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的青年学者合作者网络分析——以贵州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1
作者 陈令 邓明森 沈虎峻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17期63-70,共8页
通过讲述人才对地方院校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挖掘有潜力青年学者的作用,以期为个人发展及新建地方院校的整体学术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选取2019—2023年贵州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青年学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文献数据... 通过讲述人才对地方院校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挖掘有潜力青年学者的作用,以期为个人发展及新建地方院校的整体学术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文章选取2019—2023年贵州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青年学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文献数据库,基于普莱斯定律相关理论,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gephi可视化软件对文献数据的合作者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展示了该学科领域可能的有潜力青年学者。文章分析了贵州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合作者网络中间性中心性的时间序列变化,证明在短时间内基于合作者网络的中间性中心性来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学者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者 合作者网络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肖铁军 周匀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4-78,共5页
仪器分析是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应用化学以及制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实验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了解分析仪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分析仪器在具体场景下的操作流程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基于贵州师范学院教... 仪器分析是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应用化学以及制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实验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了解分析仪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分析仪器在具体场景下的操作流程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基于贵州师范学院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改革对策,以期提升本科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分析 实验教学 化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Python在“计算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亚超 郑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7期137-140,共4页
以H_(2)分子势能曲线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为实践教学案例,探讨脚本语言Python在“计算材料学”教学中的可能应用。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方式既需要兼顾基础理论内容,又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讲授各种计算软件的使用,无形中增大了学... 以H_(2)分子势能曲线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为实践教学案例,探讨脚本语言Python在“计算材料学”教学中的可能应用。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方式既需要兼顾基础理论内容,又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讲授各种计算软件的使用,无形中增大了学习难度。提出一种基于Python的计算材料学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材料计算和提问学习理论方法。Python语法简单、容易上手,且具备胶水语言的优势,可以无缝整合材料建模、理论计算、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全部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复杂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YTHON 实践教学 材料模拟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江涛 王万琴 +3 位作者 卯海鹏 王振波 钟明全 邹雪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通过交联及脱水控制,构筑了系列不同疏松度的氧化石墨烯/淀粉复合水凝胶(GO/AM)并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等手段碳化合成了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RGO-PC)。研究发现,GO不仅能够与AM在交联反应过程中... 通过交联及脱水控制,构筑了系列不同疏松度的氧化石墨烯/淀粉复合水凝胶(GO/AM)并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等手段碳化合成了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多孔碳材料(RGO-PC)。研究发现,GO不仅能够与AM在交联反应过程中实现均匀复合,而且在碳化过程中可诱导AM转化成多孔复合结构,并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通过脱水控制可有效控制GO/AM-WG的疏松度,影响碳化后材料的结构特性。此外,通过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碳化更利于材料形成多孔褶皱结构。结果表明,利用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获得的水凝胶碳化后的比电容分别是鼓风常压干燥的1.6倍和1.5倍;利用火焰等离子体诱导燃烧碳化后的比电容为惰性气氛保护热分解碳化的2.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多孔碳 火焰等离子体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镍泡沫支撑的Co_3O_4纳米多孔结构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诚 邓明森 蔡绍洪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9-296,共8页
在众多能量存储和转化器件中,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迅速和优异的循环性能的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低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限制了超级电容作为大尺度能量存储和转化器件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需要增... 在众多能量存储和转化器件中,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迅速和优异的循环性能的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然而,较低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限制了超级电容作为大尺度能量存储和转化器件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需要增大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电极材料俘获/释放电解质中的粒子(例如电子、离子或者小分子).在此,我们通过简单的水热法联合高温退火实验方案能够大规模制备出镍泡沫支撑的Co_3O_4多孔纳米结构.无需借助导电胶和粘合剂,在集流器镍泡沫上"生长"Co_3O_4多孔纳米结构直接作为超级电容的电极材料.这种多孔纳米结构和一体化设计思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而且能够有效缩短离子和电子的迁移路径.由于多孔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导电性能,Co_3O_4电极表现出超高比容量(在电流密度为2.5 m A·cm^(-2)和5.5 m A·cm^(-2)时,比容量分别为1.87 F·cm(-2)(936 F·g-1)和1.80 F·cm^(-2)(907 F·g-1))、较好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从2.5 m A·cm^(-2)增大到100 m A·cm^(-2)时,保留其48.37%的初始电容)和超高的循环稳定性(经历4000次电流密度为10 m A·cm^(-2)的循环充放电过程,保留其92.3%的比容量).这种多孔纳米结构和一体化设计思路对设计其他高性能储能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结构 超级电容器 高性能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Ti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储氢能力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诚 蔡绍洪 +2 位作者 邓云峰 王姝壹 许红斌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吸附Ti原子的石墨烯纳米带(Ti@GNR)的电子结构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Ti原子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石墨烯纳米带的π*电子态形成激化电场,由于激化电场的作用使得氢气和Ti@GNR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同时Ti原...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吸附Ti原子的石墨烯纳米带(Ti@GNR)的电子结构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Ti原子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石墨烯纳米带的π*电子态形成激化电场,由于激化电场的作用使得氢气和Ti@GNR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同时Ti原子的d态电子和氢气的σ电子形成杂化也使氢气的吸附能增大。进一步研究表明,Ti原子在GNR上不容易形成金属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能力 电荷转移 轨道杂化 金属团簇
下载PDF
缺陷和硫掺杂黑磷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晶儒 岑超 蔡绍洪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7-22,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单层黑磷的缺陷和硫(S)掺杂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质。缺陷体系分别研究了去掉一个和两个磷(P)原子的结构,而硫掺杂体系分别研究了掺杂一个和两个S原子的结构。研究发现,P缺陷...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单层黑磷的缺陷和硫(S)掺杂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质。缺陷体系分别研究了去掉一个和两个磷(P)原子的结构,而硫掺杂体系分别研究了掺杂一个和两个S原子的结构。研究发现,P缺陷和S掺杂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黑磷的带隙;纯净黑磷是没有磁矩的,但是去掉一个P原子和掺杂一个S原子的体系却具有1μB的磁矩,其它体系并没有表现出磁性,这对黑磷磁性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 缺陷 掺杂 能带 磁矩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硫化镍/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邹雪锋 徐林坤 +3 位作者 冯塑尧 张浩 龙澄杰 沈虎峻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8-123,132,共7页
通过水热法、火焰辅助微波法等控制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以这些RGO为前驱体,以六水氯化镍(NiCl_(2)·6H_(2)O)、2-巯基丙酸(C_(3)H_6O_(2)S)为镍源和硫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 通过水热法、火焰辅助微波法等控制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还原度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并以这些RGO为前驱体,以六水氯化镍(NiCl_(2)·6H_(2)O)、2-巯基丙酸(C_(3)H_6O_(2)S)为镍源和硫源,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系列硫化镍/RGO(NS/RGO)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特征及电化学储能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GO的还原度高低不仅显著地影响了NS的晶型结构,而且改变了NS的形貌特征;利用超过140℃水热还原获得的RGO制得的NS/RGO复合材料中NS晶型以Ni_(3)S_(4)主,且形貌由棒状变成了球状;尤其,利用140℃还原获得的RGO制备的NS/RGO具有最强的电化学储能能力,比电容高达3331.6F/g。可为下一代新型电极活性材料的设计和构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硫化镍 水热法 电化学储能
原文传递
Sr_(2)MgMoO_(6)阳极材料制备与催化性能
9
作者 李付绍 徐应仙 +2 位作者 武青青 沈虎峻 邓明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28-2036,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钙钛矿阳极材料Sr_(2)MgMoO_(6)(SMMO),研究了样品制备过程对材料的相态结构组成、传输性能、H_(2)氧化催化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SMMO对制备过程的要求高,难以通过简单一步退火反应... 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钙钛矿阳极材料Sr_(2)MgMoO_(6)(SMMO),研究了样品制备过程对材料的相态结构组成、传输性能、H_(2)氧化催化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SMMO对制备过程的要求高,难以通过简单一步退火反应获得相态纯净的双钙钛矿结构,高纯度的SMMO需要经过反复混合及充分退火反应制取,同时样品中少量的杂质相SrMoO_(4)也很难彻底消除;样品中的杂质对材料的电导率有明显影响,纯度越高,材料的导电传输性能越好;SMMO的纯度对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纯度越高,阳极的界面阻力越小,阳极催化氧化H_(2)的性能越好,对应单电池的输出功率越大;在800℃下,SMMO阳极的界面电阻低至1.07Ω·cm^(2),对应单电池的输出功率可达710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 双钙钛矿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Single atom gold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被引量:9
10
作者 乔波涛 梁锦霞 +2 位作者 王爱琴 刘景月 张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80-1587,共8页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is important for both fundamental stud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The...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is important for both fundamental stud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pported gold catalysts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most active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The active sites are traditionally believed to be Au nanoclusters or nano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0.5–5 nm. Only in the last few years have single‐atom Au catalysts been proved to be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single‐atom Au catalysts unambiguously demonstrated that when dispersed on suitable oxide supports the Au single atoms can be extremely active for CO oxidation. In this mini‐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 single‐atom catalysts are discussed, with the aim of illus‐trating their unique catalytic features during CO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Single atom catalyst CO oxidation STABILITY Low temperature
下载PDF
聚乙烯单链量子热输运的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宇 蔡绍洪 +3 位作者 邓明森 孙光宇 刘文江 岑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250,共8页
高分子导热材料的有效调控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央插入延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CIS)方法及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理论,对包含432个原子、长18.533 nm的聚乙烯单链量子热输运的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计... 高分子导热材料的有效调控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央插入延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CIS)方法及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理论,对包含432个原子、长18.533 nm的聚乙烯单链量子热输运的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室温下长100 nm的纯12C聚乙烯单链的热导率理论上限高达314.1 W·m^(-1)·K^(-1);对于^(12)C聚乙烯单链,其他条件一定时,^(14)C掺杂引起的热导同位素效应比^(13)C更为显著;室温下纯^(12)C聚乙烯单链中^(14)C掺杂原子百分数为50%时同位素效应最显著,此时平均热导比未掺杂时下降了51%.这对探索聚乙烯材料热输运的同位素影响机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单链 量子热输运 平均热导 同位素效应
下载PDF
Gaussian09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化分子的结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锦霞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5期287-287,共1页
众所周知,二茂铁的结构是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才被确认的,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也是相对抽象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借助Gaussian09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对比研究具有不同点群对称性的二茂铁分子结构的能量,从而给出最稳定的构型。这一研究探索的方... 众所周知,二茂铁的结构是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才被确认的,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也是相对抽象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借助Gaussian09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对比研究具有不同点群对称性的二茂铁分子结构的能量,从而给出最稳定的构型。这一研究探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二茂铁分子结构特点、点群对称性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09软件 二茂铁 分子点群
下载PDF
苯乙炔低聚物分子间的耦合效应对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李梅 蔡绍洪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6-10,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通过控制苯乙炔低聚物(ope)双分子结中分子间的距离探究分子间的耦合效应对电输运性质的影响。发现双分子结中的两个分子以并联的方式进行电荷输运,并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通过控制苯乙炔低聚物(ope)双分子结中分子间的距离探究分子间的耦合效应对电输运性质的影响。发现双分子结中的两个分子以并联的方式进行电荷输运,并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类型依次从面面堆积、偏移堆积到边面堆积变化,而分子间的耦合作用从直接耦合和电极作为中介的间接耦合并存转变到主要存在间接耦合,这个变化导致电导下降了约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电输运性质 双分子结 苯乙炔
下载PDF
聚噻吩单链量子热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宇 蔡绍洪 +2 位作者 邓明森 孙光宇 刘文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4-210,共7页
聚噻吩块体通常被视为绝热材料,其热导率小于1W·m^(-1)·K^(-1).但近年发现对于室温下沿聚噻吩分子链方向排列的无定形聚噻吩纳米纤维,其热导率高于聚噻吩块体,可达4.4W·m^(-1)·K^(-1).为了相对准确地揭示纳米尺度... 聚噻吩块体通常被视为绝热材料,其热导率小于1W·m^(-1)·K^(-1).但近年发现对于室温下沿聚噻吩分子链方向排列的无定形聚噻吩纳米纤维,其热导率高于聚噻吩块体,可达4.4W·m^(-1)·K^(-1).为了相对准确地揭示纳米尺度聚噻吩单链热输运的微观特征,从量子力学出发,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应用中间插入延展方法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对长度为25.107nm、包含448个原子的聚噻吩单链的量子热输运及其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室温下32 nm长的纯聚噻吩单链热导率上限高达30.2 W·m^(-1)·K^(-1),与铅的热导率35 W·m^(-1).K^(-1)相近;相同掺杂比例(原子百分数)下C元素热导的同位素效应比S元素显著;室温下聚噻吩单链中^(12)C,^(13)C等比例随机掺杂时的同位素效应最为显著,此时聚噻吩单链的平均热导至少降低了30%;室温下纯聚噻吩单链的热导随C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加近似呈反比例减小,随S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加呈非线性单调增加.该研究对认识和调控聚噻吩这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热输运特性具有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噻吩单链 量子热输运 同位素效应 非平衡格林函数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八叉树颜色量化的图像压缩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振华 沈虎峻 +3 位作者 公佐权 冯平 龚彤艳 邓明森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1-298,共8页
颜色量化(CQ)是减少图像颜色数量的过程,已广泛用于图像压缩。基于八叉树的颜色量化(OCQ)因其编码效率高、内存使用低和调色板选择效果良好而被认为是最流行的CQ算法之一。然而,OCQ应用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关键的本地颜色。... 颜色量化(CQ)是减少图像颜色数量的过程,已广泛用于图像压缩。基于八叉树的颜色量化(OCQ)因其编码效率高、内存使用低和调色板选择效果良好而被认为是最流行的CQ算法之一。然而,OCQ应用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关键的本地颜色。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的自适应八叉树颜色量化(AB-OCQ)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CQ算法相比,由于增加了对局部颜色的适当处理,AB-OCQ可以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在图像压缩比方面,AB-OCQ的综合性能也优于OCQ的。同时,和主流图像文件格式相比,AB-OCQ算法可以在保持压缩的前提下拥有随机访问图像像素数据的特性,该特性能让应用程序在同等内存下存储更多的图像数据,为提高应用程序的效率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技术 颜色量化 八叉树 自适应分块量化 AB-OCQ
下载PDF
甲胺基-甲脒基混合钙钛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毕富珍 郑晓 任志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有机铅卤钙钛矿APbX_3的稳定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对APbX_3钙钛矿中A和X采用不同种类离子混合的化学组分调控是改进其稳定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A位点采用不同比例的甲脒离子(FA)和甲胺离子(MA)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通... 有机铅卤钙钛矿APbX_3的稳定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对APbX_3钙钛矿中A和X采用不同种类离子混合的化学组分调控是改进其稳定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A位点采用不同比例的甲脒离子(FA)和甲胺离子(MA)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FA_(1-x)MA_xPbI_3体系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研究发现FA与MA的混合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其中FA_(0.5)MA_(0.5)PbI_3最稳定。通过分析不同混合比例的结构,揭示了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线性减小;以及带隙随x减小而线性增加。此外,计算结果发现MA所占比例增加时吸收光谱蓝移。研究表明通过FA和MA离子的混合能有效调控钙钛矿的光电性质,从而获得更有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有机-无机钙钛矿 化学组分调控 电子结构 光电性质
下载PDF
可见光引发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武青青 沈虎峻 邓明森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0,共10页
光固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牙科固化、胶粘剂以及3D打印材料等领域。与紫外光固化相比,可见光固化具备辐射安全、固化深度高、设备价格低廉等优势。作为光固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光固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牙科固化、胶粘剂以及3D打印材料等领域。与紫外光固化相比,可见光固化具备辐射安全、固化深度高、设备价格低廉等优势。作为光固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近2~3 a可见光引发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TPO类、萘酰亚胺类、蒽醌类、咔唑类、硅酮类、肟酯类、共轭染料类、光生酸剂类和金属配合物类光引发剂9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见光引发剂的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引发剂 TPO类引发剂 萘酰亚胺类引发剂 金属类引发剂
下载PDF
Catalytic ativitie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CO oxidation: Pt_1/FeO_x vs. Fe_1/FeO_x 被引量:7
18
作者 Jinxia Liang Xiaofeng Yang +2 位作者 Congqiao Xu Tao Zhang Jun L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6-1573,共8页
An FeOx‐based Pt single‐atom catalyst(SAC),Pt1/FeOx,has stimulated significant recent interest owing to its extraordinary activity toward CO oxidation.The concept of SAC has also been successfully extended to other ... An FeOx‐based Pt single‐atom catalyst(SAC),Pt1/FeOx,has stimulated significant recent interest owing to its extraordinary activity toward CO oxidation.The concept of SAC has also been successfully extended to other FeOx supported transition metal systems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However,the FeOx substrate itself(denoted by Fe1/FeOx following the same nomenclature of Pt1/FeOx)as a typical transition metal oxide possesses a very low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CO oxidation,although it can be viewed as Fe1/FeOx SAC.Here,to understand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FeOx‐based SACs for CO oxidation,we have perform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on Pt1/FeOx and Fe1/FeOx for CO oxidation to addr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SACs in terms of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O oxidation and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atalysts.Our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atalytic cycle of Fe1/FeOx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than that of SAC Pt1/FeOx because of a high activation barrier(1.09eV)for regeneration of the oxygen vacancy formed when the second CO2molecule desorbs from the surface.Moreover,density of states and Bader charge analysi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CO oxidation by the SACs Fe1/FeOx and Pt1/FeOx.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fundament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ingle‐atom Pt1and FeOx substrate,and the exception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for CO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 FeOx substrat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CO oxidation
下载PDF
基于中间插件延长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电子结构及单光子吸收谱的研究
19
作者 邓云峰 蔡绍洪 许红斌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16-19,共4页
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B3LYP精度下,用本实验组参与发展的线性标度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中间插件延长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计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它的量子尺寸效应,亦即能量间隙随尺寸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 在杂化密度泛函理论B3LYP精度下,用本实验组参与发展的线性标度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中间插件延长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计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电子结构,得到了它的量子尺寸效应,亦即能量间隙随尺寸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其单光子吸收谱。另外还在包含色散效应(dispersion effect)的密度泛函wB97XD精度下,计算其电子结构和单光子吸收谱。发现在wB97XD精度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能量间隙明显增大,从而导致其单光子吸收谱发现明显的变化。另外两种精度下的体系的能量间隙随尺寸变化情况也不相同。这意味着色散效应对研究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中间插件延长法 电子结构 单光子吸收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