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丹丹 徐明 +1 位作者 杨云礼 张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麻栎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下载PDF
基于诺贝尔奖案例探讨研究生课堂教学和设计——以“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课程为例
2
作者 董醇波 邹晓 韩燕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和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备受重视。在研究生教学中培育科研素养和开拓科研视野至关重要。将与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成果和相关...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和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备受重视。在研究生教学中培育科研素养和开拓科研视野至关重要。将与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成果和相关内容引入研究生的科研素养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前精选内容、布置任务、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总结等方法的教学改革,不仅拓宽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而且深入认识了科学研究的程序,培养了科研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学 生物学 诺贝尔奖 课堂设计
下载PDF
贵州大型真菌种类分布及资源现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功平 谯露 +1 位作者 费罡翔 邹晓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为确定贵州省大型真菌资源现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贵州省大型真菌的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内的大型真菌种类979种,隶属73科232属,其中多孔菌科、红菇科、牛肝菌科、鹅膏科、白蘑科、麦角菌科、珊瑚... 为确定贵州省大型真菌资源现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贵州省大型真菌的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内的大型真菌种类979种,隶属73科232属,其中多孔菌科、红菇科、牛肝菌科、鹅膏科、白蘑科、麦角菌科、珊瑚菌科为该省优势科,共有496种,约占50.66%。红菇属、虫草属、乳菇属、鹅膏属、牛肝菌属为该省优势属。大型真菌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草地等生境中,其中在阔叶林中的大型真菌最多,有512种,约占52.30%。从所查阅的数据中,铜仁市域内的大型真菌最多,有465种,约占4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大型真菌 分类 名录
下载PDF
虫生真菌蝉拟青霉及其角变株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海燕 刘爱英 +5 位作者 邹晓 梁宗琦 罗力 申吉秀 金荣煜 朴海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5,共5页
蝉拟青霉GZUIFR-JZD3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上可产生孢子型(JZD3-C)和菌丝型(JZD3-M)两类不同的角变。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差异,笔者比较了两个角变株与原始菌株(JZD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及产孢量。研究了其对甘蓝蚜的致病性并测定了它们的胞... 蝉拟青霉GZUIFR-JZD3菌株在沙氏培养基上可产生孢子型(JZD3-C)和菌丝型(JZD3-M)两类不同的角变。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差异,笔者比较了两个角变株与原始菌株(JZD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及产孢量。研究了其对甘蓝蚜的致病性并测定了它们的胞外多糖、蛋白酶、蛋白质、SOD和POD的含量。结果表明:3个菌株形态差异较大,在多数培养基上,JZD3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胞外多糖、SOD、POD含量以及对蚜虫致病率也是JZD3菌株最佳;而蛋白酶和蛋白质含量则分别是JZD3-C和JZD3-M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 角变 多糖 致病性
下载PDF
烟草仓储粉螟致病真菌筛选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爱英 罗力 +5 位作者 邹晓 胡海燕 张晓敏 杨辉 吴让新 吴玉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64-66,共3页
采用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JZD-4)、斜链拟青霉(P. cateniobliquus SLIO)、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GL-5)、球孢白僵菌(B.bassian KBJ)和布氏白僵菌(B.blongniartii 6851)5个虫生真菌的(O.5~1... 采用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JZD-4)、斜链拟青霉(P. cateniobliquus SLIO)、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GL-5)、球孢白僵菌(B.bassian KBJ)和布氏白僵菌(B.blongniartii 6851)5个虫生真菌的(O.5~1)×10^8孢子/mL孢子悬液处理3龄烟草粉螟幼虫后,结果:不同菌株的罹病死亡症状各不相同,同时,比较了5个菌株分别在(25±1)℃和(30±1)℃下培养14d后的菌落生长速度。为进一步筛选烟叶仓储生物防治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螟 生物防治 虫生真菌 球孢白僵菌 布氏白僵菌 玫烟色拟青霉 斜链拟青霉
下载PDF
重要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成 陈万浩 韩燕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74-76,共3页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学特性、代谢产物、致病力及其致病机理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玫烟色棒束孢的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玫烟色棒束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虫生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家喜 邹晓 周叶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4-248,共5页
于2015年9月对贵州省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虫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共采集16个标本,基于ITS1-5.8S-ITS2 r DNA基因序列,对采集标本分离菌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发现,标本分属3科7属10种,主要有白僵菌属、棒束孢属、蜡蚧菌属、线性虫草属... 于2015年9月对贵州省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虫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共采集16个标本,基于ITS1-5.8S-ITS2 r DNA基因序列,对采集标本分离菌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发现,标本分属3科7属10种,主要有白僵菌属、棒束孢属、蜡蚧菌属、线性虫草属、被毛包属、多头霉属、枝穗霉属,其中白僵菌属为优势属,寄主以鳞翅目昆虫为主。调查结果为该地区虫生真菌资源的分布、多样性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资源调查 分类鉴定 尧人山国家森林公园 寄主 多样性 标本统计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虫生真菌的毒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杰宏 刘爱英 梁宗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790-793,共4页
在虫生真菌生防制剂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突破虫生真菌田间毒力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是其制剂产业化的前提。本文对虫生真菌毒力不稳定的表现,导致的原因和克服对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虫生真菌 毒力 稳定性
下载PDF
贵州五种名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青 李祝 刘健 《食品工程》 2011年第2期24-28,32,共6页
研究贵州五种名茶的香气成分,为贵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对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醇及酯类化合物是贵州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不同... 研究贵州五种名茶的香气成分,为贵州茶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对茶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醇及酯类化合物是贵州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不同产地的茶叶品种其香气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贵州 气相色谱 香气成分 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延威 韩燕峰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通过对石斛茎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将这些菌分属3亚门,5纲,8目,10科,12属,其中子囊菌和半知菌为优势菌。
关键词 石斛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土壤中产维生素A真菌资源的筛选
11
作者 张延威 韩燕峰 +1 位作者 刘讯 梁宗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101,共3页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获得高产VA的真菌资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的67株真菌进行VA检测,并对其中的高产菌株进行了形态与分子系统学鉴定,同时对筛选出的2株菌株从碳源和氮源方面进行了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67株真菌中...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获得高产VA的真菌资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的67株真菌进行VA检测,并对其中的高产菌株进行了形态与分子系统学鉴定,同时对筛选出的2株菌株从碳源和氮源方面进行了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67株真菌中有41株含有VA,其中9株的VA含量相对较高,均超过3μg/g。这9株菌株经鉴定为鲜红棒束孢、淡紫紫孢菌、马昆德拟青霉、玫烟色棒束孢、古尼拟青霉、三亚金孢和一种金孢霉;不同的碳氮源对菌株的VA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维生素A 土壤
下载PDF
土壤中产天然维生素E真菌新资源的筛选
12
作者 张延威 韩燕峰 +1 位作者 刘讯 梁宗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66-4068,4082,共4页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67株真菌,测定其维生素E(VE)含量,以期从土壤中筛选出富含天然VE的真菌新资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VE含量检测,其中有10株真菌能产生天然VE;通过形态与分子系统学手段对10株菌株进行鉴定,有5株菌株鉴定到种,...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67株真菌,测定其维生素E(VE)含量,以期从土壤中筛选出富含天然VE的真菌新资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VE含量检测,其中有10株真菌能产生天然VE;通过形态与分子系统学手段对10株菌株进行鉴定,有5株菌株鉴定到种,分别属于马昆德拟青霉(Paecilomyces marquandii)、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和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2株菌株鉴定到属,均为戴氏霉属(Taifanglania);另外3株菌株序列未测出。对其中两株VE含量较高的菌株——马昆德拟青霉和爪哇棒束孢从碳源和氮源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氮源对VE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新资源 筛选 天然维生素E 土壤
下载PDF
UEZC1AS抗真菌作用机理研究
13
作者 周礼红 梁宗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087-13088,共2页
[目的]为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曲霉和新型隐球菌为供试菌株,以酮康唑、5一Fc和灰黄霉素为对照试剂,用萨氏琼脂培养基培养新型隐球菌,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培养黑曲霉,研究UEZCl代谢合成的抗真菌活性物质U... [目的]为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曲霉和新型隐球菌为供试菌株,以酮康唑、5一Fc和灰黄霉素为对照试剂,用萨氏琼脂培养基培养新型隐球菌,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培养黑曲霉,研究UEZCl代谢合成的抗真菌活性物质UEZClAS的抑茵活性。[结果]被UEZClAS抑制的黑曲霉菌丝略膨大变粗,直径4.50~6.45μm,茵丝分支增多;被酮康唑抑制的黑曲霉菌丝膨大变粗,直径3.90~10.40μm,菌丝顶端及分隔处的分支增多,分支多为指形或香蕉形,3~4个聚生于菌丝尖端;被5-FC抑制的黑曲霉菌丝膨大变粗,直径3.90~7.80μm,茵丝的顶端分支增多,分支轮生、极短,呈树枝状。琼脂扩散法抑菌试验发现,新型隐球菌形状不规则,呈非常小的颗粒体。[结论]初步推断出UEZClAS的抗真菌作用部位在细胞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真菌 抗真菌机理 菌丝畸变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云礼 徐明 +4 位作者 邹晓 陈进 马洪霞 杨兰 张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42,共12页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菌根真菌有370种,隶属29科53属,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鹅膏属(Amanita);分析了我国南方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分布及其限制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该区域未来外生菌根真菌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外生菌根真菌与相关生物间互作机制;基于外生菌根真菌功能性状的大尺度生态机制研究外生菌根应用技术原理与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南方地区 多样性分布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7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春玉 徐明 +2 位作者 张姣 聂坤 张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35-41,共7页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选取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l.)J.Schrōt.]、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Fr.)Fr.]、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L.)Pers.]、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赭... 为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选取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l.)J.Schrōt.]、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Fr.)Fr.]、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L.)Pers.]、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赭褐马勃[Lycoperdon umbrinum Pers.]、光盖松塔牛肝菌[Strobilomyces glubricaps W.F.Chiu]和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L.)Roussel]为研究对象,采用固体PDA培养基培养、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生长直径与改良液体PD培养基培养测定菌丝生物量结合的方法测定7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固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生长速率:光盖松塔牛肝菌>灰色锁瑚菌>绒白乳菇>赭褐马勃>网纹马勃>点柄乳牛肝菌>白乳菇;不同外生菌根真菌在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出:灰色锁瑚菌>光盖松塔牛肝菌>网纹马勃>绒白乳菇>赭褐马勃>白乳菇>点柄乳牛肝菌。综上,同种外生菌根真菌在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并不完全一致。在生产上,单凭菌落的大小无法反映菌种真实的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生长特性 十字交叉法 菌丝生物量法 生长曲线
原文传递
仁怀市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本学 杨云深 +4 位作者 韩燕峰 白旭明 邹晓 王志杰 董醇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72-79,共8页
对仁怀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旨在为该地区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踏查法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调查区共有大型真菌59种,隶属于2门3纲9目27科43属,其中子囊菌门1纲1目1科1属1种,担子菌... 对仁怀市开展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旨在为该地区真菌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踏查法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调查区共有大型真菌59种,隶属于2门3纲9目27科43属,其中子囊菌门1纲1目1科1属1种,担子菌门2纲8目26科42属58种;(2)该调查区分布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真菌资源:食用菌6种、药用菌15种、食药兼用菌13种和有毒真菌7种;(3)濒危物种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区有中国特有种和易危种1个(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4)仁怀市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种类为主,具有北温带分布特征,但仍有一定比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分布。该研究为仁怀市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大型真菌物种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真菌名录 仁怀
下载PDF
产生廿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的研究Ⅲ.SM96菌株工业发酵条件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帮星 梁宗琦 刘爱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4期330-333,363,共5页
为考察SM96菌株利用紫苏油发酵生产Ara(花生四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几个基本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菌株SM96产Ara和EPA情况;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SM96菌株产Ara和EPA... 为考察SM96菌株利用紫苏油发酵生产Ara(花生四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几个基本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酵条件下,菌株SM96产Ara和EPA情况;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SM96菌株产Ara和EPA的条件为接种量体积分数4%、培养温度25℃、初始pH为6 0、装液量20%;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为25g·L-1、蛋白胨为5g·L-1、紫苏油为35g·L-1、酵母膏为2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发酵 培养基 被孢霉 紫苏油 花生四烯酸 廿碳五烯酸
下载PDF
产生廿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的研究Ⅱ.培养条件对SM96菌株产生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帮星 梁宗琦 刘爱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为研究SM96菌株转化前体物形成EPA油脂的最佳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在不同转化条件下,SM96菌体内的EPA和Ara含量。结果表明,紫苏油、花生油和棕榈油都能被不产EPA的SM96菌株转化形成EPA油脂,其中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油效果最好;而大... 为研究SM96菌株转化前体物形成EPA油脂的最佳条件,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在不同转化条件下,SM96菌体内的EPA和Ara含量。结果表明,紫苏油、花生油和棕榈油都能被不产EPA的SM96菌株转化形成EPA油脂,其中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油效果最好;而大豆油能提高SM96菌株Ara的产量,提高幅度较对照高360%。有利于SM96菌株将紫苏油转化为Ara和EPA培养基的是PDA,其产量分别达到436 66μg·mL-1和140 84μg·mL-1。在发酵后期降低培养温度,能促使SM96菌体油脂中Ara、EPA含量的提高。在发酵过程分析中,当葡萄糖几乎消耗尽和SM96菌株进入衰老期时,菌体油脂中Ara、EPA含量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廿碳五烯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产酸真菌 培养条件 SM96菌株 花生四烯酸 植物油
下载PDF
杜仲叶际可培养真菌群落组成及产IAA菌株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英华 赵煜峰 +5 位作者 宋可云 王艳玲 冉青松 邵秋雨 董醇波 韩燕峰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贵州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其叶际微生物对其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人工栽培和野生杜仲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功能,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杜仲叶附生及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FUNGuild... 杜仲作为我国特有、贵州广泛分布的药用植物,其叶际微生物对其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人工栽培和野生杜仲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功能,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杜仲叶附生及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基于FUNGuild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并对其产IAA能力进行评估。本试验共分离获得真菌2门42属226株。其中,从野生杜仲叶中分离获得154株,主要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25.32%)等19个优势属;从人工栽培杜仲叶中分离获得72株,主要包括曲霉属Aspergillus(16.67%)等19个优势属。功能注释结果显示:除未定义功能类群,真菌类群主要涉及动物病原菌群(12.79%)、植物病原菌群-木腐菌群(13.95%)和内生菌群-附生菌群-植物病菌群(24.42%)。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种和野生种的真菌物种组成差别较大,且共有菌株比例较低。本研究还分离到多个产吲哚-3-乙酸(IAA)菌株。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精准调控杜仲叶微生物组以增强植物健康、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功能菌株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 叶际真菌 多样性 生态功能 吲哚乙酸
下载PDF
杜仲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种类组成及功能特征
20
作者 冉青松 董醇波 +3 位作者 邵秋雨 张学倩 明彩云 韩燕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1,共10页
探究杜仲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及其与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传统的可培养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平板对峙法探究内生真菌对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响应。从杜仲根、皮、叶中... 探究杜仲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真菌组成及其与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传统的可培养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其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平板对峙法探究内生真菌对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响应。从杜仲根、皮、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共285株,隶属于46个属66个种,三个部位共有种仅有1个,即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树皮、树根、树叶特有种分别有32个、14个和9个。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可培养内生真菌在功能上大部分集中在植物病原菌、腐生菌、内生菌,少部分为动物病原菌和地衣寄生菌。进一步对峙实验表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12种菌株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抑制,其中对变黑吉布氏菌(Gibellulopsis nigrescens)促进率最大,为10%,而对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促进率最低,为3%;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高达35%;对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抑制效果最差,抑制率仅为3%。结果表明,杜仲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组成差异明显,树皮中的物种数高于根和叶部位,杜仲活性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对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内生真菌 真菌多样性 功能特征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