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uins在衰老相关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宇村曦 吴明松 刘建国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400-407,413,共9页
目的衰老是指机体生理和心理功能随增龄呈渐进性衰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地依赖于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调节许多与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随着年... 目的衰老是指机体生理和心理功能随增龄呈渐进性衰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地依赖于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许多与衰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调节许多与衰老相关的信号通路。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炎、口腔癌和根尖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增加,Sirtuins在该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Sirtuins家族的一般情况,Sirtuins与衰老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和Sirtuins在衰老相关的口腔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 衰老 信号通路 牙周炎 口腔癌 根尖周病
下载PDF
硒及硒纳米颗粒生物学机制与口腔常见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璐瑶 顾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813-4822,共10页
背景:硒作为人体所需的微量非金属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总结硒及其纳米颗粒在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在口腔医学领... 背景:硒作为人体所需的微量非金属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总结硒及其纳米颗粒在抗炎、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selenium,selenium nanoparticles,oral neoplasms,caries,dental pupal disease,periapical disease,dental implant”为英文检索词,以“硒,硒纳米颗粒,口腔癌,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口腔种植”为中文检索词,分别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文献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4年2月。经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仔细阅读,最后选择74篇文献进行全面综述。结果与结论:(1)硒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通过合成硒蛋白,以抗氧化机制为核心,调节各种细胞因子和介导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产生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2)硒除了在口腔癌、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等方面可用于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外,更多的是可作为新型口腔材料在口腔领域应用,例如:用于开发新型牙科封闭剂或根管系统消毒剂,又或在优化口腔种植材料性能等方面有所应用;(3)生物安全性是影响硒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形式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作用。硒在口腔材料学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纳米颗粒 口腔癌 龋病 牙髓根尖周病 口腔种植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肖茜文 管晓燕 刘建国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463-465,共3页
蛋白质组一词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1]首次提出,是蛋白质和基因组两词的合并,意指“一种细胞、组织乃至一种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鉴定和分析蛋白质组的科学即为蛋白质组学[2]。蛋白质组学除了分离和识别蛋... 蛋白质组一词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1]首次提出,是蛋白质和基因组两词的合并,意指“一种细胞、组织乃至一种生物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鉴定和分析蛋白质组的科学即为蛋白质组学[2]。蛋白质组学除了分离和识别蛋白质,它还利用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翻译后的修饰(如磷酸化、羟基化、糖基化、乙酰化)相互之间的作用分析蛋白质的功能。与基因组不同,蛋白质组是动态的,一方面从整体上揭示生物体或细胞的蛋白质活动,另一方面也从机体或细胞的蛋白质水平发现和研究生命活动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更具整体性和可调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口腔疾病 标记物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建国 敬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合成加工的主要场所及钙的存储库,参与了各项生理活动,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如缺氧、毒性物质等时,内质网则会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蛋白加工或钙调节的紊乱,损害细胞,扰乱生理功能,这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自噬则...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合成加工的主要场所及钙的存储库,参与了各项生理活动,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如缺氧、毒性物质等时,内质网则会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蛋白加工或钙调节的紊乱,损害细胞,扰乱生理功能,这也是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自噬则是一种细胞保护机制,能够清除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及未折叠和错误折叠大分子蛋白,缓解内质网应激,提供新的物质及能量,帮助细胞恢复稳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内质网应激和自噬与疾病的发生均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内质网应激与自噬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作用做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自噬 口腔疾病
下载PDF
pIgR/sIgA与口腔疾病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国 赵玉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7-681,共5页
黏膜免疫系统是抵御各种抗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口腔受黏膜免疫系统的保护,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对于保护口腔黏膜表面病原体的传播和维持口腔稳态至关重要。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作为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是sIgA形成和分... 黏膜免疫系统是抵御各种抗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口腔受黏膜免疫系统的保护,唾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对于保护口腔黏膜表面病原体的传播和维持口腔稳态至关重要。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作为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是sIgA形成和分泌的关键参与者。pIgR对口腔细菌的防御起重要作用,减少颌下腺组织中pIgR的表达将抑制sIgA向唾液中的分泌,sIgA水平的降低使细菌更易进入上皮表面导致各种疾病。本文就pIgR/sIgA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IgR/sIgA在口腔局部微环境中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 口腔疾病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抗体转运
下载PDF
口腔疾病治疗中如何应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真 李小兰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4060-4067,共8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免疫调节特性作用于疾病的具体机制不明,因此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口腔疾病的治疗、...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免疫调节特性作用于疾病的具体机制不明,因此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从不同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后免疫细胞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口腔致病菌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免疫细胞、口腔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牙周炎、牙菌斑、龋齿、Toll样受体”为中文检索词;“tooth-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immune cells,oral diseases,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eriodontitis,dental plaque,dental caries,toll-like receptor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与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的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有关的文献。总计得到文献221篇,64篇文献符合标准。结果与结论: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被分离提出的这20年里,研究人员对几种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实验,初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以差异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各种免疫调节蛋白,并因此激活它们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特定刺激因素激活间充质干细胞和口腔致病菌激活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途径,可能会提高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愈合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效率,从而在疾病治疗方式上作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特性 口腔致病菌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技术与口腔疾病、牙种植及组织再生 被引量:2
7
作者 龙茜 管晓燕 +2 位作者 王倩 胡欢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91-1798,共8页
背景:自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以来,转录组测序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手段,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亦十分广泛。目的:通过检索、筛选和阅读文献,综述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在口... 背景:自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以来,转录组测序技术成为科学研究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研究手段,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亦十分广泛。目的:通过检索、筛选和阅读文献,综述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在口腔医学领域各学科中的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以及PubMed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ranscriptome,sequencing technology,RNA-seq,microarray,oral cancers,OSCC,periodontal,caries,pulp disease,tooth development,DPSCs,PDLSCs,orthodontics,implant”,中文关键词为“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微阵列,口腔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牙周病,龋病,牙髓病,牙齿发育,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正畸,种植”,重点查阅2015年至2020年间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2篇文献对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转录组测序技术发展历程中,RNA-seq技术是目前在科学研究中优势最大的,因为其具有准确度高、通量大、价格低等优点。在口腔医学领域,该技术用于口腔鳞癌、牙周炎、牙体牙髓病、牙再生和正畸种植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针对同一种类疾病的研究没有体现出各研究之间的联系,且内容局限。从各研究之间的联系和扩展研究内容范围着手,相信口腔医学能有更多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龋病 牙齿发育 转录组 口腔癌 牙髓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种植
下载PDF
绿原酸治疗口腔溃疡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锦婷 张泽 +5 位作者 林静 李胤宏 罗廷炎 陈巧妮 顾瑜 白国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灼烧法在72只雌性SD大鼠左右两侧颊黏膜建立口腔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高浓度组(10.0mg/mL绿原酸溶液)、中... 目的探讨绿原酸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灼烧法在72只雌性SD大鼠左右两侧颊黏膜建立口腔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高浓度组(10.0mg/mL绿原酸溶液)、中浓度组(5.0mg/mL绿原酸溶液)、低浓度组(2.5mg/mL绿原酸溶液)和对照组。造模后,高、中、低浓度组溃疡表面局部给予绿原酸溶液,每天2次,对照组溃疡表面不予处理。各组分别于首次给药后第3、5、7天处死大鼠6只,比较大鼠口腔溃疡黏膜面愈合情况,并对溃疡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血清中TNF-α、SOD的变化水平。结果高、中、低浓度组的溃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浓度组的固有层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上皮修复明显。实验第3、5、7天,低、中、高浓度组的TNF-α活性均明显降低,血清SOD水平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绿原酸可促进大鼠口腔溃疡愈合,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绿原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的教学实践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韩盈盈 刘建国 郎广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第24期29-30,共2页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教学中,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阐述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实验动物模型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下载PDF
表达嵌合体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免疫BABL/c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瑜 刘建国 +6 位作者 关薇薇 管晓燕 陈筑 白国辉 唐琳 田源 白朋元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5,108,共5页
目的:观察表达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取24 d龄BABL/c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n=6),分别用转基因番茄果汁(实验组)、变异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非转基... 目的:观察表达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取24 d龄BABL/c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n=6),分别用转基因番茄果汁(实验组)、变异链球菌灭活全菌(阳性对照组)、非转基因番茄果汁(阴性对照组)灌胃免疫,共4次,每次间隔1周;于首次免疫前1 d和每次免疫后1周称体质量,采集血清、唾液样品,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G、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最后1次采样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免疫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和唾液特异性S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各组小鼠免疫前后的体质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心、肝、脾、肺、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转基因番茄表达的外源目的蛋白PAcP/CTB具有免疫原性和一般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变异链球菌 疫苗 BABL C小鼠 龋病
下载PDF
转基因番茄可食防龋疫苗免疫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瑜 刘建国 +5 位作者 白国辉 吴家媛 管晓燕 陈筑 白朋元 赵靖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169-3171,3175,共4页
目的用表达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免疫SD大鼠,检测其免疫原性,探索研制安全、有效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18只,建立龋齿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为转基因番茄组(实验组... 目的用表达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P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免疫SD大鼠,检测其免疫原性,探索研制安全、有效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18只,建立龋齿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为转基因番茄组(实验组)、变异链球菌灭活全菌免疫组(阳性对照组)、非转基因番茄组(阴性对照组),免疫方式为灌胃免疫,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4周。分别于首次免疫前1d和每次免疫1周后采集血液、唾液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抗体水平;鼠龄70d时处死动物,并取上下颌骨进行龋齿计分。结果免疫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gG、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在Dx级外的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具有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实验动物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降低龋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植物 基因修饰 免疫疗法 龋齿
下载PDF
温敏型生物降解水凝胶载体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ap/A经不同途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管晓燕 李敏 +5 位作者 刘建国 李虎 白国辉 肖茜文 董竞男 张丁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目的:观察温敏型生物降解水凝胶PLGA-PEG-PLGA搭载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ap/A的免疫效果及重组质粒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首次免疫后1周加强免疫,再1周加强免疫第2次,共3次。每次免疫剂量200μg/只。于免疫... 目的:观察温敏型生物降解水凝胶PLGA-PEG-PLGA搭载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ap/A的免疫效果及重组质粒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7组。首次免疫后1周加强免疫,再1周加强免疫第2次,共3次。每次免疫剂量200μg/只。于免疫前1d和免疫后第1,2,3,4,6,8,10,12,14,16周采集动物血液及唾液标本,间接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IgA和IgG。结果:以温敏型生物降解水凝胶PLGA-PEG-PLGA作为载体的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ap/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特异性IgA和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持续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部位的检查到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温敏型生物降解水凝胶PLGA-PEG-PLGA作为载体的防龋基因疫苗pVAX1-spap/A经四种途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目的蛋白能够在免疫部位表达,能够有效诱导动物的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龋病 水凝胶 免疫
下载PDF
转基因番茄可食用防龋疫苗免疫BALB/c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关薇薇 顾瑜 +6 位作者 管晓燕 吴家媛 白国辉 田源 陈筑 杨德琴 刘建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2-675,共4页
目的:观察含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方法:将18只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周分别灌胃含有PAcA/CTB嵌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汁(实验组)、非转基因番茄果汁(阴性对照组)、灭活全... 目的:观察含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可食用防龋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方法:将18只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周分别灌胃含有PAcA/CTB嵌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汁(实验组)、非转基因番茄果汁(阴性对照组)、灭活全菌疫苗(阳性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前和免疫后第1、2、3、4周采集血液、唾液样品。ELISA检测其血清和唾液样本中的抗变异链球菌PAcA的IgG、IgA抗体效价。结果: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液和唾液中特异性抗体从免疫后1周开始升高,初始免疫后第4周达高峰,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免疫后第2、3、4周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基因番茄所表达的外源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能够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可食用防龋疫苗 BALB/C鼠
下载PDF
以健康教育基地为依托的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1
14
作者 顾瑜 白朋元 +1 位作者 刘建国 徐宇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索预防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让大学生提前参与社区口腔保健,培养创新性与实用型相结合的口腔卫生人才。结果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目的探索预防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让大学生提前参与社区口腔保健,培养创新性与实用型相结合的口腔卫生人才。结果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桥梁。结论依托健康教育基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促进大学生成才及长远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口腔卫生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基地 预防口腔医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水凝胶型防龋基因疫苗pVAX1-gtfB/CAT经黏膜途径免疫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管晓燕 李敏 +5 位作者 刘建国 李虎 白国辉 肖茜文 张丁文 董竞男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水凝胶型防龋基因疫苗pVAX1-gtfB/CAT经黏膜途径免疫兔的免疫效果及其目的蛋白在免疫部位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A组:pVAX1-gtfB/CAT口服组,B组:pVAX1-gtfB/CAT鼻腔黏膜滴注组,C组:空载体pVAX1质... 目的观察水凝胶型防龋基因疫苗pVAX1-gtfB/CAT经黏膜途径免疫兔的免疫效果及其目的蛋白在免疫部位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A组:pVAX1-gtfB/CAT口服组,B组:pVAX1-gtfB/CAT鼻腔黏膜滴注组,C组:空载体pVAX1质粒口服组,D组:空载体pVAX1+水凝胶口服组,E组:生理盐水鼻腔黏膜滴注组。每间隔1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剂量为200μg/只。于免疫前和免疫后第1、2、3、4、6、8、10、12、14、16周采集血液及唾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第3次免疫后每组处死1只动物,取免疫部位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 1水凝胶型防龋基因疫苗pVAX1-gtfB/CAT免疫兔后,诱导了特异性IgG和SIgA抗体产生,在第6和第8周口服免疫诱导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高于鼻腔黏膜滴注,其余时间点两种黏膜途径诱导的SIgA和IgG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小肠黏膜和鼻黏膜均检查到了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水凝胶型防龋基因疫苗pVAX1-gtfB/CAT经黏膜途径免疫后,目的蛋白能够在免疫部位表达,均能有效诱导兔的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龋病 水凝胶 免疫
下载PDF
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验技术课教学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国辉 刘建国 +2 位作者 朱姜 刘坤祥 李晋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1期72-73,共2页
医学综合实验技术是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所在院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实验教学改革,让研究生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时间内不但能掌握实验技术,还能激发其创新意... 医学综合实验技术是医学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所在院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实验教学改革,让研究生在有限的实验课程时间内不但能掌握实验技术,还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显著地提高了医学研究生综合实验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综合实验技术 教学改革 研究生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斯玮 管晓燕 +1 位作者 刘建国 孔宁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1-844,共4页
银杏是原产于我国最为古老的稀有植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大大增加,广泛应用于卫生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本文就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 银杏是原产于我国最为古老的稀有植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大大增加,广泛应用于卫生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本文就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药理作用 口腔医学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怡 管晓燕 +4 位作者 王倩 白国辉 肖琳琳 彭睿 刘建国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39-341,346,共4页
代谢组学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和终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疾病预防、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其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可以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代谢组学作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延伸和终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成为疾病预防、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诊断的研究热点。随着代谢组学的发展,其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可以为实验室和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就代谢组学的理论基础、检测方法及分析方法在口腔癌及口腔潜在恶性病损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口腔癌 口腔潜在恶性病损
下载PDF
CD24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静 王凯 吴家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8-613,共6页
CD24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表达于多种细胞,如前体B细胞、T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及肿瘤细胞等。近年来,科学家们针对CD24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表现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在炎症、肿瘤及干细胞等领域中均有CD24的参与。尽管CD24的功... CD24分子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表达于多种细胞,如前体B细胞、T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及肿瘤细胞等。近年来,科学家们针对CD24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表现做了大量研究,发现在炎症、肿瘤及干细胞等领域中均有CD24的参与。尽管CD24的功能尚不清楚,但有研究提示它参与了部分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故此文针对CD24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作一总结,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4 口腔医学 牙周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口腔肿瘤
下载PDF
纳米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廷炎 顾瑜 秦晓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407-3414,共8页
背景:口腔感染一直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且治疗效果卓越的抗菌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好、不容易受到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影响、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已逐渐成为预... 背景:口腔感染一直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且治疗效果卓越的抗菌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好、不容易受到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影响、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全新手段。目的:归纳总结纳米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为口腔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方法:第一作者于2022年2月使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nanomaterials,bacteriostat,oral in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纳米材料,抑菌,口腔感染”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9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米材料的抑菌机制主要为:表面接触、浸入-渗透、催化氧化以及光热细菌裂解,通过这些机制使其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有着良好的抑菌表现;②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与致病菌接触的概率大,同时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这些优势使得其在口腔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不俗的成效。但在临床应用方面,纳米材料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具有浓度依赖性;系统科学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尚未成熟,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参数的优化,甚至方法的改变,在临床上可实际应用的纳米制剂种类并不多;虽然已有脂质体等纳米材料可进行大规模生产,但当纳米颗粒涉及到需要进行多步修饰或者复杂技术时其大规模和可重复合成会更加困难,目前仍有许多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并不完善,还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普及使用,未来需进一步发掘其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抗菌 机制 口腔 感染 龋病 牙周炎 牙髓根尖周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