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爱华 姚茂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17-1123,共7页
砷暴露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口的饮用水砷含量超标,主要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美国、智利、中国及加纳等地;而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居民因长期使用无排烟设施的炉灶燃用高砷煤后造成室内空气和食物污染所致... 砷暴露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口的饮用水砷含量超标,主要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美国、智利、中国及加纳等地;而生活在特定地区的居民因长期使用无排烟设施的炉灶燃用高砷煤后造成室内空气和食物污染所致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于我国贵州和陕西两省的特殊地方性砷中毒病型,现症患者1.64万人,受威胁人口约145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砷中毒 分子机制 预防
下载PDF
综合防控9年后贵州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邹忠兰 王庆陵 +2 位作者 王祺 李成贵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追踪调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综合防控9年后砷中毒患者肝生化指标随病情的改变情况。方法: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确定362例砷暴露者,按皮肤损伤程度... 目的:追踪调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害情况,分析综合防控9年后砷中毒患者肝生化指标随病情的改变情况。方法:以贵州雨樟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确定362例砷暴露者,按皮肤损伤程度分为病区非病人组(n=81)和砷中毒组(n=281),砷中毒组再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97)、中度砷中毒组(n=100)及重度砷中毒组(n=84);以相邻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与病区人群相近的63名非砷暴露者居民为对照组,采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调查对象清晨空腹血清中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A/G值,并计算其超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区非病人组ALB含量显著降低(P <0. 05),砷中毒组ALB、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P <0. 05),TBA、ALP和γ-GT含量显著升高(P <0. 05);与病区非病人组比较,砷中毒组ALB、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P<0. 05),TBA和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 PA、CHE、AST、ALT活性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病区非病人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组ALB含量显著降低(P <0. 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TP含量和A/G显著降低、TBA和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γ-GT在中、重度砷中毒组显著升高(P <0. 05);与病区非病人组比较,各砷中毒组ALB含量和A/G显著降低,TBA含量显著升高(P <0. 05),中、重度砷中毒组TP含量显著降低(P <0. 05),重度砷中毒组ALP含量显著升高(P <0. 05);病区非病人组血清TP、CHE、AST、ALT、ALP和γ-GT超标率高于对照组,砷中毒患者血清TP、ALB、A/G、ALP、TBA、γ-GT、PA和AST超标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防控9年后,贵州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非砷中毒病人肝功能有所好转,但砷中毒患者部分指标仍超过临床正常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砷中毒 肝损害 生化指标 综合防控 贵州
下载PDF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和α-L-岩藻糖苷酶水平与砷致皮肤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大朋 邹忠兰 +6 位作者 张彤 胡昭宇 叶萍 张碧霞 刘桂成 黄晓欣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程度皮肤损害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及相关性。方法: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及经临床复查确诊的392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1... 目的:分析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程度皮肤损害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及相关性。方法:符合《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及经临床复查确诊的392例砷中毒患者,根据皮肤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砷中毒组(n=174)、中度砷中毒组(n=121)及重度砷中毒组(n=97),另选择离病区12 km以外无燃用高砷煤史、且生活方式相近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103);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受检者血清CRP水平,CPNP-α-Fucoside速率法检测受检者血清AFU水平,记录各组血清CRP、或AFU水平超标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砷中毒患者血清CRP与AFU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RP水平比较,中度砷中毒组、重度砷中毒组高于对照组及轻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AFU水平比较,重度砷中毒组高于对照组、轻度砷中毒组及中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CRP、AFU超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项指标的超标率随着砷中毒皮肤病变的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中度砷中毒组、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CRP超标率高于轻度砷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砷中毒病区人群血清CRP水平与AFU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 210,P <0. 05)。结论:燃煤砷暴露可导致人群血清CRP和AFU水平升高,其升高与砷致皮肤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砷中毒 C反应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皮肤损害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PARP-1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DNA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肖靖淞 侯贵钟 +2 位作者 赛燕 张爱华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8-785,共8页
目的探讨PARP-1在鱼藤酮(rotenone)诱导大鼠PC12细胞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1、0.5、1.0、1.5μmol/L)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TaqMan探针法PCR检测mtDNA缺失,q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检测PARP-1蛋白... 目的探讨PARP-1在鱼藤酮(rotenone)诱导大鼠PC12细胞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0.1、0.5、1.0、1.5μmol/L)鱼藤酮处理PC12细胞,TaqMan探针法PCR检测mtDNA缺失,q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Western blot检测PARP-1蛋白在PC12细胞内和线粒体内的表达水平。PARP-1选择性抑制剂PJ34预处理鱼藤酮染毒的PC1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aqMan探针法PCR检测mtDNA缺失,q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M)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 TaqMan探针法PCR和q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μmol/L鱼藤酮)比较,鱼藤酮处理可引起PC12细胞线粒体DNA缺失增加和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P<0.05)。同时,细胞和线粒体内的PARP-1蛋白表达被激活,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显示,PARP-1蛋白表达水平随鱼藤酮浓度增加而增加。与鱼藤酮单独处理组比较,PJ34预处理可提高鱼藤酮染毒引起的PC12细胞的活力下降(P<0.05),并降低线粒体DNA缺失和提高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P<0.05)。TMRM染色结果显示,PJ34预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提高(P<0.05);DCFH-DA探针检测结果显示,PJ34预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下降(P<0.05)。结论鱼藤酮可诱导PC12细胞线粒体DNA的损伤,激活PC12细胞和线粒体内PARP-1蛋白的表达,PARP-1选择性抑制剂PJ34对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PC12细胞线粒体DNA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帕金森病 PARP-1 PJ34 线粒体DNA
原文传递
重庆市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组分与男性精子DNA损伤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芙蓉 周妮娅 +3 位作者 陈卿 刘太秀 曹佳 张爱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对男性精子DNA的损害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3、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男性生殖健康研究队列(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in Chongqing col... 目的探讨重庆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对男性精子DNA的损害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3、2014年重庆市大学生男性生殖健康研究队列(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in Chongqing college students,MARHCS),检测采样期间大气PM2.5中的低环PAHs(2~4环)和高环PAHs(5~6环)各组分的含量;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精子DNA损伤;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探讨PAHs各组分的暴露程度与男性大学生精子DNA损伤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2013年大气细颗粒物中的PAHs组分以低环PAHs为主,其中菲、芴、芘的占比最高,而2014年大气细颗粒物中则以高环PAHs为主,如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苯并[a]芘等。在2014年,男性大学生的精子DNA损伤指标如彗星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较2013年明显增加(P<0.0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低环PAHs中的荧蒽、苊烯、芘和总低环PAHs与精子DNA损伤指标中的彗星尾长和尾矩呈负相关。高环PAHs中的苯并[k]荧蒽、苯并[b]荧蒽和二苯并[a,h]蒽与精子DNA损伤指标中的彗星尾长呈正相关[β(95%CI):108.987(43.754~203.820)、158.700(65.957~303.272)、185.708(67.350~387.775),校正P均<0.05];与彗星尾矩呈正相关[β(95%CI):449.204(260.066~737.695)、683.108(374.515~1192.387)、683.108(374.515~1192.387),校正P均<0.05]。结论重庆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的高环PAHs组分暴露,可能导致精子DNA损伤效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多环芳烃 精子DNA损伤 MARHCS队列
原文传递
刺梨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6
作者 夏仕青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29-1132,1153,共5页
刺梨(rosa roxbughii tratt)别名刺石榴、缫丝花,是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份,其中尤以贵州资源最为丰富。刺梨作为贵州省区域重点食药两用植物资源正在被大力研发,已获得“龙里刺梨”、“盘... 刺梨(rosa roxbughii tratt)别名刺石榴、缫丝花,是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份,其中尤以贵州资源最为丰富。刺梨作为贵州省区域重点食药两用植物资源正在被大力研发,已获得“龙里刺梨”、“盘县刺梨果脯”和“龙里刺梨干”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维生素C 微量元素 营养保健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肺癌中SOX30基因对PKP2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帮靖 郝翔麟 +3 位作者 韩飞 刘晋祎 曹佳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 SOX 30基因与 PKP 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调控关系。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 SOX 30与 PKP 2在肺癌中的相关性,利用JASPAR数据库分析 PKP 2启动子区SOX30蛋白转录结合位点;利用qRT-PCR检测HBE、A549、H460、H520、H358、H1... 目的:探讨 SOX 30基因与 PKP 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调控关系。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 SOX 30与 PKP 2在肺癌中的相关性,利用JASPAR数据库分析 PKP 2启动子区SOX30蛋白转录结合位点;利用qRT-PCR检测HBE、A549、H460、H520、H358、H1975、SPC-A1、95D、LTEP等细胞中 PKP 2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460及H520细胞转染SOX30表达载体后对PKP2的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用qRT-PCR检测 SOX 30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中 PKP 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表明在肺腺癌中 SOX 30与 PKP 2表达呈正相关( n =576, r =0.156, P =0.000), PKP 2启动子区存在多个SOX30转录结合位点;肺癌细胞系中 PKP 2 mRNA表达下调,与 SOX 30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过表达 SOX30 后,H460细胞中PKP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 P <0.05),而H520细胞中PKP2 mRNA及蛋白水平未见显著变化;敲除 SOX 30后,小鼠肺组织中 PKP 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SOX 30是调控 PKP 2表达的关键分子, SOX 30 -PKP 2可能在肺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30 PKP2 肺肿瘤 基因表达 转录调控
下载PDF
亚砷酸钠致大鼠肝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形成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曾丹 罗鹏 +6 位作者 丁锴 张豫 吴雪艳 龙义国 方艺 胡婷 杨红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86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致大鼠肝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形成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普通饲料)组和低、中、高剂量亚砷酸钠(饲料中砷含量分别为25、50、100 mg/kg)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喂饲法进行染毒,连续染...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致大鼠肝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形成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普通饲料)组和低、中、高剂量亚砷酸钠(饲料中砷含量分别为25、50、100 mg/kg)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喂饲法进行染毒,连续染毒3个月。检测大鼠肝砷含量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力和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以及纤维化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的肝砷含量均升高,肝脏增生纤维组织面积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HA的含量和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LN含量及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雌性大鼠血清PCⅢ的含量以及中、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雄性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ALT、AST的活力均升高,除雌性大鼠中、低剂量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的肝砷含量、肝脏增生纤维组织面积及血清ALT、AST的活力和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亚砷酸钠饲料染毒可导致大鼠肝功能的损伤,进而发生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钠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长期低剂量亚砷酸钠对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春春 邓晗依 +7 位作者 倪一平 马园 刘纪廷 严锐 王大朋 王庆陵 张洁 安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观察1.0μmol/L亚砷酸钠(NaAsO2)长期作用于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用1.0μmol/LNaAsO2长期作用HaCaT细胞成功建立恶性转化模型,收集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建立过程中0、1... 目的观察1.0μmol/L亚砷酸钠(NaAsO2)长期作用于永生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时,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动态变化。方法用1.0μmol/LNaAsO2长期作用HaCaT细胞成功建立恶性转化模型,收集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建立过程中0、1、7、14、21、28、35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包括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8(cleaved—caspase-3、8)、转录因子C/EBP的同源蛋白(Chop)、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结果随着染砷代数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各代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70,P〈0.05),其中染砷第7、14、21、28、35代细胞的凋亡率(0.307±0.049、0.213±0.055、0.163±0.057、0.147±0.035、0.053±0.012)低于对照组0代(0.393±0.021,P均〈0.05)。染砷组促凋亡的cleaved—caspase-3、Chop、Bax蛋白和抗凋亡的Bcl-2蛋白表达各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leaved—caspase-3:1.000±0.000、1.030±0.027、1.104±0.069、1.016±0.087、0.838±0.075、0.753±0.082、0.677±0.073;Chop:1.000±0.000、1.059±0.018、0.934±0.095、0.976±0.216、0.793±0.136、0.651±0.042、0.564±0.056;Bax:1.000±0.000、1.069±0.037、1.028±0.042、0.954±0.118、0.641±0.135、0.531±0.132、0.429±0.085;Bcl-2:1.000±0.000、1.072±0.023、1.249±0.134、1.334±0.143、1.633±0.221、1.507±0.152、1.461±0.145.F=7.730、7.355、27.802、12.438,P均〈0.05),且21代及以后与对照组0代(1.000±0.000)和同代对照组(1.000±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leaved.caspase-8蛋白各代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2,P〉0.05)。结论低剂量NaAsO:可能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和内质网凋亡通路抑制HaCaT细胞的正常凋亡而使其发生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盐类 HACAT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慢性砷暴露致人体生物样品p53、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雪 李军 +4 位作者 胡丽莎 顾先桃 魏绍峰 黄晓欣 张爱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了解砷暴露对人体生物样品中p53、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探讨p53、p16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改变及在砷致病中的作用。[方法]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42名常驻居民为暴露组,另于距病区约12 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40... [目的]了解砷暴露对人体生物样品中p53、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探讨p53、p16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改变及在砷致病中的作用。[方法]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42名常驻居民为暴露组,另于距病区约12 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40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受试对象尿液、血液和发样,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受试对象尿砷和发砷,采用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法(BSP)法检测p53、p16启动子区Cp G位点甲基化情况。[结果]暴露组尿砷为(40.59±27.12)μg/g、发砷为(0.32±0.36)μg/g,p53平均甲基化率为(8.32±1.51)%,暴露组-71、+42、+109位Cp G位点甲基化率分别为(11.44±3.64)%,(2.58±1.29)%和(4.98±1.33)%,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暴露组和对照组p16平均甲基化率和各Cp G位点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53基因启动子区Cp G位点的甲基化与砷暴露有关,砷暴露所致的DNA甲基化可能存在位点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P53基因 P16基因
原文传递
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β-连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晓甜 洪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及β-连环蛋白(β-e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2只出生1—3d 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颅盖骨,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OB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OB,采用析因实验... 目的探讨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及β-连环蛋白(β-e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2只出生1—3d spraguedawley(SD)大鼠乳鼠颅盖骨,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OB后进行传代培养。取第三代OB,采用析因实验设计(2因素3水平)方法分成9组[Fo.oAsn0(对照组)、F0.5As0.0、F40AS0、FAsnl、F00As&OxFo.sAsnl、F05As100、F4.0Asnl、F4.0As10.0],其中氟化钠(F-)分别为O.0、0.5、4.0mmol/L,F0.0、Fk、F40,亚砷酸钠(As3+)分别为O.O、0.1、10.0μmol/L,As0.0、As0.1,染毒干预72h。染毒结束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r)比色法检测各染毒组OB增殖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V,L[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用以分析对OB分化的影响;采用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B—cateninmRNA表达;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B.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大鼠OB在处理72h后,OB增殖率[吸光度(A)]、ALP活性(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22、14.425,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F0.5As0.0组表现为促进增殖,提高AIJP活性(0.313±0.023VS0.455±0.152,4.46±0.72VS6.09±0.68,P均〈0.05),而F4.0As0.0组为抑制OB增殖(0.029±0.014,P〈0.05);与对照组比较,F0.0As0.1组表现为促进OB增殖、降低ALP活性(0.370±0.029,3.68±0.45,P均〈0.05),而F0.0As10.0组表现为抑制OB增殖、提高ALP活性(0.156±0.010,6.29±0.67,P均〈0.05)。②Asn0时,各染氟组β-eatenin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82、559.455,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F05Asn0组B.caten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1.00±0.32VS1.99±0.14,3.56±0.15vs5.11±0.26,P均〈0.05),而F44S00组β-eatenin蛋白降低明显(1.10±0.02,P〈0.05);F0.0时,各染砷组β-eaten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36,P〈0.05)。③氟、砷对OB的增殖率、β-eatenin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有主效应(F=82.081、11.991、514.741;19.302、8.753、523.698,P均〈0.05),砷对ALP活性影响也表现为主效应(F=17.444,P〈0.05);氟砷联合对OB增殖、分化、β-eateninmRNA及其蛋白均具有交互作用(F=13.085、18.157、4.936、426.036,P均〈0.05)。结论氟、砷均可以通过影响大鼠OB增殖、分化及β-catenin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骨的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用 成骨细胞 Β-连环蛋白
原文传递
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骨骼毒性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浩 覃子秀 +2 位作者 王冰洁 胡君伟 洪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骨骼毒性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选取192只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为(200 ± 50)g,根据2 × 4析因实验设计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在氟砷联合染毒大鼠骨骼毒性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选取192只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体重为(200 ± 50)g,根据2 × 4析因实验设计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6组, 每组12只,雌雄各半。用氟化钠(NaF,空白对照0.0 mg/kg、低氟5.0 mg/kg、中氟10.0 mg/kg、高氟20.0 mg/kg)和亚砷酸 钠(NaAsO2,空白对照0.0 mg/kg、低砷2.5 mg/kg、中砷5.0 mg/kg、高砷10.0 mg/kg)灌胃染毒6个月。依据上述处理因素将 大鼠分为对照组(F0As0)、低氟组(F5.0As0)、中氟组(F10.0As0)、高氟组(F20.0As0)、低砷组(F0As2.5)、中砷组 (F0As5.0)、高砷组(F0As10.0)、低氟低砷组(F5.0As2.5)、低氟中砷组(F5.0As5.0)、低氟高砷组(F5.0As10.0)、中氟 低砷组(F10.0As2.5)、中氟中砷组(F10.0As5.0)、中氟高砷组(F10.0As10.0)、高氟低砷组(F20.0As2.5)、高氟中砷组 (F20.0As5.0)、高氟高砷组(F20.0As10.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OPG及RANKL蛋白表达水平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PG及RANK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F0As0组[(2.678 ± 0.136)ng/mg、(29.658 ± 0.662)pg/ mg]比较,F5.0As0、F10.0As0、F20.0As0组骨组织中OPG[(2.857 ± 0.162)、(2.983 ± 0.272)、(3.117 ± 0.143)ng/ mg]、RANKL[(32.533 ± 0.999)、(32.698 ± 1.932)、(33.331 ± 1.140)pg/mg]蛋白表达水平随染氟剂量的升高均有 升高趋势;与F0As0组比较,F0As2.5、F0As5.0、F0As10.0组骨组织RANKL蛋白水平[(32.348 ± 2.838)、(31.589 ± 1.359) 、(28.843 ± 1.908)pg/mg]随染砷剂量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P均 〈 0.05)。与F0As0组(0.83 ± 0.19、0.92 ± 0.23) 比较,F5.0As0、F10.0As0、F20.0As0组骨组织OPG(1.14 ± 0.27、1.33 ± 0.39、1.69 ± 0.77)、RANKL mRNA水平(1.02 ± 0.21、1.17 ± 0.15、1.25 ± 0.31)随染氟剂量的升高均有升高趋势。氟对OPG、RANKL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主效应(F = 11.530 、21.765、6.320、3.543,P均 〈 0.05),氟砷联合对RANKL蛋白和mRNA、OPG蛋白表达存在交互拮抗作用(F = 9.496、2.217、 3.375,P均 〈 0.05)。结论 氟砷联合染毒对大鼠骨组织RANKL及OPG的影响中氟起主导作用,砷间接参与了氟致大鼠骨骼毒性作用 ,氟砷联合对OPG及RANKL表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盐类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大鼠 骨和骨组织
原文传递
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子秀 李浩 +3 位作者 胡君伟 杨兴 王冰洁 洪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2-617,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160只8同龄清洁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体重为(200±50)g,根据2X4析因实验... 目的观察慢性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160只8同龄清洁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体重为(200±50)g,根据2X4析因实验设计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氟化钠(NaF:空白对照0.0mg/kg、低氟5.0mg/kg、中氟10.0mg/kg、高氟20.0mg/kg)和亚砷酸钠(NaAsO2:空白对照0.0ms/ks、低砷2.5ms/ks、中砷5.0mg/ks、高砷10.0mg/kg)灌胃,每周连续灌胃6d,停灌1d,共连续灌胃6个月。依据上述因素将大鼠分为对照组(F0.0As0.0)、低氟组(F50As0.0)、中氟组(F100As0.0)、高氟组(F20.0As0.0)、低砷组(F0.0As2.5)、中砷组(F0.0As5.0)、高砷组(F0.0As100)、低氟低砷组(F5.0As2.5)、低氟中砷组(F5.0As5.0)、低氟高砷组(F5.0As10.0)、中氟低砷组(F10.0As2.5)、中氟中砷组(F10.0As5.0)、中氟高砷组(F10.0As10.0)、高氟低砷组(F20.0As2.5)、高氟中砷组(F20.0As5.0)、高氟高砷组(F20.0As10.0)。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UF),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尿砷(UAs),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P-2及Runx2mRNA表达水平。结果F0.0As0.0组、F0.0As2.5组、F0.0As5.0组、F0.0As10.0组均无氟斑牙出现,其余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氟斑牙。氟斑牙的发生与染氟剂量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在高氟(20.0mg/kg)剂量下,随染砷剂量增加氟斑牙损伤程度增加(x2=9.124,P〈0.05)。与F0.0As0.0组(0.99±0.08、0.99±0.07)比较,F5.0As0.0、F10.0As0.0、F20.0As0.0组骨组织BMP-2mRNA水平(1.01±0.07、1.06±0.06、1.21±0.05)及Runx2mRNA水平(1.03±0.04、1.24±0.03、1.33±0.10)随染氟剂量的升高均有升高趋势。氟对BMP-2及Runx2mRNA表达有主效应(F=3.067、2.927,P均〈0.05);氟砷联合对BMP-2及Runx2mRNA表达存在交互作用(F=3.817、4.802,P均〈0.05)。结论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组织BMP.2及Runx2mRNA表达作用主要表现为氟的主效应,砷间接参与氟致骨毒性过程,氟砷联合对BMP-2及Runx2mRNA表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盐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 大鼠 骨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