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声像图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廖欣 焦俊 +3 位作者 詹玮 于静 阮志兵 高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2个瘤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SPTP声像图分为囊性、嚢实性、实性三种,囊性表现者发病率较低。当瘤...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2个瘤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对照。结果 SPTP声像图分为囊性、嚢实性、实性三种,囊性表现者发病率较低。当瘤体较大时,肿瘤出现嚢实性改变较多,而当瘤体较小时,超声表现多以实性为主。囊实性表现为中低回声肿瘤的内部出现片状、裂隙状无回声为特点。结论 SPTP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点,超声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结构,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超声检查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下载PDF
p21^(WAF1)、ET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鼻咽癌内微淋巴管、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珀 何常 +1 位作者 徐恒天 钟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WA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ETS-1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并以D2-40、CD34作标记测定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density,ML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WA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ETS-1蛋白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并以D2-40、CD34作标记测定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density,ML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鼻咽癌淋巴管及血管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及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0例经治疗后生存时间<5年的鼻咽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NKC),50例生存时间≥5年的NKC及对照组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NP)内p21WAF1、VEGF-C、ETS-1蛋白及MLD、MVD的表达水平。结果(1)p21WAF1在NKC生存期<5年组、生存期≥5年组和NP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C、ETS-1蛋白表达及MLD、MVD在以上三组间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组NKC病例中p21WAF1和VEGF-C经相关分析发现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80例鼻咽癌中VEGF-C与MLD、ETS-1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鼻咽癌内p21WAF1、VEGF-C、MLD、ETS-1及MVD可以作为预测NPC转移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质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蛋白质ETS-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勤 廖欣 +1 位作者 谢家婧 代陆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更好地认识该种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网状纤维染色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由密集的大小一致的肿瘤...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更好地认识该种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网状纤维染色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由密集的大小一致的肿瘤细胞组成,无特定的排列方式,伴有少量纤维化。肿瘤含有大量裂隙状血管,血管腔隙呈"鹿角状"。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34均为(+),Ki-67增殖指数为5%~20%,EMA和PR均为(-)。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周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结论血管周细胞瘤由密集的细胞组成,其内血管呈"鹿角状",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周细胞瘤 组织病理 免疫组化 网状纤维染色
原文传递
贵州省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佳 徐利芬 +2 位作者 曾晓 孟青 黄崧崧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贵州省IgAN的发病率,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方法对730例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患者行B超介导下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贵州省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贵州省IgAN的发病率,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方法对730例有肾穿刺活检适应证的患者行B超介导下肾活检,并作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对其中确诊为IgA肾病者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1)贵州省IgAN的发病率为21.51%,占原发性肾小球病的30.60%;(2)157例IgAN患者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29.30%),其次为血尿(24.84%)、肾病综合征(16.56%)和慢性肾炎(15.92%)。根据Lee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IgA肾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Ⅲ级,其次是Ⅰ和Ⅱ级,而Ⅳ、V级所占比例小。Lee分级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度分级呈正相关(P<0.01)。Lee分级高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重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肾功能损害重。Lee分级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未发现联系(各级别间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的IgAN患者病理改变重,预后差;肾活检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IGA肾病 肾脏病理
下载PDF
胰岛素瘤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玉婷 龙昭玲 +3 位作者 陈佳 刘晓丽 黄凇崧 钟愉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33-436,共4页
胰岛素瘤(isulinoma)又称为B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之一[1]。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一群肿瘤,每年临床新病例发病率大约是4.0~12.0/百万人口[2],仅占胰腺肿瘤的1%~5%。胰岛细胞瘤根据是否分... 胰岛素瘤(isulinoma)又称为B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之一[1]。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是比较少见的一群肿瘤,每年临床新病例发病率大约是4.0~12.0/百万人口[2],仅占胰腺肿瘤的1%~5%。胰岛细胞瘤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又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病理观察 临床 胰腺内分泌肿瘤 非功能性 内分泌紊乱 B细胞瘤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型与CT征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兰勇 魏渝清 +1 位作者 王学建 贺晓燕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恶性结节72例进行病理、CT征象的对照研究。结果72例恶性结节中,鳞癌30例、腺癌38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类癌1例。鳞癌中直径大于...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恶性结节72例进行病理、CT征象的对照研究。结果72例恶性结节中,鳞癌30例、腺癌38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类癌1例。鳞癌中直径大于3cm者23例,有坏死14例,空洞5例,深分叶14例,毛刺征9例,胸膜凹陷征11例,血管支气管集束征14例,周围结构浸润12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肺内外转移6例。腺癌中直径大于3cm者12例,有坏死4例,深分叶23例,毛刺征20例,胸膜凹陷征15例,血管支气管集束征21例,周围结构浸润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肺内外转移2例。结论肿瘤的大小、坏死、空洞、毛刺征和血管支气管集束征有助于对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
下载PDF
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昌武 龙义国 +1 位作者 钟愉 孟青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观察与图像分析结合测量结肠腺癌等组织p27kip1阳性细胞体积密度、阳性细胞比率,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间关系。结...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观察与图像分析结合测量结肠腺癌等组织p27kip1阳性细胞体积密度、阳性细胞比率,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间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癌细胞体积密度与对照肠粘膜上皮间无明显差别,但其p27ki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肠粘膜和结肠腺瘤组织,与邻癌粘膜组织差异无显著性。结肠腺癌p27kip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定结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27^KIP1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7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薇珊 成元华 张著学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71例GIST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71例GIST中,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55岁,直径0.7~30.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71例GIST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71例GIST中,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55岁,直径0.7~30.0cm,梭形细胞型51例、上皮样细胞型5例、混合细胞型15例。极低度侵袭危险组4例,低度侵袭危险组22例,中度侵袭危险组19例,高度侵袭危险组26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17、CD34、SMA、S-100及Desmin分别为93.0%、78.9%、38.0%、5.6%及15.5%。结论: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和CD34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CD117 CD34
下载PDF
子宫颈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胡军 于燕妮 项一宁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801-802,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小细胞癌 病理分析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不典型类癌 临床 子宫颈癌 组织来源 相似性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10
作者 高勤 高婷 李明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5月病理诊断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 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中枢神经系统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5月病理诊断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有完整资料病例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30岁,平均16岁,10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9例发生于小脑半球,1例发生于大脑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毛细型显形细胞瘤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P-gp及LR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周小小 尹培荣 曹建初 《贵州医药》 CAS 2001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研究P 糖蛋白 (P gp)及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在骨肉瘤 (OS)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38例OS及 10例正常骨组织的石蜡切片 ,以P gp单克隆抗体C2 19及LRP单克隆抗体LRP56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对有关临床及病理... 目的研究P 糖蛋白 (P gp)及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在骨肉瘤 (OS)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38例OS及 10例正常骨组织的石蜡切片 ,以P gp单克隆抗体C2 19及LRP单克隆抗体LRP56用S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并对有关临床及病理指标综合分析。结果OS中P g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2 6 %和 42 11% ,而正常骨组织均为阴性表达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此外 ,P gp在转移组及外科分期较高组中的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及外科分期较低的病例组 (P <0 0 5 ) ;LRP在 <12岁或 >30岁年龄组中明显高于 12~ 30岁病例组 (P <0 0 5 )。结论 (1)P gp与LRP均介导OS的多药耐药 (MDR)。 (2 )人OS对化疗不敏感、预后差与OS组织中存在P gp及LRP有关。 (3)P gp与LRP的表达不相关 ,分别以独立机制介导OS的MDR。 (4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S的P gp和LRP ,可作为临床常规筛选检测 ,并为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耐药性 P-糖蛋白 肺耐药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双立 张钟凤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1期3294-3295,共2页
目的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4年9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免疫组化结果:其中DOG1... 目的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4年9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免疫组化结果:其中DOG1阳性27例,阳性率为90.0%;CD117阳性26例,阳性率为86.7%;CD34阳性23例,阳性率为76.7%;S-100和Actin的着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较弱而且少,阳性率分别为13.8%、31.0%。3种性质的肿瘤DOG1、CD117、CD34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T恶性程度与DOG1、CD117、CD34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IST中DOG1、CD34、CD117的阳性表达与交界性、良性、恶性诊断和肿瘤的大小、部位、生物学行为未见明显相关性。GIST在临床上可以有不同的疾病过程,其复发、转移的风险高低与肿瘤部位、大小和核分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诊断 间皮瘤/诊断 回顾性研究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与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欧阳伟炜 卢冰 +3 位作者 付和谊 何常 龙义国 王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6-7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出微转移,其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本研究检测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探...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出微转移,其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本研究检测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探讨微转移检出率与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pT1~2N0M0的NSCLC78例患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存检蜡块684份。选择广谱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AE1/AE3,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CK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微转移检出率为26.9%(21/78),其中p-ⅠA、p-ⅠB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9%(1/17)、32.8%(20/61)。非微转移病例的1、3、5、8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0.80%、69.70%、55.76%、37.17%、87个月,微转移病例分别为60.00%、48.48%、29.09%、0.00%、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表明CK、KPS为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14,P=0.000)。术后放化疗组对比单纯手术组,放化疗干预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NSCLC淋巴结微转移可能随病情进展检出率增加,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长期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 细胞角蛋白 淋巴结 微转移 生存率 根治术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欣 焦俊 +2 位作者 宋玲玲 阮志兵 高勤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片、CT及磁共振(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脊椎GCT的X线片、CT及MR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X线片和CT密度或MR信号及强化形式。结... 目的探讨脊椎骨巨细胞瘤(GCT)的X线片、CT及磁共振(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脊椎GCT的X线片、CT及MR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X线片和CT密度或MR信号及强化形式。结果肿瘤位于颈椎4例,胸椎8例,腰椎4例;其中6例仅累及椎体,10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侵犯相邻2个椎体,8例只累及1个椎体;16例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X线片和CT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16例病变的实性部分全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GC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及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巨细胞瘤 X线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沈蓉 吴晓玲 +2 位作者 肖子文 张其柱 徐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27-333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术前TP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宫颈活检组织及化疗后手...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术前TP方案化疗并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宫颈活检组织及化疗后手术标本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表达差异及与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经术前化疗后,P-gp、GST-π的阳性表达分别由71.43%、64.29%增高到80.61%、74.49%,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po-Ⅱ的阳性表达由化疗前的48.98%降为28.57%,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P>0.05)。新辅助化疗前,GST-π在无效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gp和Topo II阳性表达水平在不同疗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不受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新辅助化疗可以诱导宫颈癌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监测其表达对于选择药物、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GST-π表达状态有可能成为预测TP方案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多药耐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及行为危险因素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键 薄莉 门新华 《中国性科学》 2005年第6期12-13,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瘤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宫颈癌发生 口服避孕药 子宫颈病变 HPV 持续感染 自然消退 轻微病变 卫生条件 发生风险 筛查方案 筛查对象 致癌病毒 类癌瘤 高危型 性行为
下载PDF
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肖跃海 孙发 +5 位作者 李崇斌 石家齐 谷江 谢春 官志忠 于燕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7-361,479,共6页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效应的影响,探讨燃煤型氟中毒的生殖毒害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4组,每组10只。各染氟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构建燃煤...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睾丸组织氧化效应的影响,探讨燃煤型氟中毒的生殖毒害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4组,每组10只。各染氟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构建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120、180 d分批处死,各时间点每组处死大鼠数为5只。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制备睾丸组织匀浆,检测睾丸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大鼠尿氟含量及睾丸组织氟含量。结果成功建立大鼠氟中毒模型。各染氟组大鼠睾丸组织氟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睾丸生精小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120 d和180 d时,各染氟组大鼠睾丸组织T-NOS、iNOS活性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随染氟剂量增加而升高;120 d和180 d时,各染氟组大鼠睾丸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燃煤型氟中毒可导致大鼠睾丸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生殖细胞受损。氧化应激损伤在燃煤型氟中毒所致的雄性大鼠生殖毒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氟中毒 睾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燃煤型氟中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发 李崇斌 +5 位作者 肖跃海 石家齐 谷江 谢春 官志忠 于燕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低氟组(含氟20 mg/kg)、中氟组(含氟40 mg/kg)、高氟组(含氟60 mg/kg)、低氟加营养组、中氟加营养组、高氟加营养组。各染毒组喂饲含...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低氟组(含氟20 mg/kg)、中氟组(含氟40 mg/kg)、高氟组(含氟60 mg/kg)、低氟加营养组、中氟加营养组、高氟加营养组。各染毒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90、120和180 d处死动物,查看氟斑牙,测尿氟,检测大鼠睾丸内睾酮,血清T、E2、LH、FSH、GnR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大鼠血清T、E2水平随染毒时间延长和染氟剂量增加逐渐降低[如高氟组,染氟90和180 d,血清车载睾酮(821.77±13.21)ng/dL vs(140.80±15.58)ng/dL,睾丸内睾酮(3 248.62±20.69)ng/dL vs(984.63±7.39)ng/dL](P<0.05);LH、FSH水平随染毒时间延长和染毒剂量增加逐渐增高;GnRH水平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同一时间点,染毒组之间,随染氟剂量增加变化逐渐加大。相同染氟剂量加营养组性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结论燃煤型氟中毒对雄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有明显的影响,并随染氟剂量增加和染毒时间延长而加重,饮食营养可改善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内分泌 燃煤型氟中毒 雄性大鼠
下载PDF
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祝庆亮 谷江 +7 位作者 张永春 石家齐 孙发 龙义国 沈俊 万滨 杨永安 王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9-994,共6页
目的:研究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多原发膀胱癌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研究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多原发膀胱癌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多原发膀胱癌15例,单发膀胱癌15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多原发膀胱癌相同),正常膀胱组织15例,3组共45例中P53、Bcl-2、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多原发膀胱癌及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EGFR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多原发膀胱癌组织中P53、Bcl-2的阳性表达高于单发膀胱癌组织(P<0.05),而C-erbB-2、EGFR的阳性表达低于单发膀胱癌组织(P<0.001)。结论: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组织中P53、Bcl-2、C-erbB-2、EGFR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P53、Bcl-2、C-erbB-2、EGFR对于多原发膀胱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也为多原发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膀胱癌 膀胱癌 P53 BCL-2 C-ERBB-2 EGFR
原文传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蕾薇 余德厚 +3 位作者 龙义国 张敏 何勤 陆洪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外侧结节、溃疡4个月,泛发全身伴发热2月,加重20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可见,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浸润形成"花环状"结构,并见细胞...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外侧结节、溃疡4个月,泛发全身伴发热2月,加重20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可见,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浸润形成"花环状"结构,并见细胞吞噬现象,脂肪组织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肿瘤未侵犯真皮和表皮。免疫组化:CD3(+),CD8(-),CD45RO(+),CD20(-),CD56(+),Ki-67阳性细胞大于90%。诊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入院3天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