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贾丽刚 费翔 +16 位作者 经翔 李明星 聂芳 蒋栋 唐少珊 张巍 丁红 宋涛 周琦 张蓓 孙志霞 马晓娟 何年安 李芳 祝英乔 程文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7-1154,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10 mm)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17家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2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与息肉性质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指标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108例,腺瘤102例,息肉型胆囊癌19例。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患者年龄(Z=-4.476,P<0.001)、息肉数量(χ^(2)=15.561,P<0.001)、直径(Z=-8.149,P<0.001)、回声(χ^(2)=9.241,P=0.010)、血流信号(χ^(2)=23.107,P<0.001)、增强强度(χ^(2)=47.610,P<0.001)、增强模式(χ^(2)=6.468,P=0.011)、血管形态(χ^(2)=84.470,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2)=7.662,P=0.006)、基底部宽度(Z=-9.8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瘤和息肉型胆囊癌患者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回声、增强模式、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33、-3.902、-5.04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增强、分支型血管形态、基底部宽度是肿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63、5.770、3.075,P均<0.001)。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优于单一指标和息肉直径(P均<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鉴别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性质,为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腺瘤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诊断 鉴别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黄权丰 赵悦瑶 +5 位作者 张蓓 赵丽娜 李莎 宋丹丹 曾微单 李艾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房颤患者(atrial fibrillation without hypertension,AF-HP)和非高血压房颤患者(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hypertension,AF-N-HP)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 目的探讨高血压房颤患者(atrial fibrillation without hypertension,AF-HP)和非高血压房颤患者(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hypertension,AF-N-HP)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导管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252例,将其分为AF-HP组(135例)和AF-N-HP组(117例)。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将每组患者又分为再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患者术前临床及心脏检查资料,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分组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危险因素联合预测的效能。结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um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LAD)是AF-HP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11和0.620,联合AUC为0.679。肌酐(Cr)和右心房横径(RAD)是AF-N-HP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19和0.655,联合AUC为0.700。结论AF-HP患者和AF-N-H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不同,联合血液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房颤 超声检查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使用骨化率进行超声骨龄评估时左右侧肢体的一致性研究
3
作者 张莉 陈娜 +3 位作者 吴明翠 王若雁 张超 胡小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骨化率对儿童进行骨龄评估时左、右侧肢体是否一致,以及左、右侧肢体超声骨龄与X射线骨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18岁儿童共526例,采用超声测量儿童的左、右侧尺骨...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骨化率对儿童进行骨龄评估时左、右侧肢体是否一致,以及左、右侧肢体超声骨龄与X射线骨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3~18岁儿童共526例,采用超声测量儿童的左、右侧尺骨、桡骨和股骨的骨化率,计算超声骨龄;同时在超声骨龄检测前后两周内所有受检儿童进行左手X射线骨龄检查。比较使用超声评估骨龄时双侧尺骨、桡骨、股骨的骨化率差异,并进一步对左、右侧超声骨龄和X射线骨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在超声检测中,左侧尺骨骨化率为48.0%,低于右侧的49.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25425.5,P<0.001);左侧股骨骨化率为77.0%,高于右侧的7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57829,P=0.041);左侧尺骨、桡骨和股骨的总骨化率为184.0%,低于右侧的18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46314.5,P<0.001);左侧肢体的超声骨龄为10.1岁,低于右侧的10.3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67958.5,P<0.001)。纳入儿童的X射线骨龄中位数为10.2岁,左侧肢体的超声骨龄与X射线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检测儿童骨化率评估骨龄时,左右侧肢体存在差异,使用超声评估骨龄时应对左侧和右侧同时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率 骨龄 超声 一致性评估
下载PDF
靶向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海英 马宁 张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肝癌是中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失手术时机。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超声分子影像技术的进步,靶向超声造影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方法。本文对靶向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和治疗... 肝癌是中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错失手术时机。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随着超声分子影像技术的进步,靶向超声造影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方法。本文对靶向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肝细胞 微气泡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综述
下载PDF
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丽娟 蔡燕 +2 位作者 马洪清 华宇羽 文静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3-713,共11页
目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合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超声(U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及CEUS,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桥本甲... 目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合风险预测模型探讨超声(US)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C-TIRADS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及CEUS,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按7∶3比例,训练集256例,验证集111例。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鉴别效能,构建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缘不规则、边缘模糊、微钙化、肿瘤最大直径≤10 mm、造影后边界不清、向心性增强、晚于周围组织增强、增强后结节活动度差及有增强环等可能是结局的影响因素。绘制具有9个独立预测因子的列线图,ROC曲线显示模型准确度良好。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提示模型拟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进行干预的净获益高于对所有人干预和不干预。结论US征象中边缘不规则、边缘模糊、微钙化、肿瘤最大直径≤10 mm为合并HT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CEUS征象中造影后边界不清向心性增强、晚于周围组织增强、增强后结节活动度差及有增强环对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甲状腺结节 超声 超声造影 列线图
下载PDF
乳腺AI、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结节BI-RADS分类中的效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富欢 施丽英 +4 位作者 谢瑾 赵丽娜 张蓓 陈霞 胡小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82-887,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人工智能(AI)与常规超声(U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05例乳腺结节患者(140个乳腺结节),所有乳腺结节均行乳腺AI、US及MRI检查;采用BI-RADS对患者的乳腺结节... 目的分析乳腺人工智能(AI)与常规超声(US)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结节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05例乳腺结节患者(140个乳腺结节),所有乳腺结节均行乳腺AI、US及MRI检查;采用BI-RADS对患者的乳腺结节进行良性和恶性的分类,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BI-RADS 4a及以下为良性组、BI-RADS 4b及以上为恶性组,对比3种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根据US分类将55个US-BI-RADS 4a类结节作为研究对象,用AI-BI-RADS 4a作为截点值,采用AI-BI-RADS对该55个乳腺结节进行重新分类,分析调整后的AI-US-BI-RADS与US-BI-RADS、病理结果、MRI-BI-RADS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比较AI、US和MRI对BI-RADS 4a类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3种方法独立应用判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时,MRI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最高,AI的特异性最高;在联合诊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时,US+AI+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且AUC最大;以AI-BI-RADS 4a类作为截点,对55例US-BI-RADS 4a类乳腺结节进行重新分类,AI与US、病理结果及MRI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AI调整后的乳腺BI-RADS分类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调整分类前提高。结论乳腺AI、US及MRI的联合使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AI-US-BI-RADS分类可较好的预测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人工智能 常规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 BI-RADS分类 联合诊断 效能
下载PDF
超声联合增强CT对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曾微单 李艾樾 +7 位作者 赵丽娜 曹红娟 李莎 廖春雁 赵悦瑶 黄权丰 范玉冰 张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CECT)对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B)细胞学检查结果为BethesdaⅠ、Ⅲ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US-FNAB检查诊断为BethesdaⅠ、Ⅲ类并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的184名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超声及CECT检查。收集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CECT特征,测量甲状腺结节、周围腺体及颈部肌的动、静脉期CT值。根据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单因素分析良、恶性结节超声及CECT的特征,将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CECT特征建立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1为超声组,模型2为CECT组,模型3为C-TIRADS分类组,模型4为模型1+模型2联合诊断组,模型5为模型2+模型3联合诊断组。以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的诊断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间超声特征中结节最大径、结构、方位、边缘、边界、局灶性强回声、后方回声、包膜完整性及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CT特征中结节最大径、静脉期体积变小边界不清、边缘、边界、结构、VNHU、VNHU-VTHU、VNHU-VMHU、VNHU/VTHU、VNHU/VMHU、ANHU/VNHU、颈部异常淋巴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5个诊断模型中模型4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决策曲线结果表明模型4在临床预测中为患者带来最佳的临床净获益。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4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超声联合CECT的诊断效能均高于单独一种诊断方式,CECT可做为BethesdaⅠ、Ⅲ类无明确诊断结节常规超声检查的辅助检查方法,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单侧周围性面瘫诊断及针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娜 张莉 胡小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35-1241,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肌骨超声(MSK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及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单侧周围性面瘫(PFP)诊断及针灸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侧PFP患者和健康者各60例分别为PFP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受检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PFP组受检者面部行针炙治疗(疗程4周,5 d/周,1次/d,30穴/次,留针30 min/次),采用MSKUS、PDUS及STE分别检测对照组受检者体检时和PFP组受检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4周两侧面神经颅外段内径及回声、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及面部表情肌(额肌、颧大肌、降口角肌及降下唇肌)杨氏模量值,采用ROC曲线分析PFP组患者两侧面神经内径和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对PFP临床诊断及针炙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PFP组患者治疗前患侧面神经内径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PFP患者治疗前两侧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面神经内径及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值诊断PFP曲线下面积均>0.90,诊断性能较好;随着针灸治疗的进行,PFP组患侧面神经内径呈下降趋势,面部表情肌杨氏模量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多模态超声不仅能为PFP的诊断提供客观、可量化、可重复性好的影像学依据,还能动态评估PFP针灸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周围性 多模态超声 肌骨超声 声触诊弹性成像 能量多普勒 针灸治疗
下载PDF
肺超声、X线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吴明翠 王若雁 +3 位作者 张莉 赵丽娜 李莎 张蓓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 探讨肺超声(LUS)、X线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63例,入院后均行床旁LUS(八分区)、X线检查分别获取LUS评分... 目的 探讨肺超声(LUS)、X线联合实验室指标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63例,入院后均行床旁LUS(八分区)、X线检查分别获取LUS评分及X线评分。根据入重症监护病房30 d后患者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LUS评分、X线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死亡组白细胞计数、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LUS评分及X线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氧饱和度、淋巴细胞百分比(LYM%)、酸碱度(pH值)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US评分、X线评分、pH值、PCO_(2)、LYM%均为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1.22、1.31、0.00、1.08、0.8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评分、LUS评分、PCO_(2)三者联合应用预测COVID-19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均高于其单独应用(0.696、0.708、0.715)。结论 LUS评分、X线评分、PCO_(2)均可用于预测COVID-19危重型患者预后,且三者联合预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X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症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价值
10
作者 郭燕 于绍梅 廖春燕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GMH-IVH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对出生后1周内入院临床怀疑有颅内出血的161名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观察GMH-IVH声像图特征并进行随访,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GMH-IVH组(n=67)和非GMH-IVH组(n=94),同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GMH-IVH的超声诊断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对出生后1周内入院临床怀疑有颅内出血的161名新生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观察GMH-IVH声像图特征并进行随访,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GMH-IVH组(n=67)和非GMH-IVH组(n=94),同时记录新生儿围产数据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GMH-IVH组中,Ⅰ级16例(9.9%),Ⅱ级67例(41.6%),Ⅲ级11例(6.8%);随访中有4例由Ⅱ级进展为Ⅲ级,2例由Ⅱ级进展为Ⅳ级。分析发现GMH-IVH组胎龄、体重、剖宫产比例低于非GMH-IVH组,出生窒息、使用机械通气比例高于非GMH-IVH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GMH-IVH应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超声可以简便无创地早期发现不同程度GMH-IVH,同时进行动态随访,可早期发现严重出血和出血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 生发基质 脑出血 侧脑室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中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晓明 向明 +4 位作者 车正兰 赵丽娜 宋文玉 刘宗旸 谷颖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急性血栓形成及其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急性血栓形成及其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的取栓情况,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血栓的部位、范围及性质,术后复查并监测血管通路情况。结果 133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2例桡动脉血栓,72例头静脉血栓,39例桡动脉、吻合口附近或多处血栓。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后1 d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117例患者取栓术后动静脉内瘘恢复通畅,16例管腔内存在血栓,未见血流通过。对16例仍存在血栓患者中的11例进行二次取栓,术后1 d再次复查超声示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回声;另3例行内瘘重建术,2例放弃手术。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后3个月随访内瘘均满足血液透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部位和范围,为临床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术前、术后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动静脉内瘘 血栓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晓明 谷颖 +4 位作者 向明 车正兰 赵丽娜 宋文玉 刘宗旸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维持血透首选的血管通路,该通路由于受内瘘血管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透析低血压及高血红蛋白浓度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单处或多处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等病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透析治疗。利用彩色多...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维持血透首选的血管通路,该通路由于受内瘘血管的长期穿刺、局部损伤、透析低血压及高血红蛋白浓度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单处或多处血栓形成、管腔狭窄等病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透析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及干预后期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超声诊断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军 胡瑾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6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观察组给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观察组给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准确率较高,失误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准确率
下载PDF
肥胖与甲状腺癌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颜炜 张晓端 +4 位作者 高庆军 罗雪 高荣君 周彦 叶晖 《安徽医药》 2025年第3期430-435,共6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甲状腺癌(TC)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其发病率的增高除了与更普遍的甲状腺结节筛查和更敏感的检查手段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及营养习惯以及个体风险因素(例如肥胖的患病率升高)等因素有关。与此相对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甲状腺癌(TC)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其发病率的增高除了与更普遍的甲状腺结节筛查和更敏感的检查手段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及营养习惯以及个体风险因素(例如肥胖的患病率升高)等因素有关。与此相对的,肥胖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TC和肥胖均呈增加的趋势,同步流行。同时肥胖也逐渐被认为是一些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的危险因素。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肥胖与TC相关。该研究就肥胖与甲状腺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 因果律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绍梅 韩建成 +3 位作者 高爽 杨旭 郝晓燕 何怡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结果40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 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表现,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价值。结果40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男25例(25/40,62.50%),女15例,发病中位年龄55岁;以胸背部疼痛(36/40,90.00%)为主要症状;其中30例有高血压病史、15例有吸烟史。主动脉壁间血肿超声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内-中膜与外膜间存在厚薄不均匀低回声;主动脉窦部增宽与年龄、高血压病史相关(r=0.51,P=0.01;r=0.34,P=0.03)。25例(25/40,62.50%)合并主动脉瓣反流,其中21例(21/25,84.00%)为轻度反流;12例合并心包积液,其中10例(10/12,83.33%)为少量积液。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诊断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有一定价值,并可用于患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肿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燕 吴昌学 +1 位作者 李若淳 陈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5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肿瘤单侧单发位置、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根据病理学...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5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肿瘤单侧单发位置、病理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根据病理学分级将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比较3组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51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33例(64.7%),交界性13例(25.5%),恶性5例(9.8%);肿瘤最小体积7.6 mm×3.6 mm×6.7 mm,最大体积168.0 mm×135.0 mm×120.0 mm;无1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病灶,其中形态呈椭圆形者占13.7%,分叶状者占86.3%,边界清晰者占58.8%,局部不清或模糊者占41.2%,边缘光滑整齐者占54.9%,边缘不光滑整齐者占45.1%,内部回声均质者占33.3%,不均质者占66.7%,血流信号0~I级者占31.4%,Ⅱ~Ⅲ级者占68.6%,阻力指数(RI)<0.7者占66.7%,RI>0.7者占33.3%。良性组、交界性组及恶性组叶状肿瘤的形态、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灶边界、边缘、内部回声、血流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病灶边界局部不清或模糊,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质,出现不同程度片状不规则无回声区,恶性组和交界性组血流RI>0.7患者比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叶状肿瘤声像图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肿瘤边界、边缘、内部回声、血流RI对判断肿瘤的良性、恶性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叶状肿瘤 病理特征 血流阻力指数 肿瘤边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及颈部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莫海畲 李智贤 +3 位作者 黄智 廖春雁 郭语清 廖献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结节及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患者25例,共33个病灶,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BTN)13个,微小乳头状癌(PTMC)8个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结节及乳头状癌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患者25例,共33个病灶,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BTN)13个,微小乳头状癌(PTMC)8个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12个。患者术前评估并经细胞学病理证实病灶性质,术中据病灶毗邻颈部重要结构关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术后超声造影评价消融效果,常规超声检查随访并监测甲状腺功能,颈部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需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以评估疗效。结果:BTN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结节体积平均缩减率分别是19.22%、58.62%、78.45%、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MC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病灶体积缩减率分别为(66.31±10.72)%、(96.75±3.95)%,随访期间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消融后平均缩瘤率>50%,病灶引起的局部症状明显改善。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管、食管、大血管等损伤、皮肤灼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BTN、PTMC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PTC术后颈部复发转移性癌碘131治疗无效病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甲状腺结节 复发转移性癌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胸超声在诊断纵膈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静 何佳林 +2 位作者 刘影 许益 于绍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77-480,48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7例纵膈肿瘤的超声特征、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特点,探讨超声在发现纵膈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协助临床评估与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纵膈肿瘤患者27例,回顾分析其超声结果、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27例纵膈肿瘤的超声特征、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特点,探讨超声在发现纵膈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协助临床评估与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纵膈肿瘤患者27例,回顾分析其超声结果、临床资料,并与术中大体及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27例纵膈肿瘤,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2~74岁,中位年龄42岁.②病理分型:27例纵膈肿瘤中,良性肿瘤6例(22.2%),恶性肿瘤16例(59.3%),生殖细胞肿瘤5例(18.5%).良性肿瘤包括心包囊肿2例,胸腺瘤2例,支气管囊肿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纵膈型肺癌8例,淋巴瘤5例,间叶组织恶性肿瘤2例,侵袭性胸腺瘤1例.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5例,卵黄囊瘤1例.③纵膈肿瘤易累及的心血管部位:肺动脉最常见(10例),其次是心脏房室腔(6例),B细胞源性淋巴瘤易向上侵及主动脉弓及分支或上腔静脉,纵膈型肺癌易向下侵及下腔静脉或肺动脉.结论:超声对于纵膈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低,但是纵膈畸胎瘤、B细胞源性淋巴瘤、纵膈型肺癌具有特异性超声表现.从而,超声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纵膈肿瘤做出初步诊断.并且,超声可以评估肿瘤对周围器官特别是心脏的侵犯情况,为临床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肿瘤 超声表现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评价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的病理特征及炎性病变 被引量:54
19
作者 胡小丽 谷颖 +2 位作者 蔡燕 谢谨 刘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82-3187,共6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动态变化的病理现象,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对评价疾病进展、制定治疗重点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肌骨超声作为新兴超声检查技术,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评价类风湿性指关...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动态变化的病理现象,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对评价疾病进展、制定治疗重点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肌骨超声作为新兴超声检查技术,在疾病的诊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评价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病理特征及炎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类风湿性指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患者肌骨超声和MRI检查,共检查手指关节450个。统计2种方法对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3种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检测患者血清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类风湿因子),对比分析不同关节滑膜厚度分级和滑膜血流信号分级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值。另外对比分析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的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结果与结论:(1)肌骨超声对滑膜增生、关节积液、骨侵蚀的检出率依次为71.33%,55.78%及27.33%,MRI依次为74.44%,45.33%及29.78%,2种方法对滑膜增生、骨侵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P>0.05),但肌骨超声对关节积液的检出率要高于MRI(P <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滑膜厚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无相关性(r=0.463,0.813,0.459,P> 0.05),滑膜血流信号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3,0.498,0.591,P <0.05);(3)活动期患者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值较非活动期患者低(P <0.05);(4)综上,肌骨超声在类风湿性指关节炎病理特征的评价上与MRI具有相当的效益,但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且能够通过滑膜厚度、血流信号、滑膜内动脉阻力指数的综合检测反映患者炎性病变情况,对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类风湿性指关节炎 病理特征 炎性病变 滑膜增生 骨膜厚度 关节积液 骨侵蚀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心功能不全超声表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善永 龚琳捷 +2 位作者 张蓓 杨琳 付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心功能不全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IE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n=30)、NYHAⅢ级组(n=43)及NYHAⅣ级组(n=25);对比3组临床及超声资料,将组间差异... 目的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心功能不全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8例IE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将其分为NYHAⅡ级组(n=30)、NYHAⅢ级组(n=43)及NYHAⅣ级组(n=25);对比3组临床及超声资料,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各指标与IE伴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98例中,45例血培养阳性(45/98,45.92%),其中24例(24/45,53.33%)致病菌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67例(67/98,68.37%)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其中19例(19/67,28.36%)合并二叶主动脉瓣。经手术治疗后,77例症状减轻,NYHAⅢ级组8例、NYHAⅣ级组13例死亡。3组合并瓣膜反流、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及瓣叶穿孔病例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重度瓣膜反流、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及瓣叶穿孔是评估IE伴心功能不全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结论IE伴心功能不全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重度瓣膜反流、赘生物累及多个瓣膜和瓣叶穿孔;根据上述表现可预测其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心脏功能试验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