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同质化管理策略——一家我国西南地区大学附属医院的数据分析
1
作者 刘頔 李韬 +3 位作者 袁佳 刘旭 刘颖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学科运行基本数据的同质化管理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22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A、B、C 3个医疗单元运行基本数据资料和质量控制数据,包括学科每年收治患者...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学科运行基本数据的同质化管理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22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A、B、C 3个医疗单元运行基本数据资料和质量控制数据,包括学科每年收治患者数、使用呼吸机患者数、死亡患者数、自请出院患者数、转出患者数、意外发生数、ICU住院总日数、平均占床数、平均ICU住院天数等,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2018至2022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各区共收治8736例患者。2018至2022年科室A、B、C 3个病区5年临床工作运行基本指标比较:除意外发生数外,A、B、C 3个病区之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收治患者数(例):584.60±35.10、675.80±71.38、486.40±40.41,使用呼吸机患者数(例):504.60±38.71、541.40±59.88、402.60±30.32,死亡患者数(例):84.60±16.24、75.20±13.76、54.80±7.29,自请出院患者数(例):104.40±6.22、103.40±5.94、59.80±20.24,转出患者数(例):383.40±33.29、493.40±71.94、361.40±33.13,ICU住院总日数(d):4959.60±194.76、4643.80±190.30、4200.80±118.70,平均占床数(张):13.56±0.62、12.75±0.51、11.49±0.32,平均ICU住院天数(d):8.44±0.31、7.05±0.64、8.66±0.74,均P<0.05〕。2018至2022年科室A、B、C病区各年临床工作运行基本指标比较:除意外发生数逐年减少外(次:19.67±2.89、12.00±3.61、9.33±4.16、6.33±2.09、3.33±1.53,均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同质化管理是学科同质化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学科质量控制数据提取真实可靠的原始土壤。只有各级医师都参与了学科运行基本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同质化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同质化管理 学科运行 基本数据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促发展三级学科建设促规范——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管理及三级学科建设模式探索体会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迪芬 刘兴敏 张万松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3-406,共4页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综合性二级学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于1994年,24年的发展,目前已有90张床,6个亚专科单元(包括综合ICUA、B、C3个亚专科、内科ICU、急诊ICU、儿科ICU)的三... 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综合性二级学科。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于1994年,24年的发展,目前已有90张床,6个亚专科单元(包括综合ICUA、B、C3个亚专科、内科ICU、急诊ICU、儿科ICU)的三级重症医学学科发展模式,涵盖重症神经、重症循环、重症内环境紊乱、重症创伤、重症消化、重症肾脏、重症免疫、重症内分泌、重症呼吸、重症感染、重症妇产、重症中毒等亚专科专业,并有相应的人才梯队。三级学科建设模式探索运营3年多,该院重症医学科已建成中国西南地区较大的专业学科。未来的方向是全面推进重症医学的快速规范化发展,从而促进医院、城市、省份乃至周边省份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达到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精细化管理 三级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重症医学亚专科建设5年运行状况分析——基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万林 刘颖 王迪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亚专科建设5年来患者的收治情况,为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亚专科建设5年来患者的收治情况,为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诊科室、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主要诊断、转入和转出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治疗结果、是否给予机械通气、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24 h内死亡情况、抢救次数及成功率等,分析5年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5年来,本院以重症神经、重症循环、重症创伤为主要收治范围的重症医学科共救治患者2668例,其中男性1648例,女性1020例;年龄6个月~94岁,平均(53.49±19.03)岁;首诊最多的科室为神经外科(907例);病种前3位分别为脑出血(539例)、脓毒性休克(21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00例);ICU住院时间126(52,253)h,使用呼吸机时间65(17,145)h,转入和转出ICU时APACHEⅡ评分为(23.29±8.12)分和(12.99±6.37)分;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为92.94%(2147/2310),其中使用无创呼吸机314例;24 h死亡84例(病死率为3.15%),共抢救2585次,抢救成功率为92.84%(2400/2585);2016至2020年5年治愈率分别为65.92%、65.83%、61.53%、65.64%、69.06%,5年病死率分别为13.13%、14.29%、18.89%、16.69%、13.38%。结论: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分类后建立的亚专科可以集中收治患者,使得治疗能够专业化及规范化,提升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同时医务人员可以集中管理及学习相关专科知识,对疾病掌握也更加深入,有助于医生的自我提升和对于相关亚专业的精通,为科室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亚专科 运行状况分析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贵州省地州市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近3年运行状况及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分布——2018至2020年144个ICU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剑敏 刘頔 +2 位作者 刘旭 王迪芬 唐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地州市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近3年运行状况及老年危重症患者来源科室、手术及并发症的分布占比情况,为了解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的特征和提高诊疗救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托“2021贵州省重症医学质控... 目的分析贵州省地州市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近3年运行状况及老年危重症患者来源科室、手术及并发症的分布占比情况,为了解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的特征和提高诊疗救治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托“2021贵州省重症医学质控行动”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贵州省地州市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总收治人数,≥65岁老年患者收治数、非手术人数、手术人数、不同手术部位(头部、胸部、腹部、四肢)患者数,老年患者并发症〔休克、昏迷、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AKI)、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并进行分布占比数据分析。结果共采集到147个ICU的165224例患者资料,排除2020年后建科的3个ICU及年龄信息缺失的8714例患者后,实际纳入144个ICU 156510例患者,其中≥65岁老年患者68480例(2018年19054例,2019年23918例,2020年25508例),占比43.75%。与2018年比较,2019年老年患者收治定基比增长速度为25.53%,2020年定基比增长速度33.87%,老年患者收治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0%。老年患者手术组纳入18437例,手术率为29.01%(18437/63557),排名前2位的手术部位为腹部手术(8904例,占48.29%)和头部手术(5234例,占28.39%)。老年患者并发症组纳入59671例,并发症总数64500个(占108.09%),前3位为昏迷(13286例,占22.27%)、脓毒症(12415例,占20.81%)和休克(11773例,占19.73%),排后3位的为MODS(5251例,占8.80%)、ARDS(4098例,占6.87%)和急性肾衰竭(4061例,占6.81%)。结论贵州省地州市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44个ICU的老年危重症患者收治占比较大且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部位以腹部和头部为主,排名前3的合并症为昏迷、脓毒症和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老年危重症患者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至2020年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谢璐璐 刘贤 +2 位作者 刘博 沈锋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对各年度送检标本类型、数量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重症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对各年度送检标本类型、数量进行统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器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各年度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2019年送检标本13215份,2020年送检11880份,A、B、C 3个病区在2019年检出革兰阳性(G+)菌分别为122、140、107株,革兰阴性(G-)菌分别为479、481、401株,假丝酵母菌分别为70、62、55株;2020年检出G+菌分别为106、102、75株,G-菌分别为633、454、396株,假丝酵母菌分别为87、42、64株.2019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2020年检出阳性前3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尤其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现为高耐药率,其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 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普遍存在,G-菌仍是常见感染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是肺部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感染病原菌中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重症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总住院医师会诊病例构成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璐璐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医学科总住院医师会诊患者的构成特点,以反映重症医学科患者来源及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18年11月16日至2019年12月25日担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总住院医师期间所会诊1457...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医学科总住院医师会诊患者的构成特点,以反映重症医学科患者来源及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18年11月16日至2019年12月25日担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总住院医师期间所会诊1457例次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会诊患者所在科室构成、病种构成、临床结局及会诊类型,并计算医疗纠纷发生率,分享总住院医师会诊经验.结果共会诊患者1457例次,其中58.7%为急会诊(855例次),38.7%为普通会诊(564例次),2.6%为全院会诊(38例次).会诊涉及39个临床科室,占全院临床科室的76.47%(39/51),其中急诊科会诊最多(占15.2%),其次为肝胆外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11.4%和8.9%).会诊患者的病种构成前3位分别为休克(55.04%)、肺部感染(51.41%)和心力衰竭(26.84%),而在休克患者中又以分布性休克为主(占73.57%).对363例尚未达到ICU收治标准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诊,同时笔者参与就地抢救76次(5.2%);会诊期间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ICU总住院医师会诊涉及大部分临床科室,会诊类型多为急会诊,会诊患者以休克和肺部感染患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总住院医师 会诊
下载PDF
贵州省重症医学科营养支持和脓毒症的管理现状——一项现场问卷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旭 钟剑敏 +8 位作者 刘頔 张乾富 龙淳 何德华 张倩 唐艳 沈锋 刘颖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89,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和脓毒症治疗的认知状况,为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方法2021年4月至7月对贵州省设有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公立医院于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由在场的1~4名医护人员填写。调查其医... 目的了解贵州省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和脓毒症治疗的认知状况,为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方法2021年4月至7月对贵州省设有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公立医院于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由在场的1~4名医护人员填写。调查其医院营养支持和脓毒症相关情况,分析综合医院和中医院间医务人员上述调查情况处理的差异。结果共调查147家设有ICU的医院,其中综合医院112家,中医院35家(含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有298名医护人员填写问卷,其中护士15名,医生283名。营养支持相关项目调查情况:被调查者表示会单独输注氨基酸的占62.3%(144/231),会单独输注脂肪乳的占52.2%(120/230)。中医院医护人员中表示会单独输注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比例均较综合医院更高〔分别为78.2%(43/55)比57.4%(101/176),70.4%(38/54)比46.6%(82/176),均P<0.05〕。脓毒症相关项目调查情况:被调查者表示其医院ICU每年收治脓毒症患者数>50例的占27.3%(80/293),脓毒症病死率>40%的占20.9%(61/292),会在1 h内给予抗菌药物的占89.3%(266/298),会送双部位双瓶(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的占59.7%(139/233)。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关于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阈值、低血糖判定阈值、是否实施严格血糖控制,以及每年收治脓毒症患者数、留取血微生物培养方式、入住ICU时血乳酸>2 mmol/L后复测时机的选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贵州省重症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和血培养留取的比例不高,且综合医院和中医院间医护人员对营养和脓毒症的管理有明显差异;有必要对此加强培训以促进治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脓毒症 营养支持 问卷调查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阳 唐忠平 +1 位作者 聂丹阳 王迪芬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4-258,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6—08-2017-08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2016—08-2017-08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11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VAP的发病率,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VAP致病菌的分布特点。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d、APACHE11〉15分、血清白蛋白〈30g/L、再插管、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VAP致病菌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6.44%)、铜绿假单胞菌(19.54%)、肺炎克雷伯菌(14.940,4);VAP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VAP组(Pd0.05)。结论: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并提前干预,以减少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下载PDF
某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会诊病例及收治患者来源构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霞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分析某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会诊病例及收治患者的来源构成,反映该院重症医学科的运行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会诊及收治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会诊患者及收... 目的分析某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会诊病例及收治患者的来源构成,反映该院重症医学科的运行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会诊及收治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会诊患者及收治患者所在的科室构成和病种构成。结果2020年该院重症医学科全年共计会诊患者1265例次,其中会诊次数来源最多的科室前3位分别为肝胆外科(162例次,占12.81%)、急诊科(159例次,占12.57%)和血液科(133例次,占10.51%);会诊理由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衰竭(451例次,占35.65%)、休克(202例次,占15.97%)以及心力衰竭(120例次,占9.49%)。2020年该院综合ICU共计收治患者1656例次,其中各临床科室患者病情加重,会诊后转入788例次(占47.58%),手术后直接转入510例次(占30.80%),外院转入或急诊直接收入院358例次(占21.62%);收治患者所在原科室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直接入院(358例次,占21.62%)、神经外科(257例次,占15.52%)和急诊科(217例次,占13.10%);收治患者的常见病种为脓毒症(746例次,占45.05%)、休克(643例次,占38.8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52例次,占21.2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82例,占10.99%)。结论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会诊涉及大部分临床科室,患者主要来源为会诊、术后及急诊,收治患者的主要病种为脓毒症及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会诊 患者来源 疾病种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培训在重症监护室护士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贾本涛 董天菊 +6 位作者 刘颖 黎张双子 乔国瑾 罗尚荣 董燕 龙瑶 余丽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培训及应用肺部超声评估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重症肺炎肺部超声技术培训的实施时间为节点,分为培训前和培训后。比较在培训前...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培训及应用肺部超声评估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重症肺炎肺部超声技术培训的实施时间为节点,分为培训前和培训后。比较在培训前后护士对重症肺炎患者的肺部超声知识掌握度及肺部征象检出情况。结果培训后,ICU护士肺部超声专业基础知识、肺炎征象图形识别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士对于各类肺部征象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培训的ICU护士具有一定的肺部超声专业知识,能够较为准确地应用超声进行肺部评估,可实时监测肺部情况,增强肺部征象的检出准确率,从而指导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在疾病早期预警干预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超声 肺部评估 重症肺炎 肺部征象检出 胸部超声知识掌握度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发展建设模式:贵州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科发展建设22年变迁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迪芬 刘颖 +15 位作者 付江泉 刘媛怡 程玉梅 汪颖 李亮 刘明 唐艳 沈锋 刘旭 袁佳 陈先俊 毕红英 王洪霞 李伟 陈启敏 王翠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发展建设模式,为促进学科规范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归纳1994年7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发展建设特征,包括学科发展各阶段时间内病区设置地点、占地面积、床位数,医师和护士的数量...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发展建设模式,为促进学科规范快速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分析归纳1994年7月至2016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发展建设特征,包括学科发展各阶段时间内病区设置地点、占地面积、床位数,医师和护士的数量、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各年收治患者量、使用呼吸机比例、病死率,学科管理模式,培养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人数、承担教学课时数,获得成果、承担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团队建设和个人荣誉称号等内容.结果 1994至2016年近22年来,本院ICU经历了学科起步阶段(1994年7月至2005年3月)、学科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4月至2015年12月)、学科加速发展阶段(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3个时间段.学科规模从与心胸外科合用一个开放式ICU单元6张床,发展到独立管理的6个封闭式ICU单元90张床;学科占地面积从建科初期的〈300 m2发展到〉7000 m2,其中综合ICU 46张床,占地4210 m2.1994至2016年,ICU医师从1人增至19人,专职护士从4人增至69人,高学历人才占比显著增加;床位数从6张增至46张,年收治人数从138例增至1080例,使用呼吸机人数从24例增至1057例;随着收治人数的增加和患者危重程度的增高,年病死率从6.52%增至13.36%.2011至2016年,患者转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值均〉24.0分,转出时APACHEⅡ评分均值均〈12.6分.1997至2016年共培养麻醉学危重症专业方向和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79人,承担教学390学时.2011至2016年共培养临床医学专业重症医学本科生250人,承担教学540学时.1994至2016年获得成果8项,承担项目22项,出版专著4本、参编6本,发表论文104篇,参加全国多中心研究8项,获得团队及个人荣誉多项.结论 ICU硬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建设是学科发展建设的灵魂和推动力,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运行指标反映了学科及医院的整体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发展建设 学科规模 学科运行状况
原文传递
贵州省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的现场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迪芬 程玉梅 +4 位作者 刘颖 付江泉 刘媛怡 汪颖 刘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3-944,共2页
重症医学(CCM)是覆盖医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中各种疾病危重症患者集中抢救治疗的场所。进入21世纪后,贵州省CCM发展迅速,为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ICU建设发展状况,促进贵州省CCM的快速规范发展,贵... 重症医学(CCM)是覆盖医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中各种疾病危重症患者集中抢救治疗的场所。进入21世纪后,贵州省CCM发展迅速,为了解贵州省三级医院ICU建设发展状况,促进贵州省CCM的快速规范发展,贵州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对三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调查,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三级医院 现场调查 贵州省 学科建设 ICU建设 危重症患者 CCM
原文传递
贵州省省级与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人员结构及运行情况对比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旭 刘颖 +7 位作者 何启龙 程玉梅 陈亚亚 江伦生 江镜 杨德孟 詹忠毅 王迪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0-803,共4页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级别医院重症医学科(即综合ICU)运行状况,为更好地促进重症医学质量提升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选择贵州省1个县级医院和1个省级医院的综合ICU,记录并分析比较两家医院综合ICU 2017年的结构指标、患者收治及转出、...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级别医院重症医学科(即综合ICU)运行状况,为更好地促进重症医学质量提升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选择贵州省1个县级医院和1个省级医院的综合ICU,记录并分析比较两家医院综合ICU 2017年的结构指标、患者收治及转出、病种分布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和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的发生情况.结果 绥阳县人民医院(县级医院,二级甲等)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级医院,三级甲等)的综合ICU分别成立于2012年和1994年,至2017年底分别有床位10张和46张,医生6名(均为本科)和18名(博士6名、硕士5名、本科7名),护士17名(本科4名、大中专13名)和69名(硕士2名、本科53名、大中专14名),两家医院ICU医生、护士的学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7年分别收治患者471例次和1633例次.与省级医院ICU比较,县级医院ICU收治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15分的患者比例更低(74.8%比85.1%,P〈0.01),但直接收入ICU的患者比例更高(30.8%比17.4%,P〈0.01),≥2次入住ICU的患者比例更低(0.8%比5.0%,P〈0.01),ICU住院时间〈24 h的患者比例更高(51.6%比13.7%,P〈0.01),ICU住院时间〉28 d的患者比例更低(1.1%比2.9%,P〈0.05),自动出院和转院的患者比例更高(25.5%比20.5%,5.1%比0.3%,均P〈0.05),ICU病死率更低(4.0%比13.9%,P〈0.01).县级医院ICU收治患者病种前3位分别为重症颅脑疾病(27.4%)、创伤(19.1%)、中毒(6.8%);而省级医院ICU分别为重症颅脑疾病(18.6%)、脓毒症(16.2%)、重症急性胰腺炎(4.8%).县级医院ICU内VAP、CRBSI和CAUTI的发生率(发生例数/千日)分别为10.0、1.4和0.5,而省级医院ICU分别为5.8、2.0和3.7.结论 贵州省省级与县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均较缺乏,且县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省级与县级医院ICU的患者收治及结局存在显著不同,故在进行重症医学水平提升建设中应考虑县级医院ICU的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等级医院 质量控制 调查
原文传递
贵州省地州市县级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规范建设的现场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迪芬 刘頔 +7 位作者 刘旭 刘颖 付江泉 沈锋 唐艳 刘媛怡 李亮 刘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7-1503,共7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各地州市县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建设化情况,以促进贵州省重症医学同质化发展。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实地采集数据核准的研究方法,首先将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的公立医院分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贵阳市5条路线进行分... 目的调查贵州省各地州市县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建设化情况,以促进贵州省重症医学同质化发展。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实地采集数据核准的研究方法,首先将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的公立医院分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贵阳市5条路线进行分批调查研究,设计重症医学科规范建设的调查表格,电子表格提前2~3 d通过邮箱和微信发给重症医学科主任或其指定人员完成填写,现场逐项核对数据真实性,核对完成收取表格离开医院。结果2021年4至7月完成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建有重症医学科的146家公立医院(省级医院除外)的调查研究数据采集,其中包括24家三级甲等医院,12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包括三级乙等8家、三级综合11家、二级甲等97家、二级乙等3家、二级综合3家)。146家公立医院总编制床位80983张,总开放床位104017张。重症医学科建有实际床位2035张,重症医学科实际床位占医院编制总床位的2.51%。1999至2010年建科的有18家(占12.33%),2011至2021年建科的有128家(占87.67%)。学科总面积113355.48 m^(2),平均每床面积55.70 m^(2)。病床间距:1.5~2.0 m的有97家医院(占66.44%),2.1~>2.5 m的有49家(占33.56%)。负压病房及数量:43家医院各有1间负压病房(占29.45%),103家医院无负压病房(占70.55%)。单间病房数量:140家医院有288间单间病房(占95.89%),6家医院无单间病房(占4.11%)。中心供氧:138家医院有中心供氧(占94.52%),8家医院无中心供氧(占5.48%)。自然通风:129家医院有自然通风设施(占88.36%),17家医院无占自然通风设施(11.64%)。专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66家医院有专科ICU(占45.21%),80家医院无专科ICU(占54.79%)。146家公立医院有医师和护士共3712名,其中医师总人数1041名,医师与床位比为0.51∶1;护士总人数2675名,护士与床位比为1.31∶1。结论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均建有重症医学科,学科规范化建设程度显著提高,人才匮乏仍是制约学科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重症医学 学科规范 学科建设 人才队伍
原文传递
贵州省不同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资源情况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旭 王迪芬 +3 位作者 熊杰 唐艳 程玉梅 陈启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为本省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及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表格填报和(或)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取贵州省各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状况,填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为本省重症医学质量改进及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表格填报和(或)现场调查的方式获取贵州省各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状况,填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现场调查(部分医院)于2018年3月进行。2018年贵州省医院数据从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获取,该数据于2019年11月28日在线发布。对纳入的信息按ICU建设状况、主要设备配置状况和技能开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39家三级医院和77家二级医院,分别占该等级公立医院数的76.5%(39/51)和50.0%(77/154);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别占该等级综合医院的86.8%(33/38)和50.4%(69/137)。在ICU建设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ICU成立更早〔年:2011(2008,2012)比2013(2011,2015),P<0.01〕,拥有的ICU床位数、医生和护士人数更多〔张:15(11,20)比8(6,10),名:9(8,11)比6(5,7),名:25(20,41)比15(12,19),均P<0.01〕,但ICU医生/床位比、ICU护士/床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ICU设备配置状况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有更多的呼吸机和更高的呼吸机/床位比、更多的输液泵及更高的输液泵/床位比、更多的监护仪、胃肠营养泵和单人间,有负压病房的比例更高〔呼吸机(台):14(10,18)比6(4,8),呼吸机/床位比:1.0(0.7,1.1)比0.8(0.6,1.0),输液泵(台):10(6,20)比5(3,8),输液泵/床位比:0.8(0.0,1.0)比0.0(0.0,0.4),监护仪(台):18(13,24)比9(6,12),胃肠营养泵(台):2(1,5)比1(0,3),单人间病房(间):2(1,3)比1(0,3),负压病房:53.8%(21/39)比31.5%(23/73),均P<0.05〕;此外,配备便携式呼吸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B超机、支气管镜、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监测设备、脑电图双频指数(BIS)监测仪、床旁胃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仪的比例更高〔分别为86.7%(26/30)比59.6%(28/47),43.3%(13/30)比1.5%(1/66),14.3%(4/28)比0%(0/65),10.7%(3/28)比0%(0/65),62.5%(20/32)比37.3%(25/67),97.1%(33/34)比63.6%(42/66),60.6%(20/33)比28.4%(19/67),17.2%(5/29)比0%(0/65),27.6%(8/29)比1.5%(1/65),77.4%(24/31)比52.3%(34/65),均P<0.05〕。在能开展的技能方面,与二级医院ICU比较,三级医院ICU开展颅内压监测、腹内压监测、超声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和血液净化的比例更高〔31.6%(12/38)比14.7%(11/75),75.7%(28/37)比38.6%(27/70),61.5%(24/39)比24.3%(18/74),89.7%(35/39)比45.9%(34/74),92.3%(36/39)比48.6%(36/74),均P<0.05〕。结论:本次数据主要来自贵州省公立综合医院。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更早建立ICU,其ICU规模更大,硬件配置更优,能开展的技术更多;但二、三级医院ICU之间人力资源状况类似。二、三级医院均需提升ICU人力和设备配置以及拓展各项ICU技能,且二级医院的需要可能更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资源 等级医院 调查
原文传递
通过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反思儿科临床实践教学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9期43-45,共3页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生临床实践与相关技能的培训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将学生临床实践的效果作为衡量教学及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供需对应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生临床实践与相关技能的培训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将学生临床实践的效果作为衡量教学及综合实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培养供需对应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文章就我校举办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西南西北分区赛为背景,反思我院儿科教学如何以大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推动实践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结合本院的临床技能培训的管理实践,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技能 大赛 儿科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临床实践 医学生
下载PDF
质量控制图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38
17
作者 程玉梅 刘媛怡 王迪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运用质量控制图监控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控制图在ICU医院感染(院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每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 目的运用质量控制图监控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控制图在ICU医院感染(院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每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即"三管"感染进行监测并记录,应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根据数据性质导出控制图以进行院感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结果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每月新收患者23~103例、中位数45.00(39.00,55.50)例,每月新发VAP 0~7例、中位数3.00(1.00,4.00)例,VAP发生率为0~22.58例/千通气日、中位数8.62(3.28,12.10)例/千通气日;每月新发CLABSI 0~3例、中位数0.00(0.00,1.00)例,CLABSI发生率为0~14.82例/千导管日、中位数0.00(0.00,5.38)例/千导管日;每月新发CAUTI 0~8例、中位数1.00(0.00,2.00)例,CAUTI发生率为0~14.06例/千导管日、中位数3.02(0.00,5.86)例/千导管日。连续监测每月"三管"感染发生率各57个数据点,有部分数据点落在警戒限外,其中仅有1个CAUTI感染率数据点落在控制限外,其他数据点均落在控制限内,且无异常排列,三者均处在受控状态。根据控制图可以科学直观地分析院感发生情况,并及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将"三管"感染控制在受控状态。结论控制图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发现问题及时的特点,可作为ICU院感的日常监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图 p图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德华 刘明 +1 位作者 陈启敏 刘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8-952,共5页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传统培养病原学诊断的差异以及mNGS结果对抗生素方案调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同时送检BALF传统培养... 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传统培养病原学诊断的差异以及mNGS结果对抗生素方案调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同时送检BALF传统培养和mNGS的重症肺炎患者。比较两种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mNGS与传统培养诊断的阳性率、一致性及抗生素方案的调整。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患者75例,其中mNGS的阳性率为97.3%,传统培养阳性率为41.3%;mNGS细菌的检出率为94.7%,传统培养细菌检出率为38.7%;mNGS真菌检出次数最多的为耶氏肺孢子菌24.0%。mNGS对于罕见菌、不典型菌、真菌以及病毒的阳性率远高于传统培养。两组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038,P=0.229),mNGS较传统培养检出更多种类的微生物。基于mNGS检测结果,临床医生对于69%的患者进行抗生素方案的调整。结论 mNGS在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中敏感性高,对于免疫抑制重症肺炎患者尤为适用。同时,mNGS可以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抗生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重症肺炎 病原学 抗生素策略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媛怡 董奇 +7 位作者 付建宇 王洪霞 伍余 刘旭 毕红英 唐艳 王迪芬 沈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诊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启动MDT后治疗的153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DT组),同时匹配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诊疗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启动MDT后治疗的153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MDT组),同时匹配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未行MDT治疗的135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对照(非MDT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血红蛋白(Hb)、合并基础疾病、是否合并休克和诊治等待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液制品输注情况等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非MDT组比较,MDT组诊治等待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诊治等待时间(min):74(62,87)比387(356,453),ICU住院时间(d):6(3,14)比10(5,17),总住院时间(d):16(9,27)比19(12,29),均P<0.05],治愈率明显提高[15.7%(24/153)比6.7%(9/135),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8.5%(13/153)比16.3%(22/135),P<0.05],两组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T的实施可缩短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等待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对改善治疗经济学及患者整体结局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消化道大出血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乾富 刘旭 +4 位作者 何德华 刘頔 钟剑敏 唐艳 王迪芬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常规氧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入住ICU时和住ICU期间的血气结果、有无...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常规氧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入住ICU时和住ICU期间的血气结果、有无ICU内新发感染、有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等临床资料。按入住ICU 6 h后至离开ICU期间是否发生高氧血症将患者分为发生高氧血症组与未发生高氧血症组〔高氧血症的定义为动脉血氧分压(PaO_(2))≥120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是否发生高氧血症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92例患者,入住ICU时高氧血症占34.4%(135/392);而ICU内高氧血症占56.6%(222/392)。ICU内发生高氧血症组患者较未发生高氧血症组患者年龄更小〔岁:56(39,71)比62(46,72)〕,体质量指数更低〔kg/m^(2):21.5(19.5,23.6)比22.5(20.0,25.0)〕,有更长的机械通气时间〔h:82.0(43.0,161.0)比67.5(37.8,127.0)〕和ICU住院时间〔d:6.0(4.0,11.8)比4.0(3.0,8.0)〕,机械通气比例、入住ICU时和ICU内PaO_(2)、ICU内吸入氧浓度、入住ICU时和ICU内氧合指数(PaO_(2)/FiO_(2))、入ICU时动脉血乳酸(Lac)、ICU内新发感染比例均相对更高〔机械通气比例:86.0%(191/222)比71.8%(122/170),入住ICU时PaO_(2)(mmHg):110.5(85.5)比76.0(41.8),ICU内PaO_(2)(mmHg):138.0(29.0)比76.0(22.8),ICU内吸入氧浓度:0.33(0.15)比0.30(0.15),入住ICU时PaO_(2)/FiO_(2)(mmHg):279.5(173.0,400.0)比208.0(153.0,305.0),ICU内PaO_(2)/FiO_(2)(mmHg):436.7(348.0,528.0)比249.0(190.0,331.0),入住ICU时Lac(mmol/L):2.5(2.9)比1.7(2.2),ICU内新发感染比例:45.0%(100/222)比31.2%(53/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发生高氧血症组与未发生高氧血症组ICU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26/222)比12.4%(21/170),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0.986,95%可信区间(95%CI)为0.973~0.999,P=0.032)和体质量指数(OR=0.928,95%CI为0.872~0.986,P=0.017)是重症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保护因素,而入住ICU时PaO_(2)(OR=1.012,95%CI为1.007~1.017,P<0.001)、入住ICU时Lac(OR=1.103,95%CI为1.013~1.208,P=0.029)、ICU内吸入氧浓度(OR=1.018,95%CI为1.002~1.035,P=0.034)是影响ICU内患者发生高氧血症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住ICU时PaO_(2)和ICU内吸入氧浓度对高氧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0.684(0.635~0.729),0.617(0.567~0.665)〕;当截断值分别为82.00 mmHg、0.28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1.2%、80.0%,特异度分别为59.54%、46.24%。结论ICU内高氧血症可能会对重症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入住ICU时PaO_(2)、Lac和ICU内吸入氧浓度是发生高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高氧血症 发生率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