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裂霉素C-全氟溴辛烷脂质体纳米药物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治疗安全性及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涛 廖灵珊 +14 位作者 朱胜兰 唐娟 吴小利 方其林 李盈 李彪 田琴 万俊梅 阳毅 谭越月 李佳倩 杜鹃 周燕 张丹 刘兴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以脂质体为载体,以液态的全氟溴辛烷(PFOB)为内核,丝裂霉素C(MMC)搭载于脂质体壳的纳米药物PFOB@Lip-MMC,研究其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PFOB@Lip-MMC,并检测其物理、... 目的制备一种以脂质体为载体,以液态的全氟溴辛烷(PFOB)为内核,丝裂霉素C(MMC)搭载于脂质体壳的纳米药物PFOB@Lip-MMC,研究其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PFOB@Lip-MMC,并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CCK-8、Cam-PI细胞活/死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FOB@Lip-MMC对HPF活性的影响。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采用DiI荧光标记的PFOB@Lip-MMC观察纳米药物对于HPF的药物渗透性。建立HPF炎症细胞模型后,按照实验要求分为对照组(加入无菌PBS溶液)、PFOB@Lip组(加入PFOB@Lip)、MMC组(加入MMC)、PFOB@Lip-MMC组(加入PFOB@Lip-MMC)、正常组(加入新鲜培养基),共孵育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细胞的凋亡率以及从PCR角度分析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β、前裂腺素E_(2)(PGE_(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FOB@Lip-MMC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03.45±2.17)nm和(27.34±1.03)mV,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2.85±3.28)%和(34.27±2.04)%。体外24 h眼表环境下载药纳米微球缓释MMC可达(78.34±2.92)%。PFOB@Lip-MMC的生物安全性较MMC明显提高。DiI荧光标记的PFOB@Lip-MMC与炎症化HPF共同孵育2 h后,DiI荧光标记弥漫性分布于炎症化HPF中。PFOB@Lip-MMC组炎症化HPF细胞凋亡率[(77.23±4.93)%]明显高于MMC组[(51.62±3.28)%];PCR检查结果显示,其余各组IL-1β、PGE 2、TNF-α及VEGF基因基因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和PFOB@Lip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其中PFOB@Lip-MMC组降低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抗HPF增殖的纳米药物PFOB@Lip-MMC,且细胞毒性较原药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炎效果,为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C 脂质体 纳米医学 抗炎
下载PDF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分析ECT成像和临床检验数据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之间的相关性
2
作者 唐娟 李庆华 +12 位作者 邓秀英 鲁婷 唐国强 林志武 刘兴德 吴小利 方其林 李盈 王潇 周燕 李彪 戴传强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从影像学和临床检验数据综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中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T2DM患者6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从影像学和临床检验数据综合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T2DM)中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T2DM患者60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T2DM持续时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等临床数据。测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DR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眼底图片进行DR分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作为图像分析方法,通过ECT成像技术和临床检验数据评估DR和D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采用CNN算法进行分析,无明显DR、轻度非增生型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增生型DR(PDR)组患者的DR和DN病变面积率均高于采用传统算法(TCM)的结果。随着DR的加重,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和尿白蛋白/肌酐均逐渐升高,无明显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PDR组患者的DN发生率分别为1.67%、8.83%、16.16%、22.16%和30.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持续时间、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动态ECT成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R的加重,肾血流灌注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肾过滤功能下降。结论在T2DM患者中,CNN算法早期应用于DR和DN图像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DR和DN病变面积诊断准确性,随着DR病变的加重,DN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ECT成像技术
下载PDF
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临床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彬郦 陈晓娟 +6 位作者 吕静 张欣 周佳玲 江小林 林胜 张长风 陈丽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临床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医疗设备警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人员、设备及环境等维度制定系统管理目标、技术支持措施、工作组织结构和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选取医院临... 目的:构建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临床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医疗设备警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人员、设备及环境等维度制定系统管理目标、技术支持措施、工作组织结构和质量评价方法,构建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126台医疗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将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警报安全风险控制的设备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警报管理模式进行控制的设备纳入观察组。自制调研问卷评估部门协作效率,对比不同管理模式医护人员的警报管理能力和警报风险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设备使用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报知识、责任意识评分和应答效率分别为(86.01±4.48)分、(87.89±4.14)分和(94.51±3.69)%,均高于对照组,虚假报警为(2.57±1.43)%,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4,t=5.095,t=5.859,t=5.724;P<0.05);观察组设备使用中相关部门协作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合、沟通效率和管理效果满意度分别为(94.25±3.21)%、(95.71±2.42)%、(94.33±3.06)%和(92.16±5.27)%,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7,t=7.227,t=5.737,t=4.789;P<0.05);观察组设备的警报阈值合格率和设备维护合格率分别为(97.55±2.90)%和(95.03±3.95)%,均高于对照组,警报静音率为(2.07±1.14)%,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0,t=3.075,t=6.014;P<0.05)。结论:基于系统管理理论的临床医疗设备警报管理模式能够从多维角度分析警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部门协作和职责优化提供依据,提高警报安全控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管理 设备警报 技术培训 应答效率 维护维修
下载PDF
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rhGH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兰灵 杨麒麟 王彬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皮质醇水平和骨龄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IS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高剂量组(n=61...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皮质醇水平和骨龄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IS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高剂量组(n=61)和低剂量组(n=57)。高剂量组给予维生素D+0.2 IU·kg^(-1)·d^(-1)rhGH治疗;低剂量组给予维生素D+0.15 IU·kg^(-1)·d^(-1)rhGH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发育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IGFBP-3、皮质醇水平、骨龄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血清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IGFBP-3水平、骨龄指数(BAI)、骨龄年龄差(BDA)均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血清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结合高剂量rhGH对ISS患儿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改善血清IGFBP-3、皮质醇及骨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维生素D 重组人生长激素 骨代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四川地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陶世冰 任艳 +10 位作者 冉兴无 高喜莲 钟莉 陈涛 高赟 喻红玲 张翔迅 刘园园 余婷婷 谢小华 田浩明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方法通过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和凉山两地20岁或以上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四川地区成年3517例,...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方法通过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和凉山两地20岁或以上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四川地区成年3517例,其中男1399例,女2118例。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3.3%,男性20.7%,女性8.5%。高尿酸血症患者平均的年龄、体脂含量、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SBP、DBP、ACR、OGTT2h、TG、TC、LDL-C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者,HDL-C低于非HUA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饮酒、白蛋白尿、高TG、肥胖、HP、肥胖、HP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川地区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3%,增龄、男性、饮酒、白蛋白尿、高TG、肥胖、HP、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GLP-1对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丽英 唐晓初 魏莱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GLP-1对H2O2所致的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抵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Ficoll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β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胰岛损伤组、GLP-1预处理+H2O2损伤组。采用FDA/PI染色法检... 目的观察GLP-1对H2O2所致的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抵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Ficoll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β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胰岛损伤组、GLP-1预处理+H2O2损伤组。采用F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i NOX、SOD2、Caspase-3、Bc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细胞Akt、P-Akt、Caspase-3蛋白表达。观察GLP-1预处理能否减少ROS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以及在此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经H2O2损伤后胰岛β细胞的增殖活性、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i NOS、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升高,SOD、Bc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GLP-1预处理可显著提高β细胞的增殖活性、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减少细胞凋亡;显著降低i NOS、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SOD基因表达;增强Akt磷酸化,减少活化Caspase-3水平。结论 GLP-1对H2O2所致的大鼠胰岛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Akt磷酸化及抑制凋亡信号分子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P-1 胰岛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AKT磷酸化
下载PDF
绝经后糖尿病女性尿酸与25(OH)D、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艳荣 尹雨婷 +1 位作者 詹先琴 马福慧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6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糖尿病女性尿酸(UA)水平与血脂、25羟维生素D[25(OH)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及2017年10月—2018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接受治疗的绝经后糖尿病... 目的 探讨绝经后糖尿病女性尿酸(UA)水平与血脂、25羟维生素D[25(OH)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及2017年10月—2018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接受治疗的绝经后糖尿病女性患者共202例。根据血清U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HUA)组(血清UA≥360μmol/L,n=42)和尿酸正常组(血清UA<360μmol/L,n=160)。比较2组患者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5(OH)D、 hs-CRP水平,分析血清UA水平与血脂、 25(OH)D、 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血清TC、 LDL-C、 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UA组患者血清TG、 hs-CRP水平高于尿酸正常组,25(OH)D水平则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绝经后糖尿病女性患者血清UA水平与TC、 LDL-C、 HDL-C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TG、 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绝经后糖尿病女性患者尿酸异常增高与脂代谢紊乱、 hs-CRP异常升高、 25(OH)D异常下降有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糖尿病 尿酸 25羟维生素D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1,5-脱水葡萄糖醇对糖尿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丽英 唐晓初 李兰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评价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利用1,5-AG诊断糖尿病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2013年3月。提取数据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 目的评价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利用1,5-AG诊断糖尿病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2013年3月。提取数据计算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结果显示1,5-AG对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89,阳性似然比为10.53,阴性似然比为0.14,诊断优势比为80.62。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6。结论 1,5-AG诊断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诊断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脱水葡萄糖醇 糖尿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120例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陶世冰 唐晓初 +3 位作者 高俊梅 邹兰灵 李丽英 唐霞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DFU患者,平均年龄69.10±15.83岁,其中72人...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DFU患者,平均年龄69.10±15.83岁,其中72人痊愈(60.0%),39人好转(32.5%),9人未愈(7.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U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DP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血压(HP)、糖尿病肾病(DN)、男性、年龄、农民、糖尿病(DM)病程。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和综合管理,及时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意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溃疡
下载PDF
IGT的干预性治疗(附60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唐晓初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IGT 干预性治疗 临床观察 饮食控制 运动治疗
下载PDF
标准化饮食设计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彬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2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饮食设计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饮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标准化饮食设计... 目的探讨标准化饮食设计在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饮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标准化饮食设计。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腰围变化。结果给予3个月标准化饮食设计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及HbAlc分别为(68.15±9.45)kg、(23.20±1.64)kg/m2、(87.45±7.48)cm、(6.27±0.94)%,与对照组的(73.29±12.07)kg、(26.49±1.27)kg/m2、(90.21±5.77)cm、(6.97±1.03)%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301、5.763、3.102、2.762,P<0.05);观察组患者各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早餐、中餐及晚餐后血糖峰值分别为(8.85±0.50)、(8.90±0.42)、(8.89±0.4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0.93±0.47)、(10.55±0.51)、(10.51±0.2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26、-8.726、-10.021,P<0.05);观察组患者早餐、中餐及晚餐后血糖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100.37±2.57)、(100.49±3.40)、(100.61±3.57)min,均长于对照组的(69.04±2.55)、(69.02±4.33)、(67.00±3.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35、10.793、12.694,P<0.05)。结论标准化的低糖饮食设计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血糖波动和体质量,且短期内不影响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设计 糖尿病 肥胖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俊梅 邹兰灵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14-21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06月~2013年0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 目的分析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足方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06月~2013年0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并选取同期单纯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40个病例作对照组,最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总有效率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刺痛症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甲钴胺注射液 糖尿病足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兰灵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7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81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给予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81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投掷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入组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试验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仑膦酸钠 老年性骨质疏松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PDCA循环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彬郦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28例T2MD患者,对照组64例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64例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T2MD)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后,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28例T2MD患者,对照组64例患者行常规性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64例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结合阶梯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疾病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合理饮食、合理作息、运动锻炼、情绪控制、遵医用药等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阶梯式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阶梯式健康宣教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唐霞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8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研究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甲钴胺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联用甲钴胺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χ~2=7.37,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32)。讨论: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甲钴胺 老年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肖贵宝 陶世冰 +1 位作者 陈刚 宋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溃疡分泌物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系统进行挑...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溃疡分泌物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系统进行挑选和病原菌培养,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与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16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泌物共培养出109株菌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6株,革兰阴性杆菌78株,真菌5株;有5例标本出现混合性感染,其中l例为普通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2例为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未出现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现象。近平滑假丝酵母与白假丝酵母均对现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阳性球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烷、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替坦、厄他培南等的敏感性较高。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创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抗菌药物不同,临床可结合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病原菌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血糖控制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ApoB_(100)、ApoAI及HDL亚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世冰 田丽 +1 位作者 傅明德 田浩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8-374,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糖控制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B100(ApoB100)、ApoAI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代谢的影响。53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饮食和运动干预组(n=13),口服降糖药组(n=13),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血糖控制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B100(ApoB100)、ApoAI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代谢的影响。53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饮食和运动干预组(n=13),口服降糖药组(n=13),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MDI)(n=13),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CSII)(n=14)。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个月的血糖控制治疗。分别检测受试者入组及干预结束时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ApoB100和ApoAI,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的方法测定血浆HDL亚类的含量。共43名受试者完成该试验,结果表明:①降血糖治疗结束时,各组受试者的FPG、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10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ApoAI/ApoB100比值则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LDL-C/ApoB100无明显变化。此外,通过降血糖治疗后的受试者其血浆成熟的、大颗粒的HDL2b的含量增加,并且小颗粒的HDL3b的含量则有所下降。②单纯饮食运动组血脂及载脂蛋白改善作用不显著;但降糖药物治疗组的TC、LDL-C、ApoB100水平明显降低,ApoAI/B100比值和HDL2b的含量明显升高。③特别是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MDI、CSII),ApoB100水平的下降尤为明显。通过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严格控制可使患者血脂水平、ApoA1、ApoB100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可以使HDL亚类中相对成熟的成分增加,同时使其相对幼稚的成份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脂 APOB100 APOAI 高密度脂蛋白亚类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世冰 唐晓初 +3 位作者 高俊梅 邹兰灵 李丽英 唐霞琳 《慢性病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5-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DFU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FU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0例DFU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FU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FU患者年龄(68.03±14.85)岁,52例痊愈(57.78%),31例好转(34.44%),7例未愈(7.78%)。DFU发病有明确诱发因素26例(28.89%),无明确诱因64例(71.11%)。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3例(81.11%)、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72例(80.00%)、糖尿病肾病45例(50.00%)、糖尿病眼病41例(45.56%),合并吸烟31例(34.44%)、冠心病29例(32.22%)、脑梗死33例(36.67%)、高血压43例(47.78%)、高脂血症24例(26.67%);不同Wagnet分级DFU患者并发症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FU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农村医保、吸烟、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冠心病、脑梗塞、血脂异常、年龄、糖尿病病程(P均<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及时干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加强对DFU早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的筛查和高危人群的教育,预防DFU发生,改善预后,避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溃疡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HDL亚类代谢异常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世冰 田浩明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HDL不仅数量减少,且质量也下降。HDL是一种高异质性的脂蛋白,利用不同方法可将HDL分为不同亚类。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中成熟的HDL亚类减少,非成熟的亚类...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HDL不仅数量减少,且质量也下降。HDL是一种高异质性的脂蛋白,利用不同方法可将HDL分为不同亚类。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中成熟的HDL亚类减少,非成熟的亚类增加。导致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AS)能力下降,这种改变的敏感性远高于HDL-C数量的变化。因此,关注糖尿病患者HDL亚类的代谢异常可将预防糖尿病AS防线进一步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HDL亚类
原文传递
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心理历程模型建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晓娟 王一平 +4 位作者 曾素兰 王彬郦 王华 刘腊梅 高辉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913-918,共6页
目的研究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在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历程及需求,为医疗机构对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月—7月,采用质性研究法对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的第二受害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 目的研究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在发生不良事件后的心理历程及需求,为医疗机构对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4月—7月,采用质性研究法对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的第二受害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法进行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共访谈22名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经历负性情感体验,寻求情感支持的愿望迫切。其心理历程主要涉及5个阶段:恐惧期、焦虑期、抑郁期、愧疚期、回归期;在经历不良事件过程中,来自内外部的良性情感支持对回归有积极作用,负性或缺乏情感支持对回归产生消极作用。结论医疗不良事件第二受害者的情感体验具有相对阶段性,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回归结局。医院管理者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后的组织情感支持机制,帮助减少心身伤害,从而提高医疗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不良事件 第二受害者 心理历程 情感体验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