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9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长卿中的天然产物XCQ-9对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韦学耐 杨坤 +3 位作者 刘琴 赵鹏 晏英 李艳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徐长卿中天然产物XCQ-9抑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Jurkat细胞作为白血病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0(空白对照)、2.5、5、10、20、40μmol/L XCQ-9作用24、48、72 h后对Jurkat细胞增... 目的探讨徐长卿中天然产物XCQ-9抑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Jurkat细胞作为白血病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0(空白对照)、2.5、5、10、20、40μmol/L XCQ-9作用24、48、72 h后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0(空白对照)、2.5、5、10μmol/L XCQ-9作用于Jurkat细胞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XCQ-9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述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中胱天蛋白酶9(Caspase-9)、活化的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活化的PARP(Cleaved PARP)、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不同浓度XCQ-9均可显著降低Jurkat细胞的存活率(P<0.01),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趋势。5、10μmol/L XCQ-9作用48 h后均可显著诱导Jurkat细胞凋亡(P<0.05或P<0.01),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P<0.01)。10μmol/L XCQ-9作用24 h后,可显著下调细胞中CDK1、Caspase-9蛋白的表达(P<0.01),上调细胞中Cyclin B1、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XCQ-9通过诱导G2期阻滞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并激活Caspase通路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Q-9 徐长卿 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胱天蛋白酶途径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美 魏福晓 +1 位作者 万科 王道平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234-236,共3页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高素质科学人才培养的物质保障。重点实验室普遍拥有较多高精尖仪器,而大型仪器设备...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重要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重点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高素质科学人才培养的物质保障。重点实验室普遍拥有较多高精尖仪器,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及人才培养。本文探讨了如何培养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仪器利用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建设 大型仪器 管理与维护
下载PDF
FMEA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华林 孙超 +3 位作者 彭小玉 魏墚铉 吕旷 李? 《大众科技》 2018年第10期98-100,共3页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其基本原理、实施流程及要点,结合FMEA在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阐明FMEA应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可行性。作为风险管理模式的FMEA方法,...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其基本原理、实施流程及要点,结合FMEA在实验室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阐明FMEA应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可行性。作为风险管理模式的FMEA方法,可量化识别实验室化学品管理潜在失效模式的控制点,能有效降低RPN值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 实验室 化学品管理 风险管理
下载PDF
贵州产白刺花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青 杨小生 +2 位作者 朱海燕 郝小江 宋宝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6-987,共2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白刺花 贵州 种子 槐属植物 西南地区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
下载PDF
贵州苗药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甘秀海 周欣 +3 位作者 陈华国 龚小见 张建新 王道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色谱技术从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Schltr.)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Ⅰ),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Ⅱ),27-羟基-α-香树脂醇(Ⅲ),β-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Ⅴ),熊果酸(Ⅵ),β-... 利用色谱技术从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Schltr.)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Ⅰ),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Ⅱ),27-羟基-α-香树脂醇(Ⅲ),β-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Ⅴ),熊果酸(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甙(Ⅷ),大黄素(Ⅸ)。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骨藤 化学成分 三萜 蒽醌
下载PDF
贵州苦丁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欣 赵超 +1 位作者 杨付梅 杨小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贵州苦丁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贵州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泽贵 梁光义 +1 位作者 周欣 曹佩雪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 目的比较研究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与野生赤胫散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为赤胫散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有关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滤纸片法测试赤胫散挥发油抑菌活性。结果经计算机检索并结合文献调研,从贵州人工种植赤胫散中分离出5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6%,从贵州野生赤胫散中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出18种,鉴定率为30%。两种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差异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贵州赤胫散挥发油无抑菌活性。结论贵州赤胫散挥发油主要成分是棕榈酸,棉子油酸,亚麻仁油酸,植醇,但其含量不完全相同,而且每种赤胫散辉发油都含有其特异组分。两种不同来源的赤胫散挥发油都无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胫散 挥发油 抗菌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GIS的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模型比较及空间分异分析——以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皓 何腾兵 +2 位作者 池永宽 林昌虎 李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7-70,F0003,共5页
探究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工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以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为材料,利用ArcGIS1O.0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望谟县乐元... 探究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工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以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为材料,利用ArcGIS1O.0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对比选择最优的克里格插值模型.结果显示: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拟合的最优理论模型是二次有理式模型,搜索方向为8 Sectors,搜索点数为2~12是较好的选择,R2为0.926; C0/sill值为0.76,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空间相关性减弱,并逐渐趋于均一化;通过绘制有机质的克里格插值分布预测图,为研究区有机肥的施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 耕地 有机质 空间分异
下载PDF
贵州土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贺祝英 周欣 +2 位作者 王道平 徐必学 梁光义 《贵州科学》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土荆芥全草挥发性成分 ,用气相色谱 /质谱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鉴定出 48个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主要有吉马烯D、β 石竹烯、吉马...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土荆芥全草挥发性成分 ,用气相色谱 /质谱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鉴定出 48个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主要有吉马烯D、β 石竹烯、吉马烯B、β 榄香烯、莪术烯、β 侧柏烯和α 杜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中草药 生物活性 相对百分含量 贵州 土荆芥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贵州洞穴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GZWMJZ-152的抗菌活性产物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彦伶 许言超 +5 位作者 龚倩玉 饶青 左明星 朱伟明 林昌虎 王立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75-682,共8页
目的研究贵州梵净山洞穴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GZWMJZ-152的抗菌活性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 目的研究贵州梵净山洞穴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GZWMJZ-152的抗菌活性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烟曲霉GZWMJZ-15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烟曲霉酸(1)、gliotoxin(2)、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3)、fumiquinazoline A(4)、pseurotin A(5)、fumitremorgin C(6)、verruculogen(7)、fumitremorgin B(8)、fumiquinazoline C(9)。化合物1和2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和黄海希瓦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625~2.0μg/m L。结论来源于洞穴土壤的真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真菌 活性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天然产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占南 杨小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本文以表格的方式简单介绍天然含硫化合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式及生物活性等,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天然含硫化合物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数。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含硫化合物 研究进展 化学结构 分子量 药物
下载PDF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姗 梁光义 潘卫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对贵州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辅以理化常数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八烷酸甘油脂I、伞形花内酯-7-O-... 目的:对贵州夏枯草的化学成分及单体化合物抗结核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解析技术辅以理化常数进行测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八烷酸甘油脂I、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II、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III、对羟基苯甲酸IV、β-香树脂醇乙酸酯V、迷迭香酸甲酯VI。结论:化合物II、III、I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II、IV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化学成分 抗结核活性
下载PDF
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欢 周谣 +5 位作者 张灿 刘青 周萍 李金玉 娄华勇 潘卫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7,共9页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 为深入探究血人参中的活性物质成分,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血人参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血人参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得到2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酮(1)、豆甾烷3,6-二酮(2)、6β-羟基-豆甾-4-烯-3-酮(3)、(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美迪紫檀素(5)、sativan(6)、2′,4′-二羟基查尔酮(7)、6,7-dimethoxy-4-hydroxy-1-naphthoic acid(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2,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0)、(9E,11E)-13-oxo-9,11-ocatadecadienoic acid(11)、(9E,11E)-13-oxo-9,11-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3)、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4)、pinellic acid(15)、9-oxo-10E,12E-octadecadienoic acid-(2S)-2,3-dihydroxypropyl ester(16)、β-谷甾醇(17)、白桦脂酸(18)、3β-hydroxyolean-12-en-11-one(19)、高丽槐素(20)、珊瑚菜素(21)、棕榈酸(22)。其中,化合物1-3、7、11-16均为首次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6、18、19、21均为首次从血人参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木蓝属植物血人参的化学结构类型,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人参 木蓝属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211种贵州民族中草药抑制HBsAg的体外实验研究
14
作者 舒莉萍 左丽 +2 位作者 李永念 陈阿英 杨小生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8期701-702,共2页
目的筛选贵州民族中草药对HBsAg的作用。方法选取 2 11种贵州省民族中草药提取物分别与HBsAg 37℃作用 1小时 ,通过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HBsAg与药物作用前后的含量 ,计算HBsAg经药物作用后下降的百分率 ,筛选出有效的药物。结果 2... 目的筛选贵州民族中草药对HBsAg的作用。方法选取 2 11种贵州省民族中草药提取物分别与HBsAg 37℃作用 1小时 ,通过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HBsAg与药物作用前后的含量 ,计算HBsAg经药物作用后下降的百分率 ,筛选出有效的药物。结果 2 11种药物中筛选出 2 4种药物有抗HBsAg作用 ,占总数的 11 4 %。结论贵州民族中草药中有部分药物对HBsAg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民族中草药 抑制作用 HBSAG 体外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原
下载PDF
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 被引量:4
15
作者 郝小江 《贵州科学》 2000年第1期26-30,共5页
本文根据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发展的某些趋势和动态 ,论述了植物化学 (天然产物化学 )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作用 ,并就我国天然活性成分、天然药物和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植物化学 天然药物 天然活性成分 中药
下载PDF
鹅不食草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6
作者 杨柳 高奇 +3 位作者 周浪 李齐激 杨娟 杨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4-1930,共7页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 目的:研究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鹅不食草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检测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炎症介质NO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鹅不食草中共分离纯化得到2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角鲨烯(2)、羽扇烯酮(3)、蒲公英甾醇(4)、无羁萜(5)、蒲公英甾酮(6)、伪蒲公英甾醇醋酸酯(7)、lupeol acetate(8)、β-谷甾醇(9)、9-羟基百里酚(10)、8-hydroxy-9-isobutyryloxy-10(2)-methylbutyryloxythymol(11)、8,10-di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12)、E-pcoumaryl-alcohol ethyl ether(13)、2-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14)、3-deuteriomethyl-5-methyl-2,3-dihydrobenzofyran(15)、间苯二甲醚(16)、香草酸(17)、ethyl-2-(3,4-dihydroxyphenyl)acetate(18)、5-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9)、吲唑(20)、糙叶败酱碱(21)、5-(hydroxymethyl)-2,4,4-trimethyl-2-cyclohexen-1-one(22)。结论:其中,化合物2、3、5、6、13~22为首次从石胡荽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5、17、19~22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不食草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贵州省生物资源与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
17
作者 龙成昌 孙超 +1 位作者 陈会明 陈翔 《贵州科学》 2018年第5期1-3,共3页
就贵州科学院牵头建设的贵州省生物资源与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思路及其功能及应用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推进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资源 环境 大数据平台 构建
下载PDF
贵州省2种菊科植物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泽欢 江维克 顾玮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1期1781-1783,共3页
在野外考察和整理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菊科标本时,发现2种该科的新分布植物:尖羽千里光Senecio acutipinnus Hand.-Mazz.和紫背黄鹌菜Youngia purpimea Y.L.Peng,W.B.Ju,X.F.Gao et Y.D.Gao。其中,尖羽千里光是云南... 在野外考察和整理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菊科标本时,发现2种该科的新分布植物:尖羽千里光Senecio acutipinnus Hand.-Mazz.和紫背黄鹌菜Youngia purpimea Y.L.Peng,W.B.Ju,X.F.Gao et Y.D.Gao。其中,尖羽千里光是云南特有种,紫背黄鹌菜是2015年发表的四川特有的黄鹌菜属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羽千里光 紫背黄鹌菜 狭域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下载PDF
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贵州三宝酒”配方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雪 李立郎 +2 位作者 王瑜 杨娟 杨小生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90-97,107,共9页
以贵州三宝(天麻、灵芝、杜仲)为配方原料,将其制作成一款富有酱香型风味又有健康属性的配制酒。采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以γ-氨基丁酸(GAB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天麻浸提液、灵芝浸提液和杜仲浸提液不同配比... 以贵州三宝(天麻、灵芝、杜仲)为配方原料,将其制作成一款富有酱香型风味又有健康属性的配制酒。采用D-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以γ-氨基丁酸(GAB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天麻浸提液、灵芝浸提液和杜仲浸提液不同配比对其影响。获得贵州三宝酒的最佳配方为天麻浸提液49%、灵芝浸提液30%、杜仲浸提液21%,同时进行验证试验,优化后贵州三宝酒的GABA、T-AOC和感官评分分别为0.121 mg/mL、5.78μmol/mL、92.02分,与预测值相近。将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进行香气成分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是主要的香气成分;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18.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最优混料设计 贵州三宝酒 挥发性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马缨杜鹃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爱 李齐激 +4 位作者 杨艳 廖秀 王丽 杨娟 杨小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及其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 目的:研究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 Franch.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及其质谱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从马缨杜鹃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ododendrol(1)、(-)-rhododendrin(2)、benzyl-β-D-glucopyranoside(3)、(1R,7R,10S)-11-O-β-D-glucopyranosyl-4-guaien-3-one(4)、槲皮素(5)、methyl-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6)、(-)-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木糖苷(8)、3,5-dimethoxyl-4-hydroxylphenyl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9)、α-tocopherylquinone(10)、α-亚麻酸(11)、亚油酸(12)、β-谷甾醇(13)、lawsaritol A(14)、28-羟基-β-香树脂醇(15)。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枯菌有显著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和25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3、4、6、9、10、14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8、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杜鹃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