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种植动态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蒋茹雪 董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164-168,180,共6页
随着口腔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导航与手术机器人在口腔数字化种植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传统的自由手种植和静态导板辅助下的种植手术相比,动态导航和种植机器人能实时反馈手术过程,以便操作者及时调整手术计划避免损伤... 随着口腔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导航与手术机器人在口腔数字化种植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传统的自由手种植和静态导板辅助下的种植手术相比,动态导航和种植机器人能实时反馈手术过程,以便操作者及时调整手术计划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动态导航和种植机器人还能提高种植体植入位点的精度,从而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目前这2项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被种植医生所应用。本文对口腔种植动态导航与手术机器人的相关临床研究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口腔数字化种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动态导航 手术机器人 数字化种植 种植修复
下载PDF
《口腔修复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春影 文超举 +1 位作者 董强 田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69-172,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时进行,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思...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推动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同时进行,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思政元素更好的融入口腔修复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口腔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口腔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将围绕《口腔修复学》课程的临床特点,介绍口腔修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参考贵州医科大学口腔修复教研室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对专业课程引入思政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期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的思路,进而实现口腔专业课程从教学到育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思政元素 口腔医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基于WGCNA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潜在的铁死亡生物标志物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
3
作者 舒佳玉 王欢 +2 位作者 陆婧 陈河林 董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3636-3642,共7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铁死亡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OSCC数据集。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究基因间的...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铁死亡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OSCC数据集。利用R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模块,与DEGs取交集获取关键基因,并在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对关键基因进行ROC分析和生存分析并利用CIBERSORT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9个DEGs和3个关键基因(CHAC1、PGD、PTGS2),其中CHAC1和PGD在OSCC中显著下调,PTGS2显著上调,DEGs主要涉及谷胱甘肽生物合成过程、非核糖体肽生物合成过程、氧化应激反应过程、谷胱甘肽代谢过程和细胞修饰氨基酸。KEGG分析显示谷胱甘肽代谢、铁死亡和磷酸戊糖途径等信号通路明显富集。ROC分析显示CHAC1、PGD和PTGS2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生存分析显示,CHAC1、PGD和PTGS2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预后显著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初始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在OSCC和正常样本中的差异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HAC1、PGD和PTGS2可作为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初始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为OSCC的早期诊断、预后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铁死亡 差异表达基因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甲磺酸去铁胺促进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颌骨缺损的修复
4
作者 田艾 李丽 +4 位作者 肖天骄 康佳兵 湛济帆 韦艳 陈河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43-3149,共7页
背景: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是一种抗骨质疏松的潜在药物,具有铁螯合、血管再生、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DFO的应用可扩展到组织再生工程领域。目的:以高铁干预去势大鼠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铁蓄积状态... 背景: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 mesylate,DFO)是一种抗骨质疏松的潜在药物,具有铁螯合、血管再生、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DFO的应用可扩展到组织再生工程领域。目的:以高铁干预去势大鼠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铁蓄积状态,探讨DFO干预铁过载骨质疏松大鼠下颌骨缺损植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首先构建铁蓄积去势骨质疏松模型,模型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第2周开始腹腔注射枸橼酸铁铵(90 mg/kg,每周2次,持续干预11周),假手术组大鼠去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11周。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6)、高铁去势组(n=6)和高铁去势DFO治疗组(n=6),于双侧下颌骨建立直径5 mm的骨缺损并植入Bio-Oss骨粉,术后第4天开始高铁去势DFO治疗组腹腔注射DFO(100 mg/kg,每周3次),假手术组及高铁去势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植骨术后2,12周取下颌骨、肝脏及血液样本,行肝脏及颌骨普鲁士蓝染色、血清铁蛋白ELISA检测体内各组织铁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观察骨缺损区炎症细胞浸润及早期成骨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Micro-CT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中晚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高铁去势组胫骨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排列稀疏;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植骨术后2周高铁去势组肝脏、颌骨及血清中铁水平明显升高,DFO干预后铁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缺损修复早期,高铁去势组较假手术组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新生骨基质较少,Ⅰ型胶原纤维生成较少(P<0.05);DFO干预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少量新生骨基质生成,胶原纤维增加显著(P<0.05);④骨缺损修复中晚期,Micro-CT显示高铁去势组较假手术组新骨生成减少,DFO治疗后新生骨质增加(P<0.05);⑤与假手术组比较,高铁去势组破骨细胞数量、血清降钙素、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升高,DFO干预后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代谢指标得到改善;⑥结果表明:高铁干预去势大鼠体内铁水平升高,伴随下颌骨骨缺损区新骨生成能力减弱;DFO可通过清除组织内铁沉积改善骨代谢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提高铁蓄积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成能力,促进下颌骨缺损区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去铁胺 骨质疏松 骨缺损 新骨生成
下载PDF
煅烧骨与羧甲基壳聚糖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体内研究
5
作者 安哲庆 齐昱晗 +1 位作者 姚超 廖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05-1311,1325,共8页
目的观察煅烧骨(CB)与羧甲基壳聚糖(CMC)复合材料(CB/CMC)在新西兰兔下颌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方法36只新西兰兔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制作一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兔在骨缺损区植入CB/CMC复合材料、对照兔组植入Bio-Oss、空... 目的观察煅烧骨(CB)与羧甲基壳聚糖(CMC)复合材料(CB/CMC)在新西兰兔下颌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方法36只新西兰兔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制作一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兔在骨缺损区植入CB/CMC复合材料、对照兔组植入Bio-Oss、空白组兔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分别处死4只新西兰兔,观察骨缺损区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及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动物骨缺损区骨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兔随植入时间的增加,下颌骨缺损区植入的材料逐渐融合,在第12周时对照组可见少量的骨颗粒残留,空白组未见骨组织形成;HE染色及Masson染色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兔随时间的增加缺损区新生骨组织逐渐产生并成熟,残留材料逐渐减少,而空白组未见骨组织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兔骨涎蛋白随植入时间的增加,骨涎蛋白表达由强阳性逐渐呈弱阳性表达;空白组在第4、8、12周时均未见骨组织形成,骨涎蛋白表达阴性。结论CB/CMC复合材料具有与Bio-Oss骨粉相似甚至更优的成骨效果,同时材料降解速度与新骨形成速度更加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煅烧骨 羧甲基壳聚糖 京尼平 骨移植材料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与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现状
6
作者 姚杰 廖健 《新医学》 2025年第4期420-428,共9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与口腔种植领域,3D打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微创、快捷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本综述探讨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与种植学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优势、应用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与口腔种植领域,3D打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准确、微创、快捷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本综述探讨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与种植学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优势、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 种植义齿 导板
下载PDF
铜元素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7
作者 罗云彩 孟茂花 +6 位作者 李英 王欢 陆婧 舒佳玉 李文杰 孙金熠 董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41-3649,共9页
背景:铜作为一种机体生长与发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氧化还原、能量生成、信号转导及骨代谢等许多过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铜稳态的失衡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升高和抗氧化机制受损,刺激炎症递质和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导致细胞毒性及机... 背景:铜作为一种机体生长与发展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氧化还原、能量生成、信号转导及骨代谢等许多过程。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铜稳态的失衡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升高和抗氧化机制受损,刺激炎症递质和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导致细胞毒性及机体受损。近年来,铜在糖尿病中发挥的作用备受关注,也有研究证实铜在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目的:概述当前铜元素在糖尿病系统性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今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4年5月有关铜元素在糖尿病系统性并发症中作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铜,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糖尿病牙周炎”;英文检索词为“copper,Cu,diabetes,diabetic complications,diabetic cardiomy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retinopathy,diabetic osteoporosis,diabetic periodontitis”。筛选后纳入9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铜元素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铜元素对机体的损伤多为干扰机体氧化还原水平而导致;②在糖尿病心肌病中,体循环中Cu2+增加而心肌细胞对铜离子摄取障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Cu2+以及铜蓝蛋白在心肌细胞外的积累诱导心肌细胞铜氧化应激,导致急性心功能损害;③在糖尿病肾病中,过量铜元素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颗粒状变性和空泡变性,近端小管坏死,最终导致慢性或急性肾功能衰竭;④糖尿病患者体内过量的铜可以产生活性氧,直接或间接影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铜蛋白功能,从而损伤视网膜细胞;⑤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中,体内蓄积的铜元素诱导脂质过氧化,干扰骨代谢,铜主要通过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来影响成骨细胞的作用;⑥过量铜元素会促进炎症反应来加重牙周组织炎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铜元素 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牙周炎
下载PDF
PU.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刺激下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
8
作者 方慧 袁怡婷 +4 位作者 张永春 任山杉 陈露露 廖维 田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目的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脂多糖(LPS)(P.g⁃LPS)模拟的体外炎性刺激下,PU.1对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分析PU.1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与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目的探讨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脂多糖(LPS)(P.g⁃LPS)模拟的体外炎性刺激下,PU.1对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GEO数据库分析PU.1在牙周炎牙龈组织与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设为control组、P.g-LPS组、H_(2)O_(2)组、PU.1抑制剂组,采用RT⁃qPCR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IL-6、IL-1β、TNF-α)以及PU.1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1、p16、BAX、caspase-3、Bcl-2、Bcl-xl以及PU.1蛋白表达;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g-LPS组和H_(2)O_(2)组p21、p16蛋白表达上调,IL-6、IL-1β、TNF-α的mRNA上调,衰老细胞数量增加,Bcl-2、Bcl-xl表达上调、BAX、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率减少,同时伴随PU.1 mRNA以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P.g-LPS组相比,PU.1抑制剂组PU.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且Bcl-2、Bcl-xl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同时衰老细胞数量减少,IL-6、IL-1β、TNF-α的mRNA降低,p21、p16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体外炎性刺激下,上调PU.1诱导衰老巨噬细胞产生凋亡抵抗;抑制PU.1可促进衰老巨噬细胞凋亡,减少衰老巨噬细胞数量,并下调炎性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1 巨噬细胞 细胞衰老 P.g-LPS
下载PDF
环状植骨修复牙列缺损伴骨量不足 被引量:3
9
作者 齐昱晗 石前会 +1 位作者 安哲庆 廖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738-2744,共7页
背景:目前,因牙周炎、创伤等原因导致的牙缺失后骨量缺损较为普遍,各类骨增量技术仅解决了一部分此类难题。目前常用的各类骨增量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改善上述问题,一项改良技术——环状植骨术的提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 背景:目前,因牙周炎、创伤等原因导致的牙缺失后骨量缺损较为普遍,各类骨增量技术仅解决了一部分此类难题。目前常用的各类骨增量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改善上述问题,一项改良技术——环状植骨术的提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骨增量方案选择。目的:归纳环状植骨术相关研究动态,对环状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维普、知网、CBM数据库,以“dentition defect,bone augmentation,dental implants,bone defect,bone graft material,bone ring technique”为英文关键词,以“牙列缺损,骨增量,牙种植体,骨缺损,骨移植材料,环状植骨术”为中文关键词,检索时限为1986年1月至2022年2月,共搜索到431篇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环状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等优点,且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更利于软硬组织形态的重建与恢复;②但其也存在固定不牢、自身供骨量无法满足严重骨量缺损、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开辟第二术区等局限;③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长时间、大样本的随访研究,不断改良环状植骨术,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类牙列缺损伴骨缺损患者的种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牙种植 骨缺损 骨增量 骨移植材料 环状植骨术
下载PDF
牙体缺损复合树脂修复相关有限元应力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珞 廖健 王永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复合树脂是一种常见的牙体修复材料,随着目前口腔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创修复理念逐渐得到重视。使得复合树脂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类较为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复合树脂修复的力学研究中有着... 复合树脂是一种常见的牙体修复材料,随着目前口腔材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创修复理念逐渐得到重视。使得复合树脂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适应症也越来越广。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类较为成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在复合树脂修复的力学研究中有着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有限元分析法 应力分析 牙体缺损
下载PDF
煅烧骨与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家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健 张霁文 +4 位作者 程余婷 姚超 周倩 霍花 刘官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156-1163,共8页
目的:探讨煅烧骨/羧甲基壳聚糖(CB/CS)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备家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将煅烧骨、Bio-oss骨粉、CB/CS复合材料、Bio-oss/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植入家兔下颌骨缺损处,并设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煅烧骨/羧甲基壳聚糖(CB/CS)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制备家兔下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将煅烧骨、Bio-oss骨粉、CB/CS复合材料、Bio-oss/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材料植入家兔下颌骨缺损处,并设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于术后第2、4、8及12周时处死家兔(每次每组各3只),取出术区标本观察骨缺损区大体结构变化,比较Micro-CT检测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或孔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或孔隙率(Tb.Sp)及骨小梁数量(Tb.N)值评价成骨效果。结果:肉眼可见各时间段CB/CS组家兔的骨缺损愈合程度高于其其他各组家兔、新生骨质多于其他各组家兔,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2、4、8及12周时各组BMD、Tb.Th、Tb.Sp及Tb.N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MC组在各时间段BMD、Tb.Th值均显著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及空白组,术后第2周开始CB/CMC组Tb.Sp值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其他几组,术后第4、8、12周时CB/CMC组Tb.N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CB/CS复合材料在植入动物体内后的12周内,能很好地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骨 羧甲基壳聚糖 骨缺损 修复 显微-CT
下载PDF
玻璃陶瓷全瓷冠与高透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蓝熙 廖健 +3 位作者 刘琴 谭雯珈 润丹 毛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玻璃陶瓷全瓷冠与高透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修复体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修复体63个)和对照组(n=45,修复体56个)。对照组采用IPS e.max Pr... 目的:分析玻璃陶瓷全瓷冠与高透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前牙美容修复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修复体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修复体63个)和对照组(n=45,修复体56个)。对照组采用IPS e.max Press玻璃陶瓷全瓷冠修复,观察组采用威兰德臻瓷(Zenostar Zirconia)高透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修复体随访12个月时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美观度,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随访12个月时,两组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观察组修复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52%(6/63),对照组为7.14%(4/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6个月、7~12个月,修复体出现不良事件例数及不良事件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未出现不良事件修复体的颜色匹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出现不良事件修复体的形态匹配、继发龋、敏感、边缘适应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颜色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修复体形态及牙周组织健康状态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陶瓷全瓷冠及高透氧化锆全瓷冠均可有效修复前牙缺损,两者在形态匹配、边缘适应性、牙龈敏感性等方面疗效相当,但前者的颜色匹配度更佳,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全瓷冠 高透氧化锆全瓷冠 前牙 不良事件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洁 肖天骄 +4 位作者 李丽 康佳兵 湛济帆 韦艳 田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60-3966,共7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4可以提高骨替代材料的成骨效应,但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进一步阐明白细胞介素4提高成骨效应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牙槽骨缺损患者的再生治疗找到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对巨噬细胞极化转化和骨髓间... 背景:白细胞介素4可以提高骨替代材料的成骨效应,但其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进一步阐明白细胞介素4提高成骨效应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牙槽骨缺损患者的再生治疗找到安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对巨噬细胞极化转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1组RAW264.7细胞用干扰素γ+脂多糖诱导24 h,白细胞介素4+M1组RAW264.7细胞用干扰素γ+脂多糖诱导24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4诱导24 h,白细胞介素4+AG+M1组RAW264.7细胞用干扰素γ+脂多糖诱导细胞24 h后加入白细胞介素4和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诱导24 h。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巨噬细胞表型标记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D206的表达;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RT-qPCR检测NLRP3、白细胞介素1β、caspase-1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JAK1/p-JAK1、STAT6/p-STAT6、NLRP3、pro-IL-1β和pro-caspase-1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后将以上4组RAW264.7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ranswell间接共培养24 h,然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采用RT-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ELISA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4可促进M2样巨噬细胞CD206和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RT-q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4可抑制NLRP3、白细胞介素1β、caspase-1 mRNA表达;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4可促进JAK1/p-JAK1、STAT6/p-STAT6和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④与白细胞介素4+M1组RAW264.7细胞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4可能通过上调JAK1/STAT6通路,抑制NLRP3活化,从而促进巨噬细胞从M1向M2样极化转换,最终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4 NLRP3炎性小体 JAK/STAT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乳酸/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参与牙周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韦艳 田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乳酸作为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能量来源、信号分子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炎症性疾病的标志物之一。乳酸化修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乳酸和赖氨酸残基为底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与多种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 乳酸作为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能量来源、信号分子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炎症性疾病的标志物之一。乳酸化修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以乳酸和赖氨酸残基为底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与多种炎性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由牙周致病菌引发的免疫炎症,宿主免疫反应引发牙周组织损伤是其重要病因。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微环境中乳酸含量增加,导致乳酸化水平的上升,最终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和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来抑制炎症进展和促进组织修复。因此,本文对近年有关乳酸/乳酸化修饰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及在牙周炎等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牙周炎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化修饰 牙周炎 免疫炎症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120例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为良 曾筱 +1 位作者 刘晓强 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评价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与黄金分割比例和Preston比例有无差异,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与理想值0.80有无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中国成年人的上前牙美学比例有无差异。结果: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为0.724±0.047,尖牙与侧切牙的宽度比为0.814±0.092;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分别为0.848±0.072、0.834±0.094、0.883±0.098;上述比例与既往理想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进行比较,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730±0.044和0.718±0.050)、华北地区比西南地区小(分别为0.711±0.051和0.731±0.044);中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55±0.074和0.835±0.068)、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855±0.073和0.842±0.072);侧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43±0.097和0.817±0.0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具有自身特点,应用时需考虑性别和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美学 切牙 成年人 牙冠 牙测量学
下载PDF
下颌咀嚼运动与夜磨牙症特征相关性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筱 王永 +3 位作者 董强 马敏先 刘琴 谭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各临床诊断标准和睡眠时下颌咀嚼运动发生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方法,对20例健康成人,具有至少以下一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为夜磨牙症的实验参与者进行记录:1)有牙齿频繁磨耗的报告;2)至少有3颗... 目的探讨夜磨牙症各临床诊断标准和睡眠时下颌咀嚼运动发生频率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方法,对20例健康成人,具有至少以下一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诊断为夜磨牙症的实验参与者进行记录:1)有牙齿频繁磨耗的报告;2)至少有3颗牙的咬合面有牙齿磨损与牙本质暴露;3)早晨咀嚼肌症状;4)咬肌肥大。对咀嚼肌节律性运动(RMMA)和孤立强直性咀嚼肌收缩发作事件进行评分。将这些变量与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对孤立下颌强直运动发作的患者和RMMA受试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生率进行调查。结果20例受试者中,RMMA事件发作的频率为(5.8±3.1)次·h-1,孤立强直性发作的频率为(2.1±0.9)次·h-1。室友报告有磨牙体征的RMMA事件显著高于磨牙体征者(P<0.05);牙齿磨耗者的RMMA事件显著高于无牙齿磨耗者(P<0.05)。但是,RMMA事件的发生与早晨咀嚼肌症状或咬肌肥大之间无差异。RMMA发生者的TMD发生率显著高于孤立下颌强直运动发作者。结论常用于诊断夜磨牙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体现在睡眠期间不同的临床和生理方面的下颌运动,即在睡眠期间RMMA可反映牙齿磨耗的发生,而且TMD的发生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磨牙症 多导睡眠图 咀嚼肌节律性运动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参与骨再生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洁 田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1,共8页
背景:研究M2巨噬细胞诱导骨再生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靶向调控骨替代材料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M2巨噬细胞在骨再生中的相关信号通路... 背景:研究M2巨噬细胞诱导骨再生的分子机制,整理分析多条信号通路的综合性基因调控网络,对于靶向调控骨替代材料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M2巨噬细胞在骨再生中的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牙槽骨缺损患者的再生治疗找到准确和主动的免疫调节策略。方法:检索CNKI、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crophages,polarization,bone regeneration,osteogenesis,signaling pathway”;中文检索词为“巨噬细胞极化,信号通路,骨再生,成骨”。按入选标准筛选后纳入5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巨噬细胞在骨愈合中的作用是复杂的,通过微调和精确的策略将M0/M1巨噬细胞切换到M2表型,导致形成适当的M2优势更加有利于骨再生。一旦M2巨噬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它们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及转录和表观遗传途径(信号通路)均产生相应变化。②文章总结分析了近7年来各类信号通路参与M2巨噬细胞极化从而诱导骨缺损修复或成骨分化的相关分子机制。各信号通路在参与或调控骨代谢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成骨和软骨分化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表明,靶向调控信号通路可能是针对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再生的有效途径。③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还需要阐明调节信号通路以有利于降低M1/M2巨噬细胞比率可能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途径。一旦这种机制被明确阐明,针对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药理学和新型生物材料可能被用作促进骨再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信号通路 骨再生 成骨 综述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下miRNA对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勤英 孟茂花 +3 位作者 陈新 徐星星 陈镜桥 董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06-2012,共7页
糖尿病是一类以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伴有神经病变、大血管疾病、炎症、创伤、骨愈合受损及对牙周疾病易感性增加等特点[1]。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型(1型)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型(2型),其中约90%的患者都是以2型为... 糖尿病是一类以糖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伴有神经病变、大血管疾病、炎症、创伤、骨愈合受损及对牙周疾病易感性增加等特点[1]。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型(1型)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型(2型),其中约90%的患者都是以2型为主。其中,体内持续性的高血糖是糖尿病性骨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造成钙(Ca)、磷(P)代谢障碍而导致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MIRN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CENPN对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河林 舒佳玉 董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0-695,共6页
目的:探讨CENPN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CENPN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42例HNSCC患者癌组织标... 目的:探讨CENPN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检索CENPN在HNSCC中的表达水平。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42例HNSCC患者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NPN的表达,分析CENPN与HN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CENPN在HNSCC中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NPN高表达与HNSCC患者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类和CENPN高表达是HNSC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CENPN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更低(P<0.05)。结论:CENPN在HNSCC中表达上调,可作为独立生物学标志物预测HNSC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PN 头颈鳞状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脂肪组织来源的微血管碎片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陈新 董强 汤顺清(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建立有效的血管化是再生医学的一个关键挑战。脂肪组织来源的微血管碎片由于其血管生成活性及含有干细胞,它们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有效血管化单元。文章对脂肪组织来源的微血管碎片相关特点及其目前应用在真皮替代物的预血管化、骨... 建立有效的血管化是再生医学的一个关键挑战。脂肪组织来源的微血管碎片由于其血管生成活性及含有干细胞,它们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有效血管化单元。文章对脂肪组织来源的微血管碎片相关特点及其目前应用在真皮替代物的预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预血管化和对骨缺损愈合影响的相关研究方面作一阐述,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微血管碎片 血管化 真皮替代物 骨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