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0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受数据分析
1
作者 肖朝伦 陈运华 +3 位作者 曹文鹏 李玉美 余资江 孙宝飞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59-561,共3页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其遗体标本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并掌握人体结构知识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标本来源匮乏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难题,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水平的提高[1]。通过2002年7月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其遗体标本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并掌握人体结构知识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标本来源匮乏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难题,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水平的提高[1]。通过2002年7月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贵阳市捐献遗体和角膜办法(草案)》出台20年以来,对贵州医科大学已实现遗体捐献的319例(统计截止2022年11月30日)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近5年来的工作实践进行经验总结,让遗体捐献这一公益事业在更宽、更广范围宣传及推广,逐步构建一个全民支持并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医学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标本及进一步拓宽捐献渠道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体捐献 贵州医科大学 人体结构 医学教育 医学水平 数据统计分析 工作思路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元智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丹丹 《西部素质教育》 2020年第8期56-57,共2页
为了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及以该理论为基础编制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阐述了基于多元智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关键词 多元智能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
下载PDF
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探索
3
作者 钟曦 吴宁 +2 位作者 吴遵秋 孙见飞 翟素珍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3期199-200,共2页
本文结合《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及现存实验教学问题和不足,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方法”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对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改善《仪器分析... 本文结合《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以及现存实验教学问题和不足,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方法”和“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对医学院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改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 虚拟实验 创新能力
下载PDF
校园绿化植物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为例
4
作者 翟素珍 袁李洪星 +1 位作者 袁张春林 袁钟曦 《花卉》 2020年第20期62-63,共2页
本文进行了贵州医科大学花溪校区校园绿化植物种类实地调查,发现有27科,36属,44种。通过对乔、灌木和常绿、落叶植物分析,找到各层次的树种配置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花溪大学城高校今后的绿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化植物 大学城 植物配置
下载PDF
探索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立科 单婵 +1 位作者 张小龙 吴家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1期121-123,共3页
基础医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石,是医学体系搭建的基础。基础医学研究生是这一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当前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在导师团队、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中均存在一些不... 基础医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石,是医学体系搭建的基础。基础医学研究生是这一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当前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在导师团队、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中均存在一些不足因素制约其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团队建设、科研平台的搭建、多学科合作的加强、院内外及国内外交流的加强及二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探寻适合该校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实践与创新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贵阳市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子 杨娟 +4 位作者 郭鹏 骆洁雅 冯永红 康颖倩 黄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了解贵阳市在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创新方式开展及时有效的结核病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月7日至4月7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和贵阳学院在校大学... 目的:了解贵阳市在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创新方式开展及时有效的结核病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3月7日至4月7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理工学院和贵阳学院在校大学生2894名开展结核病防治相关问卷调查,实际调查2801名,获得有效问卷共2608份。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贵阳市在校大学生总知晓率为69.14%(27048/39120),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00%(10301/13040),延伸知识知晓率为64.21%(16747/26080)。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级和专业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χ^(2)分别为12.376、77.729、38.480,P值均<0.001)及延伸知识(χ^(2)值分别为27.993、21.616、40.999,P值均<0.001)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OR=1.462,95%CI:1.242~1.721)、大学三年级(OR=1.291,95%CI:1.039~1.604)、毕业班(OR=2.697,95%CI:2.118~3.435)和医学专业(OR=1.880,95%CI:1.594~2.216)学生的知识总知晓率分别高于男性、大学一年级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在对待结核病态度和行为上,96.13%(2507/2608)的学生愿意参与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积极性高。结论:贵阳市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较为积极的防治态度与行为,但仍存在不足,应针对男性、低年级、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更精准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结核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问卷调查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以遗体捐献为切入点在医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肖朝伦 陈运华 +3 位作者 曹文鹏 李玉美 余资江 孙宝飞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大众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更好营造遗体捐献良好社会氛围。方法以遗体捐献为切入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以“三结合”“开课仪式”“追思活动”等为载体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并把这一精神贯穿医学生教育...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大众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更好营造遗体捐献良好社会氛围。方法以遗体捐献为切入点,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以“三结合”“开课仪式”“追思活动”等为载体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并把这一精神贯穿医学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结论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其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遗体捐献 实验教学 三全育人
原文传递
睡眠类APP联合其他新媒体睡眠宣教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恬湉 余西西 +3 位作者 甘琦婷 赵玉莲 李文利 洪潇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80-1185,共6页
目的分析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睡眠类APP联合社交媒体开展助眠服务及睡眠健康知识宣教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制调查表,对贵州、重庆、湖北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目的分析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睡眠类APP联合社交媒体开展助眠服务及睡眠健康知识宣教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制调查表,对贵州、重庆、湖北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大学生睡眠质量总体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招募282名志愿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睡眠类APP联合社交媒体开展助眠服务及睡眠健康知识宣教,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干预30 d后,比较两组大学生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的各项得分和PSQI总分。结果被调查的1150位大学生的PSQI平均值为(6.13±2.96)分,28.60%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迟睡频率、新媒体使用时长、规律作息、体育锻炼频率、学习压力、专业满意度、吃宵夜情况及消极情绪是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OR=1.865、1.529、0.566、0.816、1.478、0.545、1.410、1.538,P<0.05);干预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PSQI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t=2.947、2.542、5.636、12.016、6.988;2.863、2.448、7.097、11.017、7.188,P<0.05)。结论有一定数量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睡眠类APP联合其他新媒体睡眠宣教干预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睡眠质量 新媒体 影响因素 干预性研究 睡眠APP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改革与思考
9
作者 汪志勇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5-78,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教师逐渐意识到将“三全育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意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校后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教师逐渐意识到将“三全育人”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意义。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入校后首先接触的专业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全方位地参与到育人体系中,挖掘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围绕“三全育人”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专业基础课程 改革与思考
下载PDF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0
作者 吴渊明 牟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1期0023-0025,共3页
新时期的医学寄生虫学教育,需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优化改革,由此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得以优化发展。本文将基于笔者对医学院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而后再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考,由此使得新形势背景下的... 新时期的医学寄生虫学教育,需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优化改革,由此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得以优化发展。本文将基于笔者对医学院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而后再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考,由此使得新形势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契合素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满足新医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临床医学 医学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与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共同参与胚胎干细胞向胸腺上皮祖细胞的分化
11
作者 文廷浩 李远迪 +5 位作者 何可可 宋雯茜 王先斌 高杰 苏敏 胡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96-2001,共6页
背景: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及Wnt信号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维持及分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Wnt信号与Aire是否参与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胸腺上皮祖细胞的分化尚未可知。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和自身... 背景: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 gene,Aire)及Wnt信号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维持及分化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Wnt信号与Aire是否参与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向胸腺上皮祖细胞的分化尚未可知。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与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两步分化方法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内胚层再分化为胸腺上皮祖细胞,然后用Aire shRNA慢病毒感染小鼠胚胎干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稳定株,再采用两步分化方法进行诱导分化,分别于定向诱导分化第0,3,10天,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eal-Time qPCR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定向诱导分化第0天,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SEA1、OCT4表达呈阳性;②定向诱导分化第3天,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OX17、FOXA2表达呈双阳性;③定向诱导分化第10天,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EPCAM1、K5、K8表达呈阳性;④与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相比,诱导分化的胸腺上皮祖细胞中Wnt7a、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升高,Aire蛋白表达降低;⑤与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相比,诱导分化的胸腺上皮祖细胞中Wnt7a、β-catenin、Gsk-3β及Aire mRNA表达升高;⑥与正常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其最终分化的胸腺上皮祖细胞相比,敲低Aire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及其最终分化的胸腺上皮祖细胞中Wnt7a、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综上所述,Wnt信号通路和Aire共同参与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小鼠胸腺上皮祖细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胚胎干细胞 胸腺上皮祖细胞 内胚层细胞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
12
作者 姚昌昊 唐琴 +1 位作者 周晓明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97-402,416,共7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深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n=244)、尿液(n=83)、血液(n=20)及其它分泌物(n=3)标本350份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深部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选取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痰液(n=244)、尿液(n=83)、血液(n=20)及其它分泌物(n=3)标本350份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收集164例临床体征表现典型的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得纯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并对该164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选取AD合并肺部感染排名前5的155株主要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收集上述菌株来源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资料。结果350份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397株,数量最多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23.93%),数量最多的真菌是白念珠菌(5.04%);AD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占比居首位(53.66%),其次是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占比(47.5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47.36%),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44.44%),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59.2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70.5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最高(38.29%);对A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以小叶性肺炎居多,间质性肺炎及肺脓肿情况少见。结论AD合并深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高,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深部感染 病原菌 种类 构成比 耐药性
下载PDF
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
13
作者 姚昌昊 周晓明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目的 探讨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腹壁皮下注射D-半乳糖液[200 mg/(kg·d)]连续8周构建AD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周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均分为... 目的 探讨病原菌血流感染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记忆力和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腹壁皮下注射D-半乳糖液[200 mg/(kg·d)]连续8周构建AD模型并于造模期间每周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造模结束后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肠埃希菌组、铜绿假单胞菌组、肺炎克雷伯杆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及白念珠菌组,对照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病原菌感染组小鼠尾静脉注射低(1.5×107CFU/L)、中(1.5×108CFU/L)及高(1.5×109CFU/L)浓度的对应病原菌菌液,观察14 d,分别于注射后第1、2、3天及第1、2周测定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及体温;观察结束后,于第1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逃逸潜伏期、游泳速度及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共进行6 d;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小鼠于第8周体质量开始下降,且精神状况较造模初期明显下降;部分病原菌感染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第5天肺炎克雷伯菌高浓度组小鼠水迷宫实验游泳速度较对照组下降(P<0.05);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及皮层未见明显异常,白念珠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发现少量凋亡细胞,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轻度排列紊乱。结论 AD患者来源的病原菌经尾静脉血流感染可导致AD小鼠记忆力下降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记忆 海马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水迷宫 苏木精-伊红染色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鹰嘴豆芽素A(BCA)对肝纤维化去势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谭超容 李小飘 +4 位作者 冉俊艳 熊英 廖尚高 张金娟 何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探究植物雌激素鹰嘴豆芽素A(BCA)对CCl4诱导的雌性双侧卵巢切除(去势)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50只去势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将建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CA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究植物雌激素鹰嘴豆芽素A(BCA)对CCl4诱导的雌性双侧卵巢切除(去势)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50只去势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将建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CA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同时选取10只同批雌性小鼠切除双侧卵巢旁少量脂肪组织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阳性对照组用雌二醇2 mg/kg灌胃,B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5、50、100 mg/kg BCA灌胃,1次/d,连续7周。给药结束后麻醉处死小鼠取材,测定肝指数和子宫指数,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生化法检测AST、ALT活性,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雌激素受体β(ERβ)、p-NF-κBp65/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肝指数升高,子宫指数降低,血清AST和ALT活性、肝组织中IL-6、TNF-α水平及CollagenⅠ、TGF-β1、α-SMA、p-NF-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均升高(P值均<0.05),肝组织ERβ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病变,出现肝细胞水肿、脂肪样变、坏死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沉积、交错分布。与模型组比较,BCA各剂量组肝指数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组织IL-6、TNF-α水平及CollagenⅠ、TGF-β1、α-SMA、p-NF-κBp65/NF-κBp65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值均<0.05),子宫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肝组织ERβ蛋白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的纤维化病变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BCA可有效改善CCl4诱导的雌性去势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植物雌激素类 卵巢切除术 小鼠
下载PDF
SARS-CoV-2 ORF7a通过靶向IKKβ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炎症因子释放
15
作者 牟露敏 龙启舟 +3 位作者 邓东青 程金芝 聂映 吴家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4-719,共6页
目的:探究SARS-CoV-2辅助蛋白ORF7a介导NF-κB激活,进而诱导炎症因子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ORF7a对NF-κB激活的影响,qRT-PCR检测ORF7a对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核质分离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 目的:探究SARS-CoV-2辅助蛋白ORF7a介导NF-κB激活,进而诱导炎症因子产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ORF7a对NF-κB激活的影响,qRT-PCR检测ORF7a对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核质分离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蛋白对p65磷酸化及入核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RF7a的作用靶标蛋白。结果:报告基因试验表明ORF7a显著激活NF-κB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P<0.001),而对AP-1报告基因的激活无明显影响。ORF7a显著上调细胞因子TNF-α、IL-β及IL-8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F7a显著增强p65蛋白磷酸化(P<0.05)及p65的入核(P<0.01)。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ORF7a与NF-κB信号通路分子IKKβ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也证实ORF7a与IKKβ具有共定位。结论:SARS-CoV-2 ORF7a通过靶向IKKβ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细胞中炎症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ORF7a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枳椇子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刘菁华 骆洁雅 +6 位作者 郭鹏 叶子 杨娟 王柯琪 严湘儒 杨盛刚 黄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了测定枳椇子黄酮的含量并探究其抗氧化作用的潜在机制。本试验以枳椇子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其黄酮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一步采用CavityPlus和分子对接分析枳椇子黄酮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互作用的... 为了测定枳椇子黄酮的含量并探究其抗氧化作用的潜在机制。本试验以枳椇子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其黄酮成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并进一步采用CavityPlus和分子对接分析枳椇子黄酮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互作用的位点、氨基酸残基和化学键。结果显示:枳椇子总黄酮含量为8.23 mg/g;枳椇子黄酮主要成分可能结合于SOD同源二聚体交界面且靠近锌离子的一凹陷区域,其5个主要成分,即双氢杨梅素、双氢槲皮素、槲皮素、双氢山萘酚和山萘酚与SOD的结合能范围为-8.5~-8.3 kcal/mol,且上述5个主要成分均与SOD的A链的Gly147和B链的Gly147有直接作用,并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相连。结果表明,枳椇子富含黄酮,可通过其黄酮成分与SOD直接结合以增加SOD活性,本试验为枳椇子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黄酮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作用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
17
作者 陆秋丹 糜孟衡 +3 位作者 崔古贞 张峥嵘 吴晓娟 陈峥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置于-80℃冻存3个月后再复苏,根据冻存后MIC下降情况判断其耐药性是否稳定。对获得的AMX最高MIC值的克隆H390r和出发菌株H390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并鉴定与H390r获得的AMX高水平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通过AMX筛选获得4个AMX高水平耐药克隆,MIC分别为12、32、64和≥256 mg/L,经-80℃冻存后,MIC均未发生改变。相比于亲本菌株H390,AMX稳定耐药克隆H390r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与AMX耐药性相关的编码RND外排系统的hefC、编码孔蛋白的hopB与hopC和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ftsI。H390r在有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对AMX的MIC大幅降低。结论AMX能够在不稳定耐药的Hp中筛选出稳定耐药的克隆;H390r存在与AMX耐药相关的hefC、hopB、hopC和ftsI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H390r获得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不稳定耐药 稳定耐药
下载PDF
木犀草素、欧当归内酯A和黄芪皂苷Ⅰ单用及联用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活化的影响
18
作者 陆倩 张金娟 +2 位作者 蒋先慧 国小利 廖尚高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t)、欧当归内酯A(Lev)和黄芪皂苷Ⅰ(Ast)单用及联用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LX-2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Lut、Lev和As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的影...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Lut)、欧当归内酯A(Lev)和黄芪皂苷Ⅰ(Ast)单用及联用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LX-2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Lut、Lev和As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的影响、联用比例确定及Lut、Lev和Ast联用对TGF-β1诱导LX-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CalcuSyn软件计算Lut、Lev及Ast联用抑制LX-2细胞增殖的联合指数(CI),分析3者联用类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者对LX-2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Lut、Lev和Ast联用摩尔比为1∶1∶10,3者单用及联用对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CalcuSyn软件分析结果显示,3者联用对LX-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15%时CI<1,说明3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ut、Lev及Ast联用能够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LX-2细胞中α-SMA蛋白的表达(P<0.01),降低LX-2细胞中TGF-β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Lut、Lev和Ast单用及联用均能抑制LX-2细胞的增殖、活化,3者联用作用更强、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肝星状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欧当归内酯A 黄芪皂苷Ⅰ LX-2细胞 联合指数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19
作者 余晓静 张望明 +6 位作者 贺天辉 刘小花 艾海锋 安丽君 杨留启 潘卫东 刘杰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3-328,共16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PGCCs)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TNBC MDA-MB-231细胞和MDA-MB-436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诱导形成PGCCs,培养35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 目的探讨汉防己乙素衍生物LYY-47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及其多倍体巨瘤细胞(PGCCs)增殖、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取TNBC MDA-MB-231细胞和MDA-MB-436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诱导形成PGCCs,培养35 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不同培养时间时2种细胞的PGCCs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计数;收集MDA-MB-231细胞、PGCCs及其子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干性相关蛋白[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33(CD133)]、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布卢姆(BLM)、Rad5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蛋白-2(Bcl-2)、裂解凋亡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及裂解凋亡蛋白酶-8(cleaved Caspase-8)]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集落数,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磷酸化组蛋白2AX(γ-H2AX)的表达;采用荧光偏振实验检测BLM DNA解旋酶的活性;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同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紫杉醇(PTX)组(500 nmol/L PTX)、3-CF 3,4-F-苯基类似物(ML216)组(3μmol/L ML216)及ML216+PTX组(500 nmol/L PTX和3μmol/L ML216),采用Image J软件计数各组细胞数;收集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分为对照组(0.00μmol/L)、LYY-47给药组(2.50μmol/L、5.00μmol/L及6.5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6周龄雌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无胸腺BALB/c裸鼠12只,皮下分别注射5×10^(6)个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每隔3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连续29 d,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称重,取肿瘤组织制作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检测BLM、Ki-67的表达。结果与TNBC MDA-MB-231和MDA-MB-436细胞相比,PTX诱导的PGCCs出现增大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区域,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子代细胞;与MDA-MB-231细胞相比,PGCCs中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其子代细胞中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且CDK1、CyclinB1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P<0.01),PGCCs及其子代细胞中ALDH1A1、CD44及CD133蛋白表达上调(P<0.05),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0.05),γ-H2AX、BLM、BRCA1及Rad5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PTX组相比,ML216+PTX组PGCCs形成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PGCCs子代细胞体内成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大于MDA-MB-231细胞(P<0.01),瘤体中BLM与Ki-67均呈高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BLM 642-1290 DNA解旋酶的ATPase、dsDNA解链活性以及DNA结合活性均下调(P<0.05),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中BLM、Rad51及BRCA1蛋白表达也均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LYY-47给药组和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5),LYY-47给药组能够引起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2/M期细胞增加(P<0.05)、S期细胞减少(P<0.05)、细胞内周期相关蛋白CDK1与CyclinB1的表达下调(P<0.05),ML216给药组MDA-MB-231及其PGCCs子代细胞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LYY-47给药组MDA-MB-231细胞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总凋亡比例增加、Bcl-2表达下调及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LYY-47和ML216可影响TNBC及其PGCCs子代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LM DNA解旋酶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NA解旋酶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汉防己乙素衍生物 多倍体巨瘤细胞 BLM DNA解旋酶
下载PDF
竹根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罗维 黄治龙 +1 位作者 何志龙 张宝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目的总结竹根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竹根七属植物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竹根七属植物包括4个种,该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甾体类、黄酮类、酚酸... 目的总结竹根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竹根七属植物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结果竹根七属植物包括4个种,该属植物主要含有挥发油、甾体类、黄酮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结论竹根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可为该属植物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产品研究提供参考,但该属植物的“成分-药效-代谢-靶点”多维度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根七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