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贵长猕猴桃腐烂菌的侵染途径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冯丽
魏洪
黄亚励
徐红
孙晓红
蒋静
-
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安全学院
-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0,共5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31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6]7367
黔科合LH字[2014]7080)
-
文摘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猕猴桃鲜果果肉中分离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鲜果果皮中分离到3种真菌,分别是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从腐烂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是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3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其中小新壳梭孢菌和拟茎点霉是贵长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贵长猕猴桃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可能主要是在采收、运输和包装过程中进入猕猴桃内,引起猕猴桃的腐烂。
-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浸染
-
Keywords
kiwifruit
pathogen fungi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infection
-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