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宜高钙环境的桑种质资源筛选
1
作者 范伟 孔秋月 +2 位作者 胡杰 刘洋 赵爱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8,共9页
桑树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适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高钙是石漠化地区土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我国大面积栽植的不同杂交桑品种的高钙耐受性,并筛选耐高钙胁迫的品种具有重要... 桑树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适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高钙是石漠化地区土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我国大面积栽植的不同杂交桑品种的高钙耐受性,并筛选耐高钙胁迫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7个杂交桑品种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桑树品种在高钙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耐钙胁迫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在高钙胁迫下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上升,而品种间抗氧化酶响应胁迫的模式存在差异.基于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发现丰驰和桂桑优62为强高钙耐受品种,粤桑11和桂桑优12为中等高钙耐受品种,塘10×伦109、桂桑6和桂桑优2为高钙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石漠化 高钙胁迫 品种筛选 隶属函数
原文传递
从土壤保持角度探索全国生态桑产业发展布局
2
作者 王谢 赵爱春 +1 位作者 陈冠陶 张建华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西南喀斯特区、川滇干热河谷区、三峡库区、黄土高原区、鲁中山区和昆仑山区等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针对上述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的产业生态特征,分别提出了保墒增碳、护土保水、保土降污、屯水治沙、肥土增碳和防风固沙的土壤管理技术,并推荐了广西宜州、四川盐边、重庆巫溪、陕西榆林、山东烟台和新疆和田等6个技术先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桑 土壤保持 喀斯特地区 黄土高原 干热河谷
下载PDF
石墨化炭黑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恩诺沙星残留的研究
3
作者 李梦妍 齐梦钰 +3 位作者 吴佳龙 李铁军 胡红美 张小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5,共11页
本研究探究并评价了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吸附去除水产养殖环境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以及Zeta电位对石墨化炭黑进行表征,探讨了p H值、吸附温... 本研究探究并评价了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吸附去除水产养殖环境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能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以及Zeta电位对石墨化炭黑进行表征,探讨了p H值、吸附温度(T)、恩诺沙星初始质量浓度(C0)、吸附时间(t)对石墨化炭黑吸附恩诺沙星的影响。同时,从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等方面探究了石墨化炭黑对恩诺沙星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石墨化炭黑对恩诺沙星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在p H=7、C0=200 mg/L、T=35℃的条件下,石墨化炭黑对溶液中恩诺沙星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可达74.43 mg/g。此外,石墨化炭黑对实际加标养殖淡水和加标养殖海水中恩诺沙星残留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单位吸附量分别为(32.47±0.99)、(31.84±1.46)mg/g。综上所述,石墨化炭黑具有去除实际水产养殖尾水中恩诺沙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炭黑 恩诺沙星 吸附 去除 水产养殖环境
下载PDF
科教融合创新——“细胞功能的生化调控”实验教学改革
4
作者 李吉馥 陈洁 +1 位作者 左伟东 谢洁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组将西南大学在蚕病防治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融入到“细胞功能的生化调控”实验课程中,设计成可操作的实验教学项目,以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展开学习。同时,借鉴国外高校的教...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课程组将西南大学在蚕病防治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融入到“细胞功能的生化调控”实验课程中,设计成可操作的实验教学项目,以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展开学习。同时,借鉴国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对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科教融合创新改革。这一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次尝试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科教融合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抗螨选育为重点的德国蜜蜂育种
5
作者 Ralph Büchler Aleksandar Uzunov +2 位作者 程瑞益 陈超 单金琼 《中国蜂业》 2024年第7期28-29,共2页
一、德国蜜蜂育种的发展1870年前后,不同欧洲国家间的蜂王贸易蓬勃发展,这与德国采用活框饲养密切相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区域拥有了五花八门的蜂种,导致了本土黑蜂(欧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的严重杂化。蜂种的自由混... 一、德国蜜蜂育种的发展1870年前后,不同欧洲国家间的蜂王贸易蓬勃发展,这与德国采用活框饲养密切相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个区域拥有了五花八门的蜂种,导致了本土黑蜂(欧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的严重杂化。蜂种的自由混合导致蜂群攻击性和分蜂性增加、产蜜量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种 分蜂 蜜蜂育种 欧洲黑蜂 产蜜量 活框饲养 抗螨 蜂王
下载PDF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枣花蜂蜜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
6
作者 王雪 郑星 +2 位作者 任佳淼 赵亚周 彭文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为了提高蜂蜜中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效率,以便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进行更精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枣花(Ziziphus jujuba... 为了提高蜂蜜中挥发性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效率,以便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其进行更精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枣花(Ziziphus jujuba Mill.)蜂蜜挥发性成分的色谱图总峰面积作为考察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枣花蜂蜜的萃取条件(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量、去离子水添加量、氯化钠添加量和搅拌速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样品量对色谱图总峰面积影响显著。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8.5℃、萃取时间51.6 min、取样量5.1 g,在最优萃取条件下,色谱图总峰面积可达2.20×10^(9) mAU·min^(-1)。以上研究结果为蜂蜜中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方法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花蜂蜜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长情况及其生根能力评价
7
作者 袁姜莲 李炎 +2 位作者 罗义维 轩亚辉 何宁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以10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BT-1、IBA和IAA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并通过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易生根的优良品种,为实现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以10个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BT-1、IBA和IAA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并通过排队评分法和公式评分法对不同桑树品种扦插生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易生根的优良品种,为实现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整体上,不同激素处理提高了10个桑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新梢及根系指标,各指标在品种间、激素种类间及其互作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激素处理下,新剑持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根数都最大,分别为78.00%和9.35根;足83122的平均新梢长、平均新梢质量和平均根直径都最大,分别为54.08 cm、31.35 g和1.47 mm;保坎的平均根质量最大,为17.36 g;双头荷叶白的平均根总长最大,为2385.46 cm。相关分析表明:成活率与根数呈显著正相关;新梢性状与根系性状总体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10个品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足83122、新剑持、双头荷叶白、伊达寿木桑、保坎、60178、沱桑、火桑、山西甜桑、葵桑。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聚为易生根型、较易生根型和难生根型3类。足81322和新剑持在不同激素处理下平均成活率较高,且各扦插生长指标均表现良好,可作为桑树规模化扦插育苗的优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扦插 生根能力 排队评分法 公式评分法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桑叶提取物对黑斑侧褶蛙生长性能、胴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陈祥 刘东华 +5 位作者 耿琳烨 沈诗桀 王倩茹 沈以红 黄先智 段彪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197,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桑叶提取物对黑斑侧褶蛙生长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以396只健康黑斑侧褶蛙[体重(2.7±0.2)g]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 g...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桑叶提取物对黑斑侧褶蛙生长性能、胴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以396只健康黑斑侧褶蛙[体重(2.7±0.2)g]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6、9 g/kg桑叶提取物的实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桑叶提取物组成活率、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后降趋势,M03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4.18%、6.98%、2.86%。摄食率和饵料系数呈先降后升趋势,M03组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7.73%、12.32%,M09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M03组、M06组胴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肝脂中的含量显著降低10.17%、10.60%;M09组胴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4.11%。随桑叶提取物添加水平升高,M03组TC、LD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5.23%、53.12%;M03组、M06组肝脏SOD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8.59%、9.67%,M09组无显著差异;肝脏T-AOC、MDA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桑叶提取物可有效提高黑斑侧褶蛙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抗氧化能力,促进其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在黑斑侧褶蛙基础饲料中桑叶提取物的添加添加量为0.34%~0.42%。本研究可为黑斑侧褶蛙绿色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 桑叶提取物 生长性能 胴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 于福清 +2 位作者 陆健 赵亚周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丰富、品质特性各异,是优秀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素材,目前有14个地方品种、8个培育品种、8个引入品种、8个其他蜂资源,其中,中华蜜蜂为我国特有,是培育优质蜜蜂新品种和配套系不可缺少的原始育种素材,也是国家畜禽遗传资...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丰富、品质特性各异,是优秀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素材,目前有14个地方品种、8个培育品种、8个引入品种、8个其他蜂资源,其中,中华蜜蜂为我国特有,是培育优质蜜蜂新品种和配套系不可缺少的原始育种素材,也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对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对我国今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遗传资源保护 保种场 保护区 保护建议
下载PDF
基于多维指标对不同来源蜂蜜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张铭 车苗苗 +4 位作者 霍新丽 王雪 郑星 赵磊磊 赵亚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蜂蜜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食品,其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因蜜源植物、产地、蜂种等不同而异。为实现对不同来源蜂蜜的评价和区别,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 蜂蜜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食品,其成分组成和营养价值因蜜源植物、产地、蜂种等不同而异。为实现对不同来源蜂蜜的评价和区别,采用常规理化指标检测和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HPLC-Q-TOF/MS)分析等多维指标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蜂蜜样品的淀粉酶值、果糖、葡萄糖、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等有明显差异;其中,油菜蜜淀粉酶值最低,为(3.42±0.70)mL·g^(-1)·h^(-1);洋槐蜜(沁水)淀粉酶值最高,为(12.66±2.44)mL·g^(-1)·h^(-1);中蜂蜜的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蜂蜜样品。脯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和羟基酪醇1-O-葡萄糖苷可能有助于区分蜂蜜的蜜源植物种类,倍半萜化合物在洋槐蜜的产地区分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蜂蜜的特征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性指导,即借助多维指标可实现不同来源蜂蜜的区分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多维指标 HPLC-Q-TOF/MS 特征性鉴别
下载PDF
国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晓 陆健 于福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5-552,共8页
世界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多彩,种质特性各异,尤其地方品种对当地环境具有极强适应性,是珍贵的资源和宝库,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保护。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畜禽资源保护情况的现状,包括畜禽资源保护有关政策措施、经费支持、遗传材料保存、研... 世界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多彩,种质特性各异,尤其地方品种对当地环境具有极强适应性,是珍贵的资源和宝库,需要全世界共同参与保护。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外畜禽资源保护情况的现状,包括畜禽资源保护有关政策措施、经费支持、遗传材料保存、研究项目和产生的效益等,并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情况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日益重视,特别是不同国家对动物遗传材料的保护和实施保护计划获得的预期效益,更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已经为公众和政府所接受。畜禽资源保护是我国种业振兴的首要行动,本文对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遗传资源 原地保护 迁地保护
下载PDF
桑树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赑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2-9,共8页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实施开始,系统总结了桑树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了测序技术、拼接策略、组装质量以及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桑树基因组学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推动桑树产业的发展并为林木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基因组测序 叶绿体基因组 功能基因
下载PDF
蚕桑产业在南方石漠化治理中的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伟 高波 +1 位作者 徐兵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本文综述了桑蚕生产系统对石漠化地区的修复潜力,以及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的推广实践。桑蚕生产系统在石漠化地区具有促进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从品种筛选、农艺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提升桑树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的措施。以重庆市黔江区栽桑养蚕的经营现状为例,分析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的规模,以及经营不同规模桑园的产量和效益。最后,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及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岩溶生态系统 石漠化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桑树mi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林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桑树生物学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对miRNA在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桑树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意见,为拓展桑树的应用领域以及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MIRNA 生长发育 逆境胁迫 蚕桑互作
下载PDF
家蚕泛基因组研究成果及影响
15
作者 童晓玲 韩民锦 +1 位作者 陆昆鹏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13,共12页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泛基因组构建,一次性完成545个样本的三代长读长测序和1 078个样本的深度二代测序,取得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家蚕泛基因组为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重要性状遗传基础和有效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蚕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引领地位,对蚕业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2年来,在泛基因组的有力支撑下,我们在家蚕的多组学数据库构建、W染色体完整序列解析、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大力推动泛基因组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在家蚕泛基因组论文发表2周年之际,特撰文对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影响和相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梳理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泛基因组 科学发现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病原诱导表达的BmUGT3抑制家蚕微孢子虫增殖
16
作者 于滨 杨秋华 +3 位作者 韦俊宏 潘国庆 周泽扬 李春峰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yltransferase, UGT)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属于糖基转移酶超级家族,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解毒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3(...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yltransferase, UGT)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属于糖基转移酶超级家族,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及解毒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家蚕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3(BmUGT3)可以被家蚕微孢子虫诱导表达。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敲除BmUGT3后显著提高了家蚕微孢子虫在BmE细胞中的增殖;当在BmE细胞中过表达BmUGT3后,则显著抑制了家蚕微孢子虫的增殖;在家蚕个体中过表达BmUGT3也能显著抑制病原的增殖,低剂量感染组的存活率要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BmUGT3在家蚕微孢子虫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阐明BmUGT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 家蚕微孢子虫 抑制增殖
下载PDF
5株家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抗原鉴定
17
作者 马成 杨东林 +3 位作者 陈洁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引起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通过检测筛查带病蚕蛾或蚕卵以减少家蚕微孢子虫垂直传播对蚕种生产和家蚕养殖造成的危害,是防控微粒子病的主要方法。孢壁蛋白是家蚕微孢子虫孢壁结构组成的重要成分,且具有种属特异性,是病原检测的主要靶标。本研究选取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液制备的5株单克隆抗体,采用孢子体外发芽、孢壁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明确了5株单抗的抗原蛋白均为高丰度的孢壁蛋白NbSWP1。研究结果为利用NbSWP1作为免疫学检测靶标进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孢壁蛋白1 单克隆抗体 抗原鉴定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李田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能够感染几乎所有动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第一种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可感染家蚕和多种野外昆虫,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极难防控,对蚕业生...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能够感染几乎所有动物。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是第一种被鉴定的微孢子虫,可感染家蚕和多种野外昆虫,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极难防控,对蚕业生产安全与产业发展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已有160多年历史,是研究最为全面和深入的微孢子虫物种,已成为微孢子虫研究的模式。2013年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发表,推动该病原重要科学和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使整个微孢子虫研究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因此,回顾总结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历程,思考凝练未来发展方向与科学问题,提出建立“微孢子虫学”学科倡议,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分类鉴定 多样性 基因组进化 功能基因组 微孢子虫学
下载PDF
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龙定沛 邹云龙 +3 位作者 汪林 杨镇霖 向仲怀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时空特异性表达技术及其他辅助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得家蚕在农业、纺织业以及医学与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在现代分子育种及生物材料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子遗传操作 转基因 基因组编辑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韦俊宏 朱洪林 +1 位作者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蚕微孢子虫可以感染野外昆虫而无法灭绝,该病至今仍然是导致蚕种生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高效且安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对于养蚕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应用现状、候选药物及作用靶点,简要分析药物研发所面对的挑战等,以期为家蚕微粒子病新型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病 家蚕微孢子虫 药物靶点 防治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