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分发挥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窗溪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39-340,共2页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初,1910年Lespinasse[1]应用小儿膀胱镜行脉络丛烧灼术治疗儿童脑积水。1918年Dandy用鼻窦镜对脑室进行观察并尝试切除脉络丛,并取名为"脑室镜"。1986年Auer较为系统地提出内镜神经外科学的概念。1992年B... 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始于20世纪初,1910年Lespinasse[1]应用小儿膀胱镜行脉络丛烧灼术治疗儿童脑积水。1918年Dandy用鼻窦镜对脑室进行观察并尝试切除脉络丛,并取名为"脑室镜"。1986年Auer较为系统地提出内镜神经外科学的概念。1992年Bauer和Helllwig首先提出"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引流管的使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阳 隋建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神经外科手术后,为了引流血性脑脊液、冲洗液、创腔渗液,常需留置引流管48~72h.但头部引流管的使用不当,则会导致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在此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的术后放置头部引流管的16... 神经外科手术后,为了引流血性脑脊液、冲洗液、创腔渗液,常需留置引流管48~72h.但头部引流管的使用不当,则会导致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在此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的术后放置头部引流管的162例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 引流管 注意事项 颅内感染
下载PDF
一种同时培养原代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益东 明江 +5 位作者 宋文学 王梓力 张宇 廖一飞 徐卡娅 杨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7-902,共6页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 背景:近年来原代神经元细胞模型在颅脑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细胞模型特性更加贴近于疾病细胞,可用于模拟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目的:建立一种便捷实用的可同时提取皮质及海马原代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24 h内的SD大鼠,麻醉后断脊法处死,采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消毒,用镊子分离出颅骨及脑膜,解剖出完整大脑,剥离脑血管膜,游离出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采用木瓜蛋白酶及适量DNA酶顺序消化方案,吹打、离心、过滤,然后接种于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的6孔板和爬片内,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种植液,6 h后换用含有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专用培养基,持续培养7 d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分别采用β-Tubulin免疫荧光法、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皮质神经元与海马神经元,以及采用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纯度。结果与结论:①接种24 h后细胞体积变清晰,呈不规则圆形、周围环绕光晕,少数细胞已有细小突起,均已贴壁生长;持续培养3 d后,胞体逐步增大,部分呈聚团性生长,突触延长,细胞间出现交联;持续培养7 d后,胞体成熟饱满,细胞质显著增多,光晕增强,形成更为密集的神经元网络;②经Neun抗体免疫组化法、β-Tubulin免疫荧光法鉴定为神经元,神经元标志物MAP2免疫荧光法鉴定皮质神经元和海马神经元纯度分别为(94.00±0.34)%和(91.00±0.26)%,可用于后期实验;③结果表明,采用同一批24 h内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经木瓜蛋白酶与DNA酶顺序消化后,可提取到优质的海马神经元及皮质神经元。该方案得到的神经元纯度高,操作简化,可作为研究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模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SD大鼠 皮质神经元 海马神经元 原代培养 神经疾病 细胞模型
下载PDF
二氯乙酸盐协同维生素C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宇 龙妮娅 +1 位作者 刘健 出良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目的探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与维生素C(vitamin C,VC)联合对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DCA单用或联合5 mmol·L^(-1)的VC处理U87和U251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增殖率后计算协同指数。以D... 目的探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与维生素C(vitamin C,VC)联合对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恶性行为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DCA单用或联合5 mmol·L^(-1)的VC处理U87和U251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增殖率后计算协同指数。以DMSO、15 mmol·L^(-1) DCA、5 mmol·L^(-1) VC及两者联合处理U87和U251细胞,体外实验检测各组克隆形成、活性氧含量、凋亡、周期、迁移和侵袭变化;皮下成瘤模型检测各组U251细胞体内增殖情况。应用网络药理分析DCA和VC共同作用靶点及其在胶质瘤中的价值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A1和CDC25A的表达水平和降解率,以及CDK4、CDK6、cytochrome C、caspase-7和cleaved-caspase-7的表达水平。结果15 mmol·L^(-1) DCA与5 mmol·L^(-1) VC联合指数最大。与对照和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体内增殖率降低,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和G 1期阻滞率明显增加。BCL2A1和CDC25A蛋白为DCA和VC在神经胶质瘤中的重要靶点;与对照和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细胞中的BCL2A1、CDC25A、CDK4和CDK6的表达量明显减少,Cytochrome C和cleaved-caspase-7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联合组细胞中BCL2A1和CDC25A蛋白降解率明显增加。结论VC能够协同DCA促进BCL2A1和CDC25A的降解,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乙酸盐 维生素C 神经胶质瘤 协同 BCL2A1 CDC25A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氧载体联合依达拉奉局部预灌注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正龙 胡俞成 +3 位作者 韩润敏 彭瀚 杨华 向欣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97-507,共11页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与依达拉奉(EDA)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模型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网络构建和富集分析,获取HBOC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ACI的关键靶点和潜在的作用机制;将120只SD雄性大鼠均分...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与依达拉奉(EDA)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模型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网络构建和富集分析,获取HBOC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ACI的关键靶点和潜在的作用机制;将120只SD雄性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BOC治疗组、EDA治疗组、HBOC联合EDA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后4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建模3 h后,各组大鼠分别注射生理盐水(6 mL/kg)、HBOC(6 mL/kg)、EDA(1.5 mL/kg)、HBOC(6 mL/kg)联合EDA(1.5 mL/kg);于造模24 h时,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脑缺血梗死灶与脑水肿体积、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出的关键靶点,探讨HBOC联合EDA对ACI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HBOC联合EDA治疗ACI有106个共同靶点,生物信息学显示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由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途径介导,并获得关键通路上存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核心靶点;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HBOC治疗组及EDA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梗死灶体积百分比与脑水肿体积百分比减少、细胞出现碎片化核仁和凋亡小体较少、细胞排列较规则、具有更少的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比例,药物联合治疗核心靶点Caspase-3、HIF-1α,IL-6、TNF-α的表达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C联合EDA能改善ACI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减少梗死灶体积及脑水肿体积,其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减轻ACI时大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红蛋白氧载体 依达拉奉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液体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继发三叉神经痛1例
6
作者 陈晨 陈光唐 徐卡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血管内液体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机制尚未得到很好评估和探讨。报告1例EVAL液体栓塞剂介入栓塞桥小脑角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继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患者,女,67岁,因... 血管内液体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机制尚未得到很好评估和探讨。报告1例EVAL液体栓塞剂介入栓塞桥小脑角区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继发三叉神经痛病例。患者,女,67岁,因左面部阵发性疼痛1年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见左口角存在扳机点疼痛,左侧面部麻木,痛觉、触觉减退,余无特殊。头颅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左颅中窝底-左大脑表面多发异常血管畸形。诊断:左侧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予EVAL液体栓塞剂行介入栓塞治疗实现畸形血管完全闭合。术后患者疼痛消失,随访2年未再出现三叉神经痛。该病例的治疗策略新颖,丰富了罕见病的诊疗,可为日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三叉神经痛 液体栓塞 血管内治疗 桥小脑角区
下载PDF
m6a甲基转移酶METTL3调控KAI1/CD82表达介导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郑锴 罗秀玲 +3 位作者 张玮豪 刘宇利 李玉明 廖尚高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85-790,共6页
目的研究m6a甲基转移酶METTL3调控KAI1/CD82表达介导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大鼠垂体细胞、大鼠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系GH3和MMQ中的METTL3与KAI1/CD8... 目的研究m6a甲基转移酶METTL3调控KAI1/CD82表达介导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大鼠垂体细胞、大鼠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系GH3和MMQ中的METTL3与KAI1/CD82表达水平。体外培养GH3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METTL3过表达质粒组、METTL3空质粒组、METTL3 siRNA组、METTL3 siRNA阴性对照组,经分组转染后,通过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METTL3与KAI1/CD82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通过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MeRIP)实验检测各组细胞KAI1/CD82 m6A甲基化修饰情况。结果相比大鼠垂体细胞,大鼠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系GH3及MMQ中的METTL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KAI1/CD8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ETTL3空质粒组、METTL3 siRNA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METTL3空质粒组相比,METTL3过表达质粒组细胞活力、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METTL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KAI1/CD82 m6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KAI1/CD8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METTL3 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METTL3 siRNA组细胞活力、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METTL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KAI1/CD82 m6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KAI1/CD8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下调METTL3表达可降低KAI1/CD82 m6A甲基化水平,促进KAI1/CD82mRNA转录表达,抑制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甲基转移酶类 Kangai-1蛋白质 甲基化 m6a甲基转移酶 甲基转移酶样3
下载PDF
SD乳鼠原代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同时培养的实验方法
8
作者 明江 廖益东 +3 位作者 宋文学 穆德勇 刘宗伟 徐卡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39-2343,共5页
背景:目前获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通常是分别获取这两种细胞,但实验方法过于繁琐且浪费实验材料。找到一种简单、经济、可行并同时提取这两种细胞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目的:观察同时提取培养SD乳鼠大脑皮... 背景:目前获取原代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通常是分别获取这两种细胞,但实验方法过于繁琐且浪费实验材料。找到一种简单、经济、可行并同时提取这两种细胞的培养方法尤为重要。目的:观察同时提取培养SD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用出生24 h内的SD乳鼠,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浸泡消毒,待乳鼠昏迷后断脊处死,沿乳鼠颈部用剪刀离断头颅并放入装有高糖DMEM的小烧杯中,沿矢状缝打开头颅并取出大脑放入盛有高糖DMEM的培养皿中。在冰上剥出脑膜及血管,夹取皮质表面2.0-3.0 mm的脑组织,通过木瓜酶和DNA酶进行消化20 min,用含有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终止消化。以细胞浓度为1.0×10^(9) L^(-1)种植于含有爬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6孔板中,分别于1,3,5,7 d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使用Calcien-AM进行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活性,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染色对神经元进行鉴定。将剩余大脑皮质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提取,经过胰酶消化、过滤、吹打,以适宜的浓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融合度达到90%时,进行恒温水平摇床振荡24 h以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当细胞传代纯化后以1.0×10^(9) L^(-1)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GFAP免疫荧光染色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①培养1 d后可见神经元贴壁生长,胞体增大,部分聚集生长,细胞间有少量的突触连接;培养3,5 d后胞体进一步增大,突触增粗伸长相互连接;培养7 d后神经元明显聚集,突触增长增粗,相互连接形成致密的细胞网。Calcien-AM活细胞染色可见神经元活性较好,经β-Tubulin、MAP2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大于90%。②培养3 d后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呈现梭状、不规则状,细胞间出现少量相互连接,细胞间存在较多小胶质细胞;培养5 d后胞体、突起进一步增大;培养7 d发现细胞间的小胶质细胞及其他杂质明显减少,背景较为干净。经GFAP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纯度大于95%。③此方法获得的皮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好、杂质少、纯度高,可满足神经科学研究对高纯度的皮质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DNA酶 免疫荧光 原代培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递质和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韩润敏 向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0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递质和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递质和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栓塞组9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与夹闭组92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以及出院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d时血清MDA、SOD水平;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d时脑脊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夹闭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夹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NE、5-HT、D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出院时NE、5-HT、DA水平均下降,且栓塞组NE、5-HT、DA水平低于夹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MDA、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时两组MDA水平低于术前,SOD水平高于术前,且栓塞组MDA水平低于夹闭组,SOD水平高于夹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脑脊液IL-4、IL-8及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两组IL-4、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栓塞组低于夹闭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有利于提高疗效,加强对患者神经功能、机体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的改善效果,且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神经递质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分析
10
作者 刘朝林 关锋 王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83-0186,共4页
对原发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了微循环减压和局部感觉根切除的疗效评估。方法从2020年1~2023年2月份收治的70名病人中,将他们分为2组各35名。对照组采用 MVD,而实验组则采用微循环减压和局部神经根切除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临床试验中,... 对原发三叉神经疼痛患者进行了微循环减压和局部感觉根切除的疗效评估。方法从2020年1~2023年2月份收治的70名病人中,将他们分为2组各35名。对照组采用 MVD,而实验组则采用微循环减压和局部神经根切除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在临床试验中,两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两组, P<0.05。结论采用微循环减压和感觉根部分切除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加速病人的恢复,对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联合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血肿清除率的改善探讨
11
作者 武倡臣 彭岗 +2 位作者 刘昱甫 吴小钢 王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105-0108,共4页
研究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手术治疗... 研究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小骨窗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神经内镜联合小骨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指标,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等,结果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使用神经内镜与小骨窗手术相结合的方式,比只使用小骨窗手术的方式,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的成功率。它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缩短 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还可以提高病人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13例病例总结
12
作者 李运松 曾茜 +8 位作者 穆德勇 唐家泽 龙妮娅 李文衍 冯鲁乾 董明昊 出良钊 杨华 刘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8-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SM)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开颅手术的13例GS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分子病理表现。术后进行随访...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SM)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开颅手术的13例GS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分子病理表现。术后进行随访,直至患者死亡。结果 GSM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70岁,平均51.69岁;大部分患者主诉为头晕、头痛,病灶主体位于幕上。术前核磁共振成像提示主要为团块状,T_(1)WI、T_(2)WI大部分为混杂密信号,T_(1)增强提示环形强化或者不规则强化。术后病理诊断示,病灶均含有胶质母细胞瘤成分和肉瘤成分,网织纤维染色为阳性。分子免疫学提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蛋白均为阳性。术后3例行放疗,8例行替莫唑胺化疗,随访发现复发5例,其中3例原发病灶复发,1例经脑脊液颅外转移,1例患者转移至延髓、第四脑室。总体中位数生存期9.20个月。结论 GSM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特征确诊,容易复发,一般向邻近脑组织和自然解剖途径转移,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肉瘤 临床特征 预后 转移 复发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臂丛减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沣 徐卡娅 +2 位作者 Anne Dubuisson 杨华 刘健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2,9,共3页
目的:分析臂丛减压术及神经移植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比利时列日大学SartTilman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臂丛损伤后症状明显的患者行臂丛探查减压术,切除广泛的疤痕组织,解除粘连及压迫。术中行电生理监... 目的:分析臂丛减压术及神经移植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比利时列日大学SartTilman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臂丛损伤后症状明显的患者行臂丛探查减压术,切除广泛的疤痕组织,解除粘连及压迫。术中行电生理监测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某一段神经根或神经干传导不佳,则需切除该处神经根或神经干,行神经移位术甚至神经移植术,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25例患者中19例为臂丛受疤痕组织粘连卡压,其中12例术后手功能恢复明显有效;7例患者手功能有一定恢复;另有6例患者手术治疗无效。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能准确判断患者臂丛神经传导功能,在早期臂丛神经减压对保护和恢复患者手功能有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畸形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媛 向欣 +2 位作者 杨华 徐学友 彭瀚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6期377-377,380,F0002,共3页
1病例报告患儿男,6岁,因“间断性头痛2周,加重3d”于2015年12月13日入院。患儿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头痛时伴左手指不自主抽搐,无恶心、呕吐,休息后症状消失,未作特殊处理。近3d来头痛症状加重,次数增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畸形(ICA)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误诊
下载PDF
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曹燚 赵信飞 +2 位作者 冯绘绘 张锐 彭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导致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导管封管液的选择成为维护静脉导管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化学成分的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适合有效的溶液进行封管,是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重要方法。现就国内外单一化学成分及其复合成分的不同类型封管液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封管液的选择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管液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单一化学成分 复合化学成分
下载PDF
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伴继发性闭经1例
16
作者 刘宗伟 穆德勇 +1 位作者 李运松 出良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和蝶鞍区,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相关。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 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和蝶鞍区,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相关。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治疗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发病率较低,因此目前国内外针对颅内原发无性细胞瘤的诊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报道一例颅内原发性无形细胞瘤,为20岁女性,因停经9个月入院,行神经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无性细胞瘤。术后第6周开始“全脑+全脊髓”普通放射治疗,DT 30 Gy×15次(5次/周);随后,开始“全脑加量”普通放射治疗,DT 24 Gy×12次(5次/周)。病人入院诊断垂体功能减退症后,规律口服醋酸泼尼松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放射治疗完成后3个月,MRI显示鞍区未见明显结节、肿块影,但月经尚未恢复。这提示颅内原发性无性细胞瘤病人早期正确诊治对后期激素紊乱的治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细胞瘤 继发性闭经 放射治疗 垂体功能减退
下载PDF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激动剂PNU282987对APP/PS1小鼠海马组织中DYN-Ⅰ蛋白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王晓玲 邓于新 +3 位作者 董阳婷 官志忠 齐晓岚 王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激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 nAChR)水平后对海马组织DYN-Ⅰ蛋白的影响;探讨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Control)... 目的研究特异性激动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 nAChR)水平后对海马组织DYN-Ⅰ蛋白的影响;探讨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Control)、野生加PNU282987组(WP)、APP/PS1转基因组(APP/PS1)和APP/PS1加PNU282987组(AP)各8只,WP和AP组给予α7 nAChRs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另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方式为小鼠24 w龄时1 mg/kg腹腔注射PNU-282987,连续5 d。采用Real-time 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P<0.05,P<0.01);而特异性激动α7 nAChR水平后,与对照组相比WP组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与APP/PS1组相比AP组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发动蛋白Ⅰ(DYN-Ⅰ)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结论特异性激动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中α7 nAChR水平能够使网格蛋白内吞调节蛋白DYN-Ⅰ表达升高。这可能提示了α7 nAChR对突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α7 n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鼠 DYN-Ⅰ
下载PDF
CT混合征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18
作者 罗莉 王丽琨 +2 位作者 杨金花 何莲 林世奇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入院时头颅CT混合征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435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的CT特点将... 目的探究入院时头颅CT混合征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435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的CT特点将患者分为混合征组(n=105)和对照组(n=3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混合征与不良预后之间的独立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期预后不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不良预后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独立相关,但与混合征无关。结论入院时头颅CT混合征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后的不良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开颅手术 混合征 预后
下载PDF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基因抑制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飞 张淑丽 +3 位作者 李毅 王凡 官志忠 齐晓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049-6051,共3页
目的探讨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 AChR)基因沉默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PHF)1水平的影响及α7n 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α7 n AChR shRNA重组质粒,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 目的探讨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n AChR)基因沉默对SH-SY5Y细胞Tau和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PHF)1水平的影响及α7n AChR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H-SY5Y细胞转染α7 n AChR shRNA重组质粒,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α7 n AChR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au和PHF1蛋白水平。结果α7 n AChR基因沉默组与空质粒组相比,α7 n AChR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94%(P<0.01)和82%(P<0.01);Tau蛋白水平升高了65%(P<0.01);PHF1蛋白水平升高了58%(P<0.05)。结论α7 n AChR基因表达抑制后Tau和PHF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au蛋白和PHF1蛋白表达增加直接促进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这可能与AD的病理进程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 配对螺旋样纤维蛋白1 α7神经型尼古丁受体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龚明 刘金辉 +4 位作者 廖昆 黎开谷 龚光辉 樊静 杨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HICH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高...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HICH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治疗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高压氧和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高压氧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变化,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估治疗情况。采用中文版Nasreddine检查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两组日常活动能力。对比分析治疗30 d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6个月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研究组NIHSS、ESS评分均低于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组,GOS评分显示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均P<0.01)。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具有缓解老年HICH患者昏迷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及日常运动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