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检测食品中植物源成分的内标方法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德国 张萌 +4 位作者 王永真 张永清 孙军涛 郭孝辉 肖付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439-8445,共7页
目的为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ladder-ty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建立内标方法,并用于检测肉制品中植物成分。方法针对植物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目的为梯型熔解温度核酸等温扩增(ladder-ty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建立内标方法,并用于检测肉制品中植物成分。方法针对植物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共有序列,设计LMTIA引物,优化反应温度,考查方法灵敏度,并评估淀粉制品、蜂蜜、食用油DNA提取方法与LMTIA检测方法的适应性,以H_(2)O、鸭肉、鸡肉、羊肉、猪肉和牛肉基因组为阴性对照测试LMTIA方法的假阳性。结果所建立的LMTIA方法在最优温度57℃时,灵敏度为10 pg/μL玉米基因组与10 pg/μL红枣基因组,可检出肉制品掺入0.1%的玉米淀粉,所选淀粉制品、蜂蜜、食用油DNA提取方法均适用于LMTIA检测,并且所有阴性对照样品在测试中均未出现假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LMTIA检测食品中植物源特异性基因的内标方法,排除了DNA提取引起的LMTIA检测的假阴性,可用于肉制品中植物成分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 植物源成分 特异性基因 内标方法 DNA提取方法
原文传递
Real-time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枣花蜜源成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萌 古绍彬 +1 位作者 于江晗 王德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4589-4594,共6页
目的建立real-time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枣花蜜源成分的方法。方法以枣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为靶序列,用软件PrimerExplorerV5与软件Oligo 7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 目的建立real-time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枣花蜜源成分的方法。方法以枣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为靶序列,用软件PrimerExplorerV5与软件Oligo 7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温度,测试灵敏度、特异性和适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方法在反应温度55℃条件下,引物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大枣DNA。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势,适合商业枣花蜜掺假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花蜜 掺假 转录间隔区 环介导等温扩增
原文传递
基于监测数据的食用油安全风险预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永真 曹丛丛 +1 位作者 卢作焜 王德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以我国食品安全抽检项目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用油为研究类别.通过对数据处理分类,将不合格项目的检测值与国家标准值相比,计算不合格率,以此反映相应不合格项目的风险状态,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数据分... 以我国食品安全抽检项目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选择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用油为研究类别.通过对数据处理分类,将不合格项目的检测值与国家标准值相比,计算不合格率,以此反映相应不合格项目的风险状态,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数据分析体系,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发布相关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食用油 食品安全 风险预警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肉制品安全预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真 张雪 +1 位作者 卢作焜 王德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至2018年北京、河南、江西等全国25个省的2450个肉制品数据为例,结合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肉制品安全预警分析系统,得到应重点防范和预警的肉制品安全影响因素.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肉制...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至2018年北京、河南、江西等全国25个省的2450个肉制品数据为例,结合MATLAB数据处理软件,尝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肉制品安全预警分析系统,得到应重点防范和预警的肉制品安全影响因素.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肉制品中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有菌落总数、山梨酸、酸价和过氧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数据分析 预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茶叶安全风险预警分析
5
作者 王永真 王钰 +1 位作者 卢作焜 王德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61-63,共3页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截止至2018年3月底之前的所有茶叶检测结果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茶叶总体不合格率及不合格项目的频次,同时分析每个省份抽查的不合格率较高的项目.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茶叶...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截止至2018年3月底之前的所有茶叶检测结果数据为基础,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茶叶总体不合格率及不合格项目的频次,同时分析每个省份抽查的不合格率较高的项目.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茶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不合格项目有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日落黄等.有助于为茶叶安全市场预警提供方向依据,把控茶叶监管的重点,提高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不合格率 预警 日落黄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式鉴别大叶和小叶迷迭香
6
作者 魏泉增 郭嘉琦 +1 位作者 王步云 张成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49,共7页
为了建立一种鉴别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方法,采用液质联用(LC-MS/MS)同时测定迷迭香中木犀草素、咖啡酸、鼠尾草酸、鼠尾草酚、槲皮素、芹菜素、迷迭香酚、泽兰黄酮、香叶木素9种物质含量。检测不同批次大小叶迷迭香9种物质的含量,偏最小... 为了建立一种鉴别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方法,采用液质联用(LC-MS/MS)同时测定迷迭香中木犀草素、咖啡酸、鼠尾草酸、鼠尾草酚、槲皮素、芹菜素、迷迭香酚、泽兰黄酮、香叶木素9种物质含量。检测不同批次大小叶迷迭香9种物质的含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分析大小叶迷迭香9种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LC-MS/MS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高,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鼠尾草酚、鼠尾草酸、咖啡酸、槲皮素、迷迭香酚、香叶木素、泽兰黄酮、木犀草酸的含量在大叶迷迭香和小叶迷迭香中存在重要差异,可以作为鉴别大叶迷迭香和小叶迷迭香的主要特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液质联用 偏最小二乘-判别式
下载PDF
液-液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测定白酒中15种塑化剂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泉增 王婧楠 +2 位作者 王媛媛 龚玉萃 孙军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6-183,共8页
为考察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采用表面活性剂强化乳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32份不同白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8~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15种塑化剂的最低检出限在1.44~1.50... 为考察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采用表面活性剂强化乳化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32份不同白酒中1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8~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15种塑化剂的最低检出限在1.44~1.50μg/L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89.71%~117.73%之间,回收率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71%~6.82%,精密度试验结果RSD均<2.53%,重复性试验结果RSD均<3.60%,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在32份不同香型白酒样品中,9种塑化剂的检出率均>70%,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检出率100%,检出值范围为0.001~0.740μg/mL。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塑化剂含量与白酒香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塑化剂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塑化剂 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大叶和小叶迷迭香香气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泉增 王莹 +2 位作者 郭嘉琦 王步云 张成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323-7330,共8页
目的分析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应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条件,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 目的分析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香气成分差异。方法应用混合水平均匀试验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条件,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大叶迷迭香和小叶迷迭香香气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式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e analysis,PLS-DA)分析不同迷迭香的香气成分。结果HS-SPME最佳条件为饱和度10.0%的氯化钠溶液、平衡时间为13.0 min、萃取时间为42.0 min、装液量为3.2 mL、萃取温度为80.0℃。通过GC-MS分析共检测到12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1种酯类、22种烯类、8种烷类、3种酸类、20种醛酮类、39种醇类、2种醚类、5种酚类、9种芳香烃、4种其他物质。大叶迷迭香中检测出91种物质,小叶迷迭香中检测出86种物质。基于迷迭香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PLS-DA模型,可区分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鉴别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方法,分析了大叶和小叶迷迭香的香气成分差异,为迷迭香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均匀试验设计 偏最小二乘判别式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人工神经网络在鉴别不同工艺花生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泉增 李瑞 +1 位作者 张卓栋 张灿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不同工艺花生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鉴别模型。结果表明:3种不同工艺花生油共检出71种成分,包括6种醇、10种醛、16种烷烃、12种酯、7种酮、3种酚、10种含氮化合物、7种其他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不同工艺花生油的挥发性成分,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鉴别模型。结果表明:3种不同工艺花生油共检出71种成分,包括6种醇、10种醛、16种烷烃、12种酯、7种酮、3种酚、10种含氮化合物、7种其他种类化合物。花生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3-二氢苯并呋喃、1-(2-羟基-5-甲基苯基)乙酮、4-乙酰基-2-甲基苯酚、2,6-二乙基吡嗪。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不同工艺花生油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不同工艺花生油识别率在100%。因此,神经网络结合GC-MS用于鉴别压榨花生油、浸提花生油和水代花生油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蜜源蜂蜜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泉增 臧蓓蕾 肖付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3-149,共7页
为考察不同蜜源蜂蜜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8种不同蜜源蜂蜜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8种蜂蜜的挥发物中共鉴定59种挥发性化合物,椴树蜜中有30种,荆花蜜中有21种,荆条蜜中有16种,苕子蜜中有18种,... 为考察不同蜜源蜂蜜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8种不同蜜源蜂蜜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8种蜂蜜的挥发物中共鉴定59种挥发性化合物,椴树蜜中有30种,荆花蜜中有21种,荆条蜜中有16种,苕子蜜中有18种,洋槐蜜中有24种,野山花蜜中有27种,野酸枣蜜中有24种,枣花蜜中有32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蜜源的蜂蜜相似度不大,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结果表明,壬醛和生物碱乙酸甲酯作为潜在特征标记物,可以区分不同蜜源的蜂蜜,为鉴定不同蜜源蜂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蜂蜜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在生鲜牛、鸭混合肉含量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泉增 杨自翔 肖付刚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56,57,58,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提取和分析生鲜牛、鸭混合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提取和分析生鲜牛、鸭混合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对GC-MS数据进行建模,对不同比例生鲜牛、鸭混合肉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生鲜牛、鸭混合肉中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化合物;PLS模型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比例生鲜牛、鸭混合肉,利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验证模型,评估均方差为3.455 9,预测均方差为4.068 9,PLS模型对不同比例生鲜牛、鸭混合肉的预测准确率较高。本方法在判别不同比例生鲜牛、鸭混合肉方面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牛、鸭混合肉 偏最小二乘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Mce2R/Rv0586蛋白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12
作者 卢作焜 李文文 +3 位作者 李蓉芳 许燕浩 张良 张爱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3-66,共4页
构建pET-32m-Mce2R原核表达质粒,对重组蛋白Mce2R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全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ce2R(Rv0586)基因片段,产物经BamHⅠ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验证后与同样双酶切后... 构建pET-32m-Mce2R原核表达质粒,对重组蛋白Mce2R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全基因组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ce2R(Rv0586)基因片段,产物经BamHⅠ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验证后与同样双酶切后的载体质粒pET32m进行连接,将连接产物pET-32m-Mce2R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中,抽提质粒后测序验证,重组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利用亲和层析纯化,经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9 kDa.为进一步探索结核分枝杆菌Mce2R蛋白的结构及生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Mce2R 克隆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苦杏仁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作者 张爱莉 曹丙林 +4 位作者 张良 崔朝辉 胡永生 王家占 卢作焜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5-49,共5页
在碱法提取苦杏仁蛋白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蛋白酶K酶解脱脂苦杏仁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底物蛋... 在碱法提取苦杏仁蛋白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蛋白酶K酶解脱脂苦杏仁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底物蛋白浓度对酶解液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得到最适条件;采用响应面实验进行三因素三水平17个试验点的Box-Behnken试验,建立回归方程,得出苦杏仁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115 min、底物蛋白浓度9 mg·mL^(-1).在此条件下,苦杏仁蛋白酶解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酶解 抗氧化肽 DPPH自由基 响应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