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导航在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牟磊 杨华 +1 位作者 罗杰 向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457-458,共2页
目的评价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锁孔入路处理颅内微小病变(直径≤3 cm)30例(导航组),与同时期采用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显微手术组)进行多指标对照。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0... 目的评价颅内微小病变锁孔手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采用锁孔入路处理颅内微小病变(直径≤3 cm)30例(导航组),与同时期采用单纯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显微手术组)进行多指标对照。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与单纯显微手术相比,导航组骨窗直径、头皮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导航组和显微手术组病情好转或无变化分别为24例和18例,加重分别为5例和7例。导航组死亡1例。结论锁孔手术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治疗颅内微小病变疗效优于传统显微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病变 颅内 锁孔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眉弓区锁孔手术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牟磊 杨华 罗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3-144,共2页
锁孔手术是微创神经外科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尤其以眶上锁孔入路为代表的眉弓区域锁孔手术应用广泛。随着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辅助技术的成熟,结合病变部位、性质,以最小创伤达到最大手术效果的个体化锁孔技术成为发展趋势。
关键词 眉弓区 锁孔入路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创伤性弥漫性颅内积气的脑脊液置换治疗
3
作者 杨华 刘健 +1 位作者 万登济 李健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2期805-806,共2页
创伤性弥漫性颅内积气的脑脊液置换治疗贵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50004)杨华,刘健,万登济,李健龙颅脑损伤后并发颅内积气和颅脑手术后并发的张力性气颅相继有报道,发病基本原理早已阐明,诊断多以CT为首选,治疗... 创伤性弥漫性颅内积气的脑脊液置换治疗贵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50004)杨华,刘健,万登济,李健龙颅脑损伤后并发颅内积气和颅脑手术后并发的张力性气颅相继有报道,发病基本原理早已阐明,诊断多以CT为首选,治疗上却存有不同的观点。我院近5年来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积气 脑脊液 置换术
下载PDF
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彦钧 李玉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662-664,共3页
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 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Ⅳ级14例,Ⅱ~Ⅲ级6例,0~Ⅰ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Ⅳ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Ⅳ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下载PDF
16例星形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5
作者 田鹏 冯明星 +2 位作者 王明煽 王勇 孙业忠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9期812-813,共2页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诊断 手术方案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颅腔脑脊液容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蒋彦钧 李玉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利用CT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健康中国人颅腔脑脊液(CSF)容量与常用颅内径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T扫描,对178例正常成年人蛛网膜下隙容量及第三脑室最大横径、鞍上池最窄横径、丘脑平面脑室宽度、尾状核间距等指标按年龄... 目的利用CT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健康中国人颅腔脑脊液(CSF)容量与常用颅内径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T扫描,对178例正常成年人蛛网膜下隙容量及第三脑室最大横径、鞍上池最窄横径、丘脑平面脑室宽度、尾状核间距等指标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14~20岁组(23例)、31~40岁组(33例)、41~50岁组(32例)、〉60岁组(13例)CSF容量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0.01),男、女CSF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2,P=0.001)。CSF容量与第三脑室最大横径相关性最好(r值达0.685)。结论第三脑室最大横径与颅腔CSF容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脊液 容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