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输液工具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欧阳静 江华容 +3 位作者 陈大春 杨英 万薇 陈国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8期1695-1698,共4页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输液工具应用、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设计静疗现状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23个临床科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2...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输液工具应用、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静脉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设计静疗现状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23个临床科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23个科室共1 076例住院患者,总输液率为79.1%,静脉输液工具包括钢针、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PORT)导管5种。其中,PICC使用率最高,占34.0%,主要用于肿瘤科;留置针使用率次之,占29.5%,主要用于内科;CVC使用率为14.9%,普遍使用于各个科室,用于外科和重症监护室最常见,PORT使用率最低,为0.7%,主要用于介入科。各科室使用的肝素封管液浓度为0-125U/mL。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基本已经普及使用无针输液接头,极少数还在使用肝素帽。结论肿瘤专科医院输液装置使用类型较多,其中以PICC置管为主,CVC仍然在外科及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ORT导管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医院护理管理者应规范护士操作,细划静疗质量标准,规范输液工具的使用,以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输液工具 横断面调查 肿瘤 护理
下载PDF
贵州省24家医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实践现状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欧阳静 江华容 陈大春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006-1008,共3页
2013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以下称为《静疗规范》)并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1],为我国静脉输液治疗制定了最低标准的专业技术规范。为推动此标准实施,在"中国西... 2013年11月14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以下称为《静疗规范》)并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1],为我国静脉输液治疗制定了最低标准的专业技术规范。为推动此标准实施,在"中国西部护理联盟静脉治疗促进项目"的带动下,贵州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按项目要求,就贵州省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了静脉治疗现状横断面的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静脉治疗 卫生行业标准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某肿瘤专科医院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阳静 陈大春 +2 位作者 江华容 杨英 万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院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8~9月调查在院PICC置管患者,记录置管及维护的情况,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共调查190例置管患者,PICC置管主要应用在肿...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在院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8~9月调查在院PICC置管患者,记录置管及维护的情况,并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共调查190例置管患者,PICC置管主要应用在肿瘤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9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传统穿刺技术(盲穿)和未使用维护包进行维护,其中过敏性皮炎和导管脱出与未使用维护包有关,导管移位与盲穿技术有关。结论:随着PICC置管的增多和留管时间延长,其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PICC置管普及B超引导下的穿刺技术(MST)或加强盲穿技术培训以及置管维护使用维护包,规范维护流程,加强护士维护技能的培训,可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并发症 横断面调查 影响因素 维护包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胃造瘘术联合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穆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胃造瘘术并加强营养支持对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诊的92例喉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营养指导...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胃造瘘术并加强营养支持对患者各方面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3年5月,研究对象为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诊的92例喉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实施常规营养指导)与观察组(46例,实施胃造瘘术并加强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相关干预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NRS2002)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红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实施胃造瘘术并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能够提升营养治疗效果,延缓患者营养下降速度,降低营养不良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患者 胃造瘘术 营养状态
下载PDF
小肠尤文氏肉瘤/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CT影像表现1例
5
作者 陈金栩 段庆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病例男,41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血便,为暗红色,每日约2~3次,自诉量不多(具体不详),伴下肢乏力,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未见异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经... 病例男,41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血便,为暗红色,每日约2~3次,自诉量不多(具体不详),伴下肢乏力,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曾行胃镜、肠镜检查,胃镜提示“食管黏膜未见异常,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提示“乙状结肠息肉”,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肉瘤 Ewing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
6
作者 杨勇 白权菊 +2 位作者 刘霞 付华华 李晓旭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mmune index,SII)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mmune index,SII)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8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肘部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液,利用上皮肿瘤细胞大小分离法(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ISET)和瑞氏染色对血液样本中的CTCs进行测定;通过血常规结果计算SII、NLR指标,并利用受试者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临界值。结果典型的CTCs形态异常,细胞直径大于13μm,核质比大于0.8,核深染,核膜不规则;CTCs计数、阳性率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习惯、病理分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TCs计数和阳性率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加,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SII和NLR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SII、NLR与CTCs计数和检出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CTCs检测对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炎症标志物SII和NLR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检测的可靠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置管赋能教育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欧阳静 江华容 +3 位作者 陈大春 杨亭 杨英 万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PICC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101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1)和赋能组(n=50),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赋能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PICC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次行PICC置管治疗的101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51)和赋能组(n=50),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赋能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赋能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及自我减压、正性态度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赋能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助于患者掌握PICC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赋能教育 肿瘤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18)F-FDG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艳 程佑 +1 位作者 王明华 谢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09-3312,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45例皮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和/或随访结果,探讨^(18)F-FDG PET/CT在伴发肿瘤的皮肌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5例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率为33.33%(15/45),平均年龄为58.33岁,男∶女为2.1∶1。^(18)F-FDG PET/CT发现恶性肿瘤的灵敏度、误诊率、特异度、漏诊率、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13.33%、86.67%、0、91.11%、78.95%、100%。肌肉/皮肤^(18)F-FDG弥漫性代谢异常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6.84%(7/19),肌肉/皮肤^(18)F-FDG局部异常代谢增高组恶性肿瘤发生率28.57%(2/7),肌肉/皮肤^(18)F-FDG代谢无异常组恶性肿瘤发生率31.58%(6/19)。三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5%(3/20),无间质性肺病组恶性肿瘤发生率48%(12/25)。两组之间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肌炎是否伴有肌肉/皮肤代谢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无关,对年龄较大且无间质性肺病的男性皮肌炎患者,^(18)F-FDG PET/CT对于肿瘤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肿瘤筛查 18F-FDG 间质性肺病
下载PDF
贵州宽叶缬草种植区土壤肥力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昌艳 周媄 +3 位作者 黄秀平 钱志瑶 周道堂 覃容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40-194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宽叶缬草种植区的土壤肥力进行分析评价,为宽叶缬草的科学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完善宽叶缬草的土壤肥力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对贵州宽叶缬草种植区的22个样品土壤的p H及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全K、速效K... 目的:通过对宽叶缬草种植区的土壤肥力进行分析评价,为宽叶缬草的科学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完善宽叶缬草的土壤肥力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方法:对贵州宽叶缬草种植区的22个样品土壤的p H及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全K、速效K含量等7个因子进行测定,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贵州宽叶缬草种植区土壤中可利用的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均属中上水平,速效P水平偏低。结论:贵州宽叶缬草种植区的土壤肥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研究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完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定量水平,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缬草 土壤肥力 评价
原文传递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朝霞 江华容 +2 位作者 陈大春 陈国焱 穆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开始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立足于现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科室肿瘤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开始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立足于现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科室肿瘤住院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得到提高,圈员综合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既夯实了基础护理,又提供了满意服务,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肿瘤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肿瘤 住院患者 满意度
下载PDF
腹腔镜左位胆囊切除术10例临床体会
11
作者 宋举贤 吴乾龙 +3 位作者 吴炜坤 姜智鑫 潘耀振 王兴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左位胆囊(LSGB)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4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5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左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LSGB患者均成功接受LC手术,无中转...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左位胆囊(LSGB)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4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5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左位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LSGB患者均成功接受LC手术,无中转开腹;8例采用三孔法LC,2例采用四孔法LC;外背侧入路5例,常规入路2例,逆行切除3例。中位手术时间45.0(40.0~105.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0(18.8~35.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0(4.0~6.0)d。无血管及胆管损伤,也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Delphi评分中,“胆囊颈位于胆总管上”是LSGB的共有特征,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因“胆囊周围外观”、“Calot三角外观”及“胆囊床外观”三个方面改变导致评分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通过及时调整手术策略,腹腔镜LSGB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位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策略 胆管损伤
下载PDF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丁鹏照 黄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方式分A组(采用FURL治疗)、B组(采用LU治疗),各51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结石清除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差值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1个月,A组结石清除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肌酐差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中,FURL、LU治疗各有其优劣势,LU治疗的结石清除率更高,但FURL的用时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加迅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结石嵌顿 软镜碎石术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扩张桡动脉后及反“J”型移植物建立动静脉瘘用于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
13
作者 姜燕 熊智倩 +4 位作者 刘俪婷 苏朝江 陈彦 张帅 刘宗旸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动静脉瘘(AVF),以及利用反“J”型移植物建立移植物动静脉瘘(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6例计划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桡动... 目的比较直接或于超声引导下以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动静脉瘘(AVF),以及利用反“J”型移植物建立移植物动静脉瘘(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6例计划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而桡动脉远端直径<1.5 mm、头静脉直径≥2.0 mm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造瘘方案将其分为AVF组(n=30)、PTA+AVF组(n=34)及AVG组(n=32);比较3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AVF组、PTA+AVF组及AVG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80.00%、94.12%及100%,临床成功率分别为30.00%、82.35%及93.7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0.00%、30.00%、27.59%、27.59%及24.14%,PTA+AVF组分别为94.12%、82.35%、78.79%、68.75%及62.50%,AVG组分别为100%、93.33%、83.33%、76.67%及66.67%;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VF组1、3、6、9及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3.33%、75.00%、75.00%、70.83%及58.33%,PTA+AVF组分别为93.33%、93.33%、83.33%、83.33%及80.00%,AVG组分别为100%、100%、93.33%、90.00%及80.00%;3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比直接及经超声引导下以PTA扩张桡动脉后建立AVF,AVG用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而相应血管细小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血管成形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14
作者 苏朝江 刘俪婷 +4 位作者 熊智倩 张帅 陈彦 刘宗旸 姜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分为对照1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组,姜黄素1组,姜黄素2组和姜黄素3组(n=11),除对照1组外,其他4组使...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异常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VSMC分为对照1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1组,姜黄素1组,姜黄素2组和姜黄素3组(n=11),除对照1组外,其他4组使用AngⅡ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姜黄素1、2、3组分别给予姜黄素1.5、3.0、4.5μmol/L干预,另取VSMC分为对照2组,AngⅡ2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n=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分化表型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去分化表型蛋白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以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途径相关蛋白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p70S6K、磷酸化p70S6K(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AngⅡ1组VSMC增殖率、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155%vs 100%,66%vs 48%,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VSMC增殖率以及姜黄素1、2、3组VSMC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1组比较,姜黄素2、3组α-SMA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1、2、3组OP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2组比较,AngⅡ2组和姜黄素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gⅡ2组比较,姜黄素组和姜黄素+AngⅡ组Beclin-1、p-AMPK/AMPK表达明显升高,P62、p-mTOR/mTOR、p-p70S6K/p70S6K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VSMC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在氩气刀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5
作者 王会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分析对接受氩气刀治疗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满足氩... 分析对接受氩气刀治疗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满足氩气刀治疗要求,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预后心态及生活质量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康复速度更快,对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预后生活质量更高,护理后负面心理状态分值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阴道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经氩气刀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康复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该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气刀 阴道上皮内瘤变 康复护理 心理状态 满意度
下载PDF
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药物方案在H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罗德荣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3期77-80,共4页
评估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药物方案在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 评估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免疫和靶向药物方案在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8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TACE和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接受TACE和甲磺酸仑伐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PIVKA-Ⅱ、HSPs及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TACE和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在提高晚期HCC患者病情控制率方面的效果优于甲磺酸仑伐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信迪利单抗 贝伐珠单抗 甲磺酸仑伐替尼 替雷利珠单抗
下载PDF
小口径动脉患者超声PTA术后内瘘失功影响因素探讨
17
作者 熊智倩 刘俪婷 +4 位作者 姜燕 苏朝江 许厅 辜雅静 刘宗旸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小口径动脉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扩张动脉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初级...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小口径动脉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扩张动脉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初级通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肾内科住院的远端桡动脉直径<1.5mm行超声PTA扩张动脉后建立AVF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28例,依据内瘘通畅性分为失功组和通畅组,观察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初级通畅率,探讨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结果 MHD小口径动脉患者,超声PTA术后建立AVF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1.4%,临床成功率为8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54.4%。女性、糖尿病、术前桡动脉直径≤1mm是小口径动脉患者超声PTA术后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MHD小口径动脉患者中,PTA扩张动脉后建立AVF的手术技术成功率和初级通畅率较高,糖尿病、女性、术前桡动脉直径≤1.0mm是影响此类患者AVF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动脉 血液透析 超声PTA 动静脉内瘘 内瘘功能障碍
下载PDF
微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18
作者 罗德荣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4期49-52,共4页
观察并对比微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行微创腹腔镜肝切除术,比... 观察并对比微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行微创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炎症因子、肝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微创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明显,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开腹肝切除术 微创腹腔镜 肝功能
下载PDF
腹部手法按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龚路兵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探讨腹部手法按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探讨腹部手法按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手法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检查时间、疼痛程度和护理前后焦虑程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腹部手法按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肠道清洁度,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法按压 电子结肠镜检查 护理 意义分析
下载PDF
中央型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中减少肺低剂量体积的研究
20
作者 张皓嘉 张毅 +3 位作者 金海洁 游士虎 甘家应 胡银祥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央型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采用不同弧段以及不同形状剂量限制区,探讨有效降低肺V_(5)、V_(10)和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的方法。方法对入组病例分别设计5组计划:A组为全弧射野,B组为部分弧射野,C、D、E组... 目的研究中央型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采用不同弧段以及不同形状剂量限制区,探讨有效降低肺V_(5)、V_(10)和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的方法。方法对入组病例分别设计5组计划:A组为全弧射野,B组为部分弧射野,C、D、E组为全弧射野,分别增加竖长条状、半环状和三角状剂量限制区,比较各组靶区的剂量学相似性及全肺V_(5)、V_(10)、V_(20)和MLD的剂量学差异。结果B、C、D、E组与A组相比,靶区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降低,全肺V_(5)和V_(10)明显降低。C、D、E组与A组相比,MLD降低。结论采用全弧射野同时增加剂量限制区,可有效降低肺V_(5)、V_(10)和M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容积旋转调强 剂量限制区域 低剂量体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