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理特征,为预防大肠息肉发生以及癌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选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理特征,为预防大肠息肉发生以及癌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选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大肠息肉中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多发;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史(OR=1.578)、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OR=2.638)、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OR=3.196)、一级亲属肿瘤史(OR=3.860)和喜欢吃肉类(OR=3.366)能增加息肉的风险;常吃蔬菜(OR=0.355)和常吃水果(OR=0.181)为息肉的保护因素。大肠息肉分布为左半结肠47.9%,右半结肠52.1%。腺瘤性占73.0%。息肉直径〈2.0cm的未发生癌变,≥2.0cm的息肉中3枚发生癌变。结论男性、50岁以上、高BMI、高脂血症、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为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直径〉0.5cm的腺瘤性息肉易癌变,需积极行内镜下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PP组)与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DP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组与DP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60.0%,χ~2<0.001,P>0.999),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6.7% vs 82.5%,χ~2=0.284,P=0.594);PP组中位OS优于DP组(17.0个月 vs 9.0个月,χ~2=4.411,P=0.036),中位PFS亦优于DP组(8.0个月 vs 5.0个月,χ~2=4.299,P=0.038);PP组死亡风险较DP组降低52.4%(HR=0.476,95%CI:0.282~0.805,P=0.006);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DP组(28.9% vs 64.4%,χ~2=11.429,P=0.001)。结论在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中,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较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更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放化疗后生存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of posttreatment,KPSpost)变化对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22例中纳入分析279例,病理学确诊的初治Ⅳ期NSCLC,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1例;鳞癌16...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放化疗后生存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of posttreatment,KPSpost)变化对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22例中纳入分析279例,病理学确诊的初治Ⅳ期NSCLC,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1例;鳞癌166例、腺癌87例、未分型22例;中位年龄58岁(22~80岁);完成化疗≥2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36Gy治疗。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总生存(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KPSpost的相关因素。结果KPSpost改善198例、降低8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生存期延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与完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获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与血小板不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分级呈负相关。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KPSpost是OS的独立影响因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近期疗效获益有利于KPSpost改善,3~4级的血小板不良反应和放射性食管炎显著降低KPSpost。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和风险比(hazard ratio,HR)作为合并效应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2 209例鼻咽癌患者,8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阳/阴性二分类对比,10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高/低二分类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ERCC1蛋白阳性的鼻咽癌患者比阴性患者的总生存率低(Positive vs Negative,HR=2.618,95%CI:1.657~4.136,P=0.000);ERCC1相对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High vs Low,HR=1.812,95%CI:1.276~2.573,P=0.001);ERCC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组的无病生存率比低表达患者组低(High vs Low,HR=1.566,95%CI:1.395~1.758,P=0.000);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浸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阳性/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差,ERCC1有望成为鼻咽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后预测因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理特征,为预防大肠息肉发生以及癌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选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大肠息肉中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多发;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史(OR=1.578)、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OR=2.638)、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OR=3.196)、一级亲属肿瘤史(OR=3.860)和喜欢吃肉类(OR=3.366)能增加息肉的风险;常吃蔬菜(OR=0.355)和常吃水果(OR=0.181)为息肉的保护因素。大肠息肉分布为左半结肠47.9%,右半结肠52.1%。腺瘤性占73.0%。息肉直径〈2.0cm的未发生癌变,≥2.0cm的息肉中3枚发生癌变。结论男性、50岁以上、高BMI、高脂血症、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为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直径〉0.5cm的腺瘤性息肉易癌变,需积极行内镜下治疗。
文摘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PP组)与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DP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组与DP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60.0%,χ~2<0.001,P>0.999),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6.7% vs 82.5%,χ~2=0.284,P=0.594);PP组中位OS优于DP组(17.0个月 vs 9.0个月,χ~2=4.411,P=0.036),中位PFS亦优于DP组(8.0个月 vs 5.0个月,χ~2=4.299,P=0.038);PP组死亡风险较DP组降低52.4%(HR=0.476,95%CI:0.282~0.805,P=0.006);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DP组(28.9% vs 64.4%,χ~2=11.429,P=0.001)。结论在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中,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较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更好。
文摘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放化疗后生存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of posttreatment,KPSpost)变化对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22例中纳入分析279例,病理学确诊的初治Ⅳ期NSCLC,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1例;鳞癌166例、腺癌87例、未分型22例;中位年龄58岁(22~80岁);完成化疗≥2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36Gy治疗。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总生存(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KPSpost的相关因素。结果KPSpost改善198例、降低8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生存期延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与完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获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与血小板不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分级呈负相关。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KPSpost是OS的独立影响因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近期疗效获益有利于KPSpost改善,3~4级的血小板不良反应和放射性食管炎显著降低KPSpost。
文摘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和风险比(hazard ratio,HR)作为合并效应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2 209例鼻咽癌患者,8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阳/阴性二分类对比,10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高/低二分类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ERCC1蛋白阳性的鼻咽癌患者比阴性患者的总生存率低(Positive vs Negative,HR=2.618,95%CI:1.657~4.136,P=0.000);ERCC1相对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High vs Low,HR=1.812,95%CI:1.276~2.573,P=0.001);ERCC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组的无病生存率比低表达患者组低(High vs Low,HR=1.566,95%CI:1.395~1.758,P=0.000);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浸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阳性/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差,ERCC1有望成为鼻咽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后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