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钱一鑫 杨兴变 +2 位作者 罗乙凯 雷帮星 康冀川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3期200-200,206,共2页
针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特色,构建了基础型实验——开放设计型实验——创新综合型实验的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使其教学系统化、课程层次化、内容多样化,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综合实验能力,达到了较好... 针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特色,构建了基础型实验——开放设计型实验——创新综合型实验的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使其教学系统化、课程层次化、内容多样化,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综合实验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制药工程专业 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
下载PDF
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发酵产物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雯 杨兴变 +1 位作者 康冀川 李洪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26,共5页
初步研究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He14发酵产物的抗真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抑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萃取、沉淀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的富集情况。... 初步研究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He14发酵产物的抗真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抑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萃取、沉淀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的富集情况。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纯化。菌株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真菌活性成分对高温、强酸强碱及紫外有一定稳定性。筛选到LX-60大孔吸附树脂对活性物质的富集效果最好。活性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3个混合组分,对辣椒灰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须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组分Ⅱ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效果较好。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在拮抗病原真菌方面有许多优良性状,研究结果为该菌在生物防治及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芽孢杆菌 抗真菌组分 稳定性 活性富集 活性组分
下载PDF
低蛋白日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素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易琼 韩娥 +5 位作者 马政发 吴文旋 陈鑫珠 刘景 吴佳海 牟琼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2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将18只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只羊。其中,对照组不添加RPLys,蛋白质(CP)水平为12%;处理Ⅰ组添加0.5%的RPLys,CP水平为10%;处...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将18只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只羊。其中,对照组不添加RPLys,蛋白质(CP)水平为12%;处理Ⅰ组添加0.5%的RPLys,CP水平为10%;处理Ⅱ组添加1%的RPLys,CP水平为10%。试验21 d,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测定指标包括瘤胃发酵参数和纤维素酶活。结果显示:三组山羊的瘤胃发酵参数(瘤胃pH、NH3-N浓度、VFA)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纤维素酶活不受日粮处理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低CP饲粮中添加RPLys对山羊瘤胃状态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具有与高CP水平同样的发酵效果,RPLys添加水平以1%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 瘤胃发酵参数 瘤胃纤维素酶活 山羊
下载PDF
低蛋白补饲过瘤胃赖氨酸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易琼 韩娥 +5 位作者 马政发 吴文旋 陈鑫珠 刘景 吴佳海 牟琼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86,共5页
为研究低蛋白补饲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2%,不含RPLys;处理Ⅰ组CP为10%... 为研究低蛋白补饲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2%,不含RPLys;处理Ⅰ组CP为10%,补饲0.5%的RPLys;处理Ⅱ组CP为10%,补饲1%的RPLys。结果显示:(1)各组山羊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个处理组的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处理Ⅱ组高于处理Ⅰ组(P>0.05)。(2)各组山羊的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低蛋白时补饲RPLys可提高山羊饲粮养分消化率,未对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综合来看,RPLys的添加水平为1%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 血液生化指标 养分消化率 山羊
下载PDF
关于对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剖析及后续改进的建议 被引量:8
5
作者 易琼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4期185-186,共2页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输出的基石,因此必须建立长效预防机制,筑牢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本文以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为切入点,剖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高...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输出的基石,因此必须建立长效预防机制,筑牢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本文以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为切入点,剖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推进提供参考依据,确保零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事故
下载PDF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易琼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19-220,共2页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目前各高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一项新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其后续建设与管理的改进措施和...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目前各高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的一项新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和应用。本文以贵州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其后续建设与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共享平台 利用率 建设 管理
下载PDF
药物制剂专业开设《药物毒理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钱一鑫 罗乙凯 +1 位作者 王鲁 康冀川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5期247-248,共2页
本文对药物制剂专业开设的《药物毒理学》课程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以期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药物制剂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GC法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宝雯 钱一鑫 +2 位作者 周黎亚 王鲁 康冀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TX-1701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0℃,进样口温度为240℃,载气为高...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TX-1701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0℃,进样口温度为240℃,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速为3 mL/min,进样量为0.5μL,进样分流比为50∶1。结果:β-蒎烯、芳樟醇、L-樟脑、L-龙脑、β-石竹烯、花椒油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297~0.2671 mg/mL(r=0.9999)、0.0243~0.2189 mg/mL(r=0.9999)、0.1260~1.1340 mg/mL(r=0.9999)、0.2172~1.9548 mg/mL(r=0.9999)、0.1363~1.2269 mg/mL(r=0.9999)、0.0445~0.4003 mg/mL(r=0.9995);定量限分别为0.0285、0.0087、0.0186、0.0168、0.0145、0.0421 mg/mL,检测限分别为0.0094、0.0029、0.0061、0.0055、0.0048、0.0139 m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3%~101.30%(RSD=1.20%,n=9)、98.44%~101.81%(RSD=1.28%,n=9)、98.26%~101.05%(RSD=1.19%,n=9)、99.08%~101.58%(RSD=0.89%,n=9)、98.66%~101.66%(RSD=1.17%,n=9)、98.84%~103.60%(RSD=0.96%,n=9);样品含量分别为14.552~46.766、16.951~22.096、80.597~113.115、205.224~242.537、47.761~135.697、26.493~45.771 mg/g。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艾纳香油中6种成分的含量,并可为艾纳香油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油 气相色谱法 Β-蒎烯 芳樟醇 L-樟脑 L-龙脑 β-石竹烯 花椒油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四种稻瘟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活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杨美华 康冀川 +2 位作者 雷帮星 韩龙 何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07,共6页
为了探明生防菌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生长速率法复筛,从供试菌株中筛出4种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目标生防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 为了探明生防菌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生长速率法复筛,从供试菌株中筛出4种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目标生防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e41、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he1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3。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生防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这4种目标生防菌活性的遗传稳定、耐高温、抗紫外线及耐酸碱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菌发酵滤液的浓度在0.5%~64%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13.19%~100%之间。菌株D1、he41、he14、H3经转接培养30次,抑菌活性>86%,其发酵液经121℃高温处理后,菌株he14无菌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82%,而菌株D1、he41、H3发酵液经40℃处理后对稻瘟病菌则无抑制作用。菌株D1、he41、he14、H3在紫外灯(30 W)下照射6 h后,发酵液抑菌率仍达83%以上,经pH3~11的条件处理后,抑菌率>82%。综上,菌株he14是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生防作用的潜力菌株,为下一步开发防治稻瘟病的微生物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防细菌 抑菌活性 活性稳定
下载PDF
桉叶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瑞秀 覃英克 +2 位作者 齐维金 龙利 王鲁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93,共7页
为了评价桉叶油的抑菌作用及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桉叶油抗菌谱,采用酶标仪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曲线,通过检测疏水性、肽聚糖、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变化,评价桉叶油对S.aureus... 为了评价桉叶油的抑菌作用及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桉叶油抗菌谱,采用酶标仪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曲线,通过检测疏水性、肽聚糖、碱性磷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含量变化,评价桉叶油对S.aureus细胞壁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验证(SEM);热回流提取且采用响应面法以油重为评判标准优化桉叶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桉叶油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破坏S.aureus细胞壁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胞内容物外流,引起细胞集聚而抑制S.aureus的生长;优化的桉叶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这将为具有良好抗S.aureus活性的桉叶油研发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油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壁 细胞膜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内生砖红镰刀菌对番茄生长和抗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青 李永杰 +4 位作者 汪健康 查兴平 黄建明 何张江 康冀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180,共8页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 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 为探究内生真菌砖红镰刀菌在番茄生长及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使用1×10^(7) CFU/mL砖红镰刀菌芽生孢子悬液浸根处理发芽的番茄,结果显示:处理50 d后番茄株高较对照组增加了1.15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16倍和1.47倍;根系生物量较对照增加1.38倍;砖红镰刀菌处理组对番茄枯萎病的病情指数(45.16%)较对照组(74.15%)下降;浸根处理20 d时植物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SlYUC5、水杨酸合成关键基因SlICS1表达水平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处理30及40 d后,SlYUC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表达显著上升,SlIC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lLOXD在20 d时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38.73%(P<0.01),而在30 d时其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0 d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2.33倍,P<0.01);试验组中植物抗性相关蛋白基因SlPR1a在20、30和40 d的表达量被显著上调了7.89倍、5.77倍和1.8倍(P<0.01)。进一步用GFP标记菌株进行荧光定殖观察并通过qPCR法计算其定殖率,14 h后在番茄根系观察到镰刀菌菌丝存在,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定殖率逐渐上升。综上,推测砖红镰刀菌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于番茄根系介导植物激素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植株的长生发育和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砖红镰刀菌 番茄 促生 抗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金英黄归汤治疗乳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俊超 杨会 +4 位作者 何绪华 蔡亚玲 廖加美 龙利 王鲁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8-883,共6页
构建金英黄归汤干预乳腺炎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炎症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治疗乳腺炎的靶点及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数据库收集金英黄归汤中化合物,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筛选活性成分,收集其... 构建金英黄归汤干预乳腺炎的"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炎症通路"网络关系,预测其治疗乳腺炎的靶点及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数据库收集金英黄归汤中化合物,以口服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筛选活性成分,收集其作用靶点,并应用Cytoscape软件拓补分析主要靶点,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乳腺炎疾病靶点,应用韦恩分析获取活性成分治疗乳腺炎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的乳腺炎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最后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炎症通路-疾病"网络。金英黄归汤中满足筛选条件的活性成分有62个,相对应的预测靶点有229个,主要靶点144个,乳腺炎疾病靶点有139个,金英黄归汤活性成分作用乳腺炎的靶点有23个,其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TLR)、TNF、NF-κB以及NOD样受体(NLRs)信号通路来治疗乳腺炎。金英黄归汤针对乳腺炎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进行,这将为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英黄归汤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靶点 乳腺炎
下载PDF
艾纳香中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消炎活性评价
13
作者 齐维金 刘瑞秀 +3 位作者 潘淑娟 何贤芳 王鸿颖 王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23-2327,共5页
目的优化艾纳香中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消炎活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提取液中艾纳香素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艾纳香素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 目的优化艾纳香中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消炎活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提取液中艾纳香素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艾纳香素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变异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考察艾纳香素的消炎活性。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15∶1,以80℃回流提取2h;采用该提取工艺的艾纳香素得率为1.97 mg/g。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变异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0、200.00、400.00、400.00、800.00、1600.00μg/mL,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400.00、1600.00μg/mL;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P<0.05或P<0.01)。结论优化所得的艾纳香素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的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消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艾纳香素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消炎 抗菌
下载PDF
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翠 卢永仲 +3 位作者 康冀川 王鲁 雷帮星 陈丽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74,共15页
毛筒壳科Tubeufiaceae真菌具有产新结构、新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目前对该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较少。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有必要对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 毛筒壳科Tubeufiaceae真菌具有产新结构、新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目前对该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较少。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有必要对毛筒壳科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已分离得到的19株该科真菌活体菌株抑菌活性、发酵物抑菌活性以及发酵物粗提物对不同人体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平板对峙法,试验共筛选获得13株活性菌株,其中,红棕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rubra PF02-2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均高于60%且抑菌谱广。采用生长速率法,发现红棕毛筒腔菌菌株PF02-2经液体发酵后,发酵液对其中4种植物病原真菌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病菌Alternariasolani(ZYB)的抑制效果最好。通过MTT法,发现发酵物粗提物对3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在300μg/mL时,剑叶莎毛筒腔菌菌株Tubeufia machaerinaeML03-2发酵液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8.92±0.15和97.86±0.18,在4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8.88±0.04;在500μg/mL时,明孢新旋卷孢菌菌株Neohelicosporium hyalosporum ML05-1菌丝体部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98.32±0.02,在6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达到了97.62±0.20,在300μg/mL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率(%)达到了98.91±0.02。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毛筒壳科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筒壳科 水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活性筛选
原文传递
李玉毛筒腔菌的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
15
作者 卢永仲 马建 +3 位作者 肖兴娟 张丽娟 肖沅嫔 康冀川 《菌物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4-23,共10页
毛筒腔菌属真菌形态特征独特,具有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从中国海南省一条淡水溪流中采集到一株卷旋型丝孢菌标本,并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其分类定位。结果表明该物种为毛筒腔... 毛筒腔菌属真菌形态特征独特,具有产生多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从中国海南省一条淡水溪流中采集到一株卷旋型丝孢菌标本,并通过ITS,LSU,RPB2和TEF1α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了其分类定位。结果表明该物种为毛筒腔菌属新种——李玉毛筒腔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型真菌 卷旋型丝孢菌 分类学 形态学 分子系统发育学
原文传递
基于HPLC法和指纹图谱的桑菊感冒片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芦燕 杨洁 +1 位作者 钱一鑫 王庆 《医学信息》 2023年第7期139-142,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厂家桑菊感冒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程序,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建立桑... 目的建立不同厂家桑菊感冒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程序,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建立桑菊感冒片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计算相似度,通过对照品比对及文献检索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其来源。结果测定10批次桑菊感冒片的指纹图谱,确立的指纹图谱上有13个共有峰,10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在0.940~0.989,相似度良好;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适用于桑菊感冒片指纹图谱的建立,可为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菊感冒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下载PDF
武陵山西部优先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晶 刘冬梅 +3 位作者 张菁 王敏 邓春英 文庭池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202,共16页
本研究对武陵山区西部优先区的赤水市、习水县、务川县、印江县、江口县及重庆市南川区6个区域开展了大型真菌的调查和评估,分析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优势科属种的数量和分布、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及物种多样性现状。研究发现,... 本研究对武陵山区西部优先区的赤水市、习水县、务川县、印江县、江口县及重庆市南川区6个区域开展了大型真菌的调查和评估,分析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优势科属种的数量和分布、物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及物种多样性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分布大型真菌1148种,隶属于2门13纲26目91科304属,新增武陵山西部优先区新记录物种784种。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等,科内种数占总种数的81.27%;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鹅膏属Amanita、小皮伞属Marasmius、小菇属Mycena等,属内种数占总种数的48.69%;在地理分布上,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是该地区最常见的物种,分别含有763种和230种,分别占总数的66.46%和20.03%,中国特有种93种,占总种数的8.1%;受威胁、易危、近危种共29种,仅占总物种的2.52%;本研究为保护和管理该地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优势科属 区系组成 特有种
原文传递
塑料饲养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欢 杨明飞 +1 位作者 杨美华 康冀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7-586,共10页
【背景】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是昆虫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宿主抵御天敌,忍受高温以及促进毒素或异生素的代谢,间接促进资源开发。【目的】研究PE塑料... 【背景】昆虫肠道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是昆虫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利用,同时还可以保护宿主抵御天敌,忍受高温以及促进毒素或异生素的代谢,间接促进资源开发。【目的】研究PE塑料饲喂的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大蜡螟幼虫肠道分离纯化的4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16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别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4个科。其中芽孢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细菌种类。结合菌落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确定肠道可培养细菌为芽孢杆菌属9株、肠球菌属4株、葡萄球菌属2株以及不动杆菌属1株。【结论】通过研究大蜡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开展大蜡螟肠道的微生态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蜡螟 16S RRNA基因 肠道细菌 多样性
原文传递
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多样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思旋 谯利军 +2 位作者 马晓亚 文庭池 康冀川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63-1280,共18页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 马比木是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前期实验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马比木植株中分离得到1339个内生真菌菌株,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隶属于刺盘孢属的菌株有268个,说明刺盘孢属为马比木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之一。为了解马比木中刺盘孢属菌株的多样性,本研究按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归类,分析刺盘孢属菌株的地域和部位分布特征。选择31株代表菌株与参考菌株的ITS-TUB2-ACT-GAPDH 4个基因片段联合分析,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合的方法对代表菌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分离部位上看,除花以外,其他部位均有刺盘孢属真菌的分布,叶和茎为主要分离部位;从分离地区上看,每个地区均分离到刺盘孢属菌株,但分离数量差异较大,贵阳和吉首的分离数量较大。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将选择的31株代表菌株分成了19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以上结果表明,马比木中不同生境的内生刺盘孢属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选择性,但没有明显的特异性;马比木内生刺盘孢属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刺盘孢属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分布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两株毛筒腔菌属真菌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庄 钱一鑫 +4 位作者 康冀川 王鲁 卢永仲 范翠 何张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系,结果显示,阿霉素(ADM)、紫杉醇和顺铂对MCF-7耐药细胞系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5.11、3.55和1.79。菌株对肿瘤细胞的逆转活性筛选表明,红棕毛筒腔菌Tubeufia rubra PF02-2和河池毛筒腔菌T.hechiensis XSL05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为敏感性的活性,逆转倍数(reversion fold,RF)分别为3.79和1.07。结果表明,T.rubra和T.hechiensis具有开发为MDR逆转剂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 毛筒腔菌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