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33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郭伟 任国欣 张志伟 唐洪 张杰 孙志军 席庆 李春洁 黄欣 武和明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马洪 朱桂全 李一 李尧旭 何海涛 张富贵 章杰 赵丹 孙德平 吕晓强 陈丹 张福军 陈睿 李雅冬 张劲松 付小娟 项立 李受益 尹仕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 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细胞的生理稳态受到生物钟的调控,生物钟异常或紊乱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生物钟的研究将为口腔鳞癌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认识。但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人们对生物钟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有限。鉴于作为医学研究第四维度的生物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目前生物钟在人口腔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物钟作用的科学原理和自身长期的研究经验,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研究的共识意见,希望能为生物钟或昼夜节律在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鳞状细胞癌 口腔 颌面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下载PDF
BMI1经NOTCH信号通路诱导人口腔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3
作者 黄炀 马洪 向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7-2126,2134,共11页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经NOTCH信号通路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顺铂敏感性的调控。方法使用人OSCC细胞系CAL27通过慢病毒构建敲低及过表达BMI1基因的CAL27细胞株,分别为敲...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经NOTCH信号通路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顺铂敏感性的调控。方法使用人OSCC细胞系CAL27通过慢病毒构建敲低及过表达BMI1基因的CAL27细胞株,分别为敲低组及其阴性对照组:shBMI1-1组、shBMI1-2组、shBMI1-3组、shNC组,过表达组及其阴性对照组:BMI1组、NC组。随后使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转染效果并筛选出最佳敲低效果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的CAL27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的分裂素同源基因1(NOTCH1)、Delta样配体1基因(DLL1)、Jagged1基因(JAG1)、毛发增强因子1基因(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随后将各组细胞分别予药物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顺铂(CDDP),NOTCH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及CDDP+DAPT进行培养,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平板克隆、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型。结果BMI1过表达后,NOTCH信号通路中的NOTCH1、DLL1、JAG1以及HE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CDDP干预下的BMI1组细胞较shBMI1组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迁移及集落形成能力提高,且细胞凋亡减少(P<0.05)。相对CDDP组,可见联合用药后CDDP+DAPT组细胞凋亡率上升,癌细胞对CDDP敏感性提高(P<0.05)。结论BMI1可能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提升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细胞恶性程度,促进细胞活力、迁移与侵袭,降低细胞对CDDP的药物敏感性。抑制NOTCH通路可提高CAL27的顺铂敏感性,CDDP和DAPT具有协同的细胞毒性作用,促进OSCC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 口腔鳞状细胞癌 NOTCH 顺铂耐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DNMT1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可 马洪 段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4-586,共3页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在2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及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NMTl蛋白在组织样本中的表达。结果显示DNMTl mRNA在OSCC中高表达(Z=-2.028,... 采用Real-Time 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在2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及43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NMTl蛋白在组织样本中的表达。结果显示DNMTl mRNA在OSCC中高表达(Z=-2.028,P<0.05),43例OSCC组织中,DNMTl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而在2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P<0.05)。DNMTl有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DNMT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误诊为颏部皮脂腺囊肿的皮肤黏液癌1例
5
作者 李审绥 田旭东 +1 位作者 王伟丽 唐正龙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皮肤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 of skin,M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汗腺,多隐匿发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如囊肿、丘疹、结节或者溃疡,往往临床容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颏部结节为首发症状,初诊为皮脂腺囊肿,终诊为MCS的罕见病例... 皮肤黏液癌(mucinous carcinoma of skin,M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汗腺,多隐匿发病,且临床表现多样,如囊肿、丘疹、结节或者溃疡,往往临床容易出现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颏部结节为首发症状,初诊为皮脂腺囊肿,终诊为MCS的罕见病例,结合文献讨论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误诊的原因,以期为头颈部MCS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液癌 皮脂腺囊肿 恶性肿瘤
下载PDF
颌骨纤维结构不良并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报告
6
作者 张桃 段晓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骨发育异常疾病,由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多个充满血液的空腔组成的溶骨性病变。2种疾病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体的情况较为少见,合并发生于同一部位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颌骨并... 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先天性非遗传性骨发育异常疾病,由纤维组织代替正常骨组织。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多个充满血液的空腔组成的溶骨性病变。2种疾病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体的情况较为少见,合并发生于同一部位则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颌骨并发纤维结构不良和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原文传递
手术优先治疗牙颌面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俭琴 唐正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手术优先方法(SFA)治疗牙颌面畸形,初期的正颌外科手术即可令患者的面部畸形得到明显的改善,缩短疗程,而后期的正畸治疗也变得经济和有效。SFA治疗激活了骨组织中相应的破骨和成骨活性,加速了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加速了骨改建。相对于... 手术优先方法(SFA)治疗牙颌面畸形,初期的正颌外科手术即可令患者的面部畸形得到明显的改善,缩短疗程,而后期的正畸治疗也变得经济和有效。SFA治疗激活了骨组织中相应的破骨和成骨活性,加速了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加速了骨改建。相对于传统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SFA不仅省掉了术前正畸治疗,且在模型外科和正畸设计方面亦有不同。虽然SFA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面形,缩短疗程,但其前瞻性研究和动物试验却相对较少。对于SFA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长期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特别是在术后骨愈合阶段,不稳定的咬合妨碍上下颌骨处于理想位置而影响其稳定性,从而可能使复发率增加。SFA能否取代传统的正畸-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正颌外科领域中的一种模式转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方法 牙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 正畸
下载PDF
Twis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化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孙昊轩 冯红超 宋宇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及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研究Twist在OSCC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及OSCC转移情况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人OS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30例OSCC组... 目的观察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上皮间质化相关蛋白及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研究Twist在OSCC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及OSCC转移情况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人OS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30例OSCC组织中上皮源性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和细胞角蛋白(CK),间质源性标记物N-钙黏蛋白(N-cad),转录因子Twist蛋白及m RNA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OSCC组织中,Twist、N-ca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E-cad及CK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在OSCC中低分化组,Twist、N-cad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E-cad及CK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wist、N-cad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E-cad及CK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原位杂交结果:Twist m RNA在OSCC中低分化组,T3、T4组和有转移淋巴结组的表达分别高于高分化组,T1、T2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组织中存在上皮间质化,Twist可使肿瘤细胞的侵袭力增加,促进OSCC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Twist、E-cad和N-cad的表达可能会更有效地判断和预测OSCC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WIST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红 吴亚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目前对于OSCC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但5年生存率仍不高。因此,对OSC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就显得极其重要。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PD-1/PD-L1在多数OSCC微环境中高表达,有助于实现肿瘤的免疫逃逸。本文对PD-1/PD-L1及其抑制剂在OSCC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S100A8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瞿泽丰 马洪 +2 位作者 段晓峰 刘睿 高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S100A8蛋白在30例正常口腔组织及35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35例OSCC组织中S100A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5%,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6.7%(P<0.05),S100A8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 人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S100A8/A9通过Wnt/β-catenin促进口腔鳞癌的侵袭迁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岑 马洪 +3 位作者 胡赟 周可 孙俊泽 鲍玲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71-1978,共8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通过Wnt/β-catenin促进口腔鳞癌(OSCC)细胞CAL-27和SCC-25迁移和侵袭能力。方法分别或共同添加S100A8、S100A9蛋白培养CAL-27、SCC-25,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免... 目的研究外源性钙结合蛋白A8/A9(S100A8/A9)通过Wnt/β-catenin促进口腔鳞癌(OSCC)细胞CAL-27和SCC-25迁移和侵袭能力。方法分别或共同添加S100A8、S100A9蛋白培养CAL-27、SCC-25,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鉴定添加S100A8/A9蛋白培养CAL-27、SCC-2548 h后β-catenin的表达;加入20μg/ml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检测β-catenin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比较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添加S100A8/A9蛋白组、加入DKK-1组、加入DKK-1并添加S100A8/A9蛋白回复组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1)的表达。结果S100A8、A9能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与S100A8和S100A9分别培养相比,共同培养时CAL-27和SCC-25细胞中的β-catenin表达随着时间上调,q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一致;在免疫荧光实验中,SCC-25及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观察到β-catenin表达量变化,SCC-25及CAL-27细胞内β-catenin蛋白在48 h表达量增加(P<0.05);加入DKK-1,Western blot和qPCR显示β-catenin的表达降低(P<0.001);添加S100A8/A9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多于Control组(P<0.001),添加DKK-1抑制剂组细胞侵袭迁移数量减少,加入DKK-1并添加S100A8/A9蛋白回复组细胞侵袭迁移数量减少,提示DKK-1能够抑制外源性S100A8/A9蛋白对SCC-25及CAL-2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入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Wnt/β-catenin通路关键分子c-Myc和cyclinD1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外源性S100A8/A9蛋白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SCC-25和CAL-2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8/A9 WNT/Β-CATENIN DKK-1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钙卫蛋白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俊泽 马洪 +4 位作者 胡赟 鲍玲娜 刘睿 康剑勇 孙昆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观察钙卫蛋白(S100A8/A9蛋白)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求其潜在的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浓度不同的S100A8/A9蛋白处理细胞24 h后的增殖活性,确定合适浓度后,进行... 目的观察钙卫蛋白(S100A8/A9蛋白)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求其潜在的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浓度不同的S100A8/A9蛋白处理细胞24 h后的增殖活性,确定合适浓度后,进行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情况,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akt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情况。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与侵袭迁移相关的MMP-2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不同浓度的S100A8/A9蛋白作用下,OSCC细胞增殖活性呈浓度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显示S100A8/A9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多于空白组(P<0.001)。抑制剂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明显少于S100A8/A9组和空白组(P<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akt蛋白水平在0.5~1 h内表达上调,3 h后下调(P<0.05)。RT-qPCR结果显示,抑制剂组与S100A8/A9组和空白组对比,抑制剂降低了MMP-2 mRNA和MMP-9 mRNA表达情况(P<0.001)。结论低浓度S100A8/A9蛋白通过活化P13K/AKT信号通路,促进O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卫蛋白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侵袭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口腔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鸣飞(综述) 段晓峰(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能在体内和体外具有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转移等特性,其在抗口腔癌细胞生长方面有很好的潜力。口腔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及病死率可在二甲双胍的作用下有所改善,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复合物Ⅰ、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能在体内和体外具有抑制口腔癌细胞增殖、转移等特性,其在抗口腔癌细胞生长方面有很好的潜力。口腔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及病死率可在二甲双胍的作用下有所改善,主要是通过线粒体复合物Ⅰ、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等多种生化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还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协同抗癌药物治疗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就二甲双胍在口腔癌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二甲双胍 应用
下载PDF
钙卫蛋白S100A8/A9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14
作者 鲍玲娜 马洪 李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研究钙卫蛋白S100A8/A9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SCC-25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作为模型细胞,将S100A8和S100A9人重组蛋白以质量比1∶1均匀混合形成钙卫蛋白S100A8/A9,分别以0mg/L(对照组)、5、10、2... 目的:研究钙卫蛋白S100A8/A9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SCC-25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作为模型细胞,将S100A8和S100A9人重组蛋白以质量比1∶1均匀混合形成钙卫蛋白S100A8/A9,分别以0mg/L(对照组)、5、10、20、30和40mg/L的浓度作用于SCC-25细胞24及48h,观察钙卫蛋白S100A8/A9对SCC-2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选取5mg/L钙卫蛋白S100A8/A9处理SCC-25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S100A8/A9对SCC-25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5、10、20、30和40mg/L钙卫蛋白S100A8/A9作用下SCC-25细胞24h时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5、10、20和30mg/L钙卫蛋白S100A8/A9作用下SCC-25细胞48h时的增殖能力表现出相同趋势,但40mg/L钙卫蛋白S100A8/A9作用SCC-25细胞48h时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减弱(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5mg/L钙卫蛋白S100A8/A9作用的实验组穿过聚碳酸酯膜的SCC-25细胞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5mg/L钙卫蛋白S100A8/A9作用的实验组在24、48及72h后细胞划痕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5mg/L钙卫蛋白S100A8/A9促进SCC-2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细胞运动 钙卫蛋白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魏亚茹 吴健 +3 位作者 段晓峰 高琼 瞿泽丰 马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30例,对照口腔黏膜组织标本30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合珠蛋白在...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30例,对照口腔黏膜组织标本30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合珠蛋白在口腔鳞癌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在口腔鳞癌和对照组中,Hp均围绕着血管分布;在口腔鳞癌中,Hp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高于对照组织。结论:口腔鳞癌中Hp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Hp的表达可能和MVD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OSCC) 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MVD) 结合珠蛋白(Hp)
下载PDF
钙卫蛋白调控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迁移作用机制
16
作者 孙俊泽 马洪 +1 位作者 胡赟 鲍玲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9-774,共6页
目的:研究钙卫蛋白(S100A8/A9蛋白)对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100A8/A9蛋白处理细胞后的增殖活性,确定合适浓度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钙卫蛋白(S100A8/A9蛋白)对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S100A8/A9蛋白处理细胞后的增殖活性,确定合适浓度后,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1μg/ml S100A8/A9蛋白下OSCC细胞内p-p38MAPK表达分布,RT-qPCR检测OSCC细胞中与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μg/ml S100A8/A9蛋白作用下,OSCC细胞增殖活性增加(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增多(P<0.001);S100A8/A9抑制剂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减少(P<0.001);p-p38MAPK蛋白表达上调(P<0.05);S100A8/A9组MMP-2 mRNA和MMP-9 mRNA表达上调,抑制剂组MMP-2 mRNA和MMP-9 mRNA表达下调(P<0.001)。结论:1μg/ml S100A8/A9蛋白可能通过活化p38MAPK通路促进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上调MMP-2 mRNA和MMP-9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卫蛋白 侵袭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对口腔溃疡疗效的影响观察
17
作者 刘亚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4期00117-00117,120,共2页
探究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口腔溃疡患者,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护理结束... 探究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口腔溃疡患者,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治疗效果以及溃疡愈合时间、正常进食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6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及正常进食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的时间短,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取口腔护理并结合饮食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护理 饮食干预 口腔溃疡 疗效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审绥 田旭东 +1 位作者 王伟丽 唐正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患者使用带气囊套管、金属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切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气管切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患者使用带气囊套管、金属气管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对气切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气管切开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带气囊套管组(47例)和气囊套管+金属套管组(53例),两组均使用自制堵管,统计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肺炎的临床分析、治疗方法、致病菌,总结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气管切开术后,术后肺炎发生率为36.00%。气囊组相比于气囊+金属组,发生率为2.12%(P<0.0001),出血发生率为1%,皮下气肿1%。气囊组未出现脱管,而气囊+金属组脱管发生率为20%。所有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拔管困难及气管食管瘘。此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及饮酒史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炎的发生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拔气管套管时间的长短及气管套管类型是气切后发生肺炎的综合危险因素(OR=0.021,95%CI:0.002~0.19,P<0.0001)。结论:在口腔颌面部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使用气囊套管联合自制堵管,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套管 肺炎 自制堵管 并发症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
19
作者 杨玉芳 杨芷姗 +3 位作者 段棉棉 刘毅恒 唐正龙 王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3-1449,共7页
背景:骨缺损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如炎症、肿瘤、创伤或骨骼疾病等,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向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促进骨缺损、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在骨组织工程构建中具有... 背景:骨缺损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如炎症、肿瘤、创伤或骨骼疾病等,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作用于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向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化,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生成,促进骨缺损、软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在骨组织工程构建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长因子。目的:阐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2004-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以“Erythropoietin,Bone defect,Bone regeneration,Angiogenesis,Osteogenesis、Osteoblast,Osteoclast,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检索词,以“促红细胞生成素,骨缺损,骨再生,血管生成,成骨分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并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最终纳入64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直接作用于骨髓微环境中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通过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基质细胞分化,通过激活Wnt/β-catenin、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38MAPK和EphrinB2/EphB4等信号通路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完成成骨向分化;②通过调节红细胞的生成以改变血液的携氧能力,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生成,新生的血管可以将成骨所需的氧气、养分、生长因子和骨祖细胞携带到成骨的位置,从而促进骨形成和骨折愈合;③促红细胞生成素目前作为一种具有成骨成血管作用的生长因子,通过多种载药手段已被应用于壳聚糖、聚己内酯、生物陶瓷和纳米纤维等各类型支架材料研究中,并与其他生长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2,9等共同作用于支架材料表面参与了骨缺损的修复,在新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中展现了其优异的实用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骨缺损 骨再生 血管生成 成骨分化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消退素D1在甲状旁腺激素促进牵张成骨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效应研究
20
作者 刘毅恒 田力月 +2 位作者 李永頔 杨芷姗 唐正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48只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48只兔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后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间歇性注射PTH 20μg/kg。分别对各组兔牵张后第3、5、7天进行取样,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牵张区新骨组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新骨组织中RvD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新骨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的表达。体外构建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模型,并添加100 ng/mL RvD1进行处理,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的表达。结果:PTH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兔牵张区新骨生成并明显提高新骨中RvD1含量(P<0.01)。同时,实验组牵张区新骨中巨噬细胞M2型极化标志物Arg1的表达升高,而iNOS的表达降低(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RvD1上调了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M2型极化标志物Arg1、CD206和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P<0.05),并下调M1型标志物iNOS、CD86和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P<0.01)。结论:PTH能提高兔下颌骨牵张新骨组织中RvD1含量,RvD1可进一步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而发挥促进炎症消退和骨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1 甲状旁腺激素 牵张成骨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