室指标,并计算hs-CRP/Alb比值。Pearson法分析ESRD MHD患者血清hs-CRP/Alb比值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SRD患者接受MHD治疗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Alb、hs-CRP/Alb比值预测ESRD患者接受MHD治疗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结果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心血管事件组TG、TC、LDL-C、hs-CRP水平、hs-CRP/Alb比值显著升高(t/P=5.810/<0.001、12.888/<0.001、16.735/<0.001、6.186/<0.001、19.997/<0.001),HDL-C、Alb水平显著降低(t/P=13.751/<0.001、8.714/<0.001);ESRD MHD患者血清hs-CRP/Alb比值与TG、TC、LDL-C呈正相关(r/P=0.472/0.017、0.581/<0.001、0.673/<0.001),与HDL-C呈负相关(r/P=-0.622/<0.001);高水平hs-CRP、高水平hs-CRP/Alb比值均是ESRD患者接受MHD治疗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95%CI)=3.563(1.309~9.700)、1.822(1.179~2.815)];血清hs-CRP高、Alb低、hs-CRP/Alb高比值及三者联合预测ESRD患者接受MHD治疗后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29、0.924、0.961,且三者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各自单独预测的AUC(Z/P=3.383/<0.001、3.681/<0.001、1.635/<0.001)。结论ESRD MHD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血清hs-CRP/Alb比值升高,是影响MHD治疗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贺星 刘卫 +4 位作者 唐郡 朱斌 李超 郑岩 崔立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386-1390,共5页
目的使用急-慢应激法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 目的使用急-慢应激法构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2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8 d慢性应激+1 d急性应激,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接受任何干预及处理。于造模前后记录两组大鼠体质量、AWR疼痛压力阈值、蔗糖水摄入量,造模后记录两组稀便率、1 h排便量,将肠道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肠道组织黏膜的微观结构。结果所有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发生。造模后,模型组大鼠1 h排便量(7.14±0.84)粒或次/h明显高于对照组(0.82±0.42)粒或次/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1.281,P=0.000);模型组大鼠湿便率(12.15±0.85)%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02,P=0.000);造模前,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9.83±2.52)mmHg vs(30.00±2.71)mmHg]、蔗糖水摄入量[(10.00±1.45)ml vs(10.8±1.78)ml]及体质量[(203.4±8.73)g vs(202.85±7.14)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疼痛压力阈值(27.17±1.50)mmHg、蔗糖水摄入量(14.1±1.81)ml及体质量(279.37±9.47)g明显低于对照组(38.67±2.33)mmHg、(19.4±1.26)ml及(313.91±6.6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3,P=0.000;t=7.600,P=0.000;t=9.434,P=0.000)。两组大鼠结肠组织微观结构均未见黏膜明显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结论急-慢应激法构建大鼠模型在肠道症状、动力及感知、情绪障碍、微观结构方面与IBS-D发病特点一致,造模方法有效,为IBS-D的动物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动物模型 急-慢应激 大鼠 评价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学春 刘红娟 管叶明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86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指南进行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86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指南进行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而FMA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后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疗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预后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宗祺 孙磊 +1 位作者 章福彬 徐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短期预后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9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短期预后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9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患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有无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卒中)、Killip分级、病变支数、梗死部位。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空腹血糖等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F、MAGE、LAGE、FBG水平预测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多支病变的患者比例较高,并且预后不良组LVEF水平较低,MAGE、LAGE、FBG水平较高(P<0.05);经ROC分析,LVEF≤57.162%、MAGE≥4.629 mmol/L、LAGE≥2.715 mmol/L、FBG≥9.366 mmol/L是预测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多支病变、LVEF≤57.162%、MAGE≥4.629 mmol/L、LAGE≥2.715 mmol/L、FBG≥9.366 mmol/L是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急性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与MAGE水平呈负相关,此外多支病变、LVEF偏低、高MAGE、高LAGE、高FBG可能是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使用MAGE预测PCI术后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预后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症状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健 杜小红 +2 位作者 刘萍 方燕 张家庆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1期1338-1343,共6页
目的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HFpEF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HFpEF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HFpEF组,同时选择同期无心衰症状的45例患者作为非HFpEF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心脏超声指标、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率及透析前血压的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T-proBNP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预测效能。结果对NT-proBNP经自然对数转换为Ln NT-proBNP后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HFpEF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史比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Ln NT-proBNP水平、左心房内径及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药物使用率低于非HFp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Ln NT-proBNP与体质量增长率是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使用ARB药物是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预测总体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为0.776(95%CI:0.678~0.873),最佳截断值为2326.5 pg/mL,灵敏度84.4%,特异度64.4%。NT-proBNP预测≤50岁、50~75岁及≥75岁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AUC分别为0.817(95%CI:0.640~0.993)、0.825(95%CI:0.702~0.948)及0.795(95%CI:0.585~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26.5 pg/mL、2734.0 pg/mL及4506.5 pg/mL,灵敏度分别为87.5%、69.2%及81.8%,特异度分别为66.7%、90.9%及75.0%。结论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及使用ARB类药物可降低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的风险,同时根据年龄分层的NT-proBNP水平对MHD患者发生HFpEF症状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尿酸与原发性IgAN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小红 张家庆 +2 位作者 李健 阮欣然 刘萍 《安徽医学》 2023年第7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患者尿酸(UA)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285例患者资料。根据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111)和尿酸...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患者尿酸(UA)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285例患者资料。根据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111)和尿酸正常组(n=1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UA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的肾生存率(肾脏良好预后率)。结果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72.71±30.65)mL/(min·1.73 m^(2))]较低,24 h尿蛋白量[2.01(1.04,7.51)g]、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OR=2.172,P=0.001)。KM曲线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生存率低于尿酸正常患者(Log-rankχ^(2)=5.029,P=0.025)。结论UA是影响IgAN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伴高尿酸血症的IgAN患者,其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发生率较高,肾脏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免疫球蛋白A肾病 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爱巧 张晓亮 +2 位作者 林思朴 王俪瑾 王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H9c2细胞给予β-羟基丁酸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H/R)处理,检测β-羟基丁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的影... 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H9c2细胞给予β-羟基丁酸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H/R)处理,检测β-羟基丁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的影响。利用lipo2000转染FoxO3干涉片段后,给予β-羟基丁酸及H/R处理,检测细胞存活情况、LDH释放量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将24只5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β-羟基丁酸处理组(各12只),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β-羟基丁酸处理组在术前5 min皮下植入渗透泵,使MI/R模型在构建过程中持续受到β-羟基丁酸[1μl/h,1.6 mmol/(kg·d)]作用,对照组植入的渗透泵仅含有磷酸盐缓冲液。结果不同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不同:小于10 mmol/L时H9c2细胞的存活率随β-羟基丁酸浓度升高而增加(P<0.01),而大于10 mmol/L的相对高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P<0.05)。β-羟基丁酸作用下心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强,FoxO3的表达升高,焦亡相关分子(Caspase-1、IL-1β、IL-18和GSDMD)表达量降低(P<0.05,P<0.01)。干涉FoxO3后,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P<0.05,P<0.01)。在小鼠MI/R模型中,β-羟基丁酸促进心肌组织内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FoxO3表达,降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并减轻MI/R对心肌的损伤(P<0.01)。结论β-羟基丁酸通过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增强心肌细胞内FoxO3的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心肌M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基丁酸 细胞焦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FoxO3 CASPASE-1
原文传递
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星 唐郡 +1 位作者 崔立红 杨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组)296例,以及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健康体检组)240例。息肉组随机分为干预组、...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结肠息肉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结肠息肉患者(息肉组)296例,以及同期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健康体检组)240例。息肉组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48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息肉内镜下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宣教,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息肉复发。比较息肉组与健康体检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前、后1年及2年干预组与对照组息肉危险因素量表评分,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年、2年息肉复发率。结果息肉组干预前息肉危险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与息肉发生呈正相关(OR=3.716,95%CI:2.955~4.672,P<0.01)。息肉组281例完成研究:干预组141例,对照组140例。干预组息肉危险因素评分下降趋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2年危险因素评分分别为(9.15±1.48)分、(9.09±1.45)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1年危险因素评为(11.73±2.01)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2年为(12.13±2.08)分,与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危险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1年及2年息肉复发率分别为9.93%、12.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7%、21.43%(P均<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复发率,并使患者认识并避免与息肉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在预防结肠息肉长期复发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综合干预措施 预防 复发
下载PDF
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19
作者 贺星 王得春 +3 位作者 次旦罗布 惠升 许韬 唐郡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47-49,56,共4页
目的 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 目的 明确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o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30只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大鼠接受29天的急-慢结合应激法构建IBS-D模型,干预组在构建IBS-D大鼠模型同时接受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无特殊处理。观察造模效果(比较模型组与对照组1 h排便量、湿便率及疼痛压力阈值差异,观察模型组大鼠肠组织大体标本完整性),比较三组大鼠肠黏膜HIF-1α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差异。结果三组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模型组大鼠1 h排便量(7.10±0.88 vs 0.90±0.32)、湿便率(11.15±0.98 vs 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压力阈值(27.88±1.48 vs 30.50±2.4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未见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免疫印迹法观察对照组大鼠HIF-1α染色最浅,干预组次之,均明显浅于模型组大鼠;对照组大鼠NF-κB染色最浅,干预组次之,模型组大鼠染色最深。结论 HIF-1α在IBS-D大鼠中肠黏膜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对IBS-D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缺氧诱导因子-1Α 核因子ΚB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20
作者 历海清 刘卫 +3 位作者 唐郡 刘嵬 侯曦露 高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收治的6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收治的6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31)与重症组(n=30),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分别于入院即时、入院后第1、3、5、7天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CRP及PCT水平,并比较3组入院不同时刻甘油三酯、CRP及PCT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即时,轻症组、重症组患者PCT、CRP、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重症组上述指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入院第1、3、5、7天甘油三酯、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且重症组各时间点的甘油三酯、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胸腔积液、器官障碍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多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CRP能够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反应,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同时能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合并感染,进行早期合理预防,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