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琢 邵西仓 +2 位作者 何颖 江隐奇 叶茵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马尾损害的180例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所有患者双侧脊旁肌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损害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马尾损害的180例患者,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所有患者双侧脊旁肌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并记录腓总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出波率及潜伏期、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及阴部诱发电位。结果: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率为83.3%(300/360条),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7.8%(122/180条),脊旁肌、肛门括约肌出现失神经电位异常率为57.4%(620/1080块),F波异常率为33.3%(120/360条),LSEP异常率为27.2%(98/360条),感觉传导正常。各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尾损害中运动神经传导和阴部诱发电位异常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马尾损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受压综合征 神经传导 电生理学 肛门括约肌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及F波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颖 李应龙 +4 位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李玉琢 叶茵 江隐奇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79-283,287,共6页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患者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及F波与脊髓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CSCI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双上肢正中神经SLSEP、双下肢胫神经SLSEP、双上肢正中神经F波、双上肢尺神经F波检测结果,同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记录入院时颈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以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运动评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组进行SLSEP、F波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下肢P40潜伏期、P40波幅、上肢N20潜伏期、N20波幅、正中神经F波、尺神经F波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P40潜伏期延长、P40波幅下降、N20潜伏期延长、N20波幅下降及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与MRI脊髓损伤信号长度、A-SIA运动评分有相关性。结论:CSCI患者SEP、F波异常与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联合MRI、临床运动功能评估,是对感觉、运动系统神经功能检测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SCI)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 F波
下载PDF
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监测对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效果
3
作者 张弘弛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观察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初诊疑似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VEEG+表面蝶骨电极监... 目的观察表面蝶骨电极联合脑电图检查在颞叶内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初诊疑似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VEEG+表面蝶骨电极监测,对比3种检查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定位结果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93%(93/100)高于REEG 23%(23/100)、VEEG 86%(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面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88%(37/42)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1%(9/42)、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灶性癫痫患者诊断中,VEEG联合表面蝶骨电极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94%(33/35)高于REEG、VEEG检查痫性放电检出率29%(10/35)、8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疑似颞叶内侧癫痫的患者,无论何种发作形式,颞区痫样放电占77%(77/100)明显高于其他脑区14%(14/100)。VEEG+蝶骨电极对于病灶侧别的单侧测定率59%(59/100)高于REEG、VEEG及MRI检测的11%、54%、30%(11/100、54/100、30/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骨电极+VEEG联合监测对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骨 脑电描记术 癫痫 颞叶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评估及其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颖 李玉琢 +3 位作者 陈静 潘明茜 张勇 李晓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分析偏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肌电图与痉挛评估的诊断价值及术中电生理监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1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临床痉挛程度评分,按临床痉挛程度评分分为一般痉挛组(27例)和严重痉挛组(4例),对所有患... 目的分析偏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肌电图与痉挛评估的诊断价值及术中电生理监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1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临床痉挛程度评分,按临床痉挛程度评分分为一般痉挛组(27例)和严重痉挛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颤搐放电、面神经传导速度(MCV)、瞬目反射、侧方扩散(L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记录术中LSR情况。根据术中LSR消失与否,将患者分为LSR消失组和LSR残留组,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观察和比较这2组患者的面肌痉挛术后临床疗效评估情况。结果一般痉挛组和严重痉挛组患者的术前肌电图检查,LSR均为阳性表现,面神经MCV均在正常范围,而针极肌电图观察到的颤搐放电和瞬目反射、术前BAEP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31例患者的LSR是否消失,患者分为LSR残留组(15例)和LSR消失组(16例)两组,比较各组术后1周(痊愈患者残留组1例,消失组3例;明显缓解患者残留组3例,消失组7例)、术后3个月(痊愈患者残留组5例,消失组7例;明显缓解患者残留组3例,消失组6例)及术后半年时(痊愈患者残留组5例,消失组12例;明显缓解患者残留组9例,消失组2例)患者的面肌痉挛恢复情况,LSR消失组和LSR残留组组内上述3个时间点的临床疗效评估比较,痉挛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半年时间点优于术后3个月且优于术后1周时间点(P<0.05);术后同一时间点的痉挛恢复比较,术后1周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为消失组显著优于残留组(P<0.05),而术后3个月和术后半年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肌电图能对面肌痉挛范围及程度、面神经兴奋性提供客观诊断评估依据;术中电生理实时监测,能帮助术者客观评估减压效果,及时发现避免周围神经牵拉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神经电生理 预后
原文传递
瞬目反射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颖 李晓裔 +3 位作者 邵西仓 李玉琢 王盼 张代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变化特征,探讨其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31例意识障碍患者行BR、BAEP检查,同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个月后进行预后判断...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变化特征,探讨其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 2015年1月至12月,31例意识障碍患者行BR、BAEP检查,同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个月后进行预后判断。结果 BAEP、BR分级与GC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2,P<0.05)。BAEP、BR各级预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9.644,P<0.01)。结论 BAEP、BR检查方便易行,能敏感地反映脑干功能,并能反映脑干不同传导通路,两者联合检查能更加客观地为预后评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意识障碍
下载PDF
昏迷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代君 吴云 +6 位作者 刘姝 张弘弛 何颖 方俐 徐菲菲 李想 申志微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昏迷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及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5例昏迷患儿进行EEG监测,根据EEG异常程度分为4组:Ⅱ级组(17例)、Ⅲ级组(66例)、Ⅳ组(16例)、Ⅴ级组(16例),对4组进行改良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目的:分析昏迷患儿的脑电图(EEG)表现及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15例昏迷患儿进行EEG监测,根据EEG异常程度分为4组:Ⅱ级组(17例)、Ⅲ级组(66例)、Ⅳ组(16例)、Ⅴ级组(16例),对4组进行改良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各组GCS评分的差异性,以及EEG异常程度与GCS评分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GCS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EG分级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918,P=0.000),与预后呈正相关(r=0.818,P=0.000)。结论:昏迷患儿的昏迷程度与EEG异常程度具有相关性,根据EEG表现能判断脑功能损害的程度,这对昏迷患儿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患儿 脑电图(EEG)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盼 何颖 李玉琢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49-350,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特点,探讨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并已确诊为GBS的40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合... 目的:分析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特点,探讨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并已确诊为GBS的40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合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评估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结果:40例GBS患者中,SEP异常率为80%,F波异常率为90%,MCV异常率为58%,SCV异常率为33%,SNAP异常率为20%,CMAP异常率为30%,DML异常率为23%。F波及下肢SEP异常率远远高于SCV及MCV异常率。结论:下肢SEP在GBS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下肢SEP也可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应用于早期GBS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体感诱发电位(SEP) F波
下载PDF
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H反射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颖 邵西仓 +3 位作者 李晓裔 李应龙 李玉琢 王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 目的观察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H波潜伏期(H-lat)、H波最大波幅(Hmax)、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比(Hmax/Mmax)、H波发展斜率/M波发展斜率比(Hslp/Mslp)和H波阈值/M波阈值比(Hth/Mth)等指标的特征性表现,并明确桡侧屈腕肌H反射对上肢痉挛程度、病程长短进行客观反映的价值。方法比较桡侧屈腕肌H反射5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采用改良Ashworh量表(MAS)为病例组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并与桡侧屈腕肌H反射的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将病例组按病程再次分组,用与MAS有相关性的H反射指标在不同病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H-La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18±0.52)、(16.60±1.61),H-max在两组分别为(4.84±2.22)、(1.38±1.07),Hmax/Mmax在两组分别为(0.39±0.20)、(0.15±0.15),Hslp/Mslp在两组分别为(0.59±0.15)、(0.16±0.12),该四个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痉挛上肢Hslp/Mslp、Hmax/Mmax、Hmax指标与MAS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3、r=0.742、r=0.300,P <0.05),但前两者相关性更高,H-Lat与MAS评分无相关关系(r=-0.395,P> 0.05)。在病程≤1年和> 1年的分组中,Hslp/Mslp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ax/M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以用H反射Hslp/Mslp指标来客观评价高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痉挛的程度、反映痉挛病程的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颈段脊髓损伤 痉挛 上肢H反射 桡侧屈腕肌
下载PDF
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后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方俐 申志微 +3 位作者 徐菲菲 陈春春 肖维蓉 李晓裔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成人和儿童早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入住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2例CPR后成人患者和37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后48 h内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成人和儿童早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8月入住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2例CPR后成人患者和37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后48 h内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的79例CPR后成人和儿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资料,以及记录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血流速度和频谱资料。将患者按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分为低灌注、高灌注、血管痉挛和血流大致正常4种类型。比较成人和儿童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差异。结果成人低灌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儿童〔23.8%(10/42)比5.4%(2/37),P<0.05〕,儿童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37.8%(14/37)比16.7%(7/42),P<0.05〕。成人低灌注、高灌注、血管痉挛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低于血流大致正常者(分:4.50±0.85、4.50±1.34、5.43±1.90比8.14±2.73,均P<0.05);儿童低灌注和高灌注状态的GCS评分均明显低于血管痉挛和血流大致正常者(分:4.50±2.12、6.27±0.90比9.71±1.33、12.9±1.66),且血流大致正常患儿GCS评分明显高于低灌注、高灌注和血管痉挛者(分:12.90±1.66比4.50±2.12、6.27±0.90、9.71±1.33,P<0.05)。低灌注状态下成人和儿童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人高灌注、血管痉挛及血流大致正常状态下的GCS评分均明显低于儿童(分:4.50±1.34比6.27±0.90、5.43±1.90比9.71±1.33,8.14±2.73比12.90±1.66,均P<0.05)。低灌注和高灌注成人预后不良患者数较儿童明显增多(例:10比1,15比5,均P<0.05);血管痉挛和血流大致正常成人和儿童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R后早期成人低灌注和高灌注的发生率均高于儿童,且成人在这两种脑灌注状态下预后不良比例亦高于儿童。TCD可以方便、客观地监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脑灌注,评估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心肺复苏 脑血流 脑灌注 预后
下载PDF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李玉琢 何颖 +2 位作者 江隐奇 陈静 叶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54-55,共2页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应用肌电图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和临床诊断,即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 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应用肌电图检测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接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和临床诊断,即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肌电图检测结果,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出率。结果:经分析,纳入患者肌电图检测诊出疾病124例(62.00%),其中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20例(60.00%)、胫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10例(55.00%)、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96例(48.00%)、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76例(38.00%);而临床诊断诊出疾病80例(40.00%);两种诊断方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肌电图检测诊断周围神经病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患者异常神经,提高病症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检测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瞬目反射检测的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核团兴奋性机制研究
11
作者 何颖 李玉琢 +4 位作者 陈静 叶茵 江隐奇 张勇 李应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基于面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面肌痉挛患者(面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 目的基于面肌痉挛患者瞬目反射特征的分析,进一步验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63例面肌痉挛患者(面肌痉挛组)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接受神经电生理评估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痛组)、8例面瘫后遗联带运动患者(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上述受试者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包括R1潜伏期、R1波幅、R2起始潜伏期、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患侧记录R2’’起始潜伏期、患侧记录R2’’波幅、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的差异;进一步依据痉挛严重程度(三星医疗中心评分系统评估)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4级,依据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探查所见的与面神经接触的责任血管数量将面肌痉挛组患者分为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分析各组患者间瞬目反射检测指标增大/延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或差异性。结果 4组受试者间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面肌痉挛组患者的R1波幅明显高于三叉神经痛组、面瘫后遗联带运动组,R2波幅、患侧记录R2’’波幅、R2末端潜伏期及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痉挛严重程度面肌痉挛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随着痉挛严重程度升高而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根责任血管组与2根及以上责任血管组患者间R1波幅增大发生率、R2波幅增大发生率、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患侧记录R2’’波幅增大发生率、患侧记录R2’’末端潜伏期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肌痉挛患者的瞬目反射特征为R1波幅增高及R2末端潜伏期延长,该特征佐证了面肌痉挛发病的面神经核团兴奋性增高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瞬目反射 面神经核团兴奋性
原文传递
典型婴儿痉挛症1例报告
12
作者 李想 张弘弛 吴云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一种婴儿时期所特有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表现为成串痫性痉挛发作,常导致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和倒退,治疗效果欠佳。现报道l例典型IS患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关键词 婴儿痉挛症 癫痫 脑电图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动脉狭窄与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志微 李晓裔 +3 位作者 邵西仓 方俐 张代君 刘姝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检出率。方法 137例经TCD筛查有脑动脉狭窄患者,之后行DSA(25例)或MRA(52例)或CTA(60例)检测。分析比较TCD...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检出率。方法 137例经TCD筛查有脑动脉狭窄患者,之后行DSA(25例)或MRA(52例)或CTA(60例)检测。分析比较TCD与DSA、MRA及CTA检测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结果 TCD与DSA对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CTA对脑血管的检出率明显低于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对脑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与DSA相近,而高于MRA和CTA,说明TCD价廉,操作方便,可靠性强,是筛查脑动脉狭窄的很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在鉴别不同病因面肌痉挛和脑干及其周围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西仓 李晓裔 +1 位作者 何颖 韩国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在鉴别Bell麻痹后遗症、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肌痉挛,以及脑干及其周围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行LSR检测的患者128例。根据手术证实、头... 目的探讨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在鉴别Bell麻痹后遗症、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肌痉挛,以及脑干及其周围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行LSR检测的患者128例。根据手术证实、头颅MRI及病史将患者分为Bell麻痹后遗症致面肌痉挛组(简称Bell麻痹组,37例)、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致面肌痉挛组(简称血管压迫组,69例)、脑干及其周围肿瘤组(22例;5例有轻度面肌痉挛)。所有患者均行面肌肌电图、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侧LSR检测。结果128例患者中,5例Bell麻痹组患者检测到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其中3例可检出少量失神经电位,其余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肌电图均未见异常。37例Bell麻痹组和69例血管压迫组患者痉挛侧均检出LSR,阳性率均为100.0%;22例脑干及其周围肿瘤组患者中,10例(45.4%)在病灶同侧检出LSR(包括5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3例两侧均记录到LSRoBell麻痹组、血管压迫组、脑干及其周围肿瘤组LSR波潜伏期分别为(6.4±2.3)ms、(10.6±3.7)ms及(16.4±5.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面肌痉挛患者均可检测到LSR,但LSR波潜伏期存在差异;部分没有面肌痉挛临床表现的脑干及其周围肿瘤患者也可检测到L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侧方扩散反应 脑干肿瘤
原文传递
听觉靶和非靶刺激序列听觉诱发相关电位与年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裔 邵西仓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随增龄听觉诱发相关电位(AERPs)的变化特征,分析AERPs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随增龄的认知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对健康成年人按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0例进行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oddball模式)AERPS检...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人随增龄听觉诱发相关电位(AERPs)的变化特征,分析AERPs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随增龄的认知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对健康成年人按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30例进行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oddball模式)AERPS检测,测量Cz点记录的P50、N100和P2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Pz点记录的N200和P3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分析上述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3组组间反应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青年组(519.33±33.65)ms、中年组(521.52±39.81)ms和老年组(531.46±43.26) ms(F=1.89,P=0.107).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P50波幅增大[(2.03±0.31)μV比(1.83±0.23)μV,t=2.17,P=0.032],P300潜伏期延长[(343.17±30.70)ms比(323.54±24.56)ms,t=2.23,P=0.028],P300波幅降低[(13.88±3.15)μV比(15.62上2.12)μV,t=2.35,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P50波幅增大[(2.39±0.40)μV比(2.03±0.31)μV,t=4.73,P=0.000],N200潜伏期延长[(222.16±29.40)ms比(206.04±28.98)ms,t=2.12,P=0.039],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373.83±45.90) ms比(343.17±30.70)ms,t=5.12,P=0.000;(10.68±4.16) μV比(13.88±3.15)μV,t=4.9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所有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P50波幅、P300潜伏期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0.67、0.64,均P=0.000);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P50波幅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008 μV/年、0.012 μV/年和0.016 μV/年,P300潜伏期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0.917 ms/年、1.148 ms/年和1.715 ms/年. 结论 健康成年人AERPs的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年龄相关,且随增龄P50波幅逐渐增高,P300潜伏期逐渐变长,在老年人中呈加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刺激 诱发电位 听觉
原文传递
睡眠诱发脑电图监测对成人癫痫诊断的价值探析
16
作者 张弘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探讨睡眠诱发脑电图监测在成人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疑似癫痫并行24h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成人954例,视频脑电图结果阴性,且自愿再次进行剥夺睡眠VEEG监测者133例,对比自然睡眠... 探讨睡眠诱发脑电图监测在成人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疑似癫痫并行24h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成人954例,视频脑电图结果阴性,且自愿再次进行剥夺睡眠VEEG监测者133例,对比自然睡眠与剥夺睡眠V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分析对睡眠剥夺检测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然睡眠脑电图异常率75.89%,癫痫样放电检出率68.66%;剥夺睡眠脑电图异常率85.32%,癫痫样放电检出率77.67%,剥夺睡眠脑电图异常率、癫痫样放电检出率更高(P<0.05)。以剥夺睡眠后VEEG是否监测到痫样放电作为因变量,将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次数、有无治疗史、过去史、家族史、影像学有无异常、VEEG有无背景异常作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作频率、发作次数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疑似癫痫患者,首次VEEG为阴性者,可再次行剥夺睡眠VEEG监测以提高癫痫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诱发 剥夺睡眠 视频脑电图 癫痫
下载PDF
床旁常规脑电图在重症监护室意识障碍病人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刘姝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期111-111,共1页
目的:探讨床旁常规脑电图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障碍不同水平的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EICU、NICU、PICU、CCU、RICU)收治198例不同水平意识障碍患者所做的床旁常规脑电图资料。结... 目的:探讨床旁常规脑电图在重症监护病房意识障碍不同水平的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EICU、NICU、PICU、CCU、RICU)收治198例不同水平意识障碍患者所做的床旁常规脑电图资料。结果:弥漫性θ活动59例,弥漫性δ活动46例,间断节律性δ活动7例,阵发高波幅δ活动1例,暴发-抑制3例,癫痫样活动35例,三相波3例,α昏迷1例,β昏迷1例,低电压或电静息,29例。余10例患者脑电图均正常。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入院时大都有不同水平的意识障碍。而此类患者有表达困难或不能、病情变化快、不易察觉的特点。床旁常规脑电图作为快速、有效的大脑意识水平和病情的初步评估手段,对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做出判断,进行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常规脑电图 重症监护病房 意识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