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悦 苏敏 +1 位作者 李红 胡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47-347,共1页
关键词 多媒体 组织学 教学
下载PDF
多种方法应用于人体组织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晶 洪艳 李一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34-335,共2页
人体组织学是描述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人体组织学的学习直接为后续的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和医学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课程内容不能直接观察,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故又被称为显微解剖学。
关键词 人体 组织学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红 苏敏 +2 位作者 胡蓉 姜俸蓉 许庭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方法:收集人胎33例,测量顶臀长,按Patten法确定胎龄。采用常规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人胎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发生及相关T、B细胞的发育。结果:9周,人胎肠系膜淋巴结原基形成,IgM阳性细胞出现,散在分布;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原基中有高内皮微静脉;15周,形成早期髓质;23周,IgM阳性细胞集聚形成小结状。连续切片显示,CD3阳性细胞分布在小结深面形成薄层副皮质区,可辨认皮质和髓质;至28周时,淋巴小结内均未发现生发中心。结论:9周淋巴结原基出现。15周早期髓质形成,髓质形成早于皮质。23周皮、髓质明显可辨,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但至28周时小结仍为初级淋巴小结;9周出现B细胞;11周出现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 肠系膜淋巴结 T细胞 B细胞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及T、B淋巴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红 苏敏 +4 位作者 杨宇 胡蓉 黄悦 许庭良 姜俸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 目的探讨人胎阑尾内淋巴组织的发生以及T、B细胞的发育。方法经孕妇本人知情同意收集人胎阑尾26例,HE染色观察微细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S-P法染色显示T、B细胞,用BioMiaspro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9周胎儿阑尾管壁4层结构尚未分化形成,上皮为复层柱状,间充质内有单个淋巴细胞散在分布;11周上皮内偶见单个淋巴细胞浸润,间充质内淋巴细胞较前略多;13~15周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初级淋巴小结雏形形成;16~20周管壁内初级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明显;21~28周淋巴小结初级数量增多,尤以28周明显。免疫组化染色:9周间充质内出现少量IgM阳性细胞;11周出现CD3阳性细胞;15周IgM阳性反应细胞聚集开始形成淋巴小结,小结内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少;随胎龄增加,淋巴小结数量增多,IgM阳性反应细胞和CD3阳性反应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P<0.01,P<0.05)。结论人胎阑尾淋巴组织发生的过程中,9周即有B细胞迁入,而T细胞在11周迁入,B细胞的发育早于T细胞。随胎龄增加,T、B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阑尾 B细胞 T细胞
原文传递
5-HT、SP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复吸大鼠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洪艳 梁文妹 +4 位作者 夏白娟 胡赟 韩晶 李一欣 谢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戒断、脱毒及复吸期间大鼠直肠内5-羟色胺(5-HT)、P物质(SP)表达的改变.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建立海洛因依赖戒断模型,美沙酮脱毒治疗模型和海洛因复吸模型.取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海洛因戒断、脱毒及复吸期间大鼠直肠内5-羟色胺(5-HT)、P物质(SP)表达的改变.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建立海洛因依赖戒断模型,美沙酮脱毒治疗模型和海洛因复吸模型.取各组大鼠直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直肠内的5-HT、SP细胞免疫染色加深;图像分析5-HT、SP阳性细胞的细胞计数增多(5-HT:10d:5.09±3.39vs3.16±2.05,2.80±2.13;24d:5.05±3.04vs3.16±2.05,2.81±1.85;SP:10d:2.55±1.35vs1.29±0.86,1.37±0.93;24d:2.57±1.27vs1.29±0.86,1.39±0.79,均P<0.05),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F=36.642,4.583,P<0.05).实验组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5-HT、SP阳性细胞免疫染色、细胞计数及平均灰度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HT、SP在大鼠直肠黏膜表达的改变,提示二者参与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期间消化系功能恢复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P物质 直肠 海洛因戒断 海洛因脱毒 海洛因复吸 美沙酮 大鼠
下载PDF
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悦 苏敏 +1 位作者 胡蓉 李红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方法:用HE染色显示30例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结果:(1)9周,人胎腭扁桃体原基黏膜表面上皮薄,其下方的间充质内出现淋巴细胞。10周,出现早期隐窝。12周,隐窝出现分支,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可见高内皮微... 目的:探讨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发生。方法:用HE染色显示30例人胎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结果:(1)9周,人胎腭扁桃体原基黏膜表面上皮薄,其下方的间充质内出现淋巴细胞。10周,出现早期隐窝。12周,隐窝出现分支,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可见高内皮微静脉(HEVs);(2)14周,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形成弥散淋巴组织和初级淋巴小结,与此同时,隐窝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HEVs管壁内见迁移中的淋巴细胞。17周起,淋巴组织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小结内始终未见生发中心;(3)25周,隐窝上皮表层可见少量M细胞。结论:(1)9周时人胎腭扁桃体原基内已有淋巴细胞迁入,14周时固有层内出现淋巴小结;(2)10周时隐窝形成,14周时淋巴细胞开始浸润到隐窝上皮内,25周时隐窝上皮内出现M细胞。(3)12周时固有层内始见HEVs,至14周淋巴细胞经HEVs管壁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胚胎 组织学 组织发生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大鼠十二指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 梁文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十二指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Gas-IR、SS-I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在海洛因依赖...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十二指肠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IR)细胞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Gas-IR、SS-I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在海洛因依赖组均增强,阳性细胞数增多;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组Gas—IR、SS-IR细胞的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和盐水对照组显著降低,以24d组最低。结论:大鼠十二指肠中的Gas—IR、SS-IR细胞通过细胞数的增加以及增强合成、分泌Gas、SS的方式,参与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机体内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 海洛因依赖 大鼠
下载PDF
人胎中后期腭扁桃体组织结构特征及其CD20和CD3阳性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蓉 苏敏 +3 位作者 黄悦 李红 许庭良 姜俸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人胎中后期腭扁桃体组织结构特征及其CD20和CD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6~10月龄因故终止妊娠人胎腭扁桃体25例,用组织学常规H-E染色显示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阳性细胞并用BioMiaspro图象分...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探讨人胎中后期腭扁桃体组织结构特征及其CD20和CD3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6~10月龄因故终止妊娠人胎腭扁桃体25例,用组织学常规H-E染色显示其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阳性细胞并用BioMiaspro图象分析软件计数。结果自6月龄起,人胎早期形成的腭扁桃体雏形逐渐完善,固有层增厚,弥散淋巴组织和初级淋巴小结增多,已有大量淋巴细胞表达CD20或CD3。至8月龄起,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始见毛细血管浸润。邻片对照显示,CD20阳性细不仅大量分布于淋巴小结,且在弥散淋巴组织和隐窝上皮内也较多;CD3阳性细胞则主要分布于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和隐窝上皮内皆较少。细胞计数显示6~10月龄人胎腭扁桃体,2种阳性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逐渐增多(P<0.05),但CD20阳性细胞占绝大多数(P<0.05)。结论 8月龄起,人胎腭扁桃体形态结构基本成熟;人胎腭扁桃体具有潜在的CD20和CD3合成和释放能力,对胎儿免疫功能的建立和健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 CD3 免疫组织化学 腭扁桃体 人胎
原文传递
EGF、SS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复吸大鼠颌下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赟 梁文妹 +4 位作者 韩晶 洪艳 夏白娟 李一欣 谢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816-2821,共6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及复吸大鼠颌下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正常♂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n=5)、盐水对照组(SCG1、SCG2、SCG3,各组n=5)...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及复吸大鼠颌下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正常♂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n=5)、盐水对照组(SCG1、SCG2、SCG3,各组n=5)及实验组(n=5),实验组又分为海洛因戒断组(HAG,n=5)、美沙酮脱毒治疗组(MDG,n=5)、海洛因复吸组(HRG,n=5).取各组大鼠颌下腺组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其EGF、SS的表达.结果:与NCG及SCG相比,HAG与HRG大鼠颌下腺EGF、SS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加深,图像分析方法测得其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EGF:NCG171.21±9.31vsHAG153.59±11.00,HRG144.35±7.54,F=37.444;SS:NCG158.62±10.95vsHAG149.19±9.00,HRG136.73±7.93,F=19.260,P<0.05),而EG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NCG52.13±5.33vsHAG60.96±6.06,HRG58.87±5.69,F=10.363,P<0.05);HAG大鼠颌下腺SS阳性细胞计数增加(NCG45.68±5.70vsHAG56.68±4.31,F=11.201,P<0.05),而HRG则无明显变化(P>0.05).MDG大鼠颌下腺EGF、SS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平均灰度值与NCG及SC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戒断及复吸对大鼠颌下腺EGF、SS的合成和分泌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戒断 脱毒 复吸 颌下腺 大鼠 表皮生长因子 生长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PP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文妹 董静霞 +1 位作者 李枫 石爱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多肽在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PP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的面数密度(NA)及平均灰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胃溃疡组大鼠胰... 目的探讨胰多肽在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法,研究大鼠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PP细胞的形态学、细胞的面数密度(NA)及平均灰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胃溃疡组大鼠胰岛PP细胞NA于溃疡第6d明显下降,平均灰度值升高(P<0.05);溃疡第10-28d,PP细胞NA升高、平均灰度值下降(P<0.05);尤以第10d最明显。胰岛PP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形态观察结果与同期图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胰岛PP细胞在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其细胞NA和平均灰度均发生改变。提示PP细胞参与了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PP细胞 胃溃疡 图像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下颌下腺EGF及IL-2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赟 梁文妹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对大鼠下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白细胞介素2(IL-2)阳性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对大鼠下颌下腺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白细胞介素2(IL-2)阳性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d取下颌下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及细胞计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盐水对照组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强度均无明显改变。2.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整个海洛因依赖期间,EGF、IL-2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始终低于空白组及盐水对照组(P<0.05)。3.EGF与IL-2在大鼠下颌下腺内分泌细胞中有共存现象。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下颌下腺EGF、IL-2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反应强度均发生了规律性改变,提示大鼠下颌下腺分泌的EGF及IL-2参与了机体对海洛因依赖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 海洛因依赖 下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TLR_4和HBD-2在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秀海 高晓勤 +1 位作者 李源 陈乾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56-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mRNA及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在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LR4 mRNA和...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mRNA及人β防御素2(human beta-defensin-2,HBD-2)在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TLR4 mRNA和HBD-2的表达。结果:TLR4 mRNA在病变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但在病变组中13例Ⅰ型和17例Ⅱ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病变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HBD-2在对照组未见表达,而在病变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在Ⅱ型病变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Ⅰ型(P<0.05)。结论:TLR4可能参与了鼻黏膜天然免疫,HBD-2可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产物之一。致炎因子通过TLR4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激活鼻黏膜上皮细胞,最终导致炎性细胞产生大量的HBD-2,这可能在鼻黏膜启动有效的炎性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Β防御素 免疫组织化学 Toll样受体4 人Β防御素2 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的发育
13
作者 胡蓉 苏敏 +3 位作者 黄悦 李红 姜俸蓉 许庭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的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市各医院妇产科因流产等终止妊娠的9~28周人胎回肠标本30例,男12例、女18例。采用HE染色观察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SAB... 目的探讨人胎回肠淋巴组织的发生及IgM阳性B细胞在人胎回肠的分布、定位及发育。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市各医院妇产科因流产等终止妊娠的9~28周人胎回肠标本30例,男12例、女18例。采用HE染色观察人胎回肠淋巴组织发生,SABC法染色显示IgM阳性B细胞,并用BioMias29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计数,有关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龄9周时少量淋巴细胞分布于回肠上皮外的间充质内,其中部分细胞表达膜表面IgM。胎龄17周时固有层内淋巴组织局部聚集形成孤立淋巴小结,小结内含有较多IgM阳性B细胞。自24周起,人胎回肠可见典型的集合淋巴小结。IgM阳性B细胞主要分布于淋巴小结,少量弥散分布在固有层结缔组织或绒毛上皮内。细胞计数显示9~12周人胎回肠IgM阳性B细胞数量为(12.80±5.72)个,随胎龄增加至25~28周人胎回肠IgM阳性B细胞达(201.30±36.35)个,各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24周人胎回肠壁淋巴组织结构基本发育成熟;人胎回肠具有潜在的IgM合成和释放能力,对胎儿肠道免疫功能的建立和健全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 B细胞 淋巴组织 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回肠 人胎
原文传递
IFN-γ、IL-4、TGF-β1在不同发育阶段家兔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14
作者 洪艳 梁文妹 +1 位作者 李一欣 谢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6-1940,共5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家兔直肠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出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60只,分成6组,取直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对IFN-γ、IL-4、TGF-...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家兔直肠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出生后5、15、25、35、60及90d家兔60只,分成6组,取直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图像分析法对IFN-γ、IL-4、TGF-β1在直肠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出生后5d家兔直肠组织内未见IFN-γ、IL-4和TGF-β1的表达.生后15d家兔直肠内可见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上皮,数量较多.25-35d,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呈单个散在分布.60d,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主要定位于肠腺之间固有层.黏膜表面上皮偶见阳性细胞浸润;90dIFN-γ和TGF-β1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P<0.05).15-35d,IFN-γ阳性细胞较IL-4阳性细胞数量多,60d后则以IL-4阳性细胞为多.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家兔直肠IFN-γ、IL-4和TGF-β1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在生后15-25d增高,在35d降低(P<0.05),以IFN-γ阳性细胞变化最为显著;35d后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60d达到最低,且以IL-4阳性细胞改变最为明显;90dIFN-γ和TGF-β1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有所下降(P<0.05).结论:IL-4、IFN-γ和TGF-β1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随家兔直肠黏膜发育出现显著变化,提示3种细胞因子参与家兔直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建立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白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 直肠 生后发育 家兔
下载PDF
人脾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俸蓉 许庭良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1期6-10,共5页
用光镜观察了80例人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间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的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此期... 用光镜观察了80例人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间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的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的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牌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宜的结构特点。从19周一直到出生,红、白髓进一步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发生 人胎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D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16
作者 韩晶 梁文妹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免疫反应(IR)细胞(D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形态计量法,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SS-I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平均灰度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对...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免疫反应(IR)细胞(D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形态计量法,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SS-I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平均灰度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SS-IR细胞免疫染色增强,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岛SS-IR细胞参与了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胰岛 生长抑素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睾丸CgA-IR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斌 梁文妹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68-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细胞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睾丸CgA免疫反应(IR)细胞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结果:在生精小管之间的睾丸间质内可见到CgA...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细胞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睾丸CgA免疫反应(IR)细胞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结果:在生精小管之间的睾丸间质内可见到CgA-IR细胞,阳性产物存在于细胞胞质中;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睾丸CgA-IR细胞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图像分析结果表明,CgA-IR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呈增高趋势(P<0.05),尤以17d时最高。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睾丸CgA-IR细胞数量减少、分泌功能减弱,与机体的调节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颗粒 睾丸 海洛因依赖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B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文妹 韩晶 +1 位作者 胡赟 潘贵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B细胞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密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 目的探讨胰岛B细胞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密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B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染色加深,且以24d时最为显著。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组B细胞的平均光密度较正常和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以24 d时间组最低。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浓度始终高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5)。结论胰岛B细胞的变化表明,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增多,分泌增强,参与了机体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法 放射免疫测定 海洛因依赖 大鼠
原文传递
海洛因使大鼠背侧海马功能和Glu/GABA递质系统紊乱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际刚 潘贵书 +2 位作者 徐国强 李淑芳 梁文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背侧海马神经元功能以及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的影响。方法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1日2次,连续9 d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其依赖SD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背侧海马神经元功能以及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的影响。方法按剂量逐日递增原则,1日2次,连续9 d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其依赖SD大鼠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比较放电形式和频率的变化。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大鼠海马Glu和GABA含量。结果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背侧海马神经元放电以中频(51.02%)、单个不匀(61.22%)为主,对照组则以低频(58.70%)为主,形式分布均一(P<0.05);海洛因对腹侧海马神经元放电无影响(P>0.05);依赖大鼠海马Glu含量下降,GABA含量增加(P>0.05),Glu/GAB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洛因更易损伤大鼠背侧海马神经元功能;Glu/GABA递质系统的紊乱可能是海洛因损害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海马 单位放电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亮氨酸脑啡肽、胆囊收缩素在海洛因戒断、复吸大鼠脑VTA、NAc区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一欣 梁文妹 +2 位作者 韩晶 胡赟 李容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海洛因戒断、复吸大鼠脑VTA、NAc内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alin,Leu-Enk)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变化,探讨CCK和内源性阿片肽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63只,... 目的:观察海洛因戒断、复吸大鼠脑VTA、NAc内亮氨酸脑啡肽(leucine-enkephalin,Leu-Enk)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变化,探讨CCK和内源性阿片肽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又分海洛因戒断组、美沙酮脱毒组和海洛因复吸组。取实验各组及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定位VTA和NAc,用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VTA,NAc区Leu-Enk,CCK阳性细胞并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Leu-Enk在实验各组大鼠VTA和NAc内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戒断、复吸组大鼠VTA和NAc中CCK阳性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美沙酮脱毒后恢复正常。结论:海洛因戒断造成的机体应激及阿片类药物均抑制了VTA和NAc中Leu-Enk的分泌;CCK分泌增加,参与了对脑神经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戒断 复吸 VTA NAc 亮氨酸脑啡肽 胆囊收缩素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