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肌替代股四头肌123例疗效分析
1
作者 陈克洲 彭少英 +6 位作者 陈艺新 张汇林 王兰 贾湘谦 张云强 肖杰 袁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37,共2页
腹肌替代股四头肌123例疗效分析陈克洲彭少英陈艺新张汇林王兰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⒇我院1983~1995年应用腹肌远隔移位替代股四头肌术12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23例,男51例,女72例。... 腹肌替代股四头肌123例疗效分析陈克洲彭少英陈艺新张汇林王兰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⒇我院1983~1995年应用腹肌远隔移位替代股四头肌术12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23例,男51例,女72例。年龄6~10岁19例,11~2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肌 股四头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下顺行通道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
2
作者 文祖洲 叶赟 +4 位作者 吴西智 周华 罗昂 陈洪强 赵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下顺行通道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2023年1月我科对7例髋臼前柱骨折,利用骨盆“双反”牵引床牵引复位,骨科机器人辅助设计规划螺钉进针点与方向,顺行通道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手... 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下顺行通道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4月~2023年1月我科对7例髋臼前柱骨折,利用骨盆“双反”牵引床牵引复位,骨科机器人辅助设计规划螺钉进针点与方向,顺行通道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平均78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8.6 ml;透视次数7~11次,平均8.7次;3例导针未调整,4例导针调整1~2次(调整1次2例,调整2次2例);实际路径与规划偏离0.65~1.50 mm,(0.98±0.30)mm;螺钉位置优良率100%。术后48 h行X线和CT检查,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1例。7例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5~96分,平均91.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0分;均无感染、内置物松动、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导航下顺行通道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安全高效,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顺行通道 经皮螺钉 髋臼骨折
下载PDF
腹肌代股四头肌术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李维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8-38,共1页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引起股四头肌瘫痪,因失去自主伸膝功能,使膝关节负重时不稳,患者常需借助拐杖或手压腿才能破行,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治疗股四头肌瘫痪有很多种办法。我们科从1979~1987年采用腹肌代股四头肌来改善下肢运动共100例,平...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引起股四头肌瘫痪,因失去自主伸膝功能,使膝关节负重时不稳,患者常需借助拐杖或手压腿才能破行,给病人带来很多不便。治疗股四头肌瘫痪有很多种办法。我们科从1979~1987年采用腹肌代股四头肌来改善下肢运动共100例,平均随访一年以上,获满意效果,现将我们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四头股瘫痪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后特有并发症的预防与对策 被引量:29
4
作者 邹伟 肖杰 +2 位作者 龙浩 吴陈 周昌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8期7804-7809,共6页
背景:近几年锁骨钩钢板在国内外逐步被推广应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使用率的增加,一些内固定并发症,如内固定后肩痛、肩峰撞击、肩峰溶解、脱钩、应力性骨折等逐渐显现出来。目的:分析... 背景:近几年锁骨钩钢板在国内外逐步被推广应用于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使用率的增加,一些内固定并发症,如内固定后肩痛、肩峰撞击、肩峰溶解、脱钩、应力性骨折等逐渐显现出来。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后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其防治对策。方法:2006年3月至2014年5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收治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12例,其中锁骨远端骨折48例,肩锁关节脱位64例。锁骨远端骨折按Neer分型法,Ⅰ型16例,Ⅱ型32例;肩锁关节脱位64例均为TossyⅢ型。其中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4例。对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内固定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03例获得随访并进入结果分析,其余病例因患者原因短期内失访,不予纳入结果分析。99例患者显示骨折端愈合及肩锁关节对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30.1%。采用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79例,良16例,优良率为92.2%。提示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根据个体化特点治疗,注意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是可以得到理想疗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锁骨钩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肩关节悬吊复合体 并发症 随访研究 预防
下载PDF
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修复难愈性感染性创面15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颇 宋开芳 +3 位作者 周家顺 陶磊 严芳 冯明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修复难愈性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6年1-7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难愈性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15例,采用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创面均痊愈,没有出现...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修复难愈性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6年1-7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难愈性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15例,采用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5例创面均痊愈,没有出现牵张的皮缘坏死。创面治愈率100%。结论对于高龄、身体一般情况差、或患处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差、术后效果不明确,或者有手术禁忌证、手术风险大的患者,超声清创技术联合皮肤持续性牵张不失为一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皮肤牵张 治疗 创面
下载PDF
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洪强 周华 +3 位作者 陈德斌 吴西智 吴德伟 赵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28-4832,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6例,年龄53-72岁,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分为间隙平衡组61例、测量截骨组5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与股骨屈曲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间隙平衡组发生局部感染3例,测量截骨组发生局部感染4例、排斥反应1例、免疫反应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2%,10.53%,P>0.05);(2)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屈膝90°应力位内侧、外侧的胫股关节角均低于截骨测量组(P<0.001),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小于测量截骨组(P<0.001),关节最大屈曲角大于测量截骨组(P<0.001);(3)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测量截骨组(P<0.001),KSS评分高于测量截骨组(P<0.01);(4)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假体 屈伸间隙平衡 下肢力线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积辉 栾波 +1 位作者 裴继源 陈光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240-3243,共4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订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愈合参...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订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愈合参数情况,同时分别采用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及以上2项评分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侧别、手术时间、半月板损伤及致伤原因)的关系。检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各观察点相对术前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组骨折均愈合,X线检查示愈合时间为(12.47±2.48)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7.31±4.70)周;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愈合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分别为(83.48±7.50)分和(15.52±2.39)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4%和88.2%;不同性别及骨折类型的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前的血浆GGT、ALP分别为(77.61±21.40)U/L、(247.49±42.44)U/L,术后水平均降低,其术后1个月后的3指标变化程度均高于术后1周(P<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较好,可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伟 栾波 +5 位作者 王积辉 商科 徐可 汪义奎 郑伟 刘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儿童35例,对其进行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3个月~1年,记录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随访期... 目的研究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的儿童35例,对其进行l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3个月~1年,记录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在随访期间,35例患儿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2例出现针道口分泌物,经换药后好转。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有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外固定架 胫腓骨骨折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涛 杨天府 +4 位作者 肖杰 龙浩 陈艺新 裴福兴 李玉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623-2627,共5页
背景: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PVA)水凝胶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良好的替代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apafite,n-HA)修复骨缺损已取得公认,聚酰胺66(PA66)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稳定性的聚... 背景: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PVA)水凝胶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良好的替代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apafite,n-HA)修复骨缺损已取得公认,聚酰胺66(PA66)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稳定性的聚合物,在工程和医学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目的:实验仿照关节软骨理化特性,制备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7/2007—0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72只,在兔股骨关节面上打孔(5mm×5mm×5mm)制备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模型。PVA/n-HA+PA66生物复合材料由四川大学纳米分析测试中心提供,规格:直径5mm,高5mm,圆柱体,上层PVA高度为1.5mm,乳白色,光滑,质韧,下层n-HA+PA66表面粗糙,质硬,高度为3.5mm。PVA为多孔网状结构,孔径为5~40μm,孔隙率为75.3%,含水率为71.6%,n-HA+PA66为多孔网状结构,孔径100-400μm,孔隙率61.7%。方法:72只模型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PVA/n-HA+PA66植入组、单纯PVA植入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PVA/n-HA+PA66植入组在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处植入PVA/n-HA+PA66材料,单纯PVA植入组在缺损处植入PVA材料、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植入4,8,12,24周后观察兔行为形态、兔膝关节局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材料与周边软骨及软骨下骨连接界面的反应。结果:7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大体形态观察伤口无感染,关节活动度好。②植入后24周,PVA/n—HA+PA66植入组下层材料与周边组织融为一体,周边软骨未见明显退行性变;单纯PVA植入组PVA与部分周边软骨间隙加大,周边软骨部分退行性变;空白对照组缺损部位大部分已钙化。③植入后24周,PVA/n—HA+PA66植入组PVA周边软骨Ⅱ型胶原阳性染色,PVA边缘及表面II型胶原阳性染色增多;单纯PVA植入组PVA与周边组织间隙中Ⅱ型胶原阳性染色有少量增加,PVA表面阳性染色减弱,周边软骨阳性染色减弱;空白对照组缺损处表面组织中Ⅱ型胶原染色减低,周边关节软骨染色减低。④植入后24周,扫描电镜见PVA,n—HA+PA66植入组下层材料网孔中充满大量类骨质成分,上层材料PVA与下层材料嵌合紧密;单纯PVA植入组材料周边骨质有部分退缩,间隙加大;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下部由骨质充填,上部为纤维瘢痕样组织,组织结构排列紊乱。结论:双相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良好的替代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材料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修复
下载PDF
多孔聚乙烯醇/明胶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涛 韩志 +4 位作者 杨天府 李玉宝 苑天红 肖杰 陈艺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4587-4590,共4页
背景: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但存在力学性能低,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陷。目的:制备一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聚乙烯醇/明胶复合物,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化... 背景:以明胶为基体制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但存在力学性能低,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陷。目的:制备一种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聚乙烯醇/明胶复合物,并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乳化发泡法制备聚乙烯醇/明胶多孔支架,并通过电镜分析、力学测试、皮下植入实验,检测材料孔径和孔隙率、IR光谱、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多孔材料内部呈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孔径均匀,有相似的孔隙率61.8%,含水率44.6%,抗拉强度为(5.01±0.03)MPa,抗压强度为(1.47±0.36)MPa,有较好的力学性能,IR光谱分析表明材料内部结构均匀。皮下植入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囊壁逐渐变薄,并趋于稳定,提示多孔聚乙烯醇/明胶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乙烯醇 明胶 软骨组织工程 支架 复合材料
下载PDF
12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聂洪峻 赵滨 +2 位作者 张云强 江映红 杨亚雄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743-746,共4页
谵妄是一种短暂的急性精神混乱状态,其包括意识状态的紊乱,保持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发生降低,记忆障碍。在髋部骨折患者中谵妄的出现多见于术后2~5d,这种状态被认为与患者的预后,如患病率、病死率,住院时间长短有一定相关。
关键词 术后谵妄 骨折患者 危险因素 髋部 老年 混乱状态 转移注意力 意识状态
下载PDF
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制备及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涛 杨天府 +4 位作者 肖杰 龙浩 陈艺新 裴福兴 李玉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8859-8862,共4页
背景:普通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力学性能不足的缺陷,因此,作为替代关节软骨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材料必须有良好的软骨下骨和松质骨的支撑。目的:制备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Polyvinyl alcohol nano-hydrox... 背景:普通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力学性能不足的缺陷,因此,作为替代关节软骨的聚乙烯醇水凝胶材料必须有良好的软骨下骨和松质骨的支撑。目的:制备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Polyvinyl alcohol 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PVA/n—HA+PA66)并评价其理化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601/2007—08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及冷冻.融化循环方法将聚乙烯醇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有机结合起来,制备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形貌特征,并测定其孔径大小和孔隙率;以x射线衍射仪观察材料的结构;同时测定聚乙烯醇含水率;并通过体外力学测试仪检测复合材料PVA/n-HA+PA66的力学性能。主要观察指标: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含水率和力学性能。结果:PVA/n—HA+PA66为三维网状多孔结构,孔径为5-400uin,上下层以嵌合形式结合,结合牢固紧密。上层材料聚乙烯醇含水率为71.6%,在100mm/min状态下,抗拉强度为3.42MPa;在3mm/min的抗压强度下,抗压强度为3.12MPa。下层材料n-HA+PA66为均一晶体结构,孔隙率为61.8%,在3mm/min的抗压强度下,抗压强度为5.3MPa。结论:应用原位合成技术及冷冻-融化循环方法可制备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并证实这种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骨基底牢固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聚乙烯醇水凝胶 聚酰胶66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丹参心俞穴注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TXB_2、6-Keto-PGF1α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秋玲 张萍 +1 位作者 杨国雄 杨勤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梗面积及血浆中TXB2 、6 Keto PGF1α含量影响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将 6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15只 )、阳性对照组 (15只 )、生理盐水心俞组 (15只 )、丹参心俞组 (15只...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梗面积及血浆中TXB2 、6 Keto PGF1α含量影响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将 6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15只 )、阳性对照组 (15只 )、生理盐水心俞组 (15只 )、丹参心俞组 (15只 ) ,分别测量其心梗面积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浆中的TXB2 、6 Keto PGF1α含量 ,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心俞组与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心俞组比较 ,心梗面积及血浆中的TXB2 、6 Keto PGF1α含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中TXB2 、6 Keto PGF1α含量的变化 ,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体液因素 ,而丹参心俞穴位注射可减少心梗面积并对其含量进行良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液 穴位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面积 大鼠 TXB2 6-Keto-PGFlα 血浆 心俞穴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病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云强 陈艺新 +5 位作者 赵滨 贾湘谦 栾波 肖杰 薛向东 宋开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TKA共治疗21例24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类风湿关节炎4例5膝,全膝关节结核2例2膝.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护软组织平衡,保...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TKA共治疗21例24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类风湿关节炎4例5膝,全膝关节结核2例2膝.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护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平均随访2.5年,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58°(30°~100°)改善到96°(60°~120°),疼痛、跛行明显改善,无感染.结论对疼痛、畸形、明显影响功能、年龄在60岁以上的重症膝关节病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重症膝关节病
下载PDF
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二酰己二胺修复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涛 杨天府 +4 位作者 肖杰 龙浩 陈艺新 裴福兴 李玉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二酰己二胺(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nano- 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四川...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二酰己二胺(Polyvinyl alcohol hydrogel/ nano- 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①通过原位合成技术及冷冻-融合循环方法制备PVA/n-HA+PA66,并检测材料体外力学性能。②在兔股骨关节面上打孔,包括关节表面软骨和软骨下骨,制成关节软骨缺损的模型。将PVA/n-HA+PA66复合材料植入兔膝关节,对侧肢体打孔作空白对照组或单纯PVA植入,分别于植入12,24周后行局部组织学切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材料体内力学性能测试。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上层材料在100mm/min拉力状态下,抗拉强度为3.42MPa,下层材料的抗拉强度为6.33MPa。上层材料在3mm/min的压力强度下,抗压强度为3.12MPa。下层材料的抗压强度为5.3MPa。②生物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12,24周,下层材料中有骨组织长入,上层材料与下层材料紧密连接;生物复合材料在5mm/min的冲击强度下,其抗冲击强度在植入12周时已达正常松质骨抗冲击强度。结论:新型生物复合材料PVA/n-HA+PA66修复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材料 关节软骨 软骨下骨 修复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应用“骨盆倾斜法”经皮L5~S1椎间盘穿刺摘除术14例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艺新 张云强 +7 位作者 张俊峰 彭少英 陈克洲 孙启仁 贾相谦 肖杰 王兰 张汇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经皮穿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AMD)的开展,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能达到髓核摘除减压,缓解坐骨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目的〔1〕,但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由于髂骨翼阻挡,穿刺困难常失去机会改行手术。我院于... 经皮穿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AMD)的开展,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能达到髓核摘除减压,缓解坐骨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目的〔1〕,但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由于髂骨翼阻挡,穿刺困难常失去机会改行手术。我院于1994年6月~1996年12月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穿刺 骨盆倾斜法 摘除术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作为人工骨替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洪崚 陈艺新 +1 位作者 尹培荣 陈雄德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在矫形外科的治疗中常遇到由于肿瘤或囊肿切除、创伤、感染、先天性发育不良、手术、骨折不愈合等形成的骨缺损.这些缺损的存在导致病变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功能废用或引起感染,常需要骨移植治疗.
关键词 医用硫酸钙 人工骨 实验研究 骨替代物 治疗 骨缺损
下载PDF
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1、MDA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秋玲 张萍 +1 位作者 吕明庄 贺志光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8期686-687,共2页
目的研究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 1、MDA的影响 ,从而探讨该病发生的体液机制。方法观察 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前后血浆中ET 1、MDA的含量 ,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 1、... 目的研究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 1、MDA的影响 ,从而探讨该病发生的体液机制。方法观察 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前后血浆中ET 1、MDA的含量 ,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中ET 1、MD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经心俞穴位注射丹参治疗后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心绞痛亦有效控治。结论心俞穴位注射丹参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促进其修复抑制脂质过氧化 ,缓解心绞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 穴位注射 丹参 心绞痛 ET-1 MDA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骆苏红 栾波 王积辉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8期17-18,共2页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治疗采用一次性手术矫正畸形,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不佳,如何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疗效,一直是矫形骨科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医生Ilizarov发现了牵拉成组织技...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传统治疗采用一次性手术矫正畸形,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不佳,如何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疗效,一直是矫形骨科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医生Ilizarov发现了牵拉成组织技术,通过缓慢的牵伸来重建肢体的外观与功能,利用时间作为一个治疗变量,避免了传统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难题。本文着重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真正实现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 外固定器 矫正
下载PDF
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探讨(附240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俊峰 陈艺新 +7 位作者 彭少英 张汇林 王兰 陈克洲 贾湘谦 张云强 肖杰 袁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8-259,共2页
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探讨(附240例报告)张俊峰,陈艺新,彭少英,张汇林,王兰,陈克洲,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髂骨延长术为改良式Salter手术,国外1979年Millis首先报道[1],国内1980年逐... 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探讨(附240例报告)张俊峰,陈艺新,彭少英,张汇林,王兰,陈克洲,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髂骨延长术为改良式Salter手术,国外1979年Millis首先报道[1],国内1980年逐步开展。现估计超过8000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短缩畸形 脊髓灰质炎 后遗症 髂骨延长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