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设计要点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陈晓江 《建设科技》 2024年第22期68-70,共3页
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停车难”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由此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住宅类建筑地下室设计要合理布置相关功能,保证在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满足群众的基本停车需求,以及项目本身的... 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和“停车难”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由此需要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住宅类建筑地下室设计要合理布置相关功能,保证在整体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满足群众的基本停车需求,以及项目本身的负荷中心、人防工程等的设置需求。本文对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设计的基本需求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住宅类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的设计要点与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类 建筑设计 地下室设计要点 优化措施
下载PDF
不同结构体系建筑的抗震设计及其自动优化方法研究
2
作者 张贤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5期31-33,共3页
通过研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特点及优势,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技术策略得知,可采用高强度材料、塑性设计、隔震技术以及阻尼器等。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钢混组合结构进行... 通过研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特点及优势,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技术策略得知,可采用高强度材料、塑性设计、隔震技术以及阻尼器等。通过使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钢混组合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自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结构优化算法能够高效自动地搜索最优设计方案,不同结构体系均可采用特定技术与策略提升抗震性能,结构优化算法在抗震设计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震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发展将大幅提升建筑结构的抗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 抗震设计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深部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技术研究
3
作者 周明 张毅 江成玉 《煤》 2025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贵州某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监测,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原因,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和方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载性能。... 为解决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的支护难题,以贵州某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监测,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破坏原因,研究了巷道围岩控制的主要难点。通过数值试验,分析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和方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承载性能。试验表明,相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最大应力、最大变形量均小于方形支架。工程实践表明,基于圆形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支护方案,两帮及顶板变形量分别下降了82.35%、73.12%,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本工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 钢管混凝土支架 数值试验 现场应用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巷道失稳特征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诺 张毅 江成玉 《煤》 2025年第2期16-20,共5页
鄂尔多斯市中部某煤矿围岩收敛变形现象严重,原始支护技术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失稳,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及组合拱理论,提出“增加支护+补强锚杆”的支护方案,通过增加锚固长度和管缝式锚杆间排距,锚杆与围岩形成了良好的自稳结构。利用数值模... 鄂尔多斯市中部某煤矿围岩收敛变形现象严重,原始支护技术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失稳,基于现场实际情况及组合拱理论,提出“增加支护+补强锚杆”的支护方案,通过增加锚固长度和管缝式锚杆间排距,锚杆与围岩形成了良好的自稳结构。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原始支护与优化支护后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优化支护方案对围岩控制效果良好,应力释放范围小,最大位移量仅为原始支护位移量的0.57倍,塑性区破坏单元减少了85%以上。通过现场监测发现数值模拟结果准确,顶板下沉量减少了50%,帮部收敛量减少了41%,验证了该优化支护方案对深部高应力大断面巷道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巷道 定量分析 塑性区 补强支护
下载PDF
深部高地应力巷道二次支护时机及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5
作者 孙晓栋 张毅 《煤》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巷道围岩稳定是矿山安全开采的根本保障。文章以云南某矿深部巷道为研究对象,对联合支护中二次支护时机及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支护方法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深部开采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现象。结合围岩蠕变试验,... 巷道围岩稳定是矿山安全开采的根本保障。文章以云南某矿深部巷道为研究对象,对联合支护中二次支护时机及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支护方法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深部开采高地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现象。结合围岩蠕变试验,分析了巷道径向位移变化规律,确定了二次支护时机。通过分析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长度、锚杆排距和锚杆直径对支护效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的方法,从顶板下沉、底鼓位移、两帮位移和塑性区四个方面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的二次支护时机及联合参数可为类似地层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巷道 二次支护 蠕变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造价管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贤龙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以造价管理系统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工程概况,并进行传统结构设计、防屈曲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以及隔震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通过价格变化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可以得到结果:采用防屈曲方案1与隔震12000时,钢筋混凝土框... 以造价管理系统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工程概况,并进行传统结构设计、防屈曲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以及隔震支撑框架建筑结构设计,通过价格变化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可以得到结果:采用防屈曲方案1与隔震12000时,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最稳定。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造价与结构设计、市场价格因素相关,管理者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价格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充分借助造价管理系统功能,快速计算造价成本,助力施工企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建筑 造价管理 倒塌安全储备系数
下载PDF
贵州某矿采空区标志性气体优选及自燃“三带”划分
7
作者 张诺 江成玉 +1 位作者 张毅 覃晓波 《煤》 2024年第5期23-27,31,共6页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 为解决贵州某矿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精准预测预报的难题,以该矿12501工作面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程序升温实验重点分析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CO、CO_(2)、C_(2)H_(4)、C_(2)H_(6)等气体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CO、C_(2)H_(4)、C_(2)H_(2)可作为自然发火标志气体,C_(2)H_(4)/C_(2)H_(6)可作为判别煤自然发火进程的辅助指标;散热带平均宽度约18 m,氧化带平均宽度约53 m,氧化带以外为窒息带;当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大于0.53 m/d时,采空区无自然发火危险;当工作面连续超过114 d时,推进速度均小于0.53 m/d,采空区将有自然发火危险。研究结果为贵州某矿煤层自燃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对防治煤层自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然发火 程序升温 标志性气体 自燃“三带”
下载PDF
基于RL-GSK算法的光储联合电站运行策略研究
8
作者 杨莎 熊国江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光伏电站配置储能可以促进光伏的最大消纳,减少“弃光”。此外,针对光伏出力和负荷情况合理分配储能充放电功率不仅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还能利用峰谷套利提高光伏并网收益。该文以光储联合电站为研究对象,以电力市场环境下光储联合电站... 光伏电站配置储能可以促进光伏的最大消纳,减少“弃光”。此外,针对光伏出力和负荷情况合理分配储能充放电功率不仅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还能利用峰谷套利提高光伏并网收益。该文以光储联合电站为研究对象,以电力市场环境下光储联合电站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充分考虑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运行时的各项约束条件,建立了光储联合电站优化运行模型。同时,针对原始知识获取共享算法收敛性能较弱的问题,采用强化学习构建一套系统的个体更新选择机制,提出了强化学习知识获取共享算法,并用来求解光储联合电站的优化运行策略。通过对南方某地区实际数据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联合电站的优化策略和经济效益模式,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联合电站 优化运行模型 强化学习 知识获取共享算法 运行策略
下载PDF
计盒维数在表征相似模拟裂隙场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毅 周横全 +3 位作者 王羽扬 江成玉 王沉 韩连昌 《矿业工程研究》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深入研究相似模拟实验中裂隙场的空间占位,引入分形几何理论,设计计盒维数与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模型.总结并分析计盒维数的计算原理,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计盒维数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实验中开挖图像的二值化及降噪处理,完成了对开... 为深入研究相似模拟实验中裂隙场的空间占位,引入分形几何理论,设计计盒维数与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模型.总结并分析计盒维数的计算原理,通过实例计算验证计盒维数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实验中开挖图像的二值化及降噪处理,完成了对开挖扰动下相似模拟实验中裂隙图像的分维计算与拟合.迭代结果显示,裂隙场的维数升降随开挖长度的变化呈现多阶段特征.通过探究裂隙场维数变化的原因,揭示裂隙场的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盒维数 相似模拟 裂隙场 后处理
下载PDF
基于MODWT-CEEMDAN-LSTM的短期光伏功率区间预测模型
10
作者 陈船宇 熊国江 +1 位作者 方厚康 罗颖勋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4,共9页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重叠小波变换(MODWT)、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区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ODWT和CEEMDAN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进行二次分解...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重叠小波变换(MODWT)、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区间预测模型。首先利用MODWT和CEEMDAN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进行二次分解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再将这些IMF分量分别输入进LSTM进行分量预测并将分量预测结果重构得到点预测结果;最后利用分位数回归对点预测结果进行建模后得到区间预测结果。实际算例表明,时频域分解方法与频域分解方法的结合,使得该模型在3种天气情况下的光伏功率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均表现出优异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 预测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 最大重叠小波变换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原文传递
考虑季节特性与数据窗口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
11
作者 张静 熊国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光伏功率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因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考虑季节特性对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季节特性和数据窗口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确定对光伏功率贡献度高的... 光伏功率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因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考虑季节特性对提高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季节特性和数据窗口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首先,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确定对光伏功率贡献度高的气象因素,降低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维数。其次,对比不同季节下不同模型的光伏功率预测精度,选择光伏功率预测误差最小且相关性最低的2个模型构建组合模型,即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模型和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然后,分析历史气象数据中不同输入窗口对GRU-XGboost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确定最优数据窗口。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GRU和XGboost对光伏功率进行预测,将2个预测结果加权组合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季节特性 数据窗口 门控循环单元(GRU) 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 组合模型
下载PDF
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及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毅 江成玉 《煤》 2023年第9期14-18,共5页
煤岩冲击倾向性与矿井冲击地压息息相关,分析煤岩冲击倾向性及矿井冲击地压防控对预测矿井冲击地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综合研究手段,首先对煤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煤岩冲击倾向性。其次通过微震监测、钻孔卸压等... 煤岩冲击倾向性与矿井冲击地压息息相关,分析煤岩冲击倾向性及矿井冲击地压防控对预测矿井冲击地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监测综合研究手段,首先对煤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煤岩冲击倾向性。其次通过微震监测、钻孔卸压等现场监测手段,分析采煤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微震事件分布及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岩体抗压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加呈降低趋势,同时煤样测试过程中出现脆性破坏;通过煤岩冲击倾向性测试,发现该矿井为强冲击矿井,需要采取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在监测到确有冲击危险时,应及时采取二次卸压措施,并用钻屑法再次监测解危效果,直至消除冲击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 微震监测 钻孔卸压
下载PDF
某超高层住宅项目抗震超限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为满足容积率、日照等规定,各地新建的结构不规则超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但基于成本控制以及重视不足等因素,这类建筑的抗震分析及性能设计往往不被重视,给结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一个超高层剪力墙住宅项目,运用多种... 为满足容积率、日照等规定,各地新建的结构不规则超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但基于成本控制以及重视不足等因素,这类建筑的抗震分析及性能设计往往不被重视,给结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一个超高层剪力墙住宅项目,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对结构抗震能力、性能目标、薄弱环节等进行研究,提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弹塑性分析手段的不断普及,类似不规则超高层项目会在设计阶段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分析,以期提高建筑物安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性能化设计 动力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综放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的研究
14
作者 黄家远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年第12期24-26,共3页
由于煤层厚度大、一次采全高后采场空间大、顶板压力高等原因,采用沿空掘巷时巷道围岩不稳定,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以山西某矿10901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综放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 由于煤层厚度大、一次采全高后采场空间大、顶板压力高等原因,采用沿空掘巷时巷道围岩不稳定,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以山西某矿10901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综放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首先,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的经验公式计算窄煤柱的合理宽度,得出窄煤柱的最小合理宽度为5.9m;利用UDEC6.0建立了沿空掘巷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宽度煤柱的垂直应力和巷道顶板位移情况。当煤柱宽度为6m时,垂直应力峰值与煤柱宽度为5m时接近,顶板下沉规律与煤柱宽度为5m时基本相同。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因素,煤柱承载效果好、经济成本低的较优煤柱宽度为6m,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围岩变形 极限平衡理论 煤柱宽度 UDEC6.0数值模拟
下载PDF
3.0教育时代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以遵义汇川区周林公学校为例
15
作者 张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8期91-94,共4页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日渐繁荣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开放、互联、跨界”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像过去的单一且困难,人们对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育需求,过去只注重知识传...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日渐繁荣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开放、互联、跨界”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像过去的单一且困难,人们对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教育需求,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必将发生变化,3.0教育的脚步逐渐推进。思考未来学校教育的方向,也包括校舍的升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行业人士立足于3.0教育理念下对学校设计进行革新,本文便以遵义汇川区周林公学校为例分析了3.0学校建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学校 建筑设计 教育建筑设计
下载PDF
某五星级酒店抗浮设计中岩石锚杆的应用
16
作者 王永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年第2期17-20,共4页
城市建设中,地下室抗浮已经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实际使用人的广泛重视。渗水不仅仅影响结构观感及结构耐久性,严重时更会危及结构安全,而因抗浮水头过大引起建筑物整体变形更是会引起结构破坏。本文以贵阳市某五星... 城市建设中,地下室抗浮已经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实际使用人的广泛重视。渗水不仅仅影响结构观感及结构耐久性,严重时更会危及结构安全,而因抗浮水头过大引起建筑物整体变形更是会引起结构破坏。本文以贵阳市某五星级酒店及办公楼综合体项目为例,对地下室抗浮的方案比选、计算分析以及施工检测进行介绍,实践证明,在特定前提下,采用岩石锚杆作为抗浮方案,有着施工简便快速、承载能力高、综合造价低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抗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浮 岩石锚杆 粘结强度
下载PDF
面向大容量风电并网的VSC-MTDC功率协调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滨 傅晓帆 +1 位作者 龙凌 熊国江 《机械与电子》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基于电压源换流站的多端直流输电(VSC-MTDC)已成为大容量风电远距离传输并网的首要选择。针对含大规模风电场的VSC-MTDC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大规模风电并网时下垂系数对有功功率分配的影响,指出采用固定下... 基于电压源换流站的多端直流输电(VSC-MTDC)已成为大容量风电远距离传输并网的首要选择。针对含大规模风电场的VSC-MTDC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大规模风电并网时下垂系数对有功功率分配的影响,指出采用固定下垂系数存在优先级电网功率缺额的可能性和缺乏有功功率分配灵活性等问题。然后,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与自适应下垂控制相结合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根据风电功率情况制定3种控制模式,从而实现风电功率灵活分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上构建了风电并网的四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有功功率分配 协调控制策略 自适应下垂控制 风电并网
下载PDF
基于灰狼参数寻优的组合趋近律滑模光伏并网逆变控制
18
作者 李成丰 傅晓帆 +1 位作者 熊国江 吕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474-15482,共9页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控制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法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 GWO)的组合趋近律滑模逆变器最优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电压外环采用积分滑模来跟踪直流母线电压...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控制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无法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 GWO)的组合趋近律滑模逆变器最优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对控制系统的电压外环采用积分滑模来跟踪直流母线电压,使其保持恒定;然后,电流内环采用d、q轴电流建立带误差积分项的滑模切换面函数,来分别跟踪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实现光伏逆变器的并网控制。为了能有效减少系统的抖振,使系统稳定在滑模面上,内外环控制中引入基于指数趋近律和变速趋近律的组合趋近律。最后,利用灰狼优化算法的迭代寻优能力,对设计的滑模面参数进行全局寻优,以提升系统的控制精度。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所提控制方法对并网电流能够实现快速精准有效跟踪,从而提升了光伏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组合趋近律 滑模控制 灰狼优化算法(GWO)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含水溶洞对采煤工作面覆岩移动的影响规律
19
作者 张智超 姜志忠 +2 位作者 吴桂义 刘榆 莫加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83-5789,共7页
含水溶洞的存在使得煤层覆岩移动规律具有特殊性。为了研究含水溶洞对煤层覆岩移动的影响,以贵州松南煤矿作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溶洞有无含水作用下煤层覆岩移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含水... 含水溶洞的存在使得煤层覆岩移动规律具有特殊性。为了研究含水溶洞对煤层覆岩移动的影响,以贵州松南煤矿作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 3D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溶洞有无含水作用下煤层覆岩移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含水溶洞围岩裂隙和煤层顶板裂隙不断扩展,当工作面推进至与溶洞水平距离小于10 m时,溶洞围岩裂隙和顶板裂隙贯通,形成导水裂隙;含水溶洞煤层开采情况下,溶洞围岩变形下沉量相较于无水情况增加了37.24%,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溶洞靠近采空区侧底角出现明显的下沉现象,溶洞右帮出现向内挤压现象,溶洞围岩和煤层顶板应力集中区和破坏区逐渐贯通;相比于无水情况,覆岩运移在含水条件下得到加强,其中最大曲率增大了0.88 mm/m^(2)、最大水平变形增大了1.81 mm/m。建议该矿采煤工作面与溶洞水平距离需大于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溶洞 覆岩移动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裂隙演化
下载PDF
基于AHP-云模型的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鹏泽 尚宇琦 +1 位作者 黄家远 张枝伟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针对瓦斯突出矿井难以做到对其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进行客观、精准评价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粒子群优... 针对瓦斯突出矿井难以做到对其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进行客观、精准评价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评价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判断矩阵进行优化、修正,在降低主观影响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最后,基于云理论与二级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计算得出总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在matlab中运用正向云发生器生成评价指标的标准云模型。并以贵州省某典型瓦斯突出矿井为研究对象,结合该矿现场的实际调研情况,得出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综合判别评价标准指标云,并对该矿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做出了准确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研究成果对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防治系统安全状态的客观精准评价、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灾害 矿井瓦斯防治 系统安全评价 层次分析法 云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