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西南民族地区教育脱贫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玉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4,共9页
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经济建设因人才动力不足而显示出西南地区贫困的独特特点。西南民族地区扶贫的前提和核心是扶智,当下教育扶贫普遍采用的消费扶贫、"非生产性扶贫"和教育援助并没有把教育"... 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成就相对较低,经济建设因人才动力不足而显示出西南地区贫困的独特特点。西南民族地区扶贫的前提和核心是扶智,当下教育扶贫普遍采用的消费扶贫、"非生产性扶贫"和教育援助并没有把教育"以人的思想观念塑造、知识传递、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的功能在扶贫工作中进行有效发挥,导致教育扶贫成效不佳。该文通过广泛的田里调查和GIS分析发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传统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全纳化转型升级,对西南民族地区因教育投入、人才的单向流动、教育输出与地方需求失衡的问题实现有效弥合,为西南民族地区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造血式"扶贫带来了契机。文章结合西南民族地区资源、经济、文化、人口特征,探索实现该地区全面脱贫,如何正视人口在互联网经济下的教育、技术、理念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在"互联网+"中找到人才培养与"内生式"学习的着生点,用教育突围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脱贫 民族教育
下载PDF
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探析——以贵州苗族社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超 钟小斌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98-202,共5页
当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某程度上出现"高原现象",而社区教育探究成为化解此现象的路径之一。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为修复与促进苗族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尝试提出几点策... 当下,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某程度上出现"高原现象",而社区教育探究成为化解此现象的路径之一。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为修复与促进苗族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发展,本文尝试提出几点策略:促使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依托社区建立起苗族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加大苗族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改革力度,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学校教育 协同发展 贵州
下载PDF
基于GIS贫困识别的西南民族地区“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玉昌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较之其他贫困地区,西南民族地区的贫困主要表现在富集的自然、人文资源与滞后的经济、科教水平这对矛盾中。要形成西南民族地区"造血式"脱贫的经济生态,需实施西南民族地区特色"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地区资... 较之其他贫困地区,西南民族地区的贫困主要表现在富集的自然、人文资源与滞后的经济、科教水平这对矛盾中。要形成西南民族地区"造血式"脱贫的经济生态,需实施西南民族地区特色"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与地区资源、人口、战略深度融合,立足精准扶贫的对象、因素识别,通过独特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内容确立与评估检验,充分发挥地区与互联网技术的优化配置升级,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互联网+”
下载PDF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变迁、原因及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小斌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第3期13-16,共4页
本文通过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梳理,将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三个阶段,认为就业结构性矛盾、农业创业环境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完善、二次创业面临挑战等是... 本文通过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梳理,将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三个阶段,认为就业结构性矛盾、农业创业环境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政策不断完善、二次创业面临挑战等是我国农业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重要原因,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进行了政策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 政策变迁 农民
下载PDF
西部地区教育公平70年:“要上学”与“上好学” 被引量:12
5
作者 石玉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8,201,共10页
“要上学”与“上好学”分别指向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处于全国教育排名末端,究其根源,是欠合理制度因社会变迁而造成的结构性紧张。从教育公平视角研究西部地区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分析西部地区教育制... “要上学”与“上好学”分别指向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处于全国教育排名末端,究其根源,是欠合理制度因社会变迁而造成的结构性紧张。从教育公平视角研究西部地区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分析西部地区教育制度效能。要实现西部地区从“要上学”向“上好学”的目标转换,需进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协同创新,加大以人和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专项扶贫,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以及全面改薄,为西部地区提供最适切教育,实现质量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最适合教育 民族教育 上好学 教育均衡
下载PDF
互联网经济下清水江流域民族地区生态脱贫的教育突围 被引量:5
6
作者 石玉昌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返贫率高,因为交通、信息等流通发展缓慢,当地庞大的资源由于滞后的科技、教育水平而无法转变成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提出,深度改变了靠投资拉动的传统经济模... 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基数大,返贫率高,因为交通、信息等流通发展缓慢,当地庞大的资源由于滞后的科技、教育水平而无法转变成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提出,深度改变了靠投资拉动的传统经济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经济中少数民族农民被动的经济地位。在经济转型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结合"互联网+"行动,提升少数民族农村的经济地位,打造与民族地区自然人文生态相适应的"互联网+"经济模式,需要教育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 精准扶贫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以互联网教育转型促进贵州连片贫困地区教育脱贫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玉昌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9,共7页
贫困的表现形式和致因都很复杂,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自的扶贫政策与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建立起人在教育与扶贫中的连接点,表现为扶贫的路径、手段不清晰。贵州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 贫困的表现形式和致因都很复杂,我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各自的扶贫政策与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建立起人在教育与扶贫中的连接点,表现为扶贫的路径、手段不清晰。贵州连片贫困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但贵州的大数据、高速铁路等发展却领先于诸多省(区),为脱贫攻坚带来了契机。通过田野调查和GIS分析,本文试图建立以教育发展为先导的教育脱贫模式,与贵州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梳理出高校"校农合作"的专业与产业协同、高职院校"产-教-研"人才闭合,以及基础教育自信提升等教育脱贫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互联网 脱贫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学在野”之“化”——兼论民族教育田野调查法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玉昌 张诗亚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3,共7页
从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理论与实践着手,对比分析了田野调查的中国本土化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民族教育研究“学在野”之学科特点探讨田野调查方法之“化”,以期对田野调查的中国本土化提供方法理论指导与思考。
关键词 “学在野” 民族教育 田野调查
原文传递
“互联网+”创业模式对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以“有牛米”合作社创业模式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石玉昌 张诗亚 《中国民族教育》 2017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在调查"有牛米"合作社创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要走生态脱贫的新路,打造新型创业教育,构建以移动工具包贯通"云""网""端"为基础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并加强"高校——村寨"... 本文在调查"有牛米"合作社创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要走生态脱贫的新路,打造新型创业教育,构建以移动工具包贯通"云""网""端"为基础的新型创业教育模式,并加强"高校——村寨"结对式智力扶贫。要有针对性地通过政策影响,构筑民族地区特色生态脱贫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与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生态契合、与"造血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背景下的思考
10
作者 白正府 《中国民族教育》 2016年第6期18-20,共3页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往往由于地理等因素得以长期传承,但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少数民族青壮年在内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到沿海地区打工,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弱化,其年幼的子女在生活中由祖父母辈照顾,而在接受基础教育时面对的是现代科学文...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往往由于地理等因素得以长期传承,但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少数民族青壮年在内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到沿海地区打工,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弱化,其年幼的子女在生活中由祖父母辈照顾,而在接受基础教育时面对的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因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基础教育 民族贫困地区 困境 科学文化知识 现代文化 农村劳动力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70年:经验总结与路径新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石玉昌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138,共8页
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县级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不健全,信息化思维难以从基于内容向基于数据转换等问题突出。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程发现,造成西部地区... 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果不明显,县级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估框架不健全,信息化思维难以从基于内容向基于数据转换等问题突出。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程发现,造成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因是基础设施普及难度大,统筹机制不健全和包括资金、技术、师资在内的支撑环境不健全。要提升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应突破信息化建设的时间窗口,依托国家大数据(贵阳)综合实验区加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民族地区资源为基础,进行西部地区特色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创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将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基础教育 民族教育 农村教育 教育信息化
原文传递
侗族鼓楼蕴含的中国古典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玉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9-33,共5页
教育哲学是将哲学观和方法论应用到教育中的一种实践和应用;教育哲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教育思辨与实践,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特色。侗族以鼓楼为文化核心进行的教育实践,始终尊崇"天地—人—神—场所"的... 教育哲学是将哲学观和方法论应用到教育中的一种实践和应用;教育哲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教育思辨与实践,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特色。侗族以鼓楼为文化核心进行的教育实践,始终尊崇"天地—人—神—场所"的对应关联与和谐共生。通过活动,侗族鼓楼所拥有的"场所精神"与"建筑意"得到张扬,成为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同时也是在践行中国古典教育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鼓楼 教育哲学
原文传递
都柳江流域糯稻品种多样性与少数民族用米多样性需求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玉昌 《民族论坛》 2016年第7期20-24,共5页
糯米在都柳江流域被视作必需品,不仅当地少数民族在饮食习惯和生理需求上对其有较大依赖,而且这一物质在当地社会交往、祭祀礼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礼为形式,以米为载体的少数民族礼制制度与交往习俗。少数民族用米的多样... 糯米在都柳江流域被视作必需品,不仅当地少数民族在饮食习惯和生理需求上对其有较大依赖,而且这一物质在当地社会交往、祭祀礼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礼为形式,以米为载体的少数民族礼制制度与交往习俗。少数民族用米的多样性需求促进了糯稻品种的多样性培植与保护,糯稻品种的多样性同时又反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生理的多样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都柳江流域 多样性需求
原文传递
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的当代价值
14
作者 石玉昌 《民族论坛》 2018年第1期49-56,共8页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存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生、互生、创生的集中体现。进行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可发现区域内不同民族的生命旨趣和历史定位以及把握和观察区域内生命、生态、生产的多样性... 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存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生、互生、创生的集中体现。进行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考古可发现区域内不同民族的生命旨趣和历史定位以及把握和观察区域内生命、生态、生产的多样性主题。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在生态脱贫目标下进行都柳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价值实现,需尊重并引导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的现代性变革,以发展工匠的生产创新能力为先导,促产业多元整合循环发展,从而实现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术 考古 价值实现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责泛化的人类学考察
15
作者 石玉昌 吴显姣 《民族论坛》 2018年第4期28-33,共6页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社会变迁、制度性任务推进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调整,教师角色出现了重叠和过度延伸,导致教师职责泛化。通过对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进行抽样,用人类学方法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职责泛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社会期望...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由于社会变迁、制度性任务推进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调整,教师角色出现了重叠和过度延伸,导致教师职责泛化。通过对西南地区云、贵、川三省进行抽样,用人类学方法进行调查发现,教师职责泛化主要表现在教师的社会期望混乱、教师的育人角色弱化和教师的自我职业认知偏误。要切实解决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责泛化的问题,需要进行操作性的教师职责调适,通过加强法律约束,厘清教师职责的责任边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教师的专业化和育人时间回归实现教师育人职责的应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职责泛化 民族教育
原文传递
侗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文化风险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石玉昌 《民族论坛》 2015年第9期68-72,共5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财富。侗寨的旅游开发会使得传统文化面临诸多风险,在开发过程中进如何行文化避险,但靠传统的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下需求,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这把双刃箭,变挑战为契机,是实现侗寨旅游开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侗族 旅游开发 文化风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