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长猕猴桃腐烂菌的侵染途径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丽 魏洪 +3 位作者 黄亚励 徐红 孙晓红 蒋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猕猴桃鲜果果肉中分离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鲜果果皮中分离到3种真菌,分别是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从腐烂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是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3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其中小新壳梭孢菌和拟茎点霉是贵长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贵长猕猴桃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可能主要是在采收、运输和包装过程中进入猕猴桃内,引起猕猴桃的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浸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