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浪 武燕 +6 位作者 钟晓丽 韦忠涛 吴玉 岑佳宝 宋雪红 徐艳梅 闫昆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揭示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生态系统养分的关系。[方法]以贵阳市扎佐试验林场针叶、阔叶及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活... [目的]揭示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林分类型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生态系统养分的关系。[方法]以贵阳市扎佐试验林场针叶、阔叶及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探究枯落物、腐殖质及土壤养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阔叶林中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高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且脲酶活性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2)在三种林分类型的人工林中,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针叶林中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酶和蔗糖酶达到显著水平(p<0.05);阔叶林中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磷酸酶达到显著水平(p<0.05);针阔混交林中土壤淀粉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综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土壤原土TG、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电导率、碱解氮、全氮及腐殖质全磷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显著影响因子(p<0.05),枯落物养分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研究获得了林分类型及土壤养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基础数据,为科学评价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脆弱生态区 林分类型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典型针叶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影响因子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运林 罗华 +2 位作者 罗爱霞 孙甜甜 丁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目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农林交错,火源复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该区域典型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的林火蔓延速度,对于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内... 【目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农林交错,火源复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该区域典型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的林火蔓延速度,对于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内3种典型针叶林下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平地无风条件下,构造与野外结构相似的针叶床层,以床层含水率、厚度和载量因子的不同梯度组合为变量,进行了188次点烧实验。【结果】(1)相同条件下,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林火蔓延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马尾松针叶床层(P<0.001)。(2)可燃物床层含水率对针叶床层蔓延速度有显著的阻滞作用,床层厚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床层载量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蔓延速度有促进作用。(3)马尾松、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林火蔓延速度的加式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3、0.029和0.020 m/min,乘式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4、0.023、0.018 m/min,两种预测模型能解释75%以上的林火蔓延速度变化情况。(4)加式模型的外推误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08 m/min和42.50%,乘式模型外推效果优于加式模型,误差均值分别为0.086 m/min和28.20%。【结论】研究揭示喀斯特生态系统典型针叶林可燃物床层特征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情况,3种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蔓延速度较大,具有蔓延成灾的可能。综合预测精度和外推效果,建议选择乘式模型建立林火蔓延速度预测模型,为该生态系统内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针叶林 地表火 蔓延速度 预测模型 预测精度
下载PDF
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养分含量
3
作者 刘讯 石燕 +4 位作者 姚思雨 王娑娑 丁波 张运林 武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3,共10页
【目的】分析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龄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设置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样地3个、近熟林样地5个、成过熟林样地3个,用湿... 【目的】分析贵州脆弱生态区不同龄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养分含量特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设置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样地3个、近熟林样地5个、成过熟林样地3个,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计算其质量分数、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并测定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结果】1)三个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均随粒径减小而减少(P<0.05),而MWD和GMD在不同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马尾松人工林龄组的增长,土壤团聚体SOC含量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中龄林SOC含量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TN含量逐渐积累,近熟林和成过熟林TN含量显著高于中龄林(P<0.05),而TP含量逐渐消减,中龄林TP含量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SOC含量逐渐增加,黏粉粒和微团聚体中SOC含量显著高于大团聚(P<0.05),TN含量逐渐下降,大团聚体中TN含量显著高于黏粉粒(P<0.05)。3)大团聚体SOC含量及微团聚体TP含量与大团聚体分布、黏粉粒分布、MWD、GMD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微团聚体SOC含量与大团聚体分布、黏粉粒分布、MWD、GMD均表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马尾松人工林龄组变化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团聚体养分含量变化,且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可获得贵州脆弱生态区马尾松人工林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养分的基础数据,对于该区域人工林土壤结构和抗侵蚀功能评价与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养分
下载PDF
贵州脆弱生态区三种森林类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岑佳宝 武燕 +5 位作者 徐艳梅 宋雪红 刘梅 谢静怡 王浪 张宏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 为探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贮存能力,以贵州喀斯特脆弱生态区3种森林类型(柳杉针叶林、枫香阔叶林及二者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储量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与叶片、枯落物、腐殖质碳、氮、磷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6.51 g·kg^(-1)、全氮含量为1.18 g·kg^(-1)、全磷含量为0.44 g·kg^(-1);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95 g·kg^(-1)、全氮含量为1.06 g·kg^(-1)、全磷含量为0.39 g·kg^(-1);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30.02 g·kg^(-1)、全氮含量为1.17 g·kg^(-1)、全磷含量为0.40 g·kg^(-1)。针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62 t·hm^(-2)、全氮储量为2.16 t·hm^(-2)、全磷储量为0.81 t·hm^(-2);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8.13 t·hm^(-2)、全氮储量为2.21 t·hm^(-2)、全磷储量为0.84 t·hm^(-2);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60.43 t·hm^(-2)、全氮储量为2.37 t·hm^(-2)、全磷储量为0.80 t·hm^(-2)。(2)林型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及有机碳储量存在显著影响,针阔混交林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而针叶林全磷含量显著高于阔叶林。(3)林型变化对全氮含量、全氮储量及全磷储量均无显著影响。(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碳、氮、磷含量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储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研究区针阔混交林中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具有明显优势,而针叶林中全磷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叶片、枯落物及腐殖质养分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碳氮磷含量 碳氮磷储量 脆弱生态区
下载PDF
铜仁市林火驱动因子及火险区划
5
作者 田玲玲 杨光 张运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73,共15页
【目的】分析铜仁市林火驱动因子,并进行火险区划研究,为研究区林火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铜仁市2001—2020年的火点数据为基础,对铜仁市的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22个因子进行林火发生的研究,分析火点时间分布,基于Logis... 【目的】分析铜仁市林火驱动因子,并进行火险区划研究,为研究区林火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铜仁市2001—2020年的火点数据为基础,对铜仁市的气象、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22个因子进行林火发生的研究,分析火点时间分布,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得到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建立概率模型,绘制铜仁市林火发生概率和火险区划图。【结果】近20年来,铜仁市火点数据呈下降趋势,每隔3~5 a会出现一个峰值,70%以上的林火点都集中在1—4月;人口密度、逐月平均湿度、逐月降水量和距铁路距离4个因子被2个模型选中为主要驱动因子,均呈负相关;2个模型各样本的AUC值都大于0.750,预测准确率大于70%;铜仁市春季林火发生概率最高,冬季最低,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3个地区,西北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思南县和南部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低风险区。【结论】气象因子是铜仁市的主要林火驱动因子;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概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铜仁市森林火灾的预测;研究得到的林火发生概率和火险区划图,为铜仁市林火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支撑,高风险区应加强巡查管理,增加瞭望塔和监控设备,低风险区应增加防火教育和宣传,应加强消防用火管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驱动因子 火险区划 LOGISTIC回归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铜仁市
下载PDF
贵州省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运林 田玲玲 +3 位作者 丁波 张延威 刘讯 武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2-289,共8页
中国西南林区火源复杂,人为干扰大,多为喀斯特地貌和农林交错区,山形复杂,是中国林火发生的重灾区。分析该区域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并进行火险区划,对于该地区合理的林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为对象,基于2011—... 中国西南林区火源复杂,人为干扰大,多为喀斯特地貌和农林交错区,山形复杂,是中国林火发生的重灾区。分析该区域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并进行火险区划,对于该地区合理的林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为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森林火点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气象数据、植被数据和人类活动数据等,利用ArcGIS 10.7的空间分析和R Studio等软件分析贵州省近10年林火分布时空格局,得到林火发生的驱动因子和概率预测模型,分别绘制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贵州省林火发生概率和森林火险区划图。结果表明:近10年,贵州省火点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每年主要集中在1—3月,占全年火点数量的61%;距居民点距离、距铁路距离、人口密度、逐月平均空气温度、逐月平均相对湿度和逐月累计降雨量对贵州省林火发生概率有显著影响,得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1.9%,曲线下面积为0.904;贵州省春季林火发生概率高于其他季节,且春、秋和冬季的森林火灾高火险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西部,而夏季则主要是贵州东部的林火发生概率较高。研究得到贵州省林火发生驱动因子和基于季节火险区划图,对于该地区科学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贵州西部林火发生概率主要在偏远地区,应该增加瞭望塔和视频监控等设备,加强巡护,提高监测范围和时效,对于贵州东部夏季,应该加强防火宣传和人为活动管控,减少火源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因子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火险区划 贵州省
原文传递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志娅 李欢 +3 位作者 陈威锋 秦川 丁波 彭雪梅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6-32,共7页
以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选取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3个不同植被类型测定0-20 cm土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在3种植... 以望谟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3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脆弱生态区域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撑。选取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3个不同植被类型测定0-20 cm土层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在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C,N,P,K,AN,AP存在显著性差异;(2)土壤的C/N,C/P水平上,乔木林(18.58,84.20)、经济果树林(22.00,268.75)、草地(18.35,90.85)均高于我国陆地平均值;(3)土壤的N/P水平上,乔木林(4.51)、草地(5.13)<10,经济果树林(11.91)在10-20之间。3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乔木林>经济果树林>草地,且除AK外,其余土壤养分皆存在显著性差异。乔木林和草地土壤限制因素是N,而经济果树林是N和P。该区域在进行植被恢复管理时,可适当施加氮、磷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为植被恢复提供更多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盘江湿地公园 植被类型 土壤 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北盘江流域优势灌木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李欢 高志娅 +3 位作者 陈威锋 班启堂 丁波 彭雪梅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揭示北盘江流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的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两种优势灌木,测定合欢和盐肤木叶片、根系及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分析研究区植物养分含量... 为揭示北盘江流域植物叶片、根系和土壤的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和盐肤木(Rhus chinensis)两种优势灌木,测定合欢和盐肤木叶片、根系及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分析研究区植物养分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和生存策略。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叶片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均高于根系。合欢叶片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均高于盐肤木,根系相反。盐肤木叶片C/N、C/P均大于合欢,N/P相反。合欢根系C/N高于盐肤木,C/P、N/P相反。两种植物叶片和根系均受N限制。两种植物各土层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盐肤木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含量均高于合欢,盐肤木土壤C/N、C/P均大于合欢。该区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受N限制,应着重提高土壤中的N含量,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植被进行恢复,改善北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北盘江流域 合欢 盐肤木
下载PDF
云南顶瓶梗霉对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
9
作者 李旭 张延威 +4 位作者 张运林 李剑峰 丁波 刘讯 韩燕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7,共8页
【目的】探究云南顶瓶梗霉GZUIFR 22.409对不同类型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以期利用该真菌促进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减少森林地表凋落物的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降低贵州林区森林可燃物载量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云南顶瓶梗霉GZUIFR 22.409对不同类型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以期利用该真菌促进森林地表凋落物的降解,减少森林地表凋落物的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并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降低贵州林区森林可燃物载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林地的针叶和阔叶地表凋落物,利用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分别处理凋落物,并按照野外调查地表凋落物床层参数设置床层后,于25 ℃温度和80%相对湿度条件下测定两类地表凋落物的失重动态,分析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的降解效果。【结果】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和粗酶对两类地表凋落物均具有降解作用且都在第16天降解率最大。对于针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9.74%,菌的降解率为13.14%;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4,降解t_(0.5)为165 d、t_(0.95)为740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5,降解t_(0.5)为131 d、t_(0.95)为588 d;对于阔叶凋落物,粗酶的降解率为15.76%,菌的降解率为15.37%;经降解模型拟合,粗酶的降解系数k为0.007,降解t_(0.5)为93 d、t_(0.95)为422 d,菌的降解系数k为0.006,降解t_(0.5)为103 d、t_(0.95)为487 d。【结论】云南顶瓶梗霉活菌及其粗酶对针阔叶地表凋落物都有降解效果,对阔叶凋落物的降解效果优于针叶凋落物,应用该菌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效果。因此云南顶瓶梗霉在调控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森林凋落物 降解 降解模型 森林火险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的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分析
10
作者 张运林 田玲玲 +1 位作者 杨光 宁吉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共8页
【目的】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影响林火的发生和森林火灾所表现的一系列火行为特征等,准确获取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十分重要。图像特征欧拉数能够表征图像中对象的多少,分析欧拉数与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基于图像欧拉数的载量预测模型对... 【目的】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影响林火的发生和森林火灾所表现的一系列火行为特征等,准确获取地表凋落物载量值十分重要。图像特征欧拉数能够表征图像中对象的多少,分析欧拉数与载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基于图像欧拉数的载量预测模型对于载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贵州省典型林分柳杉林和毛竹林内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林分和载量调查、拍摄凋落物图片和图片特征处理,分析图像特征欧拉数与地表凋落物载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图像欧拉数的载量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精度。【结果】1)选择不同阈值对图像二值化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欧拉数并不是都与载量存在相关性,阈值为0.1对图像二值化后的图像欧拉数与两种凋落物载量呈极显著相关;2)随着图像欧拉数的增加,柳杉和毛竹林地表凋落物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3)选择线性回归建立基于图像特征欧拉数的凋落物载量预测模型,柳杉和毛竹林凋落物载量的预测模型绝对误差分别为1.60和1.72 t·hm^(-2),相对误差分别为20.03%和20.71%,柳杉林地表凋落物载量的预测效果要优于毛竹林。【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基于图像特征预测森林地表凋落物载量的可行性,为准确获取载量研究提供新思路,对于火险预报和科学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载量 图像 欧拉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1
作者 武燕 李歆玉 +4 位作者 张奕婷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刘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目的】揭示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特征、地形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方法】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 【目的】揭示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林分特征、地形因子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方法】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1)研究区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6.92、11.22、0.21 g/kg,枯落物OC、TN、TP的化学计量比C/N、C/P、N/P平均值分别为31.31、4296.96、148.73;(2)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OC、TN含量和C/N在不同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P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中龄林枯落物C/P、N/P均显著高于近熟林和成过熟林(p<0.05);(3)枯落物养分TN与T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p<0.001),枯落物C/N与OC和TN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N/P和C/P与T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4)影响枯落物TP的因子是灌木层和乔木层优势度指数,影响枯落物N/P和C/P的因子包括灌木层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分密度。【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间马尾松人工林枯落物TP含量、C/P和N/P具有显著差异,而乔木和灌木多样性是影响人工林枯落物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马尾松人工林 枯落物 化学计量学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肖美 吕元亚 +3 位作者 秦川 丁波 向欢 余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高、地径、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1)不同遮阴环境下皂荚幼苗的苗高、地径、新梢长度等增长量差异显著,S0处理下皂荚幼苗高径比最小,苗木相对健壮,S3处理下最大,苗木相对纤细;2)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b Chla/b无明显变化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大于0.75,皂荚幼苗在遮阴处理下未受到光抑制;3)SS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S0组Pro的含量随遮阴胁迫时间的增加急速降低,6月S0的Pro含量分别是7月、8月的1.45、3.83倍,各遮阴处理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8月的S1、S2、S3分别较6月增高了17.81%、58.35%、77.15%;4)遮阴处理时MDA含量总体低于S0,POD活性变化与MDA相反,S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5)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S0、S1、S2和S3隶属度均值分别为0.0836、0.4103、0.7064和0.7259,S2(60%遮阴度)与S3(90%遮阴度)处理下皂荚幼苗的隶属度均值均较高,表明该处理下苗木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结论】皂荚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特性、光合色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减轻遮阴胁迫下的伤害,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综合评价表明S2与S3遮阴条件下皂荚幼苗的苗木质量最好,皂荚苗期培育遮阴60%~90%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遮阴强度 生长性状 光合特性 生理生化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和GRSP含量特征分析
13
作者 宋雪红 郑睿 武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51-58,共8页
为科学掌握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环境特征,进而制定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促进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肥力恢复,选取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3种龄组及土层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球囊霉... 为科学掌握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环境特征,进而制定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促进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肥力恢复,选取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3种龄组及土层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与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龄组变化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0~20 cm土层4种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升高,该土层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蔗糖酶活性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中分别为8.85,10.42和11.98 mg·(g·d)-1,磷酸酶活性分别为0.54,0.57和0.69 mg·(g·h)-1,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58,3.15和4.40 mL·(g·min)-1,成过熟林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中龄林,成过熟林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近熟林。(2)土层变化对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相同龄组下,中龄林和近熟林土壤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 cm土层显著低于0~20 cm土层,分别下降29.63%和50.88%;成过熟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20~40 cm土层显著低于0~20 cm土层25.00%。(3)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EE-GRSP和T-GRSP含量在3种龄组间大小关系均表现为中龄林>成过熟林>近熟林,其中0~20 cm土层中龄林T-GRSP含量为3.56 mg·g-1,显著高于近熟林52.14%。(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容重、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而GRSP含量主要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综上,龄组变化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土壤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GRSP含量与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采用马尾松人工林造林模式可以通过调整马尾松龄组构成和相应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来促进喀斯特退化地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恢复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
下载PDF
大娄山典型林分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讯 黄韵 +4 位作者 丁波 武燕 张延威 李剑峰 张运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共8页
【目的】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作为森林火灾的引火物,其载量决定一系列火行为和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值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西南林区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马... 【目的】森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作为森林火灾的引火物,其载量决定一系列火行为和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值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西南林区大娄山6种典型林分(马尾松林、软阔林、柏木林、杉木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地表细小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烘干,测定林分特征和载量值,得到地表细小可燃物载量的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不同林型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马尾松林和阔叶混交林的不同标准地间载量差异显著,其余林分不同标准地间的载量均无显著差异;2)除杉木林和灌木林外,其他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与某些林分特征因子(林龄、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坡度和海拔)均有显著相关性,林分密度和平均冠幅对研究区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无显著影响;3)建立马尾松林、柏木林、软阔林、阔叶混交林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预测模型,柏木林预测效果最好,误差仅为3.6%,马尾松林预测误差高达27.4%,不能在实际中应用。【结论】通过本研究可获取大娄山典型林分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基础数据,并得到影响因子和预测模型,对于该区域载量研究和林火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 载量 模型 大娄山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地区环境因子对东北马鹿粪便皮质醇的影响
15
作者 孙悦 李剑峰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775,共8页
野生动物应激水平的非损伤性评估是了解野生动物对景观条件产生生理反应的重要方法。粪便皮质醇代谢产物(faecal cortisol metabolites,FCM)水平被认为是评价动物压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影响濒危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 野生动物应激水平的非损伤性评估是了解野生动物对景观条件产生生理反应的重要方法。粪便皮质醇代谢产物(faecal cortisol metabolites,FCM)水平被认为是评价动物压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影响濒危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应激的环境因子可能包括道路、植被、人为干扰和海拔等,因此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析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马鹿种群的粪便皮质醇激素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东北马鹿粪便皮质醇激素与环境因子的线性关系,探索环境因子影响东北马鹿粪便皮质醇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2只不同东北马鹿个体粪便皮质醇激素水平为2.05~114.3 ng/g,平均水平为(37.56±24.25)ng/g。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海拔是驱动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的主要因子。马鹿粪便皮质醇激素水平与距道路距离、NDVI呈负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马鹿平均粪便皮质醇水平呈上升趋势。测量粪便皮质醇激素为评估环境压力下应激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无损伤性监测策略。了解环境因子对东北马鹿粪便皮质醇的影响,可以为制定保护区管理政策和保护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栖息地 粪便皮质醇代谢产物 环境压力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添加对北盘江流域6个树种全磷、全氮及固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威锋 高志娅 +3 位作者 李欢 班启堂 丁波 彭雪梅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为揭示微生物肥料不同添加量对北盘江流域常见树种全磷、全氮及固氮功能的影响。以北盘江流域合欢、大叶石栎、毛叶黄杞、板栗、荔枝和柑橘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微生物肥料添加量(MF),即MF_(0)(0 kg·株^(-1))、MF_(1)(0.25 kg... 为揭示微生物肥料不同添加量对北盘江流域常见树种全磷、全氮及固氮功能的影响。以北盘江流域合欢、大叶石栎、毛叶黄杞、板栗、荔枝和柑橘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微生物肥料添加量(MF),即MF_(0)(0 kg·株^(-1))、MF_(1)(0.25 kg·株^(-1))、MF_(2)(0.5 kg·株^(-1))、MF3(1 kg·株^(-1))。5月微生物肥料添加60 d后采集植物叶片测定氮含量(TN)和磷含量(TP),计算其固氮能力(ARF)。六个树种的TN在不同微生物肥料添加量下的差异显著(P<0.05),MF_(1)下较MF_(0)平均增加了13%~33%,MF_(2)增加了23%~55%,MF3增加了41%~75%,但TP无显著差异。合欢与柑橘的ARF在不同微生物肥料添加量下无显著差异,柑橘ARF为25.48%~31.41%,合欢ARF为38.60%~44.78%。其余4个树种ARF在MF3下均较小,与MF_(1)和MF_(2)差异显著(P<0.05),不同树种间ARF也呈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内植物的TP与MF、TN、ARF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微生物肥料添加水平是影响人工栽培树种氮含量与固氮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氮磷含量、固氮能力强弱与植物种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各植物ARF较小,柑橘和合欢的ARF未受到抑制,其他四种植物微生物肥量高于0.5 kg·株^(-1)时有抑制现象。建议对于合欢和柑橘增加微生物肥料的用量,其他植物可采取少施多次的模式,施肥时可适当添加一定的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植物 全氮 全磷 固氮功能
下载PDF
HPLC-MS/MS测定川金丝猴粪便中8种激素含量
17
作者 张雪 孙悦 +5 位作者 张超 娄熙源 罗怀英 文贵东 本智仁 陈双龙 《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野生动物粪便中激素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激素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探究动物的生理机能以及繁殖状况。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常用于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是近年来野生动物激素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方法样品用量少,灵... 野生动物粪便中激素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激素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探究动物的生理机能以及繁殖状况。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常用于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是近年来野生动物激素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方法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2022年6~7月在贵州省森林野生动物园,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8只不同个体川金丝猴粪便中8种激素,比较了粪便中雌性以及雄性川金丝猴雌激素的差异。结果表明,甲状腺素T3、睾酮激素在8只个体中均未检出。甲状腺素T4、氢化可的松均部分检出。雌激素在8只个体中均检测出。8只个体粪便雌二醇浓度平均值为109.24 ng/ml,雌三醇浓度平均值为63.192 ng/ml,雌酮浓度平均值为87.77 ng/ml。雌激素浓度在雌性和雄性个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工作可为后续川金丝猴的健康状况及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雌二醇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燕 黄青 +5 位作者 刘讯 郑睿 岑佳宝 丁波 张运林 符裕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目的】了解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综合分析地形因子、林分特征及植物多样性指标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退化喀斯特地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选取中龄林、... 【目的】了解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龄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综合分析地形因子、林分特征及植物多样性指标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退化喀斯特地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选取中龄林、近熟林和过成熟林3个龄组系列共11个马尾松人工林样地,样地按25.82 m×25.82 m方形设置,调查乔木层植物种名、高度及胸径,同时记录样地海拔、坡位、坡度及各样地主要物种组成,在每个样地的西南、西北、东北、东南、中共5个方位设置5个2 m×2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层植物种名及株数,在每个灌木样方内设置1 m×1 m的草本样方,调查草本层植物种名和盖度,量化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子。【结果】不同龄组之间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有机碳含量、全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全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林龄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碱解氮含量在[20,40)cm土层随林龄的增长逐步降低,速效磷含量在[0,20)cm和[20,40)cm土层随林龄的增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含水量在同一龄组[0,20)cm和[20,40)cm的两土层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龄林、近熟林和过成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近熟林和过成熟林的全氮含量和碱解氮含量、过成熟林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在[0,20)cm和[20,40)cm两土层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地形因子、林分特征和植物多样性指标均是影响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变化的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林分密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标,而地形因子、林分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均是影响土壤养分的因素。RDA分析表明林分特征解释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的36.60%,植物多样性解释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的27.00%,地形因子解释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的10.30%。【结论】龄组变化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随着马尾松的生长发育适当添加氮肥和磷肥以维持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而龄组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影响,林分密度和树高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地形因子 林分特征 植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可培养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旭 张芝元 +2 位作者 董醇波 张延威 韩燕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56-2373,共18页
以鸡羽毛为钓饵,对采自中国南方13个地区的39所医院土壤中的嗜角蛋白真菌富集培养。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探究不同地区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土壤理化因子与嗜角蛋白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以鸡羽毛为钓饵,对采自中国南方13个地区的39所医院土壤中的嗜角蛋白真菌富集培养。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探究不同地区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土壤理化因子与嗜角蛋白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医院土壤中共分离到嗜角蛋白真菌11916株,隶属于4门,10纲,23目,42科,76属,各地区优势属不同,其中奈尼兹皮菌属Nannizz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13个地区的共有属。在属水平上,重庆地区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福建地区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Chao 1和ACE丰富度指数表明,广东和江苏两地区的丰富度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机碳(OC)、pH、速效氮(AN)、全磷(TP)、有机质(SOM)、碳氮比(C/N)显著影响嗜角蛋白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其中AN与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最强,是影响可培养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13个地区的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相对多度及优势类群皆存在差异且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嗜角蛋白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基础资料,同时扩大了微生物角蛋白酶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丝状真菌 真菌多样性 土壤理化因子 医院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