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高速公路限速调整实施效果评价工作模式研究
1
作者 付义书 代莉芳 +1 位作者 郑云壮 王招贤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第25期159-161,共3页
2013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对全省的高速公路限速方案进行调整。此后,贵州省高速公路飞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贵州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784km,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限速调整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的限速方... 2013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对全省的高速公路限速方案进行调整。此后,贵州省高速公路飞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贵州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784km,全省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限速调整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的限速方案迫在眉睫。该研究对国内不同省份限速调整工作的实施方式进行梳理分析,并对贵州省内高速公路的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先选取典型试验路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并基于试验路段评估经验与遇到的困难,形成专项指南,在行动指南的指导下分阶段开展限速调整实施效果评估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限速调整 效果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硅负离子涂料的公路隧道侧壁耐污亮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义书 聂易彬 +3 位作者 史玲娜 文森 涂耘 吴金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7-114,共8页
为解决因公路隧道侧壁涂层材料耐污性差而导致的亮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硅负离子疏水性涂料,并从原理分析、试验测试和工程应用3个方面对其耐污效果进行研究与总结。基于耐污亮化原理对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的纳米二... 为解决因公路隧道侧壁涂层材料耐污性差而导致的亮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纳米硅负离子疏水性涂料,并从原理分析、试验测试和工程应用3个方面对其耐污效果进行研究与总结。基于耐污亮化原理对其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的纳米二氧化硅含量为5%,改性剂含量为3%时涂层的耐污效果最好,而当涂层颜色为白色,平整度极高时其亮化效果最好。在沪渝高速垭口隧道开展涂层的工程实例应用表明:1)涂层在不同时期的反射系数总体保持在0.7以上,经过运营并清洗后反射系数下降约3%,耐污亮化性能较好;2)基于涂装前后的隧道照明参数、MTPA、侧壁清洗成本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涂层的应用能改善照明安全性及舒适性,并降低80%的侧壁清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侧壁涂层 耐污性 照明亮化 反射系数
下载PDF
基于注视特性的公路长大隧道壁面标作用效果评估
3
作者 陈庆香 史玲娜 +2 位作者 文森 涂耘 吴金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4-150,共7页
为解决公路长大隧道中应急逃生及避险区域的安全诱导性和辨识度不佳,从而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影响逃生效率等问题,在隧道侧壁亮化涂装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强紧急避险区域安全警示诱导的新型壁面标技术,并计算得到满足动态行车条件下驾驶... 为解决公路长大隧道中应急逃生及避险区域的安全诱导性和辨识度不佳,从而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影响逃生效率等问题,在隧道侧壁亮化涂装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加强紧急避险区域安全警示诱导的新型壁面标技术,并计算得到满足动态行车条件下驾驶员视觉辨识性的壁面标设计参数。在羊鹿山隧道的人行横通道和紧急停车带进行壁面标现场应用,并选择10名驾驶员进行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驾驶员注视指标数据,基于注视熵和注视转移特性来评估壁面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应用了壁面标的隧道中行驶时:1)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范围更广,对各区域的注意力分配更平均,行车安全性更高;2)驾驶员对道路远处和侧壁区域的关注程度更高,诱导警示效果较好,有助于提升紧急逃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长大隧道 壁面标 注视特性 交通安全 实车试验
下载PDF
基于对数螺旋曲面模型的盾构隧道被动破坏极限支护力分析与数值验证
4
作者 杨洋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4-484,共11页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的被动破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数螺旋曲面轮廓的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首先,假设盾构隧道的被动破坏机构为三维空间中的对数螺旋曲面轮廓,基...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的被动破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数螺旋曲面轮廓的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极限支护力计算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首先,假设盾构隧道的被动破坏机构为三维空间中的对数螺旋曲面轮廓,基于该假设,建立被动极限支护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实现盾构隧道被动破坏机构的三维可视化与支护力的计算。为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埋深、土体内摩擦角条件下的盾构隧道掌子面的变形与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盾构隧道的被动破坏模式逐渐从突变式“脆性”破坏向渐变式“延性”破坏发展。此外,土体内摩擦角和隧道埋深也是影响被动极限支护力的关键因素。在浅埋和低内摩擦角的地层条件下,盾构支护力对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影响显著,当支护力超过极限值时,隧道易发生井喷式破坏。因此,在此类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施工中,需特别关注支护力的变化,以避免隧道失稳破坏的发生。通过对比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理论模型在埋深较小的情况下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但在埋深较大的条件下,理论模型对极限支护力的估计存在偏高的问题。因此,在深埋隧道的支护力设计中,建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更为准确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三维上限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