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腥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分析
1
作者 陆秋丹 赵璐 陈峥宏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内生菌属。用摇瓶发酵法制备内生菌发酵液,将发酵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通过24孔板抑菌试验检测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验检测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分离到内生细菌60株和内生真菌27株。其中,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群,分别占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78%和41%。检测到9株内生菌(Kg_(3)、Tg_(23)、Kg_(9)、Tg_(3)、Zg_(3)、Kj_(2)、Ty_(9)、Ty_(2)、Zy_(3))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有抑菌活性,其中内生菌Kg_(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具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其中芽胞杆菌属和刺盘孢属的含量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内生菌 幽门螺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密度感应调节子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周青帅 赵行行 +5 位作者 李冬梅 崔古贞 陈峥宏 任玮 齐晓岚 洪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 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 目的密度感应系统与细菌生长状态、毒力改变、生物膜形成、运动能力改变以及参与细菌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对药物的抗性等相关。大肠埃希菌密度调节子C(Escherichia coli quorum sensing regulator C,qseC)是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受体,探究其对大肠埃希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嗜热二型内含子基因打靶系统(Thermotargetron)构建大肠埃希菌HMS174菌株qseC基因失活突变株,测定其生长速率、溶血能力、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表型的变化,以及对酸碱和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肠埃希菌HMS174 qseC627s位点的打靶载体,该载体基因失活效率为100%。对比大肠埃希菌HMS174与ΔqseC627s突变株的表型发现,突变株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降低、溶血能力丧失、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减弱、对酸、碱的耐受能力降低。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ΔqseC627s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甲硝唑耐受性降低。结论大肠埃希菌HMS174中qseC基因缺失后,突变株表型和对抗外界压力因素发生了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密度感应系统 Thermotargetron 突变株表型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
3
作者 陆秋丹 糜孟衡 +3 位作者 崔古贞 张峥嵘 吴晓娟 陈峥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置于-80℃冻存3个月后再复苏,根据冻存后MIC下降情况判断其耐药性是否稳定。对获得的AMX最高MIC值的克隆H390r和出发菌株H390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并鉴定与H390r获得的AMX高水平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通过AMX筛选获得4个AMX高水平耐药克隆,MIC分别为12、32、64和≥256 mg/L,经-80℃冻存后,MIC均未发生改变。相比于亲本菌株H390,AMX稳定耐药克隆H390r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与AMX耐药性相关的编码RND外排系统的hefC、编码孔蛋白的hopB与hopC和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ftsI。H390r在有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对AMX的MIC大幅降低。结论AMX能够在不稳定耐药的Hp中筛选出稳定耐药的克隆;H390r存在与AMX耐药相关的hefC、hopB、hopC和ftsI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H390r获得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不稳定耐药 稳定耐药
下载PDF
新型抗菌肽Mt-22S3对白念珠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李彩多 曾晔 +4 位作者 石艳萍 张迎春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5-380,396,共7页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及荧光检测法观测Mt-22S3作用C.al...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及荧光检测法观测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以荧光检测法测定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Mt-22S3对C.albicans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分析Mt-22S3对C.albicans细胞DNA的影响。结果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细胞内ROS增高,且随着Mt-22S3浓度升高,细胞内ROS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发现,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t-22S3可引起C.albicans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的发生,且Mt-22S3浓度越高,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现象越明显;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Mt-22S3与C.albicans DNA孵育后产生明显的凝胶阻滞现象。结论Mt-22S3可进入C.albicans细胞内发挥抗菌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内ROS积累、去极化线粒体膜、诱导细胞凋亡和死亡、结合DN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活性氧 细胞凋亡 抗菌肽 线粒体膜电位 DNA凝胶阻滞
下载PDF
家蝇三龄幼虫Mdctl基因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常振策 李忠旬 +3 位作者 贾利娜 修江帆 国果 吴建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构建家蝇C型凝集素基因(Mdctl)原核表达体系,对Mdctl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dctl基因及编码蛋白;将构建的pET28a(+)/Mdctl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 目的:构建家蝇C型凝集素基因(Mdctl)原核表达体系,对Mdctl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dctl基因及编码蛋白;将构建的pET28a(+)/Mdctl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通过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Ni-IDA法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Blot对其鉴定。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dctl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333 bp,共编码11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3.13 kDa,等电点为4.49,信号肽位于1~22位氨基酸之间;Mdctl蛋白中存在Clect结构域,属于C型凝集素超家族;Mdctl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Mdctl蛋白两端融合6×His标签后的总分子量相一致。结论:成功构建Mdctl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Mdctl基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住院患儿血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慧军 易莎莎 +6 位作者 祝洁 陈强 刘宝 李静 费樱 沈祥春 江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05-711,共7页
目的:分析住院血培养阳性患儿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0~14岁住院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442例,置于BACTECTMFX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中培养,取少量培养物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分离病原菌,使用Walk Away 96型全自动细菌鉴... 目的:分析住院血培养阳性患儿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0~14岁住院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442例,置于BACTECTMFX全自动血液细菌培养仪中培养,取少量培养物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分离病原菌,使用Walk Away 96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 6软件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敏感实验进行分析。结果:住院血培养阳性患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肠杆菌属;新生儿和婴儿以CNS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幼儿以CNS和其他肠杆菌属为主,学龄前期儿童以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学龄期儿童以CNS、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厄他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且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非发酵菌对各类抗生素均存在耐药菌株,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4. 7%和77. 6%。结论:不同年龄段血培养阳性儿童致病菌分布有所不同,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可选择的抗生素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分布特征 血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思波 黄敏慧 +4 位作者 张迎春 李彩多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2-510,519,共10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学的影响;以XTT法测定MAF-1A衍生物对不同阶段生... 目的探讨抗菌肽MAF-1A衍生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通过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学的影响;以XTT法测定MAF-1A衍生物对不同阶段生物膜活性的影响及生物膜80%抑制浓度(SMIC_(80));采用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qRT-PCR等分析MAF-1A衍生物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机制。结果MAF-1A衍生物对白念珠菌的MIC、MFC及SMIC_(80)均低于模板肽,分别为62.5μg/mL、125μg/mL和62.5~125μg/mL。MAF-1A衍生物可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的黏附和菌丝形成,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使菌细胞黏附及菌丝形成相关基因(ALS3、HWP1、SUN41、UME6)的mRNA表达量降低(t_(UME6)=12.42,P<0.001;t_(ALS3)=12.20,P<0.001;t_(SUN41)=7.206,P<0.001;t_(HWP1)=22.52,P<0.001);可使形成中的生物膜和成熟生物被膜活性明显降低(t_(250)=3.680,P<0.05;t_(500)=4.153,P<0.05;t_(1000)=4.934,P<0.05;t_(250)=0.5335,P<0.05;t_(500)=1.504,P<0.05;t_(1000)=6.431,P<0.05)。62.5μg/mL浓度的MAF-1A衍生物即可直接破坏白念珠菌成熟生物膜结构,引起成熟生物膜的细胞凋亡、ROS含量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MAF-1A衍生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白念珠菌生物膜活性,不仅能通过抑制细胞黏附、菌丝形成来干扰生物膜的早期形成,还能通过直接损伤以及ROS累积、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所引发的细胞凋亡来破坏成熟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白念珠菌 生物膜 细胞凋亡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
8
作者 彭秀玲 邵瑞瑞 +7 位作者 田艳 黄孝彬 陈绍海 文胜 陈峥宏 崔古贞 齐晓岚 洪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以1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水样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及蛋白并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成功分...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以1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水样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及蛋白并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长尾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命名为KP-ZS5,pH稳定性实验表明KP-ZS5不耐强酸(pH≤3);限制性片段酶切多样性(RFLP)分析表明,KP-ZS5基因组中存在3个BglⅡ酶切位点,预计总基因组大小为20000~30000 bp;裂解谱实验表明,KP-ZS5可以感染33%(6/18)的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株;SDS-PAGE结果显示,在KP-ZS5外壳蛋白由3种蛋白组成,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5~48 kDa。结论成功分离出1株长尾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ZS5,该噬菌体具有较广的宿主范围和pH值耐受性,外壳蛋白组成简单,仅含3种分子量为35~48 KDa的组分,具有在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噬菌体 生理生化特征 双层平板法 噬菌体疗法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株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9
作者 姚梦玮 李玉迁 +4 位作者 徐庆胜 方小菡 魏洪 迟茜文 刘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8-576,共9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株(MV-Hu191)在体内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4T1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V-Hu191对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MV-Hu191处理对M...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麻疹减毒活疫苗191株(MV-Hu191)在体内外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4T1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V-Hu191对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MV-Hu191处理对MDA-MB-231细胞中蛋白质谱的影响,多重数据库筛选蛋白质谱中的典型差异蛋白质并进行GO、KEGG、亚细胞定位与功能注释。瘤内注射1×106 TCID50 MV-Hu191干预4T1细胞移植瘤模型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中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MV-Hu191具有抑制MDA-MB-231和4T1细胞增殖的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MV-Hu191作用MDA-MB-231细胞后明显上调蛋白质有38个、下调有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黏附、信号受体激活、细胞代谢、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22个差异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位于细胞外,KEGG功能分类显示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最多且均为上调蛋白,包括C4A、C8B、SERPINF2、A2M、SERPINC1、CTSB、SERPING1、C5;PPI预测发现免疫相关差异蛋白与CD4、CD8、TNF-α及IL-6相互关联。体内实验结果显示,MV-Hu191干预组小鼠脾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MV-Hu191显著抑制MDA-MB-231、4T1细胞增殖及拮抗4T1细胞荷瘤小鼠成瘤性,其机制可能是MV-Hu191通过激活免疫效应分子实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溶瘤病毒 MV-Hu191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4T1细胞 细胞增殖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鱼腥草共附生细菌组成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陆秋丹 徐芳 +3 位作者 崔古贞 刘翔 张峥嵘 陈峥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85-92,共8页
【目的】了解鱼腥草共附生细菌的组成,以及小鼠食用新鲜鱼腥草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探明鱼腥草的药用价值及其相关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鱼腥草进行共附生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用鱼腥草(... 【目的】了解鱼腥草共附生细菌的组成,以及小鼠食用新鲜鱼腥草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探明鱼腥草的药用价值及其相关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鱼腥草进行共附生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用鱼腥草(试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灌胃20 d,在灌胃前和停止灌胃7 d后分别采集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粪便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鱼腥草共附生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85.45%、10.52%和1.63%。试验组中,灌胃后与灌胃前相比,小鼠粪便菌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并未增加;菌群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显著增高。灌胃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小鼠粪便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上,试验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新鲜鱼腥草能增加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以及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结构;鱼腥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共附生细菌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厚壁菌门 拟杆菌门
下载PDF
新型抗菌肽Mt-22S3对白念珠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的作用
11
作者 李彩多 曾晔 +4 位作者 石艳萍 张迎春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29-1336,共8页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菌落配制菌悬液,与31.3~500.0 mg/L Mt-22S3进行孵育,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t-22S3抗C.albicans最低...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壁及细胞膜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菌落配制菌悬液,与31.3~500.0 mg/L Mt-22S3进行孵育,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t-22S3抗C.albicans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电镜观察Mt-22S3对C.albicans细胞壁、细胞膜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法观察Mt-22S3对C.albicans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以0、250 mg/L Mt-22S3分别作用C.albicans细胞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t-22S3对C.albicans细胞壁合成相关基因[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CHS1)、几丁质合成酶基因2(CHS2)、几丁质合成酶基因3(CHS3)、β-葡聚糖合成相关蛋白kre1基因(KRE1)、β-葡聚糖合成相关蛋白kre6基因(KRE6)及甘露糖蛋白65基因(MP65)]和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相关基因[角鲨烯环氧化酶基因(ERG1)、C-22甾醇去饱和酶基因(ERG5)、甾醇24-C-甲基转移酶基因(ERG6)及5-甲基四氢蝶酰基三谷氨酸-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MET6)]信使RNA(mRNA)的表达。结果Mt-22S3对C.albicans的MIC为125 mg/L,MFC为250 mg/L;经Mt-22S3作用后,扫描电镜可见C.albicans菌细胞出现形态不规则、表面褶皱等细胞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显示C.albicans细胞壁完整性未见明显改变,但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膜出现松弛、不连续及产生孔洞等病理改变;C.albicans细胞膜的通透性随着Mt-22S3浓度升高而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与0 mg/L Mt-22S3组相比,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细胞壁CHS1、CHS2、CHS3、KRE1、KRE6及MP65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膜ERG1、ERG5、ERG6及MET6 mRNA表达下降(P<0.0001)。结论Mt-22S3不仅可直接破坏C.albicans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还能降低细胞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细胞壁 细胞膜 通透性 抗菌肽 稳定性 麦角甾醇
下载PDF
抗菌肽-Mt6的理化特性和抗菌活性及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12
作者 黄敏慧 曾晔 +4 位作者 张迎春 李彩多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抗菌肽-Mt6(AMPs-Mt6)的理化特性、抗菌活性及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作用。方法以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残基替换法设计AMPs-Mt6,并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理化特性;挑取对数生长期C.alb... 目的探讨抗菌肽-Mt6(AMPs-Mt6)的理化特性、抗菌活性及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作用。方法以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为模板,采用氨基酸残基替换法设计AMPs-Mt6,并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理化特性;挑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枯草杆菌(B.subtilis)、大肠埃希菌(E.coli)、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及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菌落制备细胞悬液,取菌液100μL和相同体积不同终浓度(156.25~2500.00 mg/L)的AMPs-Mt6稀释液混匀,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AMPs-Mt6对上述各菌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真菌浓度(MFC)及最小杀细菌浓度(MBC);取(0.5~2.5)×10^(6)cfu/L的C.albicans菌液100μL和相同体积不同终浓度(0.25~64.00 mg/L)的氟康唑(FL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及5-氟胞嘧啶(5-FC)药物稀释液混匀,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上述各药物对C.albicans的MIC和MFC;采用棋盘格法检测AMPs-Mt6分别与FLC、AmB、ITC、5-FC联合使用时对C.albicans的体外抑制活性,并以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判定联合效应。结果AMPs-Mt6为带有9个正电荷数、疏水性为0.451、α-螺旋占比81%的两亲性多肽;AMPs-Mt6对C.albicans的MIC为312.50 mg/L,对所检测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S.aureus、B.subtilis及P.aeruginosa的MIC为625.00 mg/L,对E.coli、S.paratyphi、K.pneumoniae的MIC为1250.00 mg/L;AMPs-Mt6与AmB、ITC及5-FC联合时,FIC index值分别为0.19、0.36及0.37,表现为协同效应;AMPs-Mt6与FLC联合时,FIC index值为0.63,为相加效应。结论与模板肽MAF-1A相比,AMPs-Mt6的理化性质得到优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增强,与抗真菌药FLC、AmB、ITC及5-FC联用可增强各药物对C.albicans的抑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家蝇抗真菌肽-1A 分子改造 抗菌肽-Mt6 抗菌活性 联合抗菌实验
下载PDF
抗菌肽MAF-1A洐生肽的设计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13
作者 黄敏慧 曾晔 +4 位作者 张迎春 李彩多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衍生肽的设计及其抗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活性。方法采用序列截短及氨基酸残基替换法设计4条MAF-1A衍生肽,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 ATCC10231制备成浓度为(0.5~2.5)×10...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衍生肽的设计及其抗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活性。方法采用序列截短及氨基酸残基替换法设计4条MAF-1A衍生肽,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取对数生长期C.albicans ATCC10231制备成浓度为(0.5~2.5)×10^(6)cfu/L的菌液,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4条衍生肽对C.albicans的抗菌活性,另设MAF-1A组(25~1600 mg/L MAF-1A处理)、氟康唑(FLC)对照组(0.25~64.00 mg/L FLC处理);采集健康人全血,离心取血细胞制作重悬红细胞,与不同终浓度(25~400 mg/L)活性衍生肽混匀,分为MAF-1A组、MAF-1A22S3组、MAF-1A20S3组、MAF-1A18S5组、MAF-1A16S5组、阳性对照(0.1%Triton X-l00处理)及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处理],采用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各组红细胞的溶血率;制备(1.0~5.0)×10^(9)cfu/L菌液,与不同终浓度[1、2、4×最小抑菌浓度(MIC)]活性衍生肽稀释液混合,设MAF-1A组(1、2、4×MIC MAF-1A处理)和FLC(1、2、4×MIC FLC处理)对照组,分别于0、4、8、12、16、20及24 h取混合菌液100μL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平板上37℃培养,记录菌落数,绘制时间-杀菌曲线检测MAF-1A、MAF-1A22S3及FLC对C.albicans的杀菌动力学;制备1.0×10^(9)cfu/L C.albicans菌液,加不同终浓度(1、2、4×MIC)的活性衍生肽稀释液,设MAF-1A(1×MIC MAF-1A处理)、FLC(1×MIC FLC处理)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BS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C.albicans的形态学改变。结果4条衍生肽对C.albicans均具有抗菌活性,MIC和MFC值均较模板肽MAF-1A降低,其中MAF-1A22S3的抗菌活性增加最为明显;衍生肽MAF-1A22S3、MAF-1A20S3溶血活性低于模板MAF-1A,其中MAF-1A22S3的溶血性最低(6×MIC范围内溶血率<5%);MAF-1A22S3对C.albicans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同浓度时杀菌效率强于模板肽MAF-1A和FLC对照组;衍生肽MAF-1A22S3作用后C.albicans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裂痕、胞质外溢、细胞皱缩及裂解死亡等病理改变,且细胞损伤程度与衍生肽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衍生肽MAF-1A22S3体外抗真菌效果明显,且体外溶血性低,其机制可能与破坏菌细胞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抗菌肽 家蝇抗真菌肽-1A 分子改造 衍生肽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茂宁 邱文 +6 位作者 牛雪可 王梅竹 赵亮 张金娟 田敏 廖万清 康颖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8,634,共7页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较感染小鼠前后菌株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结果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d内死亡速率差异显著(χ2=82.5,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组;各来源菌株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水平皆高于感染小鼠前(F=7.89,P<0.05),不同来源区别显著(F=4.96,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感染小鼠前均未曾测得磷脂酶活力的各来源菌株中,在感染小鼠后仅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组小鼠肾脏分离株可测得磷脂酶活力,但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两组间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磷脂酶活力无显著差异(F=2.54,P>0.05);各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均未测得脂肪酶活力。结论在宿主体内白念珠菌表达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能力相较于体外有增强;在不同宿主环境状态下,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潜在表达能力有差异,即宿主免疫状态越弱时,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潜在表达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磷脂酶 脂肪酶 小鼠模型
下载PDF
几株真菌对白酒丢糟纤维素水解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明春艳 王颜颜 +6 位作者 曹煜 邱婷婷 夏茂宁 牛雪可 邱文 万会燕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筛选对丢糟中纤维素水解能力强的真菌菌株。方法:选择7株具有水解纤维素酶的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以丢糟为唯一营养物质的酸性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培养24 h时培养基上水解圈及真菌直径... 目的:筛选对丢糟中纤维素水解能力强的真菌菌株。方法:选择7株具有水解纤维素酶的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初筛、以丢糟为唯一营养物质的酸性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观察培养24 h时培养基上水解圈及真菌直径,测定液体培养基中丢糟的减重率及纤维素的水解率,筛选高效水解丢糟中纤维素的真菌。结果:从7株真菌中筛选出G-7 Trichoderma reese,G-1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G-2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G-3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4株高效水解丢糟中纤维素的真菌,在CMCNa-刚果红培养基上培养6 d的水解圈直径D/菌饼直径d(D/d))为6.0∶7.5、1.7∶2.7、5.2∶7.5、5.0∶7.5;在丢糟酸性固体培养基上G-7、G-1、G-2、G-3生长良好,对丢糟的降解能力依次是65.73%、61.90%、61.22%、59.62%,对丢糟中纤维素的水解大小依次是57.62%、54.22%、49.41%、44.21%。结论:G-1、G-2、G-3、G-7为高效水解菌株;利用CMCNa-刚果红培养基判断菌株对纤维素的水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丝状真菌处理丢糟,有利于丢糟的转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丢糟 纤维素酶 水解 培养基 酒糟
下载PDF
中国东海海水中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俞辰 牛雪可 +7 位作者 邱文 王颜颜 兰咏哲 张笑娟 明春艳 夏茂宁 廖万清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78-382,388,共6页
目的:对中国东海海水进行细菌分离,为东海海水中微生物的鉴定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取自中国东海海岸线(约北纬30°、东经118°)水域海水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扩增分离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采用Chelex法提取DNA... 目的:对中国东海海水进行细菌分离,为东海海水中微生物的鉴定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取自中国东海海岸线(约北纬30°、东经118°)水域海水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扩增分离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采用Chelex法提取DNA,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邻接法构建16S 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认分离得到弧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同时分离的弧菌属菌株和弧菌属常见致病菌株进行耐药性比对分析。结果:从中国东海海岸线水域的海水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弧菌属菌株DH-1和DH-2,分子学分析鉴定DH-1为Vibrio marisflavi,DH-2为Vibrio hangzhouensis;经抗生素试验比对,海水分离的弧菌属菌株与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等常见的临床致病菌株对某些抗生素具有相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分离的弧菌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系统发育树 16S RRNA基因 东海海水
下载PDF
三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茂宁 牛雪可 +5 位作者 邱文 黄劲 王梅竹 赵亮 廖万清 康颖倩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73-377,388,共6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方法:选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7~11 d、14~18 d及... 目的:探讨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对小鼠致病性的差异。方法:选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7~11 d、14~18 d及21~25 d 3个时期段,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数及死亡率;无菌分离肾脏靶器官,观察各组小鼠的肾指数及肾脏负荷;收集从肾脏分离得到的白念珠菌,比较3种不同来源白念珠菌株菌丝形成能力。结果:3种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 d内死亡率、小鼠肾指数及其肾脏分离菌株菌丝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AIDS、VVC、健康人来源组;小鼠肾脏负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株来源与其致病性强弱有关,菌株的菌丝形成能力是更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小鼠 模型 动物 肾指数 肾脏负荷 菌丝形成
下载PDF
家蝇 u93基因的原核表达与体外抗菌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素贞 王涛 +5 位作者 龙慧玲 国果 杨阳 常振策 王兵 吴建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目的:构建家蝇u93基因原核表达体系,检测重组表达产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u9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将前期构建的p ET29a-u93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 目的:构建家蝇u93基因原核表达体系,检测重组表达产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u9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将前期构建的p ET29a-u93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通过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纯化重组蛋白,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u93重组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u93编码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363 bp,共编码12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3. 35 k D,等电点为7. 52,信号肽位于1~20位氨基酸之间;u93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相一致; u93重组蛋白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 mg/L、对近平滑念珠菌MIC为12. 5 mg/L、对克柔念珠菌MIC为12. 5 mg/L、对热带念珠菌MIC为12. 5 mg/L,但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生长繁殖。结论:成功构建u93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的u93蛋白对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u93 基因 原核表达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家蝇抗菌肽MAF-1A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志翠 邓思波 +4 位作者 张迎春 吴坤 马晓琳 吴建伟 王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家蝇抗菌肽MAF-1A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IAV)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CPE、MTT法及qRT-PCR评价MAF-1A体外抗IAV活性,采用MTT法测定MAF-1A对MDCK细胞的毒性;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进一... 目的探讨家蝇抗菌肽MAF-1A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IAV)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CPE、MTT法及qRT-PCR评价MAF-1A体外抗IAV活性,采用MTT法测定MAF-1A对MDCK细胞的毒性;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进一步分析MAF-1A抗IAV的作用机制。结果MAF-1A对IA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89.8±2.97)μg/mL,而对MDCK细胞的毒性较小;MAF-1A可直接破坏IAV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浓度为1.56μg/mL的MAF-1A即可抑制IAV引起的红细胞凝集;对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134.7±10.31)μg/mL。结论抗菌肽MAF-1A具有体外抗IAV活性,除能直接破坏IAV的结构外,还可能通过与血凝素HA1亚基结合、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而阻止IAV的感染,提示MAF-1A具有多靶点抗IA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MAF-1A 甲型流感病毒 抗病毒活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贵长猕猴桃腐烂菌的侵染途径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丽 魏洪 +3 位作者 黄亚励 徐红 孙晓红 蒋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 为了明确贵长猕猴桃腐烂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可能的侵染途径,选取其花、鲜果及腐烂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猕猴桃花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为漏斗多孔菌(Polyporus arcularius)、平革菌属(Phanerochaete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猕猴桃鲜果果肉中分离到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鲜果果皮中分离到3种真菌,分别是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es);从腐烂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分别是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3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其中小新壳梭孢菌和拟茎点霉是贵长猕猴桃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贵长猕猴桃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可能主要是在采收、运输和包装过程中进入猕猴桃内,引起猕猴桃的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浸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