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脊柱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苏桂娣 张志英 +3 位作者 陈粤芬 曾国华 丁美兰 肖艳平 《医疗装备》 2018年第5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模式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减少受力部位疼痛和压疮的发生。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78例行脊柱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目的观察和探讨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护理管理模式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减少受力部位疼痛和压疮的发生。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78例行脊柱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应用FMEA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受力部位疼痛反应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受力部位疼痛反应及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实施FMEA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受力部位疼痛反应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护理管理 脊柱外科 全身麻醉手术
下载PDF
脊柱外科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桂娣 张志英 丁美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6期115-115,共1页
随着医疗卫生法规逐步完善与加强,对护理管理、护理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正视护理风险及潜在的法律问题,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思索。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护理 组织和管理
下载PDF
移动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兴 蒋满香 +2 位作者 曾国华 吴琼 黄丽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目的评价移动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医院脊柱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与对照组(2012—2014年收治),每组5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进行移动... 目的评价移动多媒体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医院脊柱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与对照组(2012—2014年收治),每组5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进行移动多媒体护理宣教,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的口头常规宣教。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褥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及废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宣教中应用移动多媒体宣教较传统宣教形式更多样化,使呆板生硬的宣教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式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多媒体 脊柱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宣教
下载PDF
床边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英 苏桂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9期147-147,共1页
我科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护理分工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使护士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技术方面对患者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方面实现连续、全程和个性化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脊柱外科 护理
下载PDF
脊柱手术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郭朝阳 钟鸣亮 +2 位作者 林飞翔 李志强 方世兵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150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静脉栓塞组1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静脉血栓)138例。分别于手术...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术的患者150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静脉栓塞组1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静脉血栓)138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3 d、7 d、14 d、1个月、3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检测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明显升高,并于术后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术后不同时间静脉栓塞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栓塞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柱内固定术后1年静脉栓塞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4.52±6.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0.38±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7 d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20),特异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升高,且升高幅度与下肢静脉栓塞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红细胞沉降率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静脉栓塞 预后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的研制及应用
6
作者 张毕 方世兵 刘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17-0020,共4页
脊柱疾患采用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研究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的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脊柱疾患,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施行传统探针检测干预;研究组同样纳入3... 脊柱疾患采用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研究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的优势。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脊柱疾患,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施行传统探针检测干预;研究组同样纳入30例患者,行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干预并用CT证实椎弓根钉道是否准确。对比组间的探测准确率及手术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探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应用于脊柱疾患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辅助设备。在手术中应积极采用该设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患 脊柱椎弓根钉道预警探测器 研制及应用
原文传递
两种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入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舒萍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7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究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入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6名新入职的脊柱外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究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入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56名新入职的脊柱外科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法,比较两组新入职人员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两组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两组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人际关系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动机信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评价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入职培训中采用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法,可提高入职人员业务水平、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法 脊柱外科 入职培训
下载PDF
脊柱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肖莉 陈荣春 +1 位作者 曾国华 蒋满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感染率提供预防措施与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Medline数据库,日期从建库至2018年7月止,检索有关脊柱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的公开发表文...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感染率提供预防措施与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Medline数据库,日期从建库至2018年7月止,检索有关脊柱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的公开发表文献。采用Review maneger 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中文8篇,英文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8篇,前瞻性队列研究2篇。荟萃分析脊柱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比数比(OR)值(95%CI):年龄>60岁2.42(1.60~3.27),糖尿病病史2.07(1.45~2.77),切口类型2.13(1.80~3.54),手术时间6.16(2.11~13.42),体重指数2.14(1.64~7.26),脑脊液漏5.24(3.12~8.68),置入材料1.45(1.20~3.41),输血1.67(1.43~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不当1.23(0.12~2.24),吸烟3.11(0.89~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病史、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体重指数、脑脊液漏、置入材料、输血是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钟鸣亮 郭朝阳 +2 位作者 陈勤 刘宁 卢志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Barthel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高于对照组,Oswestry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椎体高度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后凸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单纯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PDF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荣春 钟红发 +2 位作者 刘宁 钟鸣亮 卢志军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7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 目的:观察后凸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经后路肿瘤切除加后凸成形术并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经后路肿瘤切除术加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功能、融合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Cobb角、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创伤较小、并发症少,联合中药治疗对椎体肿瘤合并脊柱后凸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肿瘤 脊柱后凸 后凸成形术 椎体融合 中药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1
作者 肖艳平 刘秋连 +2 位作者 张敏 索艳荣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KT)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KT治疗。观察2组疼痛情况、情绪状态、腰痛症状、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结论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相对于常规热敏灸疗法,在联合KT治疗腰LDH时,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经辨证 热敏灸 肌内效贴
下载PDF
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志军 钟红发 +2 位作者 陈荣春 方世兵 叶书熙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技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4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我科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PVP)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改善程...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技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4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在我科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PVP)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疼痛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跟踪调查半年到1年,在即刻VAS评分情况方面,除2例死亡或丢失以外,所以患者评分显著降低;有3例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再次出现如术前疼痛,接受联合治疗患者病椎高度均得以维持,但出现邻近节段压缩骨折3例;5例出现肿瘤侵犯治疗椎体的邻近椎体。所有被随访患者对微创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等离子射频消融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和防止由病理性骨折所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瘤 等离子射频消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对比
下载PDF
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朝阳 张树芳 丁美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 目的:观察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50例AD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新型混合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6.199,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6.242,P=0.000);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P=0.031);观察组患者手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χ^2=5.357,P=0.021);治疗后1和3个月2组患者腰椎功能改善率和植骨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71,P=0.225;χ^2=0.725,P=0.395;χ^2=1.587,P=0.208;χ^2=0.739,P=0.390),治疗后6和12个月2组患者上述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χ^2=4.500,P=0.034;χ^2=4.667,P=0.031;χ^2=5.357,P=0.021;χ^2=7.018,P=0.008)。结论:新型混合融合技术治疗ADS具有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混合融合技术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传统开放手术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国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231-233,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术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游辉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4期58-59,共2页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脊柱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8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2...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脊柱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8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未有1例出现植物松动、形成假关节、断裂等并发症情况,固定系统牢靠,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展开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可充分促进患者骨骼力学变化的改善,加快术后的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毕 陈云生 +4 位作者 谢宝辉 陈荣春 游辉 曾芳俊 张树芳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4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手术采取后正中切口,使侧弯段充... 目的探讨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精准减压椎间融合结合3D打印技术指导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治疗,手术采取后正中切口,使侧弯段充分暴露。根据内固定前患者的术前规划和拟定好的融合椎体,按照拟定的置入轴线和最佳位置,选择螺钉置入的最佳方向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2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JOA及ODI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较术后2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椎管精准减压能够极大缓解患者疼痛,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精确治疗,提高手术安全性,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退变性脊柱侧弯 脊柱外科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与不同手术疗法对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毕 胡玲 +3 位作者 陈荣春 游辉 郭朝阳 曾芳俊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与不同手术疗法对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30日—2016年1月20日间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者80例资料,根据其不同手术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与不同手术疗法对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脊柱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30日—2016年1月20日间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者80例资料,根据其不同手术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和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抗结核药物和改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功能的复常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脊柱功能的复常率和脊柱后凸畸形的改善度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结核药物与改良手术法治疗脊柱结核病患者,有效改善了其脊柱损伤程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手术 脊柱结核病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朝阳 王义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将患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进行诊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将患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椎体复位减压术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药分期论治。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2.0%,西医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的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和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能够显著改善脊髓功能、提高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从而促使患者脊柱功能早日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复位减压术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护理
19
作者 肖艳平 朱睿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9期149-149,共1页
目的分析1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的护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脊柱外科1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各项评估及宣教沟通、术后生命体征及脊髓功能监测、各项管道的监测记录、术后的康复锻炼宣教... 目的分析1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的护理,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脊柱外科1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各项评估及宣教沟通、术后生命体征及脊髓功能监测、各项管道的监测记录、术后的康复锻炼宣教。结果 1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后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临床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外科手术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