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野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大寨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樊涵 耿彦飞 +3 位作者 胡国雄 粟海军 张明明 胡灿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5期48-55,共8页
传统村落作为生物多样性与传统文化高度耦合的地区,在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维持机制,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大寨为例,对传统村落的本底生物资源及... 传统村落作为生物多样性与传统文化高度耦合的地区,在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维持机制,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大寨为例,对传统村落的本底生物资源及利用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镇山村大寨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110科303种,主要优势科为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唇形科(Lami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区系组成主要以热带性质科为主;其中,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野生脊椎动物43科81种,区系和分布型以东洋界和东洋型占主要地位;其中,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8种,CITES附录Ⅱ4种;(3)传统利用生物资源87种,分为食用资源、药用资源、庭院观赏资源、建筑用资源和文化习俗资源等5大类,涉及植物75种、动物12种,占本底物种多样性总数的22.66%,呈现以野生植物利用为主导的利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生物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传统村落
下载PDF
FaGST基因改良菊苣新种质创制
2
作者 陈锡 陈莹 +5 位作者 刘晓霞 刘重阳 吴溪 姚文琴 赵德刚 王小利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6,共5页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GST基因,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通过BamHI和PstI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 1300-...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高羊茅叶片中克隆获得FaGST基因,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设计酶切引物,通过BamHI和PstI双酶切将目的基因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 1300-35 S上,成功构建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将过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DH 5α)细胞,利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菊苣,通过潮霉素(Hyp)进行筛选后获得阳性植株。经PCR鉴定呈阳性,结果表明,pCAMBIA 1300-35 S-FaGST过表达载体已成功导入菊苣中,获得转基因菊苣阳性苗9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表达量明显提高。这将为下一步分析该基因的抗逆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FaGST 遗传转化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黔中地区不同马尾松群丛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雪娅 徐明 +1 位作者 聂坤 张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4期26-32,共7页
以黔中地区6种代表性马尾松群丛样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马尾松群丛植物群落多样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0科60属,其中被子植物57种,裸子植物3种,蕨类植物10种;依据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 以黔中地区6种代表性马尾松群丛样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马尾松群丛植物群落多样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70种,隶属于40科60属,其中被子植物57种,裸子植物3种,蕨类植物10种;依据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科的分布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区系以温带分布区系为主;不同马尾松群丛各层Margale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具有明显差异;Bray-Curtis距离指数表明群丛Ⅲ与群丛Ⅴ的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群丛Ⅱ与群丛Ⅵ的物种组成差异最大;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群丛Ⅲ和群丛Ⅴ的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群丛Ⅱ和群丛Ⅵ相似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群丛 物种多样性 Β多样性 种子植物区系
下载PDF
狐臭柴叶果胶的酸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性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海东 杨宁线 +4 位作者 吴洪丽 谢霆霆 吕巩固 刘淼 张明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309-317,共9页
目的 优化狐臭柴叶果胶酸法提取工艺,并评价果胶的理化性质、结构和抗氧化性。方法 以狐臭柴叶干粉为原料,采用酸法提取狐臭柴叶果胶,筛选出提取率较高的酒石酸为提取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并分析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 目的 优化狐臭柴叶果胶酸法提取工艺,并评价果胶的理化性质、结构和抗氧化性。方法 以狐臭柴叶干粉为原料,采用酸法提取狐臭柴叶果胶,筛选出提取率较高的酒石酸为提取剂进行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并分析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及结构特征。结果 各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温度>p H>料液比>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0 (g/m L)、温度96℃、时间63 min、p H 1.60,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为27.10%,所得果胶为高酯果胶,其半乳糖醛酸含量、酸不溶灰分及干燥减量均符合GB255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要求。狐臭柴叶果胶的抗氧化活性与果胶浓度呈正相关,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分别为61.0%和53.2%。此外,扫描电镜显示果胶呈块状,结构疏松。结论 采用酒石酸提取狐臭柴叶果胶的提取率较高,且果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臭柴 果胶 酸法提取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辐射诱变技术的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5
作者 吴舟 涂亮 +7 位作者 刘鹏飞 蒋喻林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陈泽辉 乔光 吴迅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21-3230,共10页
【目的】对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辐射后代进行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以期解析辐射后代的表型多样性,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改良骨干玉米自交系及创制优势新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南区广泛应用的玉米骨干自交系ZH6218为材料... 【目的】对骨干玉米自交系ZH6218辐射后代进行改良及表型性状变异分析,以期解析辐射后代的表型多样性,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改良骨干玉米自交系及创制优势新基因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南区广泛应用的玉米骨干自交系ZH6218为材料,利用20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其种子进行处理,对获得的1300个辐射后代进行产量、株型和生育期相关性状变异分析,并通过计算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辐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辐射后代的11个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为6.93%~45.79%,平均为19.69%,其中苞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11个表型性状的H'为1.19~2.10,平均为1.97,其中穗位和行粒数的H'最高,穗行数的H'最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表型性状中,大部分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下同),其中百粒重与株高、叶夹角、穗长、穗粗、粒长、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辐射后代被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含3份材料,可作为高产种质进一步筛选;第Ⅱ类群包含2份材料,穗位高、百粒重低,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包含511份材料,百粒重较重,综合表现中等,具有一定高产的潜力;第Ⅳ类群包含365份材料,株高和穗位最矮,可作为矮秆材料基因资源进行后续改良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10份优异辐射后代。【结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快速实现骨干自交系的改良及创制新的基因资源,辐射后代除粒长和粒宽外,其余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高。筛选出的10份表型性状优异的辐射后代,可作为ZH6218的衍生新材料用于玉米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骨干自交系 辐射诱变 表型性状 变异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影响从江香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福平 唐靓婷 +3 位作者 王嘉福 冉雪琴 李升 黄世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7-856,共10页
【目的】筛选出影响从江香猪产仔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揭示其繁殖分子机理,为后期开展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研究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仔家系(平均产仔数≥12头,遗传稳定)和低产仔家系(平均产仔数8~10头,遗传稳定)从江香猪... 【目的】筛选出影响从江香猪产仔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揭示其繁殖分子机理,为后期开展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研究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仔家系(平均产仔数≥12头,遗传稳定)和低产仔家系(平均产仔数8~10头,遗传稳定)从江香猪为研究对象,选择初情期不同产仔家系从江香猪卵巢组织各3个,使用Illumina HiSeq^(TM)2000测序仪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对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寻找与从江香猪产仔数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结果】从高产仔家系和低产仔家系从江香猪卵巢组织中测序获得的纯净序列(Clean reads)均超过5000万条,且有96.00%以上的Clean reads能比对上猪参考基因组。以|log_2FC|≥1.0且P<0.01为标准,筛选获得高产仔家系和低产仔家系从江香猪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21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38个、下调表达基因74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随机选择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OSAP、MSMB、FGFBP1、RLN、HAS1和PLBD1基因在高产仔家系从江香猪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仔家系从江香猪(P<0.05,下同),而EDG7、PTX3、BSP1和MRO基因在低产仔家系从江香猪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产仔家系从江香猪,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2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48个GO功能条目上,包含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和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经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共有70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特定的代谢信号通路上,其中显著性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有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Steroid biosynthesis)、钙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Ovarian steroidogenesis)、心肌细胞肾上腺信号通路(Adrenergic signaling in cardiomyocytes)和肥厚型心肌病通路(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在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上发现SCARB1、STAR、COX2、CYP11A、CYP17A、17βHSD和CYP19A等7个基因与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存在密切联系。【结论】从江香猪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上的STAR、CYP11A、CYP17A、17βHSD和CYP19A基因与其发情排卵密切相关,于发情期上调表达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及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过增加排卵数量而促使从江香猪表现高产,故可作为从江香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江香猪 卵巢 产仔数 候选基因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大粒香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娴 李佳丽 +6 位作者 曾庆鸿 张大双 徐海峰 姜雪 宋莉 彭强 朱速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55,共6页
优质稻米大粒香是采用粳籼杂交方法育成的香稻品系,多年来是贵州省优质稻米企业开发生产的主推品种。但稻瘟病抗性差,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本研究以大粒香为材料,根据CRISPR/Cas 9靶点设计要求设计稻瘟病基因pid3特异性靶点sgRNA序... 优质稻米大粒香是采用粳籼杂交方法育成的香稻品系,多年来是贵州省优质稻米企业开发生产的主推品种。但稻瘟病抗性差,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本研究以大粒香为材料,根据CRISPR/Cas 9靶点设计要求设计稻瘟病基因pid3特异性靶点sgRNA序列,构建crispr-pid3双靶点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大粒香愈伤组织,获得45株转基因苗,有30株阳性苗。在T1代中共获得9株无Cas 9转基因位点的pid3纯合突变体,对其进行稻瘟病病情鉴定,与原种大粒香相比,稻瘟病抗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且对改良株系进行米质鉴定,与野生型大粒香相比,稻米品质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说明改良株系的米质并未因pid3基因的编辑而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香 稻瘟病抗性 CRISPR/Cas 9 pid3
下载PDF
基于IRAP标记的沙子空心李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贵 李蕊蕊 +3 位作者 吴茂宏 任菲宏 王丽丽 乔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通过走访调查,选取92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沙子空心李种质,根据李反转录转座子的RT序列开发IRAP标记引物,设计L16(43)的正交试验优化10μL IRAP-PCR主要影响因素的含量;利用18条IRAP引物对92份沙子空心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供试种质的... 通过走访调查,选取92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沙子空心李种质,根据李反转录转座子的RT序列开发IRAP标记引物,设计L16(43)的正交试验优化10μL IRAP-PCR主要影响因素的含量;利用18条IRAP引物对92份沙子空心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最优的10μL IRAP-PCR反应体系为10^(-5)mol/L IRAP引物l.3μL,PCR Mix 5.0μL、模板DNA(30 ng/μL) l.0μL,PCR循环40次。18条IRAP引物共扩增出18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80个,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值分别为1.930、1.426、0.261及0.405。采用邻接法将92份沙子空心李聚类为4个类群。确定IRAP引物Ty3-2及Ty3-6为核心引物,可高效构建92份供试种质的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子空心李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IRAP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下载PDF
不同酸处理对金铁锁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倩 李雪 +5 位作者 张明生 陈鸿申 刘剑东 幸菲菲 刘智 谢国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4期81-85,共5页
金铁锁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且萌发周期长,严重制约其产业化发展。为建立金铁锁有性繁殖的有效技术,本试验探索了不同种类的酸(盐酸、硫酸、柠檬酸)及其不同浓度(5%~20%)和浸泡时间(15~45min)处理金铁锁成熟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 金铁锁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且萌发周期长,严重制约其产业化发展。为建立金铁锁有性繁殖的有效技术,本试验探索了不同种类的酸(盐酸、硫酸、柠檬酸)及其不同浓度(5%~20%)和浸泡时间(15~45min)处理金铁锁成熟种子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处理均可促进金铁锁种子萌发,但酸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其效果有较大差异。不同酸处理对金铁锁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依次为:盐酸、硫酸、柠檬酸。同一浓度盐酸处理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盐酸处理30min时,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7.22%和111.53%;硫酸浸泡15和30min时,随着浸泡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上升趋势,当浸泡时间延长到45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5%硫酸处理45min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39.26%、21.48%和55.04%;而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柠檬酸浸种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提高呈负相关,5%柠檬酸处理15min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31.11%、20.93%和4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酸处理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晓松 王晓红 +3 位作者 李林 刘智 杨宁线 张明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82-2393,共12页
石漠化生境土层浅薄、干旱贫瘠,许多植物难以生存。三叶木通作为石漠化生境适生物种之一,探究其对石漠化生境的应答机制对综合治理石漠化生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和安顺市关岭县两地分别选取石漠化生境和普... 石漠化生境土层浅薄、干旱贫瘠,许多植物难以生存。三叶木通作为石漠化生境适生物种之一,探究其对石漠化生境的应答机制对综合治理石漠化生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和安顺市关岭县两地分别选取石漠化生境和普通生境(对照)种植三叶木通,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探究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根、茎、叶等不同器官的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出三叶木通在石漠化生境的主要响应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石漠化生境下的三叶木通表现出如下特征:(1)植株较矮、茎较细、叶片数较少等生物量的减少,使其适应石漠化生境;(2)叶片叶绿素a/b (Chla/b)和相对含水量(RWC)呈现降低趋势,从而使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浓度(Ci)呈升高趋势,利于适应石漠化生境;(3)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RC)呈现升高趋势,说明石漠化生境对三叶木通细胞膜系统造成损伤(氧化损伤和渗透损伤),而通过其根中过氧化氢酶(CAT)、茎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来防御氧化造成的伤害;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等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防御渗透压造成的伤害;(4)主成分分析表明,MDA、POD和SP在三叶木通对石漠化应答中起着主要作用。研究揭示了三叶木通响应石漠化生境的生长及生理调节机制,为三叶木通用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三叶木通抵抗石漠化逆境的分子机理、提高三叶木通抗逆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石漠化生境 生理生化指标 适应性
下载PDF
杜鹃兰种子非共生萌发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思静 高燕燕 +3 位作者 杨宁线 李林 阳娇 张明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共8页
为考查杜鹃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过程中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非共生萌发试验,对其形态特征和树脂切片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龄在120 d左右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种皮木质化可能是导致种子萌发困难的原因之一,通过NaClO处理可破坏种... 为考查杜鹃兰种子非共生萌发过程中形态与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非共生萌发试验,对其形态特征和树脂切片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龄在120 d左右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种皮木质化可能是导致种子萌发困难的原因之一,通过NaClO处理可破坏种皮,增加其透气透水性,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原球茎及幼苗发育伴随着贮藏物质的积累、叶绿体和分生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兰 种子 非共生萌发 原球茎 解剖结构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发酵假酸浆果冻的制作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琦 黄海东 +1 位作者 谢国芳 张明生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28-36,70,共10页
以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L.)Gaertn.)籽胶质为原料,牛奶和蔗糖为辅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作发酵型果冻。应用单因素实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联用,从料液比、牛奶与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水平上优化乳酸菌发酵假... 以假酸浆(Nicandra physaloides(L.)Gaertn.)籽胶质为原料,牛奶和蔗糖为辅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作发酵型果冻。应用单因素实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联用,从料液比、牛奶与蔗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水平上优化乳酸菌发酵假酸浆果冻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料液比1∶18 g/mL、蔗糖添加量7%、牛奶添加量5%、发酵温度38℃时果冻品质最佳。以此工艺参数制作的假酸浆果冻所含活性物质总黄酮与总多酚含量分别是市售乳酸菌果冻的1.13和1.24倍,且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是市售乳酸菌果冻的1.80和2.42倍,大肠杆菌、霉菌、酵母菌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酸浆果冻 乳酸菌发酵 制作工艺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接种AM真菌对金佛山方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米花 苟光前 代朝霞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后,接种5个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测定方竹苗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和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株,根系菌根侵染率不同,A.c>BEG-141≥Sc.c≥F.m>BEG-193;接种处理方竹苗的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后,接种5个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测定方竹苗的菌根侵染率、生物量和部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株,根系菌根侵染率不同,A.c>BEG-141≥Sc.c≥F.m>BEG-193;接种处理方竹苗的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不同菌株菌根效应存在显著差异,A.c、BEG-141、Sc.c是生产金佛山方竹菌根苗的适宜真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接种 金佛山方竹 生长效应
下载PDF
梵净山丛枝菌根真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莉梅 石磊 +4 位作者 李海波 尚昆 朱青青 周光荣 江龙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28-32,共5页
对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调查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三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网纹双型囊霉Ambispora reticulata、光亮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clara和高山隔球囊霉Septoglomus altomontanum,对其进行了... 对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调查时,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三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网纹双型囊霉Ambispora reticulata、光亮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clara和高山隔球囊霉Septoglomus altomontanum,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丛枝菌根真菌 双型囊霉属 多样孢囊霉属 隔球囊霉属
下载PDF
野生油茶根围土壤的AM真菌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光荣 尚昆 江龙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探明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的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对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进行分离与形态学鉴定,同时提取土壤DNA,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形态学鉴定出3属6种AM真菌,分别为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硬囊霉、黄孢球囊霉、长孢球囊霉、蜜色无... 为探明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的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对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进行分离与形态学鉴定,同时提取土壤DNA,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形态学鉴定出3属6种AM真菌,分别为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硬囊霉、黄孢球囊霉、长孢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和柯氏无梗囊霉;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出球囊霉属、原囊霉属、近明囊霉属等6属42种AM真菌,其中有36个VT种;VTX00166和球囊霉属分别为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的优势种和优势属;与形态学鉴定相比,高通量测序能检测出更多的AM真菌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AM真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下载PDF
FaGST基因过量表达获得拟南芥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锡 陈莹 +4 位作者 刘晓霞 刘重阳 吴溪 姚文琴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21-25,共5页
【目的】探明FaGST基因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为其后期的抗性利用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pCAMBIA1300-35S空载体和pCAMBIA1300-35S-FaGST过表达载体,将其转化感受态(DH5α)细胞后导入农杆菌GV3101,利用花序侵染法... 【目的】探明FaGST基因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为其后期的抗性利用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pCAMBIA1300-35S空载体和pCAMBIA1300-35S-FaGST过表达载体,将其转化感受态(DH5α)细胞后导入农杆菌GV3101,利用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通过潮霉素(Hyp)进行筛选、PCR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表达量。【结果】FaGST基因成功导入拟南芥中,获得6株空载体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和8株转FaGST基因拟南芥植株;8株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FaGST基因表达量为1.31~2.06,较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表达量(1.00)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结论】成功获得拟南芥转基因纯合植株,FaGST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中已过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FaGST 花序侵染 表达量
下载PDF
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总生物碱积累规律研究
17
作者 阙云飞 王晓红 +2 位作者 张智仙 李雪 张明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地上部营养器官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阐明总生物碱积累及源库关系,确认钩藤药材最佳采收部位及采收期,改变仅以带钩枝条为药材的传统方式,从而避免钩藤药材资源的浪费,同... 【目的】研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地上部营养器官总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阐明总生物碱积累及源库关系,确认钩藤药材最佳采收部位及采收期,改变仅以带钩枝条为药材的传统方式,从而避免钩藤药材资源的浪费,同时为钩藤总生物碱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主茎、侧枝、叶及钩总生物碱含量,从而阐明总生物碱的积累规律。【结果】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中总生物碱积累的最大值分布在6—9月及11月,钩中总生物碱积累最大值为6.599 mg/g、主茎为7.726 mg/g、侧枝为6.880 mg/g、叶为6.890 mg/g,且钩中总生物碱含量在钩藤营养生长期表现为升高趋势,在生殖生长期则呈降低趋势,而全年积累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主茎、钩≈侧枝、叶;综合各营养器官基本生理功能与其总生物碱积累规律,从而推测叶为生物碱合成源,主茎及侧枝作为运输通道,钩为库;丹寨基地不同生长年限钩藤中总生物碱积累由大到小表现为三年生、五年生、六年生、四年生,长顺基地为四年生、五年生、六年生、三年生,而3—12月地上部营养器官中总生物碱积累总量较高的是:7月8.911 mg/g、11月8.750 mg/g、6月8.237 mg/g。【结论】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均可作为药材采收,其采收期应在6月、7月及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营养器官 总生物碱 积累规律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下载PDF
天门冬离体快繁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林 李扬 +6 位作者 张明生 彭思静 吴尚浇 贾娜 刘智 于晓松 杨朝雄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无菌萌发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胚轴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其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以无菌萌发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胚轴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其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5 mg·L^(-1),诱导率95.6%;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2.0 mg·L^(-1),增殖倍数为9.7;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1 mg·L^(-1)+KT 0.1 mg·L^(-1),诱导率为91.1%;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2 mg·L^(-1)+IAA 1.0 m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 mg·L^(-1),生根率达84.4%。本研究为构建天门冬药材产业化所需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丛生芽 快速繁殖
下载PDF
4个发育期香猪睾丸中piRNA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马鑫芮 冉雪琴 +2 位作者 牛熙 黄世会 王嘉福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为明确piRNA簇(Piwi-interactiing RNA Clusters)在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调节作用,本实验选择4个发育期的雄性香猪12头:断奶期(2月龄)、初情期(3月龄)、性成熟期(6月龄)和体成熟期(12月龄),构建了4个小RNA文库,经小RNA测序,... 为明确piRNA簇(Piwi-interactiing RNA Clusters)在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调节作用,本实验选择4个发育期的雄性香猪12头:断奶期(2月龄)、初情期(3月龄)、性成熟期(6月龄)和体成熟期(12月龄),构建了4个小RNA文库,经小RNA测序,研究睾丸piRNA簇的数量、分布、来源、功能以及表达规律。结果显示:从4个发育期睾丸组织中共发现了758个piRNA簇,其中198个簇2个及2个以上发育期共表达。piRNA簇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6号、14号染色体最为密集,Y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piRNA簇。4个发育期香猪睾丸中58%以上的piRNA簇处于低丰度表达(CPM<1),转座因子(TE)衍生的piRNA簇比例随月龄增加而下降,cDNA里检测到的piRNA簇保持较高数量。对piRNA簇来源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主要富集于binding功能,从中发现3个piRNA簇(簇Clu-003、簇Clu-033和簇Clu-025)与精子发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piRNA簇影响香猪睾丸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猪 piRNA簇 睾丸 发育机制
下载PDF
高羊茅FaCCA1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锡 陈莹 +3 位作者 刘晓霞 舒健虹 王小利 赵德刚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67-1777,共11页
生物钟节律基因(circadian clock gene)CCA1在植物光周期途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高羊茅‘黔草1号’cDNA为模板,利用同源扩增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获得与拟南芥CCA1高度同源... 生物钟节律基因(circadian clock gene)CCA1在植物光周期途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高羊茅‘黔草1号’cDNA为模板,利用同源扩增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获得与拟南芥CCA1高度同源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CCA1。利用BLAST在线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观察Fa CCA1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利用RT-qPCR技术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FaCC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该序列cDNA全长为2433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148 bp,编码蛋白含有71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77.80 kDa,理论等电点为5.9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FaCCA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aCCA1与禾本科植物的CCA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大麦亲缘关系最近,达到80%以上。FaCCA1基因表达量在长日照高于短日照,表达水平出现昼夜节律钟变化模式,表明高羊茅FaCCA1表达量受光周期调控。这为高羊茅FaCCA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为高羊茅的分子育种利用提供了改良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FaCCA1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