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移动护理终端在血液内科安全输血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桂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0期200-201,共2页
目的 研究分析移动护理系统在血液科安全静脉输血中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血液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无线移动护理终端PDA前)4 196例输血患者,与2014年1月-2016年1月(应用PDA后)5 124例输血患者,确定移动护理系统在输血中应用意... 目的 研究分析移动护理系统在血液科安全静脉输血中作用。方法 对比分析血液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无线移动护理终端PDA前)4 196例输血患者,与2014年1月-2016年1月(应用PDA后)5 124例输血患者,确定移动护理系统在输血中应用意义。结果 无线移动护理终端应用后,输血中存在问题得到控制。结论 PDA应用于静脉输血核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 静脉输血 安全
下载PDF
血液科化疗患者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马云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科化疗患者综合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血液科化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n=45)和常规护理组(n=4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丧失、疼痛、疲倦、呼吸困难、失眠不... 目的观察血液科化疗患者综合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血液科化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n=45)和常规护理组(n=4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丧失、疼痛、疲倦、呼吸困难、失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丧失、疼痛、疲倦、呼吸困难、失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综合护理组为97.8%(44/4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化疗患者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科 化疗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黄玉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0期218-219,共2页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 目的研究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实行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41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传统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导管留置时间(138.27±10.27)min、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07%、导管留置时间(110.24±11.36)min、护理满意度87.80%,经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在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护理管理 血液病患者 PICC护理
下载PDF
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TG治疗后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4
作者 杨洁 刘瑞芳 +4 位作者 雷淑媛 刘胜利 杨宏超 孙明菲 何宇杰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5年第3期99-101,共3页
该文总结了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后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整体护理评估方案,加强感染护理和管理、... 该文总结了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治疗后继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整体护理评估方案,加强感染护理和管理、用药的护理,强化基础干预和营养支持,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升,对患者疾病转归具有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存活素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马丽丽 付长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性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Survivin、P15INK4B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rvivin、P15INK4B对MD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MD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15INK4B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150例MDS患者中50例病死,1年生存率为66.67%(100/150),病死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15INK4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MDS患者Survivin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15INK4B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两者均可用于MDS的诊断及不良预后的评估,联合检测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存活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 预后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宋腾飞 王晓晶 马丽丽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为JAK2V617F阳性MPN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为JAK2V617F阳性MPN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的临床疗效,JAK2V617F突变负荷,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骨髓纤维化程度,骨髓形态学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PLT、HGB水平,MPN-10评分,MF分级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WBC、H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细胞异常增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JAK2V617F阳性突变负荷,逆转骨髓纤维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阳性 羟基脲 沙利度胺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7
作者 杜金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单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52±2.14)×109/L、(123.11±25.82)×109/L,对照组分别为(7.51±2.04)×109/L、(75.43±15.77)×109/L;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安全性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探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桂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9期244-245,共2页
目的研究无菌层流病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 目的研究无菌层流病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菌层流病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无菌层流病房 心理特点
下载PDF
PICC与CVC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桂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住层流病房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13例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 目的 探讨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6月入住层流病房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13例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7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CVC组。对比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CVC置管组为71.4%(P〈0.05);PICC组患者满意度100%,CVC组57.1%,PICC组高于CVC组。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导管流速不同对造血重建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自体骨髓移植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玉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1期200-201,共2页
目的研究将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自体骨髓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与实验组(n=1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 目的研究将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自体骨髓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与实验组(n=1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28.57%,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自体骨髓移植护理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降低骨髓移植后并发症,提升骨髓移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移植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先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189-1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 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3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无使用免疫抑制...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 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3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抗凝药及激素冲击疗法.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及CD3+、CD4+、CD8+、CD19+、CD20+细胞数.结果 9例完全有效,5例有效,9例无效.中位疗效持续时间8(5~23)个月,有效患者有中3例复发,其余均维持较好.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自身抗体均转阴.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血清IgG、IgM、IgA无明显变化,CD3+、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CDI9+/CD20+细胞明显下降.多数患者耐受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IT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难治性 抗体 单克隆 CD20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新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793-794,共2页
目的:分析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18例低危hypo-MDS患者,随诊观察有效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4.4%,全部患者未... 目的:分析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18例低危hypo-MDS患者,随诊观察有效率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4.4%,全部患者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结论:环孢素A(CsA)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沙利度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以血小板显著增高为特点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先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1150-1150,F0003,共2页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头痛4 d"于2013年8月3日入院。头痛为胀痛持续性,前额部为主,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就诊于我院。化验血常规WBC 12.3×10^9/L,Hb 124 g/L,PLT 2 045×10^9/L为进一步治疗入我科。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头痛4 d"于2013年8月3日入院。头痛为胀痛持续性,前额部为主,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就诊于我院。化验血常规WBC 12.3×10^9/L,Hb 124 g/L,PLT 2 045×10^9/L为进一步治疗入我科。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体温37℃,P80次/min,R 18次/min,BP 100/60 mmHg,无贫血貌,皮肤无黄染,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文献复习 血小板 肢体活动障碍 浅表淋巴结 病理性杂音 肺呼吸音 持续性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2
14
作者 乌仁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收治的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血浆置换加激素治疗,置换血浆量每次40~80 ml/kg×4~6次,...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收治的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给予血浆置换加激素治疗,置换血浆量每次40~80 ml/kg×4~6次,糖皮质激素按每天1mg/kg给予.结果及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继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激素 血浆置换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新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S8期91-92,共2页
目的:总结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长春新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治疗组:经上述治疗半年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环孢素或加激素治疗,环孢素剂量为每天1~3 mg/kg,分... 目的:总结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长春新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治疗组:经上述治疗半年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环孢素或加激素治疗,环孢素剂量为每天1~3 mg/kg,分2~3次口服,疗效为3个,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1~2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47%。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用小剂量环孢素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环孢素A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中血小板恢复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孙莹 刘先桃 马丽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40μg/kg,连续10~14 d;ANC<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瑞平 陈虎 +2 位作者 郭玉琴 乌仁娜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50-553,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能力,其中MSC的免疫调节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MSC能抑制T、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增殖;同时,MSC...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能力,其中MSC的免疫调节性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为:MSC能抑制T、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和增殖;同时,MSC具有重建人类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性质,MSC正应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GVHD。因此,深入研究MSC治疗GVHD的细胞免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对MSC治疗GVHD的免疫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研究状况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免疫机制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围化疗期的心理干预
18
作者 宫玉梅 王艳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3期135-136,共2页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其最基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大剂量联合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因治疗、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的广泛开展,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其最基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大剂量联合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基因治疗、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的广泛开展,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放弃化疗,造成患者提早死亡。所以,为了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我们对围化疗期患者实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围化疗期 心理干预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健康指导
19
作者 宫玉梅 王艳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4期136-138,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预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以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预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改善狼疮病人的预后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健康指导
下载PDF
骨实质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肺与骨髓中的分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平 乌仁娜 +2 位作者 郭玉琴 张斌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慢病毒质粒pGC FU-RFP-LV标记的小鼠骨实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肺组织和骨髓中的分布。将感染效率为78%的慢病毒感染小鼠MSC,尔后将感染后的MSC以1×106个/只的浓度经小鼠尾静脉植入到BALB/c小鼠体内。随机将小鼠按... 本研究探讨慢病毒质粒pGC FU-RFP-LV标记的小鼠骨实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肺组织和骨髓中的分布。将感染效率为78%的慢病毒感染小鼠MSC,尔后将感染后的MSC以1×106个/只的浓度经小鼠尾静脉植入到BALB/c小鼠体内。随机将小鼠按照1、2、5、7 d 4个时间点分为4组。在各时间点取小鼠肺组织并制成冰冻切片及骨髓涂片,观察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慢病毒感染后的MSC经免疫表型分析和诱导分化检测均符合MSC的表型及生物学特征。以最适病毒滴度MOI=50感染小鼠MSC后,细胞生长状态无明显改变。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第1、2、5、7天MSC在骨髓中分布为(0.50±0.20),(0.67±0.23),(0.53±0.14),(0.33±0.16);在肺组织中分布为(0.55±0.15),(0.47±0.13),(0.29±0.13),(0.26±0.08)。结论:MSC在第1天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内(P<0.05),而在第2天主要分布在骨髓中(P<0.05)。小鼠骨实质MSC分布浓度与RFP基因表达及MSC在肺组织和骨髓中定植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实质 间充质干细胞 肺组织 骨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