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2 位作者 李晓荣 封广才 彭秋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酿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构成以及抗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酿酒用糯高粱单产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平均单产增幅25%以上;穗粒数、穗粒重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1.7%、62.7%;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为19.8%、62.7%;株高降低24.9%,茎粗增加9.5%;节间数增加0.9个,节间长缩短13.3cm;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显著;倒伏率、发病率下降显著,成穗率明显提升。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穗粒数、穗粒重,穗粒数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倒伏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70和0.928,株高、茎粗与倒伏率相关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910;产量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发病率显著负相关。总的结果表明,主穗一、二级枝梗数的增加提高了糯高粱的穗粒数,植株株高的降低、茎粗的增加促进了抗倒性的提升,抗病性的提升保证了后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最终提高了糯高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抗逆性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追氮量和比例对糯高粱“红缨子”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青风 高杰 +9 位作者 彭秋 汪灿 周棱波 张国兵 赵强 张春兰 邵明波 罗奎 张跃 汪家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0,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拔节期—抽穗期—开花后10 d:0—0—0为T1;100—0—0为T2;40—60—0为T3;30—50—20为T4;20—50—30为T5;20—40—40为T6,即6个处理)对糯高粱的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拔节期—抽穗期—开花后10 d:0—0—0为T1;100—0—0为T2;40—60—0为T3;30—50—20为T4;20—50—30为T5;20—40—40为T6,即6个处理)对糯高粱的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籽粒氮积累量和产量。不同追肥时期和比例组合之间相比,两年的T4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总量和籽粒氮积累量均最大,与T3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T5和T6;两年的T4产量最大,与T3、T5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和T6;不同处理间糯高粱的穗长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2017年T4的穗粒数显著高于T1,2018年显著高于T1、T2和T3。2017年T4的穗粒重显著高于T1、T2和T6;2018年显著高于除T5之外的其他处理。T4的氮素农艺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增收均高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以T4方式合理追施氮肥,促进了糯高粱生长、增加了氮肥利用率、穗粒数、穗粒重和最终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是高粱最佳的氮肥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积累总量
下载PDF
提高糯高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的适宜密度和施氮量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6 位作者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赵强 张春兰 邵明波 彭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52-2262,共11页
【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影响着作物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研究糯高粱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水平组合,为贵州高粱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2017和2018年在贵州省仁怀市开展裂区... 【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影响着作物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效率。研究糯高粱的适宜密度和氮肥水平组合,为贵州高粱绿色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贵州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2017和2018年在贵州省仁怀市开展裂区设计的田间试验。主区为密度,设置低(9×10^(4)株/hm^(2))、中(11.25×10^(4)株/hm^(2))、高(13.5×10^(4)株/hm^(2))3个水平;副区为氮肥用量,设施N 0、120、240、36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代表不施氮和低、中、高氮水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糯高粱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含量,成熟期测产。【结果】糯高粱产量在中密度和中等氮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4805和4768 kg/hm^(2)。中、高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的平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4.93%和51.13%;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主要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的同步提高。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氮素)积累总量、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糯高粱的氮肥利用率、表观回收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及氮素生理效率在中高密度下增加显著,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逐级递减。种植密度(D)、氮肥水平(N)与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2169.72D+7.14N-94.52D2-0.016N 2+0.059DN-8198.737,达到最高产量7720.92 kg/hm^(2)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1.53×10^(4)株/hm^(2)和234.29 kg/hm^(2)。【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可显著提高贵州糯高粱的产量,促进干物质、氮素的积累和转运,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糯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1.53×10^(4)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3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氮水平 氮素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杰 李青风 +2 位作者 李晓荣 封广才 彭秋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构成以及花后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动态、光能截获量(L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性能逐步提高,新品种(...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构成以及花后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动态、光能截获量(L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性能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25.5%和23.4%;穗粒数、穗粒重平均分别显著增加44.6%和58.9%;花后LAI平均分别为3.41和2.14,新品种较老品系增加59.3%;花后37d,SPAD值降幅分别为23.8%和81.2%;新品种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较老品系分别增加16.1%和34.3%,胞间CO2浓度降低23.5%;新品种的花期Li较老品系增加8.3%,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与Pn、LAI、SPAD值、光能截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n、Li与SPAD值、LAI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花后叶片失绿变缓、光化学效率的提高以及Li的增加可能是糯高粱单产随年代更替稳步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干物质积累 产量构成 光合速率 光能截获
原文传递
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差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杰 李晓荣 +2 位作者 封广才 李青风 彭秋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 以贵州省新老两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产量、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逐步提高,新品种较老品系2年平均分别增加25.5%、23.4%和35.2%;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占比平均分别为32.6%和31.2%,显著高于老品系;新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平均分别为65.2%和49.6%,较老品系分别提高10.2%和12.2%;新品种的干物质、氮素转运量分别较老品系增加12.1%和32.5%,其中新品种的叶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分别较老品系提高3.0%和4.1%。同时贵州糯高粱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量和转运量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花后氮素积累与转运能力的增强促成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从而提升了贵州糯高粱新品种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素转运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酒用糯高粱品种红缨子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杰 封广才 +5 位作者 李晓荣 李青风 汪灿 张国兵 周棱波 彭秋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为探明贵州地区糯高粱氮肥高效利用的施肥技术,以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20(N120)、240(N240)、360(N360)、480(N480)、和600kg/hm^(2)(N600)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糯高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糯高粱产量、干物... 为探明贵州地区糯高粱氮肥高效利用的施肥技术,以品种红缨子为研究对象,设置0(N0)、120(N120)、240(N240)、360(N360)、480(N480)、和600kg/hm^(2)(N600)6个施氮水平,研究了糯高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糯高粱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增施氮素较不施氮素能够显著提高糯高粱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其中以N240处理增幅最大,较N0处理分别增加28.87%、35.83%和49.6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糯高粱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呈下降趋势。利用二次多项式和平方根模型分别拟合糯高粱产量和效益的施氮效应,当施氮量分别为294.5和252.6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分别为168.2和132.7kg/hm^(2)时效益最大。兼顾产量、效益及氮肥利用效率,120~24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氮肥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