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桴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1
作者 杨云深 王万坤 +1 位作者 邓春英 韩燕峰 《菌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6,共15页
本文对贵州省正安县桴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优势科属种的数量、物种区系地理成分、资源评价、濒危等级进行评估。该地区分布大型真菌392种,隶属于5纲26目70科152属,新增地区新记录物种212种。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 本文对贵州省正安县桴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优势科属种的数量、物种区系地理成分、资源评价、濒危等级进行评估。该地区分布大型真菌392种,隶属于5纲26目70科152属,新增地区新记录物种212种。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等,优势科的物种数占总种数的51.78%;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裸脚伞属Gymnopus、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鹅膏属Amanita等,占总种数的31.38%。以科、属为单位分析,桴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科和世界分布属为主,但具北温带特征;以种为单位分析,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种、北温带分布种为主。该地区食用菌有74种;药用菌和食药兼用菌分别有62和54种;毒菌有34种。濒危等级评价表明,该调查区生态环境良好,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未受到明显威胁,但发现近危种(NT)4个;中国特有种有17种。该研究为桴焉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科属 区系分布 应用价值 濒危等级
原文传递
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云礼 徐明 +4 位作者 邹晓 陈进 马洪霞 杨兰 张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1-142,共12页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 外生菌根真菌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组分,在促进植物养分与生长、提高宿主抗逆性、驱动群落演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区域中文期刊已报道外生菌根真菌有370种,隶属29科53属,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和鹅膏菌科(Amanit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和鹅膏属(Amanita);分析了我国南方外生菌根真菌资源分布及其限制因素的研究进展,提出该区域未来外生菌根真菌研究方向: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外生菌根真菌与相关生物间互作机制;基于外生菌根真菌功能性状的大尺度生态机制研究外生菌根应用技术原理与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南方地区 多样性分布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进 徐明 +3 位作者 邹晓 杨云礼 严令斌 张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264-5272,共9页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地内不同垂直高度(0.5,1.0和1.5m)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除风速随测量高度变化(1.5m>1.0m>0.5m)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观测指标随测量高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观测时段内,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小气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变化为农田>林窗>马尾松林;相对湿度变化为马尾松林>林窗>农田.(3)与农田相比,马尾松林分别降低了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的917.36%、837.35%、5.33%、30.77%、193.58%,增加了6.39%的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遮阳降温、增湿保湿、维持林冠下小气候稳定的作用.在演替前期,抵挡阳光和风速的效果明显,而在后期,降温增湿以及保湿效果显著.舒适度评价显示,除冬季外,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可发挥良好的森林康养和游憩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光照强度 光通量密度 气温 相对湿度 蒸气压亏损 风速
下载PDF
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进 徐明 +3 位作者 邹晓 杨云礼 张姣 张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2-22,共11页
揭示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选取黔中地区花溪区的久安乡(HX_JA)、长顺县广顺农场(CS_GS)、白云区长坡岭公园(BY_CPL)和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HX_GD)的马尾松成熟林为调查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 揭示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选取黔中地区花溪区的久安乡(HX_JA)、长顺县广顺农场(CS_GS)、白云区长坡岭公园(BY_CPL)和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HX_GD)的马尾松成熟林为调查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16S rRNA进行基因测序,经典统计学方法、约束排序分析等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黔中不同地区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共记录34个门、58纲、134目、244科、599属和5486个OTU,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绝对的优势门类。不同地区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HX_GD>HX_JA>BY_CPL>CS_GS。冗余分析表明海拔、凋落物储量、郁闭度、pH、有机碳和有效磷是显著影响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重要环境因子。网络分析表明,OTU386(变形菌门)、OTU472(酸杆菌门)和OTU381(拟杆菌门)是黔中马尾松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枢纽OTU。黔中不同地区的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受到土壤、植被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重要影响。此外,其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受到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地区 马尾松 土壤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国南方可培养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旭 张芝元 +2 位作者 董醇波 张延威 韩燕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6-2373,共18页
以鸡羽毛为钓饵,对采自中国南方13个地区的39所医院土壤中的嗜角蛋白真菌富集培养。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探究不同地区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土壤理化因子与嗜角蛋白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以鸡羽毛为钓饵,对采自中国南方13个地区的39所医院土壤中的嗜角蛋白真菌富集培养。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探究不同地区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土壤理化因子与嗜角蛋白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医院土壤中共分离到嗜角蛋白真菌11916株,隶属于4门,10纲,23目,42科,76属,各地区优势属不同,其中奈尼兹皮菌属Nannizz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13个地区的共有属。在属水平上,重庆地区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福建地区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Chao 1和ACE丰富度指数表明,广东和江苏两地区的丰富度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机碳(OC)、pH、速效氮(AN)、全磷(TP)、有机质(SOM)、碳氮比(C/N)显著影响嗜角蛋白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其中AN与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最强,是影响可培养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13个地区的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相对多度及优势类群皆存在差异且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嗜角蛋白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基础资料,同时扩大了微生物角蛋白酶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丝状真菌 真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因子 医院土壤
原文传递
土壤耐高温真菌群落组成及其降解角蛋白能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燕 董醇波 +3 位作者 张延威 陈万浩 梁建东 韩燕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6-2090,共15页
为探究动物园土壤中耐高温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其降解角蛋白的能力。本研究以我国20个动物园的土壤样品为对象,在温度为40℃条件下,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与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动物园土壤中的耐高温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随后基于脱... 为探究动物园土壤中耐高温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其降解角蛋白的能力。本研究以我国20个动物园的土壤样品为对象,在温度为40℃条件下,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与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动物园土壤中的耐高温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随后基于脱脂奶粉培养基和鸡羽毛发酵培养基对菌株进行降解角蛋白能力探究。结果表明,从动物园土壤中共分离获得耐高温真菌3399株,隶属于8纲、9目、15科、39属、60种。在科水平,20个动物园中曲霉科Aspergillaceae为优势科,曲霉科Aspergillaceae和毛壳科Chaetomiaceae为共有科。在属水平,曲霉属Aspergillus为所有样地的优势属和共有属。在种水平,黑曲霉A.niger为优势种。此外,本研究共获得6属10种35株能降解角蛋白的耐高温真菌,其中顶瓶梗霉属Acrophialophora降解角蛋白的菌株最多,有3种15株;其次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3种11株。光滑顶瓶梗霉Acrophialophora levis QHDZ1-2菌株的降解率最高,达52.90%。同时,顶瓶梗霉属Acrophialophora和嗜热疣霉属Thermothelomyces这2个属首次发现具有降解角蛋白能力。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究中国耐高温真菌群落组成、分布及其降解角蛋白菌株的开发利用奠定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耐高温真菌 资源调查 嗜角蛋白真菌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