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尹国明(综述) 李强 孙会艳(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到目前为止,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改善性药物,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来根治。近年来,膳食多酚因其多效性的生物学活性,尤其是其抗氧化性能而受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到目前为止,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改善性药物,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来根治。近年来,膳食多酚因其多效性的生物学活性,尤其是其抗氧化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在对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活性,迄今为止已开展了在AD中潜在作用的广泛研究。本文从通过调控beta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机制方面整理了其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一步彰显了EGCG的药理学特征及其在AD防治中的意义,以期对后续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万丽丽 赵亚红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7期94-96,共3页
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治疗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入院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428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 目的探究综合性康复治疗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入院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428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该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该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4%,且经过综合性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17.54±4.25)分,治疗后:(5.34±1.74)分]和HAMD评分[治疗前:(24.68±7.93)分,治疗后:(6.73±2.34)分]均显著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用于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抑郁情绪,继而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偏瘫 综合性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3
作者 王玉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1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方法:对近3年神经内科病区护理风险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年以来,在患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护理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护理满意度则逐年上升,由原来的89%上升到99%。结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的管理对策。方法:对近3年神经内科病区护理风险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年以来,在患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护理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护理满意度则逐年上升,由原来的89%上升到99%。结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制度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狠抓安全管理是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及纠纷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下载PDF
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中的运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彦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9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见习生88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PBL教学模式,研究组44例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 目的分析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见习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见习生88例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PBL教学模式,研究组44例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病例分析及操作技能分数分别为(89.23±5.46)分、(88.37±4.51)分、(86.78±6.17)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见习中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法,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临床操作技能、学习兴趣及临床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模拟教学 PBL 教学法 神经内科 本科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 教育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迎春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3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1(应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25例)、实验组2(应用降... 目的观察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1(应用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25例)、实验组2(应用降钙素原检测方法,25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5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3组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1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21.3±1369.9)、(38.5±7.7)、(7.1±1.4)d,实验组2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15.3±1370.2)、(39.1±7.2)、(7.3±1.1)d,对照组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758.2±1702.1)、(92.2±9.6)、(13.2±2.4)d,实验组1和实验组2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366、1.688、1.471,P>0.05),实验组1和实验组2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频率、抗生素使用强度显著优于对照组(t=3.368、10.122,P<0.05),实验组1和实验组2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8.896,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单纯应用降钙素原的效果保持一致,相比起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抗生素使用频率 抗生素使用强度
下载PDF
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金刚 李强 +1 位作者 孙会艳 王洪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73-1080,共8页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表明鼠尾草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酸 迷迭香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川芎嗪及其衍生物防治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姜晓东 孙会艳 李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中药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数十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十余年中,TMP因其对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中药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数十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十余年中,TMP因其对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重要的是,TMP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表明,TMP在PD中发挥多种药理学作用,如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使其成为治疗PD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策略。因此,该综述旨在总结TMP在P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机制,证明TMP可能成为防治PD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帕金森病 抗凋亡 抗氧化 抗炎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铁死亡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8
作者 李文静(综述) 李强 孙会艳(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478-1485,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有限。近年研究显示铁死亡参与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同时,抑制铁死亡可以阻断脑卒中后神经损伤。本文首先总结了铁死亡参与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有限。近年研究显示铁死亡参与脑卒中后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同时,抑制铁死亡可以阻断脑卒中后神经损伤。本文首先总结了铁死亡参与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进展,同时重点综述了通过药理学途径抑制铁死亡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铁死亡 神经损伤
下载PDF
EGCG对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丁新玲 孙会艳 +1 位作者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6-1810,共5页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3-gallate,EGCG)是一种来源于绿茶提取物的丰富多酚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EGCG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实验模型中具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成为PD治疗的潜在药物。该文系统总结了EGCG在PD中神经保护的最新进展,重点归纳了其在抗凋亡、抗氧化、抗炎、调节多巴胺生成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方面的分子机制。该综述强调了EGCG的药理学特征及其对PD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帕金森病 凋亡 氧化应激 神经炎症 Α-突触核蛋白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起病的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延玲 李国丽 +1 位作者 赵伟丽 谢树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一种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区域淋巴结或一组淋巴结,并沿邻近淋巴网络扩散,常累及锁骨上、颈部和纵膈淋巴结。HL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极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0.2%~0.5...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是一种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区域淋巴结或一组淋巴结,并沿邻近淋巴网络扩散,常累及锁骨上、颈部和纵膈淋巴结。HL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极为罕见,其发病率约为0.2%~0.5%[1]。本病例报告了1例21岁男性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起病的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CNS-HL),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活检 激素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SBI-ICH)可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研究表明,细胞铁死亡可以介导脑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而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少SBI-ICH。作者综述了铁死亡参与SBI-ICH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在SBI-ICH防治...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SBI-ICH)可导致神经元的不可逆损伤。研究表明,细胞铁死亡可以介导脑出血后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而抑制铁死亡能够有效地减少SBI-ICH。作者综述了铁死亡参与SBI-ICH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在SBI-ICH防治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出血防治方法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铁死亡 神经保护 铁死亡抑制剂 继发性脑损伤 综述
下载PDF
靶向抑制铁死亡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2
作者 孙会艳 李强 王洪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研究表明,大脑区域性铁负荷增加、体内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均参与AD发病机制。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新证据表明铁死亡参与AD的病理过程,而一些针对铁死亡的新化合物能够在AD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对AD显示出具有治疗作用。因此,该文系统总结了铁死亡参与AD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以药物靶向抑制铁死亡治疗A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AD的未来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铁失衡 脂质过氧化 铁死亡 铁死亡抑制剂 神经保护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Cys-C水平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国丽 赵伟丽 +1 位作者 王洪权 许海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42-234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评估所有入组人群的NIHSS评分,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分别测定入院时、7 d时、14 d时血...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评估所有入组人群的NIHSS评分,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分别测定入院时、7 d时、14 d时血清Cys-C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7 d时血清Cys-C含量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时血清Cys-C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胱抑素C 脑梗死
原文传递
Nrf2/ARE/HO-1通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洪权 王玉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4-257,共4页
近年研究表明,调节Nrf2/ARE/HO-1通路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手段上调Nrf2或HO-1的表达,在动物模型和细胞体系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就Nrf2/ARE/HO-1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作用的研究进行梳... 近年研究表明,调节Nrf2/ARE/HO-1通路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手段上调Nrf2或HO-1的表达,在动物模型和细胞体系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有必要就Nrf2/ARE/HO-1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作用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对Nrf2/ARE/HO-1在AD中作用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桂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20例头痛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MRI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治疗的20例头痛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结果及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MRI检查阳性率(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5.0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分析中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乳酸(LA)水平差异显著(P<0.05),其中LDH浓度最高的是结核性脑膜炎组,CK浓度较高的是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和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的LA浓度相对其他组较高(P<0.05);脑脊液分析中各组诊断敏感性较化脓性脑膜炎组高,除了隐球菌性脑膜炎组外,其他各组的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 MRI和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MRI和脑脊液分析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分析
下载PDF
电生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百会 张秀全 郭福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电生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检测病人的神经传导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分析甲亢病人神经传导以及病变情况,比较甲亢病人不同位置肌肉NEMG检查异常情况。结果:感觉传导异常检出... 目的:探讨电生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检测病人的神经传导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分析甲亢病人神经传导以及病变情况,比较甲亢病人不同位置肌肉NEMG检查异常情况。结果:感觉传导异常检出率47.22%,高于运动传导异常检出率22.22%(P<0.05)。甲亢病人近端肌肉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发生率58.33%,高于远端发生率41.67%(P<0.05)。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情况以及多相波增多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病人可出现神经肌肉损害,且主要以感觉传导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神经肌肉病变 电生理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金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9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为(51.3±3.6)分,对照组为(50.8±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对照组为(47.3±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靶向Nrf2-铁死亡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梅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程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同时对Nrf2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要的概述,重点综述药物靶向激活Nrf2通路抑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NRF2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
下载PDF
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血管减压术为其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微血管减压术为其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并将观察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治疗,在这100例患者中,疼痛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有92例(占患者总数的92%),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8%)。在所有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发现病情复发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6%)。结论: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