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核糖体蛋白S1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亚 卢诚 +2 位作者 魏川川 修江帆 吴建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构建p ET28a/RPS18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抗血清特异性分析。应用RT-PCR、q PCR及Western-blot从转录、翻译水平上分析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和三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PS18基因ORF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7 590.5 Da,等电点为10.48;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纯化得到RPS18蛋白;将该纯化蛋白免疫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His单抗鉴定及抗血清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均可见单一条带;RT-PCR、q PCR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能够稳定表达;综合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保持较好的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18(RPS18) 家蝇 内参基因 原核表达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家蝇GNBP3基因克隆及感染白色念珠菌后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胡亚 罗嫚 +5 位作者 王宇 王涛 尚小丽 张迎春 修江帆 吴建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04,共9页
对家蝇GNBP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基因在感染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后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构建的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c 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到GNBP3基因,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 对家蝇GNBP3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该基因在感染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后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从构建的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c 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到GNBP3基因,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白色念珠菌注射感染家蝇幼虫并收集标本,逆转录,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样本中GNBP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NBP3基因ORF全长1473 bp,编码49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5.8 k Da,等电点为6.85;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3 h、12 h、36 h、48 h GNBP3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24 h表达差异性最小;感染后不同组织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3 h和12 h时,在体壁、血淋巴、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时,在血淋巴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高,而在唾液腺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8 h,在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表达量较对照组高,在中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功克隆GNBP3基因且在家蝇感染白色念珠菌后GNBP3的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各组织中以在免疫组织(血淋巴、脂肪体)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推测其在真菌识别过程中发挥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BP3 实时荧光定量PCR 感染 MRNA水平 家蝇
下载PDF
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明 王涛 +3 位作者 林小金 胡红元 罗振华 吴建伟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究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结构特点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方法]采用氨基酸替代法设计MAF-1A衍生肽MAF-1C,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微量液体稀释法、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对菌细胞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究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结构特点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方法]采用氨基酸替代法设计MAF-1A衍生肽MAF-1C,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微量液体稀释法、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对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MAF-1C为非跨膜阳离子线状多肽,带8个正电荷,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菌活性,MIC、MFC值分别为0.2 mg/m L和0.5 mg/m L,2×MIC浓度的MAF-1C从作用一开始就发挥抗菌作用,其作用后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裂痕,之后细胞皱缩、裂解死亡,并且菌细胞损伤程度与肽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MAF-1C结构参数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均显著优于模板肽,对比模板肽改造后的肽阳离子电荷增加了6个,总平均疏水值(GRAVY)由-1.081升高到0.588,不稳定系数由42.27降低到5.83,MIC由0.6 mg/m L降低到0.2 mg/m L,MFC由0.7 mg/m L降低到0.5 mg/m L,其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发挥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真菌肽 分子设计 白色念珠菌 抗真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