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救治通道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邓谍 勾伟锋 +3 位作者 刘琦 黄政 江经斌 周晓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9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通道的建立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救治通道成立前)收治的≥60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常规...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通道的建立对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急诊救治通道成立前)收治的≥60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常规治疗组,2020年1月—2022年12月(急诊救治通道成立后)收治的≥60岁患者为急诊通道组。常规治疗组在急诊救治通道成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急诊通道组在入院后启动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通道。观察两组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复发出血率、输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ICU转入率及死亡率。结果急诊通道组在复发出血率、住院时间、ICU转入率及死亡率方面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急诊通道组住院费用及输血量较常规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治通道建立有效缩短了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间并降低ICU转入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救治通道 老年
下载PDF
黔南州和贵阳市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2
作者 张远远 潘科 +7 位作者 糜孟衡 管玉祝 陆秋丹 郑娟 张晋 王天姝 刘琦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两地区cagA可变区EPYIA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acA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LST方法得到两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94.6%(53/56)新的序列型。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菌株混合感染率为44.4%,不同临床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黔南州和贵阳市两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可变区EPIYA分型和vacA基因型构成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黔南州 贵阳市 基因多态性 混合感染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婷(综述) 杨杰 武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持慢性炎性反应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反应是理解胃部炎性反应如何被调节的关键,并与病理和疾病结果相关。文章对参与HAG的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细胞因子 综述
下载PDF
MLMT与MLST在新生隐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朱键 曹佳非 +2 位作者 康颖倩 三上襄 Wieland Meyer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 探讨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MLMT)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新生隐球菌(C.neoformans)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提取22株来源于国内及日本已明确为新生隐球菌的菌株DNA,经MLMT及MLST相应位点的引物进行扩增、测序;计算各微卫星灶(CNG1... 目的 探讨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MLMT)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在新生隐球菌(C.neoformans)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提取22株来源于国内及日本已明确为新生隐球菌的菌株DNA,经MLMT及MLST相应位点的引物进行扩增、测序;计算各微卫星灶(CNG1、CNG2及CNG3)序列中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数,确定菌株MLMT的基因型;将本研究菌株的MLST中各位点序列和网上数据库相应序列进行对比,获取该菌株的MLST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在分型中分辨能力。结果 在22株菌中,有16株的基因型为MLMT17/MLST5(16/22,72.73%),MLMT将所有菌株分为7型,而MLST分为4型;根据MLST分型,MLMT17、16、34及39的菌株为MLST5;MLMT2、14、29相对应MLST66、32及31;两种方法的分型分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结论 MLMT-17/MLST 5是我国和日本的新生隐球菌常见基因型,包含CNG1、CNG2及CNG3位点的MLMT可作为MLST的替代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菌 多位点微卫星灶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辉 余永程 +3 位作者 蒋元坤 龙珍槐 杨彪 龙春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97-497,共1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消化内镜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0%。结论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 消化内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氩气刀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辉 杨彪 +2 位作者 田达永 蒋元坤 龙珍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氩气刀联合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8例行氩气刀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共计灼除病灶241枚。术后54例患者出现上腹隐痛、腹胀及烧灼感等症状,发生率为27.27%,所... 目的探讨氩气刀联合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8例行氩气刀手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共计灼除病灶241枚。术后54例患者出现上腹隐痛、腹胀及烧灼感等症状,发生率为27.27%,所有症状2~3 d后均消失。未出现穿孔、出血严重并发症。1个月后随访,症状缓解者为165例,占83.33%。4例晚期食管癌经多次冶疗后梗阻症状均明显缓解,但3个月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生长,症状复发。结论氩气刀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气刀 消化道疾病 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科诊治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方宜正 刘琦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22-324,共3页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1.5~2.5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常首发表现为间...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1.5~2.5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常首发表现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可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少数患者伴有腹痛;若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导致大便形状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病因及分类 内镜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内科技能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红 刘琦 +3 位作者 黄妍 赵进 石林艳 田静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8-21,共4页
探讨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技能教学,对照... 探讨临床模拟技能教学在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校2014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模拟技能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结果观察组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是(82.00±5.67)分较对照组(72.70±8.10)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科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各分数段中,观察组60~6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少,但80~89分数段医学生人数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1)。结论临床模拟技能教学有助于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技能 教学 医学生 内科 临床技能 操作
下载PDF
改良四联疗法、序贯疗法、伴同疗法在贵州地区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上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寒冰 韦波 姚怡然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853-854,共2页
研究表明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胃黏膜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目前根除H.pylori主要为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但随着耐药菌株的迅速增加,不规范治疗,患者依从性差等因素均可导致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率增加[1]。首... 研究表明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胃黏膜多种疾病的致病因子。目前根除H.pylori主要为标准三联或四联疗法,但随着耐药菌株的迅速增加,不规范治疗,患者依从性差等因素均可导致首次根除治疗失败率增加[1]。首次治疗H.pylori失败后如何选择补救治疗方案,仍是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本文的目的为通过对比改良四联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补救治疗 改良 四联疗法 序贯疗法 伴同疗法
下载PDF
小肠海绵状血管瘤致消化道出血1例
10
作者 糜艳平 陈晓琴 洪阳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小肠少见良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1%~2%,而小肠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8.8%~10%,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或)肠梗阻,无其它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近年... 小肠血管瘤是一种小肠少见良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1%~2%,而小肠血管瘤的发生率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8.8%~10%,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或)肠梗阻,无其它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小肠CT增强、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等技术的临床应用,有关小肠血管瘤的诊断逐渐增多,但关于其报道仍较少.本文报道我院2016年6月收治的1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海绵状血管瘤 胶囊内镜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U-mAl及外周血NLR和血清NGAL水平变化研究
11
作者 田宇 陈燕 +1 位作者 曹佳非 周晓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HRS患者43例和失代偿...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HRS患者43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3例,使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尿U-mAl水平,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GA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U-mAl、NLR和NGAL单独或联合诊断肝硬化并发HRS的效能。结果肝硬化并发HRS患者尿U-mAl、NLR和血清NGAL水平分别为(25.7±5.3)mg/24 h、(3.8±0.8)和(31.8±6.5)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8.9±3.4)mg/24 h、(3.1±0.6)和(26.1±4.8)ng/mL,P<0.05】;肝硬化并发HRS患者U-mAl水平与NLR或NGAL水平呈正相关(r=0.470、r=0.476,均P<0.001),NLR水平与NGAL水平呈正相关(r=0.752,P<0.001);分别以U-mAl=25.0 mg/24 h、NLR=3.5和NGAL=29.2 ng/mL为截断点,它们单独诊断HRS的AUC分别为0.741、0.733和0.7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U-mAl、NLR和NGAL联合诊断HRS的AUC为0.870,其敏感度为0.973,特异度为0.767,联合诊断的AUC显著大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Z=3.047、Z=3.039、Z=2.806,P=0.002、P=0.002、P=0.005)。结论采用尿U-mAl及外周血NLR和血清NGAL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并发HRS具有简单、实用、可行的特点,值得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肾综合征 尿微量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诊断
下载PDF
外泌体RNA作为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柯(综述) 刘琦(审校) 彭湃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67-771,共5页
寻找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的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对于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液体活检已成为一种无创且方便的癌症诊断方法,外泌体作为广泛分布于体液中的囊性小泡,在肿瘤患者体液中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人有着显著的差异... 寻找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的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对于胃癌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液体活检已成为一种无创且方便的癌症诊断方法,外泌体作为广泛分布于体液中的囊性小泡,在肿瘤患者体液中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人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肿瘤外泌体可用作液体活检,以帮助诊断恶性肿瘤。文章就外泌体RNA作为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环状RNA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车琴(综述) 刘琦 彭湃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12-214,219,共4页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性小泡,其内包含多种物质,如脂质、蛋白质、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等物质。而多种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直接...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性小泡,其内包含多种物质,如脂质、蛋白质、环状RNA(cir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等物质。而多种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与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肿瘤的代谢、转移及预后。较多研究表明,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的发展及向远处转移等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重点从外泌体源性环状RNA在胃癌中的诊断、转移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泌体 环状RNA
下载PDF
雨蛙素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高相关性肠道共生菌的变化
14
作者 冯戎 赵志芳 +4 位作者 王鹤松 赖春晓 张曼曼 袁芳 刘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雨蛙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的影响,挖掘与其发生高度相关的肠道共生菌。方法将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AP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构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清淀... 目的探讨雨蛙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的影响,挖掘与其发生高度相关的肠道共生菌。方法将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AP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构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收集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收集大鼠粪便,借助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两组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通过与大鼠生理指标表型进行关联分析进而挖掘肠道共生菌。结果雨蛙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P<0.01),降低胰腺干湿比(P<0.01),造成胰腺组织结构弥漫性破坏;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两组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其中急性胰腺炎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属水平上以埃希氏-志贺氏菌属、拟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结论雨蛙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引起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及物种组成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鼠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雨蛙素
下载PDF
过表达TRPM8在SCN5A错义突变后对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伟 杨旸 +3 位作者 朱利红 王迪迪 黄玉荣 杨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83-1488,1538,共7页
目的探究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8(TRPM8)在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错义突变后对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TRPM8基因过表达载体及SCN5A干扰载体并分别转染入人肥大细胞HMC-1中,转染成功后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PCR、Wester... 目的探究过表达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8(TRPM8)在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错义突变后对肥大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TRPM8基因过表达载体及SCN5A干扰载体并分别转染入人肥大细胞HMC-1中,转染成功后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RPM8与SCN5A的表达情况,中性红染色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比色法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TRPM8基因过表达及SCN5A干扰载体成功构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PM8与干扰SCN5A后均抑制了HMC-1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TRPM8对HMC-1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低于干扰SCN5A组(P<0.05);与干扰SCN5A组相比,干扰SCN5A的同时过表达TRPM8后对HMC-1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PM8降低HMC-1细胞脱颗粒反应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干扰SCN5A后增强了HMC-1细胞脱颗粒反应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P<0.05);与干扰SCN5A后相比,在干扰SCN5A的同时过表达TRPM8可降低HMC-1细胞脱颗粒反应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P<0.05);干扰SCN5A后可下调HMC-1细胞中TRPM8的表达(P<0.05)。结论TRPM8可以抑制SCN5A错义突变后对肥大细胞的激活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SCN5A来减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C-1细胞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M 8 基因SCN5A
下载PDF
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王迪迪 黄玉荣 +3 位作者 王建君 左常茜 何磊 杨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29-1136,1144,共9页
目的探讨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寻找miR-148b-3p、肝癌及脂代谢三者的交集基因,筛选miR-148b-3p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基因;采用... 目的探讨miR-148b-3p通过调节脂代谢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寻找miR-148b-3p、肝癌及脂代谢三者的交集基因,筛选miR-148b-3p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基因;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148b-3p在正常肝脏细胞LO2和肝癌细胞Huh7、Hep1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iR-148b-3p表达量最低的细胞Huh7作为研究对象;Huh7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miR-148b-3p NC)和实验组(转染miR-148b-3p mimics),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油红O染色分别检测两组肝癌细胞的增值、迁移、侵袭能力及脂滴形成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交集基因及脂肪生成指标基因FASN、PPAR-γ及SC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R-148b-3p在Huh7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ep1细胞(P<0.01)和LO2细胞(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uh7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P<0.05)、转移能力减弱(P<0.05)、侵袭能力降低(P<0.05),细胞脂滴形成明显减少(P<0.01);交集基因PRKAG2、INSIG2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1)、CHD9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1),脂代谢FASN、PPAR-γ、SCD1基因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1);交集基因PRKAG2、INSIG2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升高(P<0.01、P<0.05)、CHD9表达量降低(P<0.05),脂代谢FASN、PPAR-γ、SCD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过表达miR-148b-3p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iR-148b-3p抑制了肝癌细胞的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脂代谢 miR-148b-3p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勋念 杨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加强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评估和治疗是优化其预后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金标准。本文总结了当前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患者找出合适的营养评...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病情的加重而增加。加强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评估和治疗是优化其预后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金标准。本文总结了当前肝硬化患者营养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硬化患者找出合适的营养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不良 风险筛查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王玉洁 雷静静 郭莎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34-1037,10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5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组和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组,记录...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收治的5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组和无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急性胰腺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5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53例(10.3%)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严重程度、胰腺坏死、感染、SIRS、合并糖尿病、WBC、HB、HCT、PLT、ALT、AST、TBil、DBil、IBil、Cr、CRP、PCT、FIB、LDH、TP、ALB、NAPP是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严重程度(OR=0.129,95%CI:0.026~0.642)、ALB降低(OR=0.608,95%CI:0.514~0.719)、HCT升高(OR=1.264,95%CI:1.086~1.471)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胰腺炎、ALB、HCT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不同运送条件及培养基分离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琼 杨杰 +4 位作者 潘科 黄亚琴 陈峥宏 王菲 綦廷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241-1246,共6页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适宜运送条件及培养基.方法:将H.pylori实验菌株新鲜菌液分别定量加入含1 g/m L蔗糖和50%(m L/m L)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以及脱脂乳运送液,分别置不同温度及气体环境6 h后接种于哥伦比...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适宜运送条件及培养基.方法:将H.pylori实验菌株新鲜菌液分别定量加入含1 g/m L蔗糖和50%(m L/m L)小牛血清布氏肉汤以及脱脂乳运送液,分别置不同温度及气体环境6 h后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微需氧培养5 d,计数并比较培养基上菌落数;将20例临床标本分别接种于MH血琼脂培养基和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5 d,观察培养基上H.pylori生长情况,比较分离效果.结果: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脱脂乳中活菌数;微需氧和烛缸运送下活菌数多于置空气下和有石蜡油覆盖的运送液中活菌数;置微需氧37℃(或26℃)的小牛血清运送液中活菌数多于6℃下的活菌数(P<0.05);置微需氧和烛缸的运送液中活菌数无明显差异(P>0.05).20例胃镜确诊为胃炎、胃溃疡且组织尿素酶阳性的临床标本经MH血琼脂培养阳性率(75%)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阳性率(45%)(X^2=4.401,P<0.05).结论:胃黏膜标本可置于小牛血清运送液于微需氧条件(或烛缸)下运至实验室培养;从临床胃黏膜标本中进行H.pylori的分离培养时,MH血琼脂培养基分离效果优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培养基 微需氧 运送
下载PDF
胃黏膜组织中恶臭假单胞菌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印琳 刘芳 +8 位作者 郭长城 王琼 杨杰 潘科 潘晨 熊妍 陈颖婷 方文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2-1107,1113,共7页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同时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将非幽门螺杆菌转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酶阳性的非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经测序比对为恶臭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354例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尿素酶阳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0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与GenBank中恶臭假单胞菌的相似性≥98%。10株恶臭假单胞菌的胃黏膜标本中,6例标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为阳性,4例为阴性。传代存活的7株恶臭假单胞菌的K-B法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1株对四环素敏感,5株对阿莫西林耐药,6株对克拉霉素耐药,7株对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均耐药。7株菌经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均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病变胃黏膜中分离出尿素酶阳性且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造成临床上14 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并继发感染影响胃肠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胞菌 培养 尿素酶 16SrRNA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