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成吕 聂玉洁 +5 位作者 潘润桑 朱兰 陈双会 陈辉 张湘燕 聂瑛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结肠癌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运用GEO在线分析工具GEO2R提取这两个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利用韦恩图在线分析工具筛选DEGs。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VID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获得的DEGs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枢纽基因;利用GEPIA数据库验证枢纽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经GEO2R筛选,共从GSE127069、GSE145626数据集中获得DEGs 142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35个、表达下调基因107个。GO功能注释发现,这些DEGs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降解、氧化还原过程、细胞黏附,分子功能主要涉及钙离子结合、碳酸盐脱水酶活性,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胞外区域、膜的组成;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筛选获得的DEGs主要涉及PI3K-Akt通路和代谢途径通路。通过CytoHubba插件筛选PPI网络中相互作用排名前10位的DEGs作为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结肠癌组织GCG、TMIGD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TIMP1、SPP1、MYC、MMP3、MMP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而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IL-6、SLC26A3、SLC9A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10个与结肠癌进展相关的枢纽基因,分别为IL-6、GCG、SLC26A3、TIMP1、SPP1、TMIGD1、MYC、MMP3、MMP1、SLC9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差异表达基因 枢纽基因 生物信息学方法
下载PDF
丙泊酚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典型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雨彤 余相地 +1 位作者 殷税香 石金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与含有不同浓度丙泊酚的培养基共培养,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5μg/ml组(P5组)和丙泊酚10μg/ml组(P10组)。C组直接将Panc1细胞株接种在培养基...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胰腺癌Panc1细胞株与含有不同浓度丙泊酚的培养基共培养,分为对照组(C组)、丙泊酚5μg/ml组(P5组)和丙泊酚10μg/ml组(P10组)。C组直接将Panc1细胞株接种在培养基中,不加任何药物;P5组培养基为5μg/ml丙泊酚+Panc1细胞株;P10组培养基为10μg/ml丙泊酚+Panc1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粘附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胰腺癌细胞粘附作用、迁移率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荧光显微镜视野中C组粘附的Panc1细胞个数最多,P5组次之,P10组最少。P5组和P10组细胞数明显少于C组(P<0.05),P10组细胞数明显少于P5组(P<0.05)。8h的P5组和P10组细胞迁移速率明显慢于C组(P<0.05),且P10组细胞迁移速率明显慢于P5组(P<0.05)。P5组和P10组活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C组(P<0.05),P10组活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P5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够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及细胞活性;且10μg/ml丙泊酚抑制效果明显优于5μg/ml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Panc1细胞株 细胞粘附力 细胞迁移率 细胞活性
下载PDF
HMGN1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上调其促炎介质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毛燕 俞佳丽 +3 位作者 袁静 达静静 余福勋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对小鼠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0、 100、 200、 500、 1000、 2000)ng/mL的重组HMGN1孵育BV2细胞6 h。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mRNA水平。随后把小胶质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和拮抗剂组。模型组用500 ng/mL的HMGN1处理BV2细胞,拮抗剂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加入瑞沙托维(resatorvid)/TAK-242进行干预,使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中的M1/M2型标志物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的蛋白表达。结果 HMGN1处理后,BV2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阿米巴样;与0 ng/mL HMGN1组相比,TNF-α、 IL-6、 IL-1β、 MCP-1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随HMGN1剂量的增加而升高,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随HMGN1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拮抗剂组M1型标志物iNOS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M2型标志物CD206的水平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显示MI型标志物iNOS在拮抗剂组中的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的结果提示,拮抗剂组iNOS、 TLR4、 MyD88、 NF-κB p65和IKK-β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HMGN1可能通过激活TLR4/MyD88/NF-κB p65/IKK-β信号通路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来上调其促炎介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 BV2小胶质细胞 下丘脑 炎症 Toll样受体4(TLR4)
原文传递
应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抗原表位
4
作者 赵健秋 毛燕 +3 位作者 董蓉 佟小雅 张茜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于后续的抗原肽的预测.用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Phyre2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蛋白质模型结构的细化软件GalaxyRefine优化蛋白的三维结构,最后用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SWISS-MODEL系统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准确性评估.蛋白序列用于CTL、Th细胞和线性B细胞抗原肽预测,三维结构用于结构性B细胞抗原预测.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预测SARS-CoV-2的CTL和Th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线性抗原肽预测软件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 2.0和B细胞结构抗原肽预测软件ElliPro-Epitope prediction based upon structural protrusion分别预测B细胞线性和结构抗原肽.结果从NCBI数据库获得了27个SARS-CoV-2的蛋白序列,去掉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的蛋白质后,最终选定9个蛋白进行后续抗原肽预测.最终获得了24个CTL、20个Th细胞、12个B细胞线性表位和16个B细胞结构表位.结论获得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后续多表位疫苗的设计,相较于只针对单种蛋白靶点的抗原表位而言,多靶点抗原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这些抗原表位对SARS-CoV-2疫苗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信息学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纳米抗体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库筛选
5
作者 张笑利 陈琨 +4 位作者 江克华 何洁 安宇 何忠明 孙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筛选出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纳米抗体。方法利用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库,以PSMA为靶抗原进行三轮的淘选,采用ELISA鉴定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 目的筛选出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纳米抗体。方法利用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库,以PSMA为靶抗原进行三轮的淘选,采用ELISA鉴定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基因序列插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利用Ni柱进行亲和纯化,通过SDS-PAGE验证纯化产物。结果筛选获得4条PSMA纳米抗体序列重链可变区1(VHH1)、VHH2、VHH3、VHH4,VHH1序列未能获得明确的原核表达蛋白,VHH2、VHH3、VHH4蛋白均表达。纯化后获得了纯度高、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17000的抗PSMA纳米抗体。结论通过天然噬菌体纳米抗体库淘筛,成功获得抗PSMA的纳米抗体序列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纳米抗体 噬菌体纳米抗体库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铜离子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冉 王桂珍 +1 位作者 程昕 周光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2-1080,共9页
背景与目的:破坏铜离子在体内的平衡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研究铜离子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铜离子及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肺癌细胞和肺正常细胞系为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增... 背景与目的:破坏铜离子在体内的平衡可能会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研究铜离子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铜离子及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在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肺癌细胞和肺正常细胞系为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铜离子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铜离子溶液处理细胞后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 ERK,p-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烟草致癌物4-甲基亚硝铵-1-(3-吡啶基)-1-丁酮[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butanone,NNK]诱发小鼠肺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小鼠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铜的含量差异。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等多种数据库分析铜伴侣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CCS)、细胞色素C氧化酶铜伴侣蛋白17(cytochrome C oxidase copper chaperone 17,COX17)和抗氧化剂1铜伴侣蛋白(antioxidant 1 copper chaperone,ATOX1)的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5μmol/L的铜离子浓度能显著提高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且能诱导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如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在NNK诱发的小鼠肺癌中,肺癌组织中的铜含量显著高于肺正常组织。TCGA和Oncomine等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CCS、COX17和ATOX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铜离子能促进细胞增殖,肺癌患者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有可能用于判断患者临床疗效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铜伴侣蛋白编码基因 肺癌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不同镇痛药物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单刚 赵俊华 +3 位作者 张珩 田野 安凌悦 罗光恒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药物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的止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SWL术中镇痛药物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文献纳入标准...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药物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的止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SWL术中镇痛药物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文献纳入标准:对门诊行ESWL的≥18岁上尿路结石患者,使用单一用药或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用药,伴或不伴术中疼痛追加镇痛用药,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或其他药物镇痛;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浸润或表面涂抹;结局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排除标准:研究对象有药物滥用史或<18岁;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数据的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WinBugs 1.43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ESWL术中使用不同镇痛药物患者的VAS。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427例患者。17篇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漏斗图评估结果显示均无发表偏移。网状Meta分析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安慰剂之间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均不包含0)。网状Meta分析镇痛效果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排序概率分别为0.7719、0.7657、0.4141、0.4059、0.1425。结论:在ESWL术中,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镇痛 网状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趋化因子家族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单刚 张珩 +3 位作者 田野 徐述雄 安凌悦 罗光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36895、GSE46699、GSE53757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及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的cytoHubba应用程序得到PPI互作网络及关键基因并进行排序,最后将所得关键基因在TCGA及GTEx数据库中进行验证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通过对GEO数据库ccRCC的3个数据集使用R软件等工具进行分析,934个DEGs,其中上调504个,下调430个。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富集在免疫应答、炎性反应、白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上。构建DEGs的PPI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筛选出最重要的10个基因并与TCGA及GTEx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趋化因子家族相关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趋化因子家族相关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