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磁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中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阎澍妤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2,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痴呆病因的50%—60%[1]。AD发病前存在持续很长时间的临床前期,被称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轻度痴呆间的过渡状态[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痴呆病因的50%—60%[1]。AD发病前存在持续很长时间的临床前期,被称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轻度痴呆间的过渡状态[2]。欧洲最新队列研究表明,MCI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发病率为95‰[2]。在美国,MCI每年发病率1%—6%,患病率为3%—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研究 颅磁刺激 应用 老年痴呆 过渡状态 队列研究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应用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洁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0-572,共3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技术.它只对大脑皮质有作用,而对脑深部组织无影响。TMS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最普遍的应用是测试大脑皮质间和皮质内连接的兴奋性,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提供相...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技术.它只对大脑皮质有作用,而对脑深部组织无影响。TMS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最普遍的应用是测试大脑皮质间和皮质内连接的兴奋性,通过这个测试可以提供相关病理生理信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使运动系统产生长时的可塑性改变.这使得人们产生了将rTMS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大脑皮质 RTMS 可塑性改变 非侵入性 深部组织 运动障碍
下载PDF
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神经机制及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2 位作者 霍速 岳月红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5-868,共4页
视觉空间障碍是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其中最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USN为卒中后患者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定位、报告或反应,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 视觉空间障碍是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其中最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USN为卒中后患者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定位、报告或反应,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现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卒中后 神经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 视觉空间 患者
下载PDF
对非急性期意识障碍客观评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3 位作者 霍速 阎澍妤 单桂香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6,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障碍的分级明确,但植物状态的误诊率依然很高,Childs、Andrews、Laureys等[2—4]分别发现植物状态误诊率为37%、4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状态 意识障碍 客观评定 意识内容 急性期 心跳呼吸骤停 医疗水平 严重脑外伤 误诊率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5
作者 戴洁 胡洁 +1 位作者 张冉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SIVD)中老年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波形变化特点,探讨ERP技术对SIVD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例临床明确诊断为SIVD的卒中患者为SIVD组,记录其完成主动性听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 目的: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SIVD)中老年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波形变化特点,探讨ERP技术对SIVD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例临床明确诊断为SIVD的卒中患者为SIVD组,记录其完成主动性听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ERP波形,并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选取8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被试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VD组额区导联N2复合波及N2b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及MoCA分值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VD损伤可能主要影响N2复合波的波形变化,故在评估此类患者的认知功能时,可以将N2复合波及N2b的潜伏期作为一种客观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变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体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N140: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
6
作者 刘霖 朱琳 +6 位作者 付伟 萧演清 岳月红 霍速 孟志勇 程亦男 宋为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8期643-648,共6页
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长久以来被作为一种探索大脑运作机制的工具,其良好的时间分辨特性可以将毫秒级的大脑功能变化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ERP的一种,体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somatosensory event-related pote... 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长久以来被作为一种探索大脑运作机制的工具,其良好的时间分辨特性可以将毫秒级的大脑功能变化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ERP的一种,体感诱发事件相关电位(somatosens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SERPs)N140波向我们部分解释了“大脑如何对于体感输入进行处理”的这样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康复 潜伏期
下载PDF
脑损伤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艳明 胡洁 +1 位作者 钱龙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6-500,共5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指脑损伤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报告、反应或定位,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这些表现并不是因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所导致。患者对患侧空间的注意能力下降,...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指脑损伤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报告、反应或定位,不能注意到来自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这些表现并不是因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所导致。患者对患侧空间的注意能力下降,就像有一半的空间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空间忽略 脑损伤后 康复治疗 运动障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治疗偏侧忽略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胡洁 杜博琪 +1 位作者 岳月红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数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中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探讨累积效应是否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侧忽略的重要机制。方法:将12例偏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10天的低频重... 目的:观察连续数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中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探讨累积效应是否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侧忽略的重要机制。方法:将12例偏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10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两天对这12例患者用线段划消和直线二等分测试进行评估,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忽略症状的变化趋势。结果:rTMS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治疗组线段划消测试的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9;直线二等分测试中r=-0.606。对照组线段划消测试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直线二等分测试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累积效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忽略 重复经颅磁刺激 累积效应
下载PDF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意识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冉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8-1182,共5页
意识障碍是严重脑损伤后的常见症状。意识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觉醒水平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则主要由于大脑皮质病变造成。对意识障碍准确客观的评价在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 意识障碍是严重脑损伤后的常见症状。意识包括觉醒和意识内容两方面。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广泛损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觉醒水平障碍,而意识内容变化则主要由于大脑皮质病变造成。对意识障碍准确客观的评价在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应用 评估 听觉 网状激活系统 脑皮质病变 常见症状
下载PDF
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对汉字结构认知的影响
10
作者 陈瑨 宋为群 +1 位作者 彭享胜 胡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对汉字结构认知的影响,为偏侧忽略患者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的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24例,分为3组:其中单纯皮质受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对汉字结构认知的影响,为偏侧忽略患者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0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住院的不同部位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24例,分为3组:其中单纯皮质受损组11例;皮质下损伤组7例;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6例。采用图形临摹、汉字临摹、听写及抄写句子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①单纯皮质损伤组、皮质下损伤组、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在图形临摹(P<0.001)、汉字临摹(P<0.05)检查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听写及抄写句子检查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图形临摹实验中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汉字临摹实验中,单纯皮质损伤组与皮质下损伤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皮质下损伤组与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皮质损伤组与皮质及皮质下均损伤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不同部位的脑卒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汉字结构认知障碍,皮质结构在汉字结构认知上起着关键作用,对汉字的字形编码亦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忽略 不同部位脑卒中 汉字结构认知
下载PDF
脑器质性病变导致淡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霍速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2,共6页
1 研究背景淡漠(apathy)的特征主要包括:与意识水平、认知和运动障碍无关的①缺乏目标指向性行为;②目标指向性思想内容减少,即动机缺乏;③情感贫乏。脑部器质性病变后淡漠非常常见,占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18.2%,首次脑卒... 1 研究背景淡漠(apathy)的特征主要包括:与意识水平、认知和运动障碍无关的①缺乏目标指向性行为;②目标指向性思想内容减少,即动机缺乏;③情感贫乏。脑部器质性病变后淡漠非常常见,占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18.2%,首次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亚急性期患者的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器质性病变 淡漠 脑血管病患者 急性期患者 意识水平 运动障碍 指向性 缺血性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学及影像学方法在单侧空间忽略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桂香 刘霖 +2 位作者 霍速 张艳明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5-591,共7页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以下简称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表现为对来自病灶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单侧忽略症状的存在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饭、出行、阅读等)带来不便,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 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以下简称单侧忽略)是脑损伤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表现为对来自病灶对侧的刺激无反应.单侧忽略症状的存在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饭、出行、阅读等)带来不便,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明确其发生机制、对其做出准确诊断对临床康复计划的制定及预后的评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单侧忽略发生机制的研究多使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可以对其解剖位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利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如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又可以发挥其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从空间注意加工过程方面研究单侧忽略的发生机制.本文将对近几十年来影像学方法及电生理学方法在单侧忽略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学 单侧空间忽略 发生机制 影像学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 功能磁共振成像 单侧忽略 应用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戴洁 宋为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9-712,共4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脑损伤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关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治疗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仍以早期的机制研究... 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脑损伤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关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治疗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仍以早期的机制研究为主,临床研究较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c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特定类型,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强调血管性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 认知功能损害 脑损伤患者 血管性因素 劳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探查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的语言加工损害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洁 宋为群 +1 位作者 吴东宇 袁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08-712,723,共6页
目的:明确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患者的语言加工损害水平。方法:对1例视觉性失语症患者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语言评价。结果:①患者的基本视知觉、不同视点物体匹配的结构表征检查正常;②从视觉输入通达到详尽... 目的:明确视觉性失语症伴纯失读患者的语言加工损害水平。方法:对1例视觉性失语症患者采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及其他相关检查进行语言评价。结果:①患者的基本视知觉、不同视点物体匹配的结构表征检查正常;②从视觉输入通达到详尽的语义受损,表现为视觉图命名障碍和视觉图—图联系困难;③将视觉词形转换为对应的语音表征受损,表现为视觉输入词朗读障碍;④将视觉词形映射到语义较听觉语音映射到语义受损更为显著,即字形输入词典到语义系统的联系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视觉词—图匹配较听觉词—图匹配显著受损。结论:该例视觉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加工损害主要为从视觉输入(事物)通达到详尽的语义受损,以及将视觉字形通达到语义和语音表征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性失语症 纯失读 语言评价 语言加工
下载PDF
语音治疗对完全性失语症同音词图命名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汪洁 宋为群 吴东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1-714,719,共5页
目的:研究语音治疗对单音节同音词、近音词、近义词、不同声调词的命名效果,为语音输出词典受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并为同音词是否共享一个语音词条提供证据。方法:对1例慢性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语义系统和... 目的:研究语音治疗对单音节同音词、近音词、近义词、不同声调词的命名效果,为语音输出词典受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并为同音词是否共享一个语音词条提供证据。方法:对1例慢性完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中的语义系统和语音输出词典检查,并进行同音词、近音词、近义词、不同声调词(各20个)图命名检查,其中每类词各10个作为语音治疗项,另外10个作为非治疗项。语音治疗由图片命名和语音提示构成。语音提示的方法是,当患者命名失败时:①口形提示;②拼音提示(如草-c-ao);③复述目标词。结果: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结果显示语义系统轻度受损,语音输出词典重度受损。经23次语音治疗后,患者可以正确命名全部40个治疗项;未治疗的同音词图命名(9/10)与治疗前(2/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未治疗的近义词(2/10)、近音词(2/10)、不同声调词(4/10)图命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语音治疗对完全性失语症同音词的图命名有最佳效果,支持同音词共享一个语音词条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语音治疗 同音词 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侧忽略的临床评测分析
16
作者 宋为群 徐倩 胡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偏侧忽略患者线段划消(Lc)和直线二等分(LB)评测表现的特点。方法对30例偏侧忽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LB和Lc评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偏侧忽略患者线段划消(Lc)和直线二等分(LB)评测表现的特点。方法对30例偏侧忽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LB和Lc评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前,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在LB和LC测试表现的偏侧忽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检测出97%的偏侧忽略患者,Lc检测出73%的偏侧忽略患者。结论随着偏侧忽略的恢复,患者在LB和LC测试中所表现出的偏侧忽略程度不同。采用一种测试可能漏检偏侧忽略患者,联合两种测试对偏侧忽略的检测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忽略 直线二等分 线段划消 康复
原文传递
行为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艳明 付伟 +3 位作者 胡洁 马佳妮 曲斯伟 宋为群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观察行为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行为学治疗,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练、交叉促进训练及常... 目的观察行为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行为学治疗,包括视觉扫描训练、躯干旋转训练、交叉促进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磁刺激频率0.5Hz,磁刺激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90%水平,每次治疗15min,每日治疗2次)。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画钟试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画钟试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指数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周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联合行为学疗法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偏侧空间忽略,提高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空间忽略 脑血管意外 行为学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