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熊康宁 朱大运 +3 位作者 彭韬 喻理飞 薛建辉 李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109-7113,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漠化防治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自"九五"以来一直从事石漠化防治的理... 喀斯特石漠化是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漠化防治研究团队在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自"九五"以来一直从事石漠化防治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此次"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502600)将在石漠化成因、等级划分、治理模式与技术体系等存量研究基础上,围绕生态衍生产业这一主题,增量开展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生态经济集约经营、生态产业规模经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山地旅游等基础理论攻关、共性关键技术与技术体系研发,为国家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精准扶贫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石漠化治理 生态产业 集成示范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紧紧 熊康宁 李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共6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分布广泛,经济落后。植被对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与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植被修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根本。学者们多从林草植被恢复角度进行石漠化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植物群...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分布广泛,经济落后。植被对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与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植被修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根本。学者们多从林草植被恢复角度进行石漠化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提出了与不同等级石漠化相适应的植被配置技术及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适生植物优势品种的筛选、植被配置的物种多样性、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地区的植被配置、地下水土漏失有效防治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合理配置乡土经济型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将物质扶贫改变为物质与技术扶贫相结合,既能改善生态,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立地条件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倪志扬 熊康宁 +1 位作者 李瑞 吴清林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0年第6期101-102,共2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土层瘠薄,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变得越发重要。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农业节水技术与喀斯特石漠...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土层瘠薄,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变得越发重要。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农业节水技术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特点的耦合关系,以及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农业节水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菊苣光合特性年际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淑珍 熊康宁 +1 位作者 池永宽 刘子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0,共6页
利用英国Lcpro+便携式测定系统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菊苣的年际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春季(4月)>秋季(10月)>夏季(7月);蒸腾速率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水分利用效率春季(4月)>秋季(10)>夏... 利用英国Lcpro+便携式测定系统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菊苣的年际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春季(4月)>秋季(10月)>夏季(7月);蒸腾速率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水分利用效率春季(4月)>秋季(10)>夏季(7月)。春季菊苣由于植物体活力最为旺盛等生理因素以及试验地正值春雨多发时期影响,菊苣净光合效率日均值最高。夏秋两季正午菊苣受一天中最强的光合辐射与环境温度刺激,气孔多数关闭,减少CO_2的进入与O_2的释放,叶片内CO_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菊苣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牧草 光合特性 年际变化
下载PDF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红梅 陈浒 +2 位作者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8-1777,共10页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 植物区系 石漠化 喀斯特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退化草地改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淑珍 熊康宁 +2 位作者 池永宽 郭文 廖建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87,96,共7页
草地退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生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石漠化治理效果,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退化草地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的... 草地退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生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石漠化治理效果,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退化草地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石漠化中的作用。同时,指出目前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中主要存在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理论研究,推广和示范的范围较小和改良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退化草地改良与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关系研究,借鉴其他区域的改良技术要结合本地实际,改善草地播种结构和整合各项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良退化草地等建议,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改良实践,实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改良 技术 喀斯特 石漠化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池永宽 熊康宁 +1 位作者 宋淑珍 王元素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2,共6页
粮改饲是我国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贫困地区加快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白酒糟等地域特色资源饲料化利用是粮改饲战略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对白酒糟营养成分的分析,阐明了鲜白酒糟直接饲喂优缺点,并介绍了烘... 粮改饲是我国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贫困地区加快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白酒糟等地域特色资源饲料化利用是粮改饲战略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通过对白酒糟营养成分的分析,阐明了鲜白酒糟直接饲喂优缺点,并介绍了烘干分离谷壳技术、白酒糟青贮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鲜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关键技术。白酒糟饲料开发利用是弥补喀斯特冬春饲草供给不足,减少环境压力与经济成本的有效措施,对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促进西南地区畜牧业结构向"节粮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糟 技术 饲料 喀斯特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适宜性牧草的环境服务功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俞 熊康宁 +1 位作者 许敏 喻阳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4,共7页
草地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最后屏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草地适应性研究工作,论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牧草适宜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牧草与光照、土壤、水分、温度、人为干扰等适应因素的响应机制,阐明了牧草... 草地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最后屏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草地适应性研究工作,论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牧草适宜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牧草与光照、土壤、水分、温度、人为干扰等适应因素的响应机制,阐明了牧草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了适宜性牧草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服务价值以及展望;最后提出针对喀斯特地区适应性牧草的研究策略,为以后草地对石漠化地区治理效益的持续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适宜性 牧草 服务功能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地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涛 熊康宁 +2 位作者 刘肇军 池永宽 宋淑珍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草地承载力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药用植物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佳丽 熊康宁 +1 位作者 杨庆雄 张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推动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利用发展,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4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 为推动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利用发展,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治理提供参考,基于CNKI数据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监测评价4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分支邻域的主要成果与关键问题,对下阶段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研究分3个阶段,1985-2000年为萌芽期,2001-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药用植物金银花、刺梨是热点研究对象,生态恢复效益是主要关注点,药材质量、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较薄弱。下一阶段应从石漠生态系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石漠化治理适宜药用植物的良种选育与高效种植技术、石漠化地区药用植物药材质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效益与风险的预测评价、构建基于药用植物的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建立基于石漠化地区适宜药用植物种植的石漠化综合防治措施和产业体系,以促进石漠化治理的生态长久性、经济永续性及治理成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药用植物 研究现状 CNKI数据库 文献计量法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程度与林分水源涵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廷铃 熊康宁 +2 位作者 杨珊 张仕豪 刘海燕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类型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施秉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9种森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森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能力。... 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类型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施秉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9种森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森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排序为: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柚木>翅荚香槐>花椒,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华山松>光皮桦>核桃,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梨>南川椴>马尾松;不同林型土壤容重在0.85 g·cm^(–3)~1.34 g·cm^(–3)间变动,总空隙度在47.71%~65.69%间变动,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蓄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土壤含水量则与其呈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计算不同林型综合涵养水源能力结果为: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柚木>翅荚香槐>花椒,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华山松>光皮桦>核桃,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马尾松>梨>南川椴。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石漠化治理和植被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森林 涵养水源 TOPSIS法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地貌下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子评估:以贵州花江、撒拉溪研究区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威 熊康宁 +1 位作者 盈斌 肖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2-449,共8页
基于558份农户调查问卷和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脆弱性评估模型,识别不同喀斯特地貌背景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喀斯特地貌背景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趋同性。(2)从不同喀斯特地... 基于558份农户调查问卷和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脆弱性评估模型,识别不同喀斯特地貌背景下的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喀斯特地貌背景下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趋同性。(2)从不同喀斯特地貌区看,农户的生计脆弱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和逆向海拔梯度性,花江高原峡谷区的生计脆弱性明显高于撒拉溪高原山地区,花江高原峡谷区农户受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风险影响,具有极弱的风险抵御能力。(3)花江高原峡谷区农户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撒拉溪高原山地区农户的金融资本都具有减轻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作用,而自然和社会的资本风险增加了花江高原峡谷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人力与物质的资本风险则增加了撒拉溪高原山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日益严峻的生态退化环境和生计胁迫下,保障金融资本、提高教育水平、扶持生计多样化经营活动和完善社会网络结构是这2类区域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计 生计风险 生计资本 生计脆弱性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与对比——以贵州朝营和顶坛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杰 熊康宁 +2 位作者 顾再柯 王琦 李开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299,共7页
为揭示不同地貌和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整体水平。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指标和运用数理统计确立最小数据集,以不同地貌的研究区和不同等级石漠化的治理模式地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1)入选最小数据集体系的指标为土壤pH... 为揭示不同地貌和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整体水平。通过分析土壤养分指标和运用数理统计确立最小数据集,以不同地貌的研究区和不同等级石漠化的治理模式地进行了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1)入选最小数据集体系的指标为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是影响土壤养分评价和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指标。(2)受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影响,土壤养分累积效应明显,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地评价分值大小为潜在0.729>轻度0.658>中度0.580>强度0.525,顶坛小流域则为轻度0.541>潜在0.515>中度0.501>强度0.341。(3)经过评价对比,朝营小流域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分值(0.673)大于顶坛小流域(0.478),两者受不同地貌、不同土层厚薄和土被连续性以及不同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等因素影响是明显的。随着石漠化治理模式不断优化和调整,朝营、顶坛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积累仍有上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养分评价 最小数据集 小流域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颜萍 刘子琦 +2 位作者 肖杰 胡晚枚 陈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5,共9页
研究小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喀斯特高原山地和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的小气候监测方法,在雨季前(4月)、雨季(8月)、雨季后(12月)... 研究小气候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可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选取喀斯特高原山地和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的小气候监测方法,在雨季前(4月)、雨季(8月)、雨季后(12月)对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日变化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均表现为石漠化裸地>农耕地>灌木林>林地,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则反之:林地>灌木林>农耕地>石漠化裸地,说明林地的小气候调节作用最优,而石漠化裸地最差,与其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效果相对应;(2)高原峡谷的大气温度、光照强度和相对湿度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都显著高于高原山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是高原山地显著低于高原峡谷;(3)各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气候季节差异明显,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均为:雨季(8月)>雨季前(4月)>雨季后(12月),而光照强度、相对湿度为:雨季(8月)>雨季后(12月)>雨季前(4月),8月各小气候指标值最高,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间的差异亦最大,因此,选取8月进行小气候监测以比较各土地利用方式和治理区之间的差异要优于其他两个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大气温度 光照强度 相对湿度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5
15
作者 颜萍 熊康宁 +4 位作者 王恒松 檀迪 郭杰 肖杰 李开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27,共6页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壤容重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差异性不显著;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是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体系元素迁移及环境指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渊 刘子琦 吕小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洞穴滴水与沉积物中的元素作为环境替代指标,在反映其物质来源以及反演古环境气候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喀斯特洞穴体系中的元素迁移机理,重点对土壤、基岩、滴水... 洞穴滴水与沉积物中的元素作为环境替代指标,在反映其物质来源以及反演古环境气候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喀斯特洞穴体系中的元素迁移机理,重点对土壤、基岩、滴水中Ca、Mg、Sr、Ba四种元素的迁移变化机制进行了系统归纳;结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元素的来源与特性,进而对滴水与沉积物中元素比值所反映的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应深入探究洞穴体系的元素迁移机制;结合洞穴环境体系的自身特点,区分元素指标在不同环境中的信息指示特征,提高沉积物中元素指示古气候环境信息的精准性;结合石漠化地表环境特征,从洞穴滴水的降雨响应研究入手,建立石漠化环境地下监测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滴水 沉积物 环境 石漠化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地高效生产与草地畜牧业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凯旋 熊康宁 +2 位作者 郭文 杨苏茂 张锦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69,共6页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草地建植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目前草地的利用率与草地载畜量较低,未能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草种筛选、草地施肥、草地除杂与草地刈割等技术为切...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草地建植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目前草地的利用率与草地载畜量较低,未能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草种筛选、草地施肥、草地除杂与草地刈割等技术为切入点,归纳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乡土与功能性牧草的筛选、养分平衡配方施肥、化学与农业措施除杂以及草地刈割的技术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喀斯特草地牧草资源、草畜情况,进而分析评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就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草地生产 草地畜牧业 潜力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和策略响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任威 熊康宁 +2 位作者 盈斌 王琦 陈永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1,145,共8页
文章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开展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现状调查,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上比较稀缺,各类生计资本... 文章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开展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现状调查,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上比较稀缺,各类生计资本差异明显,农户的自然资本最为匮乏,生计恢复力较弱。(2)研究区农户主要采用四种生计策略,以非农型为主的生计策略农户的资本指数最高,生计策略也相对最优;兼农型资本指数其次,但风险相对较高;农兼型资本指数低于前二者,脆弱性相对较低;纯农型资本指数最低,生计策略单一,风险最高。(3)人力资本始终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因素,如家庭整体劳动力、耕地面积、家庭现金收入、农作物产值、家庭畜禽数量对农户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的生计策略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最后,论文提出了应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农户生计风险、基于生计策略优化的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花江
原文传递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区植物光合特性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季传泽 熊康宁 +2 位作者 喻阳华 张俞 杨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753,共7页
【目的】为科学治理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势种植物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黄栌(Cotinus coggygr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l)、银白杨(Populus alba)及核桃(Juglans regia,峡谷核桃和山地核桃)为... 【目的】为科学治理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势种植物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黄栌(Cotinus coggygria)、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l)、银白杨(Populus alba)及核桃(Juglans regia,峡谷核桃和山地核桃)为材料,通过分析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和环境因子监测值,研究其光能利用效率与环境响应规律。【结果】银白杨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分别为0.0159 mol/(m^2·s)与8.83μmol/(m^2·s);核桃在高原山地环境的光能利用率与生产力较高原峡谷更高,分别为0.0127 mol/(m^2·s)和7.18μmol/(m^2·s),达到该地乔木优势种平均水平。【结论】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植物的净同化速率和光能利用率整体高于高原峡谷植物,6种植物光合同化作用生产力均显著受控于空气温度,高原峡谷植物对土壤含水量与空气相对湿度的响应更敏感,而高原山地植物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最敏感。银白杨适宜作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先锋林种,核桃相较高原峡谷地区更适宜作为石漠化治理的经济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高原 石漠化 光合特性 环境响应 石漠化治理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敏 熊康宁 +2 位作者 张俞 程雯 谭代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40-2247,共8页
【目的】探讨土壤呼吸速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生长季节的响应。【方法】使用LCpro+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花椒地(ZB)、火龙果地(HU)、枇杷地(EJ),柚木地(TG),封山育林区(FR)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土壤呼吸速... 【目的】探讨土壤呼吸速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生长季节的响应。【方法】使用LCpro+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花椒地(ZB)、火龙果地(HU)、枇杷地(EJ),柚木地(TG),封山育林区(FR)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水热因子和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1)空间尺度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火龙果地(4.04)>枇杷地(2.73)>柚木地(2.25)>封山育林区(1.83)>花椒地(1.14)。(2)时间尺度上,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最大值出现在6-7月,最小值出现在3月。(3)指数模型表明,除柚木地外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0~5 cm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3次项模型表明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0~5 cm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指数(Q_(10))为火龙果地(4.95)>枇杷地(4.01)=花椒地(4.01)>封山育林区(3.00)>柚木地(2.46);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异度的53%~73%,因此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4)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对土壤呼吸会产生一定影响,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土壤CO_(2)排放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人类干扰小的石漠化治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土壤释放CO_(2),花椒地土壤呼吸速率最低,说明其固碳能力比火龙果地、枇杷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