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令狐克鸿
杨海东
+2 位作者
王顺金
吴杰
徐越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88-190,194,共4页
选取贵阳市近年治理的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生态修复实例,总结研究了其采取的治理技术方法及修复效果。经过修复治理,贵阳破损山体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贵阳破损山体重点是对工程边坡、采石采砂迹地、取弃土场...
选取贵阳市近年治理的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生态修复实例,总结研究了其采取的治理技术方法及修复效果。经过修复治理,贵阳破损山体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贵阳破损山体重点是对工程边坡、采石采砂迹地、取弃土场的植被恢复治理,对低郁闭度乔木林、低覆盖度灌木林和疏林地等景观效果不佳地带因地制宜进行提升改造,已治理斑块大多采用爬藤植物立体绿化、平整覆土植苗绿化等技术方法。并据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破损山体宜采取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损山体
生态修复
技术方法
贵阳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唐凤
邹天才
+2 位作者
杨乃坤
胡光平
刘海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具有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呈现“Ⅳ龄级前增长-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贵州红山茶在未来2、4、6、8、10个径级的生长期之后,种群动态趋于中树(Ⅴ~Ⅶ龄级)、大树(Ⅷ~Ⅹ龄级)和老树(Ⅺ~ⅩⅢ龄级)的态势。综上认为,贵州红山茶生境资源及空间有限性导致种群内部或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加剧,使种群幼苗存活率降低和低龄级植株数量减少,加上人类掠夺性采伐造成的成年植株死亡率增高,致使其种群的数量增加及种群扩散受阻,分布区狭窄,物种趋于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种群结构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
时间序列预测
物种濒危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3
作者
韩堂松
胡光平
+2 位作者
陈海虹
张果
容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1期42-44,共3页
对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及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丝紫荆种子为肾形,种子出籽率17.58%,千粒重19.6 g;垂丝紫荆场圃发芽率为29.3%,0.0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41.5%,比对照提高了12.2%,发芽时间缩短了8 d,苗木更加...
对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及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丝紫荆种子为肾形,种子出籽率17.58%,千粒重19.6 g;垂丝紫荆场圃发芽率为29.3%,0.0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41.5%,比对照提高了12.2%,发芽时间缩短了8 d,苗木更加整齐,生产中可推广应用。垂丝紫荆高生长高峰在6~9月份,径生长高峰在7~10月份,1 a容器苗平均苗高能达到56.5 cm,平均地径生长能达到0.53 cm,3 a容器苗平均苗高可达119.6 cm,平均地径1.452 cm。为此,提出了造林中推荐优先选用1 a容器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丝紫荆
容器育苗
赤霉素
生长节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令狐克鸿
杨海东
王顺金
吴杰
徐越
机构
贵阳市
野生动植物
保护
站
贵阳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中心
贵州科测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市
顺海国有林场
出处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4期188-190,194,共4页
基金
贵州省林业局林业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项目(编号:黔林科合J字[2020]15号)。
文摘
选取贵阳市近年治理的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生态修复实例,总结研究了其采取的治理技术方法及修复效果。经过修复治理,贵阳破损山体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贵阳破损山体重点是对工程边坡、采石采砂迹地、取弃土场的植被恢复治理,对低郁闭度乔木林、低覆盖度灌木林和疏林地等景观效果不佳地带因地制宜进行提升改造,已治理斑块大多采用爬藤植物立体绿化、平整覆土植苗绿化等技术方法。并据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破损山体宜采取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破损山体
生态修复
技术方法
贵阳市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唐凤
邹天才
杨乃坤
胡光平
刘海燕
机构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科学院
贵阳
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贵阳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中心
贵州省植物园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2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60095)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4237号)。
文摘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具有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呈现“Ⅳ龄级前增长-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贵州红山茶在未来2、4、6、8、10个径级的生长期之后,种群动态趋于中树(Ⅴ~Ⅶ龄级)、大树(Ⅷ~Ⅹ龄级)和老树(Ⅺ~ⅩⅢ龄级)的态势。综上认为,贵州红山茶生境资源及空间有限性导致种群内部或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加剧,使种群幼苗存活率降低和低龄级植株数量减少,加上人类掠夺性采伐造成的成年植株死亡率增高,致使其种群的数量增加及种群扩散受阻,分布区狭窄,物种趋于濒危。
关键词
贵州红山茶
种群结构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
时间序列预测
物种濒危机制
Keywords
Camellia kweichowensis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quantity change
time series prediction
species endangered mechanism
分类号
Q9458.1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3
作者
韩堂松
胡光平
陈海虹
张果
容梅
机构
贵阳市
退耕还林工程服务
中心
贵阳市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修复中心
贵阳市
林业产业发展
中心
出处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1期42-44,共3页
文摘
对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及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丝紫荆种子为肾形,种子出籽率17.58%,千粒重19.6 g;垂丝紫荆场圃发芽率为29.3%,0.01%的赤霉素浸泡种子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41.5%,比对照提高了12.2%,发芽时间缩短了8 d,苗木更加整齐,生产中可推广应用。垂丝紫荆高生长高峰在6~9月份,径生长高峰在7~10月份,1 a容器苗平均苗高能达到56.5 cm,平均地径生长能达到0.53 cm,3 a容器苗平均苗高可达119.6 cm,平均地径1.452 cm。为此,提出了造林中推荐优先选用1 a容器苗。
关键词
垂丝紫荆
容器育苗
赤霉素
生长节律
Keywords
Ceris racemosa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Gibberellin
growth rhythm
分类号
S685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阳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研究
令狐克鸿
杨海东
王顺金
吴杰
徐越
《绿色科技》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唐凤
邹天才
杨乃坤
胡光平
刘海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垂丝紫荆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韩堂松
胡光平
陈海虹
张果
容梅
《绿色科技》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