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罗朝霞 江华容 +2 位作者 陈大春 陈国焱 穆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开始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立足于现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科室肿瘤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开始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立足于现状,明确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科室肿瘤住院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得到提高,圈员综合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既夯实了基础护理,又提供了满意服务,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肿瘤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肿瘤 住院患者 满意度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刚 吴伦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5-1207,共3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洋地黄、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芪参益气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利尿剂、洋地黄、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芪参益气滴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疗程8周。随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包括体重、心率、6 min步行实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利钠肽(NT-Pro BNP)水平)。结果:芪参益气滴丸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92.5%),高于对照组的(40.0%、77.5%)(P<0.05)。芪参益气滴丸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利钠肽(NT-Pro BNP)水平、体重、心率、6 min步行实验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芪参益气滴丸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利钠肽(NT-Pro BNP)水平、体重、心率、6 min步行实验等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参益气滴丸 B型脑利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结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枚 王燕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理特征,为预防大肠息肉发生以及癌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选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发现大肠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病理特征,为预防大肠息肉发生以及癌变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11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选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大肠息肉中男性多于女性;50岁以上多发;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史(OR=1.578)、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OR=2.638)、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OR=3.196)、一级亲属肿瘤史(OR=3.860)和喜欢吃肉类(OR=3.366)能增加息肉的风险;常吃蔬菜(OR=0.355)和常吃水果(OR=0.181)为息肉的保护因素。大肠息肉分布为左半结肠47.9%,右半结肠52.1%。腺瘤性占73.0%。息肉直径〈2.0cm的未发生癌变,≥2.0cm的息肉中3枚发生癌变。结论男性、50岁以上、高BMI、高脂血症、相关疾病、不良饮食习惯为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直径〉0.5cm的腺瘤性息肉易癌变,需积极行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病理学
下载PDF
五苓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动脉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纲 司晓云 吴伦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4期2029-2031,共3页
目的探讨五苓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动脉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级、3级高血压病人共210例,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五苓胶囊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五苓胶囊;氢氯噻嗪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氢氯噻嗪;非利尿剂组(对照... 目的探讨五苓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动脉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级、3级高血压病人共210例,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五苓胶囊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五苓胶囊;氢氯噻嗪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氢氯噻嗪;非利尿剂组(对照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以上药物均使用常规剂量治疗4周,比较各组病人血压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3组病人血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病人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氢氯噻嗪组病人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五苓胶囊降压疗效与常用利尿剂氢氯噻嗪相似,且可明显降低病人血尿酸水平,对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五苓胶囊 利尿剂 动脉血压 血尿酸 氢氯噻嗪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不同示踪剂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波 何丽萍 杨英捷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174-1176,117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炭与亚甲蓝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示踪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和亚甲蓝示踪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同期... 目的对比分析纳米炭与亚甲蓝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示踪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和亚甲蓝示踪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同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纳米炭示踪组患者采用纳米炭作为示踪剂,亚甲蓝组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中切除探查前哨淋巴结,亚甲蓝组患者蓝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纳米炭组患者以黑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均予以切除。术中行广泛切除全子宫及淋巴结清扫术,同时于腹主动脉旁取样淋巴结,术中均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免疫法对前哨淋巴结、清扫的所有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30例亚甲蓝示踪组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54个,共检出前哨淋巴结38个,SLN肿瘤转移2枚,病理检查肿瘤转移5枚;纳米炭示踪组患者切除淋巴结261个,前哨淋巴结检出44个,SLN肿瘤转移4枚,病理检测肿瘤转移4例。纳米炭示踪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示踪组(P<0.05),两组患者的定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33.3%、准确性为80.0%、特异性为87.5%。纳米炭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0.0%、准确性为86.7%、特异性为88.0%。结论纳米炭宫颈注射进行宫颈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技术优于亚甲蓝,是临床可行的,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 宫颈癌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凌枫 耿一超 +9 位作者 欧阳伟炜 马筑 李青松 李梅 王羽 罗大先 杨文刚 苏胜发 何志旭 卢冰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PP组)与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DP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PP组与DP组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 vs 60.0%,χ~2<0.001,P>0.999),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86.7% vs 82.5%,χ~2=0.284,P=0.594);PP组中位OS优于DP组(17.0个月 vs 9.0个月,χ~2=4.411,P=0.036),中位PFS亦优于DP组(8.0个月 vs 5.0个月,χ~2=4.299,P=0.038);PP组死亡风险较DP组降低52.4%(HR=0.476,95%CI:0.282~0.805,P=0.006);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DP组(28.9% vs 64.4%,χ~2=11.429,P=0.001)。结论在EGFR突变状态未知的Ⅳ期肺腺癌中,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较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培美曲塞 多西他赛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下载PDF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示踪前哨淋巴结对宫颈癌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亚 何丽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8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究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前哨淋巴结的示踪以及对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示踪组和对照组。示踪组进行纳米碳混悬溶液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双侧... 目的探究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对前哨淋巴结的示踪以及对淋巴结清扫及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示踪组和对照组。示踪组进行纳米碳混悬溶液注射,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全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及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术中肉眼观察示踪组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均有黑染,示踪成功率为100%;对前哨淋巴结(包括髂内和闭孔淋巴结)的示踪成功率为93.10%;纳米碳混悬溶液对前哨淋巴结的黑染率比对其他部位(髂外和髂总)淋巴结的黑染率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示踪组4例有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其中3例有黑染;对照组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结论纳米碳混悬溶液能有效示踪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是1种安全高效的淋巴结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混悬注射液 宫颈癌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与局部晚期鼻咽癌预后及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唐红 吴伟莉 +7 位作者 金风 龙金华 李媛媛 罗秀玲 龚修云 陈潇潇 张芒 杨春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预后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预后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一项随机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2周期TPF诱导化疗及顺铂同步放化疗。研究治疗前NLR、PLR与患者治疗疗效的关系。并探讨时辰组及常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Ⅳa/b期患者NLR、PLR均值较Ⅲ期患者高(P=0.010);低PLR组治疗后转移淋巴结即刻疗效较高PLR组好(P=0.029),放疗结束3月后原发灶疗效及总体疗效较高PLR组好(P=0.012, P=0.027);高、低NLR及PLR组中常规组及时辰组的治疗后即刻疗效及放疗结束后3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PLR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分期越晚,NLR和PLR值越高。NLR对患者的近期疗效预测价值欠佳,PLR可能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高PLR可能预示较差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 PLR 鼻咽癌 时辰化疗 预后 随机前瞻性临床试验
下载PDF
时间调节诱导化疗序贯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宇 吴伟莉 +7 位作者 金风 李媛媛 龙金华 龚修云 陈潇潇 黄诗颖 周亚 唐红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89-693,共5页
目的观察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时间调节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结果中位随访23月。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的77%;... 目的观察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采用时间调节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结果中位随访23月。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的77%;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的有效率93%。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71.6%和65.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68.4%和62.2%,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4%、73.4%和66.8%,1、2、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3%、86%和78.2%。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3~4级血小板降低1例,3~4级白细胞降低7例,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9例。同期放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3~4级口腔黏膜炎4例,3~4级血小板降低17例,3~4级白细胞降低12例,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10例。结论 TPF时间调节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同期洛铂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但仍需扩大病例数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癌 时间调节化疗 洛铂 同期放化疗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性激素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波 《西藏医药》 2016年第4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在不同手术方式干预下E、T、LH、FSH、PRL、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性SD大鼠模型40只,标记后随机均等分为4个组,并分别运用假手术、卵巢打孔术、卵巢楔形切...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在不同手术方式干预下E、T、LH、FSH、PRL、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雌性SD大鼠模型40只,标记后随机均等分为4个组,并分别运用假手术、卵巢打孔术、卵巢楔形切除术及卵巢贯穿缝合术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大鼠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后第3天及术后30天:1 E:卵巢打孔术组低于假手术组和卵巢楔形切除术组、卵巢贯穿缝合术组;2 T、LH:卵巢打孔术组和卵巢楔形切除术组均低于假手术组,卵巢打孔术组低于卵巢楔形切除术组和卵巢贯穿缝合术组,卵巢楔形切除术组低于卵巢贯穿缝合术组;3 FSH:卵巢打孔术组和卵巢楔形切除术组均高于假手术组,卵巢打孔术组高于卵巢楔形切除术组,以上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 P、PR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卵巢局部手术干预能降低大鼠多囊卵巢模型血清中T、LH水平,卵巢打孔术对改善性激素紊乱状态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打孔术 楔形切除术 贯穿缝合术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血清性激素 SD 雌性大鼠
下载PDF
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瑜 周龙清 +1 位作者 王佳 喻国冻 《微创医学》 2022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 探讨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46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 目的 探讨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46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246例患者术后痊愈103例、好转12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3.09%。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02%(64/246),其中21例患者在支撑喉镜暴露喉腔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声门暴露困难,导致5例患者转为局麻下经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切除病灶,9例患者术中出现腭弓黏膜撕裂,4例患者术后出现牙齿松动,3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体麻木;其余43例患者术中支撑喉镜暴露喉腔过程顺利,但术后出现咽异物感明显加重。结论 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疗效确切,但并发症问题也较明显。术前应选用简便易行、高特异度及灵敏度的筛查指标对声门暴露程度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支撑喉镜 全身麻醉 声门暴露困难 并发症 疗效
下载PDF
重离子束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一超 张秋宁 +1 位作者 卢冰 王小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7-870,共4页
近年来重离子束因其放射物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在恶性肿瘤放疗方面受到高度关注。重离子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局部肿瘤控制率高是其一大优势,但在多数恶性肿瘤治疗中转移病灶的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常规放疗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 近年来重离子束因其放射物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在恶性肿瘤放疗方面受到高度关注。重离子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局部肿瘤控制率高是其一大优势,但在多数恶性肿瘤治疗中转移病灶的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常规放疗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提示两者联合不仅可以控制原发病灶,还有可能减少或完全消除远处转移性病灶。而高能量线性传递射线尤其是重离子束在联合免疫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更强的潜力,故本文重点综述了重离子束调节抗肿瘤免疫效应及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的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进展 放射物理学 转移性病灶 恶性肿瘤治疗 重离子束 原发病灶 免疫疗法 常规放疗
原文传递
原发肿瘤体积对IV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影响--来自多中心Ⅱ期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再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兰 欧阳伟炜 +5 位作者 苏胜发 马筑 李青松 杨文刚 付士美 卢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 Gy,GTV...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 Gy,GTV分界值150 cm3。结果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 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 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 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 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 Gy (P<0.05)。结论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 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 cm3,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同期化放疗法 三维放射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诱导化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鼻咽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毕婷 金风 +7 位作者 吴伟莉 龙金华 李媛媛 龚修云 罗秀玲 李卓玲 贺前勇 瞿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6-681,共6页
目的比较TPF方案[多西他赛(DOC)+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诱导时间调节化疗与诱导常规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TPF方案[多西他赛(DOC)+顺铂(DDP)和氟尿嘧啶(5-Fu)]诱导时间调节化疗与诱导常规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局部晚期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间调节化疗组(38例)和常规化疗组(3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两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21~28d为1个周期。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应用电子化疗全自动注药泵静脉输入,DOC: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03:30—04:30);DDP:75mg/m^2,10:00~22:00,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Fu):750mg·m^-2·d^-1,22:00-次日10:00,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输液,DOC: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750mg·m^-2~·d^-1,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共120h。诱导化疗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T1~T2期鼻咽部病灶剂量为69.96Gy,分33次完成;T3~T4期鼻咽部病灶剂量为73.92Gy,分33次完成;淋巴结肿瘤剂量为69.96Gy,分33次完成。同步化疗采用DDP,100mg/m。,静脉滴注,第1~2天,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诱导化疗后,可评估病例66例,其中时间调节化疗组36例,常规化疗组30例。诱导化疗后,无完全缓解(CR)患者。时间调节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患者的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0.6%和50.0%,有效率分别为80.6%和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放化疗结束后,可评估病例62例。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的CR率为45.5%,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20.7%,P=0.040)。诱导化疗结束后,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乏力、厌食、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减低(均P〈0.05)。诱导化疗结束后,时间调节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CD4^+/CD8^+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时间调节化疗组患者的CD19^+、CD4^+/CD8^+细胞下降,而CD3^+、CD4^+、CD8^+、CD16^++CD56^+细胞上升;常规化疗组患者化疗后仅CD3^+和CD8^+细胞上升。结论与常规化疗比较,采用时间调节化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药物疗法 药物毒性 治疗结果 免疫
原文传递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媛媛 金风 +8 位作者 吴伟莉 龙金华 龚修云 罗秀玲 陈潇潇 陈国焱 贺前勇 靳骏腾 罗孟亚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 比较鼻咽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早期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2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 目的 比较鼻咽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参数的变化,评价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评估其治疗疗效的早期反应.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1年12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2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选取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的2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入对照组.诱导化疗前后、同步放化疗后行鼻咽部灌注核磁共振扫描(PWI)得出相关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试验组中,在诱导化疗后及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V、BF值较诱导化疗前均有明显下降(F=3.05、3.85,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鼻咽部病灶区域相关参数BV、BF、MTT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咽部病灶区域的BF在放疗后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0.72 ±0.56 vs 1.92 ±1.26,t=-3.056,P =0.012).结论 血管内皮抑素在改变肿瘤血液动力学变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磁共振灌注成像有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估抗血管生成治疗减少肿瘤的疗效.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RT-ONRC-12002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鼻咽癌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磁共振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趋化因子与肺癌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国栋 欧阳伟炜 +4 位作者 苏胜发 马筑 李青松 王羽 卢冰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趋化因子与其相应的受体作用,广泛参与生物活动及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都过表达功能性的趋化因子。在肺癌中,趋化因子参与了其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过程。肺癌过表达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作为明确的靶向目标进行针对... 趋化因子与其相应的受体作用,广泛参与生物活动及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都过表达功能性的趋化因子。在肺癌中,趋化因子参与了其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过程。肺癌过表达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作为明确的靶向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抗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类 受体 趋化因子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浸润性膀胱癌伴皮肤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葛蕙心 石家齐 +1 位作者 孙发 吴朝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553-55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膀胱癌皮肤转移的认识,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转移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大腿内侧、腹部见大量红色质硬结节.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左大腿皮肤结节真皮及皮下见癌浸润... 目的 提高对膀胱癌皮肤转移的认识,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皮肤转移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大腿内侧、腹部见大量红色质硬结节.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左大腿皮肤结节真皮及皮下见癌浸润,倾向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拒绝放疗及化疗,于出现皮肤转移后2个月余死亡.结论 膀胱癌患者出现皮肤转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尽早联合化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皮肤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糖基化磷酯酰肌醇锚定型B7-1蛋白的提取及再锚定检测
18
作者 葛蕙心 张一兵 +1 位作者 李慧忠 畅继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5,共1页
我们利用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将目的蛋白锚定于细胞表面,刺激T细胞活化,为研制GPI-B7—1-肿瘤细胞膜疫苗进行技术准备。
关键词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 糖基化磷酯酰肌醇 B7-1 检测 提取 定型 T细胞活化 肿瘤细胞膜
原文传递
治疗后生存状态变化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期三维放射治疗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牧野 欧阳伟炜 +10 位作者 苏胜发 马筑 李青松 耿一超 王羽 罗大先 杨文刚 胡银祥 栗蕙芹 何志旭 卢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放化疗后生存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of posttreatment,KPSpost)变化对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22例中纳入分析279例,病理学确诊的初治Ⅳ期NSCLC,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1例;鳞癌16...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放化疗后生存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of posttreatment,KPSpost)变化对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322例中纳入分析279例,病理学确诊的初治Ⅳ期NSCLC,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1例;鳞癌166例、腺癌87例、未分型22例;中位年龄58岁(22~80岁);完成化疗≥2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36Gy治疗。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总生存(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KPSpost的相关因素。结果KPSpost改善198例、降低8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生存期延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均显示KPSpost改善与完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获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与血小板不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分级呈负相关。结论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KPSpost是OS的独立影响因子。化疗4~6个周期同期原发肿瘤剂量≥63Gy、近期疗效获益有利于KPSpost改善,3~4级的血小板不良反应和放射性食管炎显著降低KPSp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期放化疗 治疗后生存状态 总生存
原文传递
ERCC1的表达水平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春李 吴伟莉 +2 位作者 金风 张芒 赵洪韬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9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ERCC1与鼻咽癌关系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7年9月30日,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和风险比(hazard ratio,HR)作为合并效应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包括2 209例鼻咽癌患者,8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阳/阴性二分类对比,10项研究为ERCC1表达水平高/低二分类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ERCC1蛋白阳性的鼻咽癌患者比阴性患者的总生存率低(Positive vs Negative,HR=2.618,95%CI:1.657~4.136,P=0.000);ERCC1相对高表达组鼻咽癌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低(High vs Low,HR=1.812,95%CI:1.276~2.573,P=0.001);ERCC1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组的无病生存率比低表达患者组低(High vs Low,HR=1.566,95%CI:1.395~1.758,P=0.000);ERCC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浸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CC1阳性/高表达鼻咽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差,ERCC1有望成为鼻咽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RCC1 临床病理特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