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地气候分区视角下北京市五环内城市热环境及人口热暴露风险日动态变化研究
1
作者 孙艺菲 孟丹 +2 位作者 宋加颖 胡非凡 李小娟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2,共14页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人口密集城市,其城市热岛效应问题较为严重,研究其热岛效应与人口热暴露风险对于减轻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分析北京市五环路内夏季地表温度(Land Surfac...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人口密集城市,其城市热岛效应问题较为严重,研究其热岛效应与人口热暴露风险对于减轻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分析北京市五环路内夏季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及地表城市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Island Intensity,SUHII)的日变化规律,探究不同LCZ间城市热环境的日动态变化和空间格局,并结合不同时刻的人口数据研究人口热暴露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估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一天中研究区内的平均LST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中心保持较高地表温度,SUHII先增加后减弱,夜间局部热岛现象消失,SUHII呈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层级结构;2)研究区内以紧凑型建筑区为主,不同LCZ类型的昼夜LST变化和SUHII差异显著,紧凑型建筑区的平均LST高于开阔型建筑区,白天SUHII平均值随着建筑高度升高而减小,夜间则相反;3)研究区内不同等级的人口热暴露强度在日内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一天中热暴露强度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外扩散,正午时达到峰值,傍晚至夜间降至最低。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避免过于密集的中高层建筑,并重视提高植被覆盖率,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人口热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局地气候分区 人口热暴露 日动态变化 生态系统星载热辐射计实验(ECOSTRESS)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组件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以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诸云强 宫辉力 +2 位作者 赵文吉 朱少霞 贾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组件地理信息系统不依赖于某一种开发语言,一般利用地理信息控件实现地理信息功能,专业应用功能则直接在通用平台上开发或是插入其它的专业模型分析控件来实现。目前,组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主要模式。... 组件地理信息系统不依赖于某一种开发语言,一般利用地理信息控件实现地理信息功能,专业应用功能则直接在通用平台上开发或是插入其它的专业模型分析控件来实现。目前,组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主要模式。该文阐述了组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详细介绍了ESRI公司推出的MapObjects控件,结合实例论述了基于组件技术的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组件技术 GIS
下载PDF
基于组件技术的中国西部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3
作者 喻孟良 段红志 +2 位作者 付鑫 诸云强 赵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商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开发出来的 ,其专业应用模型与系统平台之间不能实现无缝集成 .鉴于此 ,笔者设计实现了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中国西部水资源管理系统 ,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型与地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商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开发出来的 ,其专业应用模型与系统平台之间不能实现无缝集成 .鉴于此 ,笔者设计实现了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中国西部水资源管理系统 ,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 .在ESRI公司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 (MapObjects)基础上 ,开发出具有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和水资源管理功能的应用型信息系统 .在该系统支持下 ,用户可以实现对水资源进行计算、分析、统计等的常用功能 .在VisualBasic开发环境下 ,利用数据库引擎 (A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件技术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控件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LCZ的城市热环境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城区为例
4
作者 宋加颖 胡非凡 +2 位作者 孟丹 刘勇洪 李小娟 《环境生态学》 2025年第2期49-59,共11页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研究是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以北京城区为例,基于Landsat数据,选取二、三维空间形态变量,探讨了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研究区四季的地表温度及城市热岛强度(UHII)变...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研究是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以北京城区为例,基于Landsat数据,选取二、三维空间形态变量,探讨了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研究区四季的地表温度及城市热岛强度(UHII)变化与时空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变量对地表热环境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建筑LCZ类型以密集中层LCZ 2和密集低层LCZ 3为主,自然LCZ类型以树林LCZ A/B为主,高密度建筑具有较高的热岛强度,且随着建筑高度增加地表温度降低,绿地和水体覆盖较多的区域热岛效应相对较弱,不同LCZ类型的热岛效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最为显著;2)从不同季节热环境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在春夏两季表现为以热岛区为主,且夏季热岛强度和广度最高,UHII在5℃<UHII≤7℃的面积占比最大(26.34%),秋冬两季表现为以中温区为主;3)北京城区大部分街区整体的景观异质性和破碎度较低,景观形状较规则,中心城区容积率、建筑体积与建筑高度普遍较高,天空开阔度较小。通过对典型LCZ类型的热环境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LCZ需要采用不同的优化策略,如LCZ 9(零散建筑)的关键影响因子只有BSF,LCZ 2(密集中层建筑)存在多个关键影响因子,需要协同多因子来优化城市热环境。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助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城市空间形态 北京 局地气候分区
下载PDF
北京市细颗粒物时空分布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闫博 赵文吉 《地理信息世界》 2013年第6期42-48,共7页
细颗粒物(PM2.5)即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1],是当今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选取北京市2010年至2012年三年内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的细颗粒物(PM0.3,PM0.5,PM1)实测数据,及同时期北京市患呼... 细颗粒物(PM2.5)即粒径小于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1],是当今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选取北京市2010年至2012年三年内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的细颗粒物(PM0.3,PM0.5,PM1)实测数据,及同时期北京市患呼吸系统疾病人数数据,运用地统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空间化及插值研究。通过偏相关分析法对北京市细颗粒物浓度与患呼吸系统疾病人数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明显,2010年、2011年及2012年细颗粒物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三种粒径细颗粒物浓度整体高于2010年与2011年。②不同粒径的细颗粒物,对呼吸疾病的影响程度不同:在0.3μm,0.5μm与1μm三种粒径的细颗粒物中,PM1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最大,偏相关系数达到0.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呼吸系统疾病 空间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1990年~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有全 宫辉力 +1 位作者 赵文吉 李小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13,共8页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北京地区90年代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及其它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北京市1990年~2000年阃土地利...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平台获取了北京地区90年代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数据,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及其它空间、属性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北京市1990年~2000年阃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该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针对变化幅度最大的城镇用地运用空间重心转移模型、分形模型分析90年代北京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区域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990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为城乡居住建设用地不断扩张,林地与耕地变化类型占土地利用图斑总数的5.5%以上。全区耕地面积减少93749hm^2.林地、园地面积增加了12106hm^2,居民点等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77674hm^2;北京地区10年来土地利用年变化速度达到0.95%。耕地以平均每年1.60%的速度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年变化率分别达到5.28%和2.86%;1990年-1995年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方向为西北,1995年-2000年城镇用地重心转移为东南方向,城镇用地空间形态不规则程度逐渐降低;通过对影响城市用地扩展的城市人口、GDP因子的偏相关分析发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多样化转变的外在驱动力,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及前期土地利用方式是这一转变的主要内在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北京 GIS 数理统计 土地利用 分形模型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空间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连健 李小娟 +1 位作者 宫辉力 孙永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以北京市2005年乡镇人均农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为指标变量,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ES-DA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对2005年的北京市乡... 以北京市2005年乡镇人均农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为指标变量,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ES-DA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对2005年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的指标总体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结合Mo-ran散点图和LISA图像分析,揭示出局部乡镇存在空间异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DA 空间自相关 农业经济 空间特性 北京市
下载PDF
不同端元模型下湿地植被覆盖度的提取方法--以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4
8
作者 崔天翔 宫兆宁 +2 位作者 赵文吉 赵雅莉 林川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0-1171,共12页
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 植被覆盖度作为反映湿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态学参数,在评估和检测湿地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华北内陆典型的淡水湿地——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等分辨率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针对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覆盖程度以及区分地表覆盖类型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原始Landsat TM影像增加NDVI数据维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通常从Landsat TM影像上提取3—4种端元的局限,经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NF变换)、纯像元指数(PPI)计算以及人机交互端元选取等一系列运算,构建以陆生植物、水生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五端元模型来反映研究区的地物组成;同时,以原始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构建植物、高反射率地物、低反射率地物、裸露土壤为组分的四端元模型。针对两种端元模型,采用全约束下的LSMM算法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获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其次辅以研究区的纯水体信息对其进行优化。精度检验采用相同时期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多光谱影像来进行。研究表明:虽然四端元模型与五端元模型对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结果在空间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分布趋势,但是前者的估算结果在数值上要普遍低于后者,在研究区的水体及其附近,四端元模型难以体现水生植物的植被覆盖信息;另外,五端元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检验数据的相关系数R达到0.9023,均方根误差(RMSE)为0.0939,明显优于四端元模型的R=0.8671和RMSE=0.1711。这反映了通过对影像进行维度扩展的方法来改进端元提取的数量是可行的,而由此构建的五端元模型可以更充分的反映研究区地物之间的光谱差异,从而获得更好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端元提取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连健 李小娟 +1 位作者 宫辉力 孙永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3,38,共5页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通过对人均农业总产值因子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空间聚类结果;经过总体样本量的估算和空间动态抽样框的生成,进行空间分层和样本分配,并最终在每个分层中实施抽样。其结果为:动态生成"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和"分布不明显"5个抽样框,并最终通过空间分层抽样流程得到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结果为3.580万元,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为±0.386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层抽样技术 动态抽样框 空间自相关 GIS
下载PDF
北京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昕薇 宫辉力 +3 位作者 赵文吉 喻孟良 王颖 杨伶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6,共4页
以北京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例,从数据库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等介绍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流程。系统数据库以SQL Server2000进行管理,在VB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MapObjects组... 以北京旅游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例,从数据库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等介绍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流程。系统数据库以SQL Server2000进行管理,在VB环境下开发前端应用平台,利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MapObjects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式,实现旅游空间分析、查询等专业应用与基本地理信息功能的有机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查询 组件技术
下载PDF
北京市妫水河流域人类活动的水文响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玉明 张静 +2 位作者 武鹏飞 周德民 宫辉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549-7558,共10页
选取1986—1987年、2005—2006年为两个研究时段,解译1987年和2005年两幅土地利用图,分析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情况。利用土壤水评价模型(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量化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妫水河流域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显... 选取1986—1987年、2005—2006年为两个研究时段,解译1987年和2005年两幅土地利用图,分析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情况。利用土壤水评价模型(Soil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量化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妫水河流域产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使径流量增加,汛期(6—8月)增加显著,增幅达34.67%。另外,涨水与退水过程明显加快,径流分配趋于不均匀。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使径流量大幅度降低,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87%以上。涨水和退水过程基本消失,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因此,在妫水河流域,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使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易发生洪涝和干旱。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增加了降水的利用率,减少了洪涝和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水文响应 SWAT模型 径流
下载PDF
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CCA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文慧 宫辉力 +1 位作者 赵文吉 唐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利用93个不同下垫面上的空气监测网点数据、地统计分析工具和克里格(Kriging)方法,模拟北京市城区2008年夏季PM1.0、PM3.0、PM5.0以及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北京市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典型... 利用93个不同下垫面上的空气监测网点数据、地统计分析工具和克里格(Kriging)方法,模拟北京市城区2008年夏季PM1.0、PM3.0、PM5.0以及气象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北京市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典型相关分析(CCA),比较各气象因子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大小。结果发现:实验半变异函数符合具有块金值的球状模型;北京城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西北次之,城区中心污染程度相对较轻;3种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与各影响因子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差异;气象因子方面,相对湿度为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地表温度,影响最弱的为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格方法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气象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岩层产状测量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福州 赵文吉 +2 位作者 李家存 蔡文博 刘连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0-315,共6页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比例尺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进行浅层岩层产状的测量和计算,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野外测量。该方法利用数字地面高程和高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场景,...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比例尺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进行浅层岩层产状的测量和计算,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野外测量。该方法利用数字地面高程和高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建立研究区域的三维场景,在计算机辅助下实现动态实时测量各种浅层岩层产状。通过选取和测量岩层上10个以上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测量点所构成的拟合平面,根据拟合平面方程计算岩层产状的各个要素。该方法可通过专家可视化判别岩层产状计算的可靠性,并可通过不断修改测量点位置,经迭代计算提高岩层产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产状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场景
下载PDF
基于LSMM和改进的FCM提取城市植被覆盖度--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姝婧 胡德勇 赵文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1024,共7页
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获取植被覆盖信息对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分辨率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线性光谱分解模型(LSMM)开展城市植被覆盖度提取;同时,通过改进训练样本选择方式,在最小噪声变换(MNF)、... 植被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获取植被覆盖信息对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分辨率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线性光谱分解模型(LSMM)开展城市植被覆盖度提取;同时,通过改进训练样本选择方式,在最小噪声变换(MNF)、像元纯净指数分析(PPI)、N维可视化分析基础上得到端元样本,再运用模糊C-均值(FCM)获取植被覆盖度;最后以高分辨率SPOT5遥感数据对两种方式的提取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基于LSMM和改进的FCM提取的城市植被覆盖度与检验数据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2和0.9381,后者可以较好地处理其他要素的非线性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混合像元分解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改进的FCM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北京市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春媛 李令军 +1 位作者 赵文吉 赵佳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3-1350,共8页
收集北京市2014年PM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小波变换探讨北京市各类监测站点PM2.5污染的时间序列特征、主周期、突变特性,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小波相干谱探究气象因子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各类监测点PM2.5质量浓度变... 收集北京市2014年PM2.5质量浓度数据,利用小波变换探讨北京市各类监测站点PM2.5污染的时间序列特征、主周期、突变特性,并结合气象资料,采用小波相干谱探究气象因子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各类监测点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波动-平稳-波动的相似变化趋势,其中1—4月和10—12月波动明显,且主周期相同(172d)。采暖期间,南部站点PM2.5质量浓度最高,采暖结束后,交通站点超越南部站点,成为PM2.5质量浓度最高的站点。北京PM2.5突变事件秋冬季节频繁而春夏较少,主要对应于重污染天气的生消过程。5类监测站点的PM2.5质量浓度基本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南部站点PM2.5污染最为严重、突变事件频次最高,该区局地污染排放显著,又是区域传输的重要通道,污染相对复杂;而北部站点污染水平最低、突变频次也最少;市区范围内交通站点污染相对突出。此外,气象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影响巨大:在小尺度(0~20d)上,PM2.5与相对湿度相关性最突出;在中等尺度(20~64d)上,PM2.5主要受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制约,但季节变化明显;大尺度(>64d)上,PM2.5与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时空特征 突变特性 小波相干
下载PDF
基于WebGIS技术的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文吉 宫辉力 +1 位作者 李小娟 高建国 《地理信息世界》 2003年第6期40-46,共7页
在WebGIS支持下,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实现,构建吉林省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系统设计采用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讯和联接使用TCP/IP和HTTP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通讯通... 在WebGIS支持下,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实现,构建吉林省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系统设计采用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讯和联接使用TCP/IP和HTTP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与后台数据库的通讯通过JDBC技术实现。系统主要由8个子系统构成,即数字矿产、数字旅游、数字气象、数字生态、数字国土、数字水资源、数字植被和地壳稳定性子系统。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吉林省国土资源信息共享、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国土资源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结构模型 信息共享
下载PDF
北京市密云县耕地畜禽粪便负荷估算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79
17
作者 王晓燕 汪清平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水体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科学施肥理论为指导,根据作物所需畜禽粪尿肥的最大量,估算密云县各乡镇耕地的畜禽粪便最大负荷量,并与当地畜禽粪便实际负荷量进行比较,对各乡镇畜禽养殖规模进行潜在环...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水体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以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科学施肥理论为指导,根据作物所需畜禽粪尿肥的最大量,估算密云县各乡镇耕地的畜禽粪便最大负荷量,并与当地畜禽粪便实际负荷量进行比较,对各乡镇畜禽养殖规模进行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中古北口、石城和番字牌3个乡镇风险最大,北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负荷 环境风险评价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延庆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划分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有全 宫辉力 李巧刚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7-20,24,共5页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区域地质灾害已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利用遥感技术及GPS工具获取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在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背景分析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理论构建了地质灾害发育度模型。...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区域地质灾害已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利用遥感技术及GPS工具获取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在对地质灾害的成因背景分析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评估理论构建了地质灾害发育度模型。以北京市延庆县为实验区,采用ArcEngine&.NET进行易发性分区程序的编写,计算研究区域内单元网格的发育度值。为了克服调查数据的局限性和人为因素,在计算发育度时引入修正系数,从延庆县DEM数据中提取单元格网内的地形坡度值,根据坡度值区间确定修正系数。将发育度计算结果按照一定规律、原则聚类,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划分,取得了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结果。基于“3S”技术及灾害地质条件,采用地质灾害发育度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的划分,并能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遥感 GIS 危险性评价 易发性区划 发育度模型 北京市廷庆县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北京市垃圾定位及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敬 臧克 +1 位作者 宫辉力 赵文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市垃圾现状,主要介绍了如何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垃圾处理中及其优势,并明确给出了航片的垃圾判读标志.
关键词 垃圾 遥感 航片 判读标志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下垫面类型对热岛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徐心馨 李小娟 孟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7-52,76,共7页
下垫面的热惯量差异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不同下垫面对热岛的影响也不相同,而热岛效应的存在对人类舒适程度及健康均产生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基于热岛效应并综合温度、气压、湿度等方... 下垫面的热惯量差异是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直接原因,不同下垫面对热岛的影响也不相同,而热岛效应的存在对人类舒适程度及健康均产生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北京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基于热岛效应并综合温度、气压、湿度等方面对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小尺度范围内五类单一性质下垫面对地表温度变化影响以及一定区域内复合类型下垫面对人体舒适度影响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水体、林地、草地、裸地等下垫面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体舒适度.水泥地面、建筑区等硬化下垫面对热岛效应起到加剧作用,降低了人体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下垫面 人体舒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