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缘政治与战略资源产业链重构——以关键稀土矿产和材料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丹辉 高风平 +1 位作者 刘思艺 弓宇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3,共15页
大国清洁能源转型尤其是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风电等产业刺激了稀土等战略资源需求,稀土产业链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领域。该研究基于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从全球治理的经典范式出发,考察美国力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的深... 大国清洁能源转型尤其是快速扩张的电动汽车、风电等产业刺激了稀土等战略资源需求,稀土产业链成为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焦点领域。该研究基于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从全球治理的经典范式出发,考察美国力推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的深层动因及地缘政治影响,在美国地缘战略“产业链控制”与“联盟制华”两大特征下,揭示中美稀土产业链脱钩与全球“双链”格局、美国“三大法案”与清洁能源产业体系主导权、中美大国博弈与日本产业安全等重要政治经济关系之间的底层逻辑和战略呼应。研究发现:①在产业链控制方面,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去稀土化”与美西方“去中国化”的产业链布局导向相互加持,共同推动形成全球战略资源“双链”格局;②在与盟国联合制华方面,美国要求日本等盟国分担与中国地缘竞争的“缔盟”责任,而日本出于自身利益高度介入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由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进口转向深度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稀土产业链;③美国出台“三大法案”是其一贯以国内法塑造地缘关系又一力证,背后的深层动机在于通过重塑战略资源产业链,掌控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主导权。为应对日益升级的战略资源大国博弈,要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利用好产业链中前端的资源和产能优势,创新引领战略资源产业链自主延展;另一方面强化战略布局,整合全球关键矿产资源,丰富反制手段,不断增强稀土等重点产业链韧性,提升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稀土 战略资源 产业链重构 地缘政治竞争
下载PDF
微生物冶金及其在稀土资源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宁 张晓伟 +3 位作者 柳召刚 李健飞 冯福山 胡艳宏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8期75-82,共8页
我国稀土矿开采方式比较粗放,长期过度开采给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亟需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浸出工艺。微生物冶金技术是指用含有微生物的溶液将有价金属元素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并加以回收利用的方法,其实质是加速将... 我国稀土矿开采方式比较粗放,长期过度开采给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亟需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浸出工艺。微生物冶金技术是指用含有微生物的溶液将有价金属元素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并加以回收利用的方法,其实质是加速将矿物自然转化成氧化物的湿法冶金过程,特别适合处理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的矿产资源。介绍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的特点,回顾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微生物浸出稀土元素的机理,详细介绍了生物浸出、生物氧化、生物分解3种微生物冶金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指出了微生物冶金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资源 微生物浸出 浸矿工艺 浸出机理 浸矿细菌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过程有价元素的浸出行为
3
作者 邓永春 王亮 +6 位作者 辛文彬 沈成 李文博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李龙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针对高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处理混合型稀土精矿时存在酸用量大、有酸性气体逸出和放射性渣难处理等问题,开发了低温浓硫酸焙烧-水浸工艺,系统研究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酸矿比以及铁磷比对混合型稀土精矿中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300℃、酸矿比2.0、不调铁磷比的条件下,RE和Th浸出率分别达94.34%、95.05%,显著减少了放射性废渣的生成,但浸出液静置后会有白色沉淀生成,造成浸出液中RE和Th含量下降;通过加入Fe_(2)O_(3)调控焙烧原料中铁磷比至3.0,RE、Th浸出率分别为94.80%、71.20%,有效抑制了浸出液中焦磷酸稀土的析出。结合热力学分析可知,低温(≤300℃)条件下,硫酸与稀土矿物的反应更易进行,且能抑制SO_(2)、SO_(3)酸性气体的排放。相较于高温浓硫酸焙烧法,低温浓硫酸焙烧工艺兼具环境友好性与资源高效性,为混合型稀土精矿绿色提取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稀土精矿 低温浓硫酸焙烧 水浸 铁磷比
原文传递
稀土石膏母液循环法制备硫酸钙晶须及其晶型转换和性能研究
4
作者 卢琪 皮雯静 +5 位作者 吴锦绣 张一鸣 柳召刚 胡艳宏 张晓伟 李健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5,共8页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 以稀土冶金过程产生的废渣(稀土石膏)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硫酸钙晶须,随后探讨母液循环对硫酸钙晶须制备及其晶型转化的影响,明确了硫酸钙晶须晶型转换条件,最后探究硫酸钙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差热分析仪(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拉曼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F-4600)等仪器对硫酸钙晶须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母液循环3次后,晶须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稳定,平均长度为92.4μm,长径比为13.7,可见母液循环方案可行。循环后的产物通过调控干燥温度进行烘干,在80℃、90℃和420℃下分别制备出二水、半水和无水硫酸钙晶须,3种硫酸钙晶须均具有吸收紫外光和发射蓝光的性能,其中半水硫酸钙晶须的发光性能最好。固废与母液循环提高了废渣和废液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硫酸钙晶须晶型的调控并赋予硫酸钙晶须发光特性,为探究硫酸钙晶须应用领域提供新方向,同时为稀土冶金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理 硫酸钙晶须 微波法 母液循环 晶型调控
原文传递
回火对含稀土空冷贝氏体油套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韩强 高智敏 +3 位作者 贾欣 李涛 孙昭琦 代从伟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采用洛氏硬度计对试验钢回火后的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200、450和650℃回火不同时间后,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650℃回火60 min时,贝氏体钢中的第二相为(Fe,Cr)_(3)C和Cr_(23)C_(6)型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450℃回火120 min时发现二次硬化现象,且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高于非稀土贝氏体钢。稀土Ce的加入对贝氏体钢具有提高相变点温度,推迟珠光体转变,提高硬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贝氏体钢 回火工艺 油套管 组织性能 稀土
原文传递
适用于铝/钛合金凝固细化的RE中间合金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白慧怡 华连庚 +3 位作者 李一鸣 夏苏晋 任慧平 计云萍 《科技风》 2025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选择Al-Ce/La中间合金,设计质量分数为50%的Ce/La含量,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炉制备中间合金,在铸造AlSi7Mg合金和选区激光熔化工业纯钛中分别添加微量Al-Ce/La中间合金,以考察其凝固细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 针对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选择Al-Ce/La中间合金,设计质量分数为50%的Ce/La含量,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炉制备中间合金,在铸造AlSi7Mg合金和选区激光熔化工业纯钛中分别添加微量Al-Ce/La中间合金,以考察其凝固细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得到Al-49.09%Ce/La中间合金,结合微观表征与热力学计算,发现其中的稀土中间相只有Al_(11)Ce_(3)/Al_(11)La_(3)。微量Al-Ce/La合金添加能够细化AlSi7Mg合金的宏观组织;在SLM成形CP-Ti中添加微量Al-49.09%La合金粉末,粗大的柱状晶变为等轴晶+柱状晶,晶粒细化。研究工作为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e合金 Al-La合金 凝固细化 ALSI7MG合金 工业纯钛
下载PDF
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氟和磷的研究
7
作者 王振华 文明 +2 位作者 王涛 徐伟民 公衍行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优的浸出条件为:球磨时间5 h,初始NaOH浓度700 g/L,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液固比4∶1。氟浸出率达92.92%,磷浸出率达到63.87%。经XRD、SEM及FIRT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中的含氟、磷矿物几乎全部被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基于51单片机的冶金智能制造实践资源建设
8
作者 阮飞 海文智 +4 位作者 包金小 徐鹏飞 李红霞 王艺慈 刘国奇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5期38-41,共4页
综合实验是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实践类必修课程,在传统综合实验中恰当地融入人工智能学科知识对冶金工程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基于51单片机的金属铝液氢含量测定为素材,进行了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的整合和设计... 综合实验是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实践类必修课程,在传统综合实验中恰当地融入人工智能学科知识对冶金工程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基于51单片机的金属铝液氢含量测定为素材,进行了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的整合和设计,形成了由氢传感器制作与组装、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搭建、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上位机软件制作及金属液氢含量测定5个版块构成的系统完整的冶金综合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以期为冶金工程专业智能制造方向本科生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智能制造 学科建设 教学资源
下载PDF
多金属共生型萤石矿产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现状 被引量:9
9
作者 常胜 李梅 +3 位作者 段海军 马林林 高凯 张栋梁 《中国矿山工程》 2019年第6期16-19,共4页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多金属共生型萤石矿浮选工艺以优先浮选工艺为主,即先用硫化矿捕收剂浮选硫化金属矿物,再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萤石的浮选工艺,浮选萤石多以油酸、改性油酸、塔尔油、氧化石蜡皂等作捕收剂,碳酸钠和水玻璃等...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多金属共生型萤石矿浮选工艺以优先浮选工艺为主,即先用硫化矿捕收剂浮选硫化金属矿物,再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萤石的浮选工艺,浮选萤石多以油酸、改性油酸、塔尔油、氧化石蜡皂等作捕收剂,碳酸钠和水玻璃等作调整剂,并根据脉石矿物的不同选用苛性淀粉、偏磷酸钠、木质素磺酸盐、糊精、单宁酸、草酸等作抑制剂。目前新型药剂、组合药剂的研发及新型浮选工艺的研究在该类难选萤石矿的浮选中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萤石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共生型萤石矿 浮选 白云鄂博尾矿
下载PDF
3D核壳结构NiMoO_(4)@CoFe-LDH纳米棒的高效析氧及全解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全鑫 郭瑞华 +3 位作者 王瑞芬 安胜利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4-1264,I0006,I0007,共13页
电解水制氢因具有绿色环保、制氢纯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电催化水分解过程中缓慢的阳极析氧反应(OER)极大地阻碍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进程,使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水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策略,成... 电解水制氢因具有绿色环保、制氢纯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电催化水分解过程中缓慢的阳极析氧反应(OER)极大地阻碍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进程,使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水热和电沉积相结合的策略,成功在导电泡沫镍(NF)基底上制得了一种以晶体NiMoO_(4)纳米棒为“核”、非晶态CoFe-LDH纳米片为“壳”的新型三维(3D)核壳异质结构催化剂。这种特殊的3D核壳结构充分激发了NiMoO_(4)和CoFe-LDH的电催化潜力,极大地提升了电化学水分解反应的效率。通过NiMoO_(4)和非晶态CoFe-LDH的协同作用,NiMoO_(4)@CoFe-LDH/NF纳米催化剂产生了更多的活性位点,表现出了高效的电子转移能力和优异的OER电催化活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当电沉积时间为60 s时,NiMoO_(4)@CoFe-LDH/NF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和100 mA·cm^(−2)下的过电位η10和η100只有168和216 mV,且具有极小的Tafel斜率和出色的长期稳定性。同时,NiMoO_(4)@CoFe-LDH||NiMoO_(4)全解水系统也表现出了较低的驱动电压,在1.57 V电压下即可产生10 mA·cm^(−2)的电流密度。这项工作为设计开发高效的电解水催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水热和电沉积法 3D核壳结构 全解水
下载PDF
对氨基水杨酸稀土配合物对天然橡胶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刘永刚 郝伟 +4 位作者 柳召刚 王晓丽 马胜梅 张世忠 张凤龙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496-502,共7页
使用稀土类抗氧剂对氨基水杨酸镧(PAS-La)、对氨基水杨酸铈(PAS-Ce)和对氨基水杨酸镧铈(PAS-La-Ce)及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分别制备了相应的天然橡胶(NR)硫化胶,通过硬度、拉伸性能、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4种抗氧剂对NR热氧老化... 使用稀土类抗氧剂对氨基水杨酸镧(PAS-La)、对氨基水杨酸铈(PAS-Ce)和对氨基水杨酸镧铈(PAS-La-Ce)及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分别制备了相应的天然橡胶(NR)硫化胶,通过硬度、拉伸性能、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4种抗氧剂对NR热氧老化的防护效果,并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不含抗氧剂和分别含有4种抗氧剂的NR硫化胶的热氧老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类抗氧剂的防护效果优于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PAS-La/NR、PAS-Ce/NR和PAS-La-Ce/N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保持率高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其中PAS-La-Ce/N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最高,PAS-La的防护效果最佳;5种NR硫化胶在热氧老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氧化反应,稀土类抗氧化剂和受阻酚类抗氧剂2246的添加均可以提高NR发生热氧降解所需的活化能,增强其热氧稳定性,PAS-La/NR和PAS-Ce/NR硫化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优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而PAS-La-Ce/NR硫化胶与抗氧剂2246/NR硫化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水杨酸稀土配合物 抗氧剂 天然橡胶 热氧降解 活化能 耐热氧老化性能
下载PDF
高熵磷化物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高效电解水性能
12
作者 张文宇 郭瑞华 +3 位作者 岳全鑫 黄雅荣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5-1274,I0008-I0010,共13页
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缓慢电催化动力学限制了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熵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电解水催化剂,有可能取代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由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不相容性... 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的缓慢电催化动力学限制了其能量转换效率。高熵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电解水催化剂,有可能取代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和贵金属。由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不相容性,关于高熵化合物特别是高熵金属磷化物合成的报道很少。本研究以柠檬酸为络合剂、磷酸二氢铵为磷源,采用低温溶胶-凝胶法,通过添加不同组元金属合成了一系列以碳为基底的高熵合金磷化物纳米颗粒。在1 mol·L^(-1)的KOH介质中,FeCoNiMoCeP/C表现出良好的电解水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条件下,FeCoNiMoCeP/C电极电催化HER和OER所需的过电位分别为119和240 mV。在全解水研究中,FeCoNiMoCeP/C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条件下,FeCoNiMoCeP/C同时用作阴极和阳极的电解水反应所需过电位仅为1.53 V。这是由于高熵磷化物催化剂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增加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本研究可拓展高熵合金在电催化领域的潜在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金属磷化物 双功能催化剂 全解水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铌、钛影响合金熔体黏度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家辉 刘香君 +3 位作者 郭文涛 白庆伟 金永丽 赵增武 《稀土信息》 2024年第8期22-25,共4页
为提高薄壁合金铸件质量和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需要掌握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熔体黏度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白云鄂博矿中富含稀土、铌、钍、钛等金属资源,其中稀土主要通过作用团簇直径和团簇间作用力两种方式改善合金黏度,而原... 为提高薄壁合金铸件质量和促进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平衡利用,需要掌握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熔体黏度的变化规律及机理。白云鄂博矿中富含稀土、铌、钍、钛等金属资源,其中稀土主要通过作用团簇直径和团簇间作用力两种方式改善合金黏度,而原子序数和混合效应会影响黏度的改善效果。为扭转白云鄂博矿轻稀土供大于求、利用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可以平衡使用轻-重混合稀土,并适当提高轻稀土的比例。本文概括介绍合金熔体黏度和流动性的主要测量方法,综述稀土、铌、钍、钛对Al-Si、Fe-C等合金熔体黏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根据工艺制度选择黏度的测量方式、黏度结果反作用工艺路线、优化和完善并高效利用稀土混合效应的发展方向,助力“两个稀土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合金熔体 黏度 稀土 混合效应
下载PDF
湿法工艺回收钕铁硼废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4
作者 王晓东 张晓伟 +3 位作者 郭峰 李健飞 邓楚璇 王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 钕铁硼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超过30%的稀土金属转移到废料中,导致钕铁硼废料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钕铁硼废料的绿色回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回收钕铁硼废料的湿法工艺研究现状,包括酸浸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碱分解法、离子液体回收法、水解法及微生物分解法等多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技术难点,最后提出了未来钕铁硼废料回收利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资源二次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废料 稀土 湿法 回收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钢渣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安胜利 黄兰 +3 位作者 柴轶凡 陈宇昕 彭军 张芳 《钢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钢铁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钢渣的后续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钢渣稳定性差、耐磨性高和胶凝性低等问题,钢渣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大量钢渣被堆放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 钢铁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持续增长,钢渣的后续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钢渣稳定性差、耐磨性高和胶凝性低等问题,钢渣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大量钢渣被堆放处理,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背景下,为满足现代钢企对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求,发展钢渣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势在必行。综述了钢渣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主流的钢渣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工艺、钢渣改性工艺和湿法处理工艺。详细阐述了不同处理工艺的技术特点、资源回收及产品潜在的应用途径,分析对比了不同处理工艺的技术优势。此外,还讨论分析了钢渣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进展,指出了钢渣在该领域的应用潜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中国钢渣资源化利用仍面临着预处理和高质化应用领域拓展技术突破等诸多问题。旨在通过对钢渣处理技术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综述分析,提出未来钢渣研究在关注显热的充分利用、铁等有价资源回收的同时,更应着重关注和加强钢渣成分和物相演变调控等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应锚定环境修复、新材料及高值化产品的制备等方向开发新技术,拓展钢渣高质化利用,提高钢渣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预处理技术 改性工艺 湿法工艺 技术优势 资源化利用 高值化产品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Pt_(3)Co高指数晶面氧还原过程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6
作者 刘磊 郭瑞华 +3 位作者 王丽 王艳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I0001-I0005,共13页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 Pt_(3)Co催化剂是Pt基合金中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合成Pt_(3)Co高指数晶面(HIFs)是一种提高其催化性能的有效策略,但具有最高ORR活性的HIFs尚未明确,并且目前缺乏对Pt_(3)Co HIFs ORR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构建了六种不同Pt_(3)Co HIFs,通过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计算证明了其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六种Pt_(3)Co HIFs的ORR过程中间物*O、*OH、*OOH的结合能(BE),通过d带中心(εd)、Bader电荷及配位数(CN)解释了其在台阶与边缘位点BE不同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吸附原子CN与εd的关系,通过ORR自由能台阶图分析了ORR过程中的过电位(η),发现η大小主要与*OH结合能(BE-*OH)有关,其中η最小的晶面为Pt_(3)Co(211),其在台阶处的η达到了0.294 eV。本工作为高ORR活性HIFs催化剂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_(3)Co催化剂 高指数晶面 密度泛函理论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二元碱度对CaO-SiO_(2)-Al_(2)O_(3)-CeO_(2)-La_(2)O_(3)渣系黏度和熔渣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赵付恒 辛文彬 +4 位作者 邓永春 张婧 姜银举 曹祚君 王利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102,共6页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 为合理选择熔渣成分以服务于含稀土熔渣高效富集稀土,采用旋转柱体法和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不同二元碱度条件下混合稀土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结果表明:二元碱度为0.50、0.86、1.00、1.20时,1550℃下渣系对应的黏度分别为1.30、0.87、0.60、0.36Pa·s,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68、220、216、202kJ;Q^(1)(Si)和Q^(2)(Si)在熔渣中的面积分数均在24%以上;随着二元碱度增加,桥氧(O^(0))面积分数减少,非桥氧(O^(-))和自由氧(O^(2-))面积分数增加,代表熔渣聚合度的K值逐渐从0.53降至0.10。随着二元碱度增加,熔渣结构体系趋于简单化是混合稀土渣系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渣 碱度 黏度 熔渣结构 稀土 结晶相 渣系
下载PDF
Ce-MOFS/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研究
18
作者 张辉 孙懿辉 +3 位作者 吕妍 安胜利 郭瑞华 王瑞芬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1178,共8页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 以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1,3,5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简单的静电自组装法合成了铈金属有机框架(Ce-BTC)和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复合材料(Ce-BTC/g-C_(3)N_(4)),用于二氧化碳还原制一氧化碳的研究,并探索Ce-BTC的复合对g-C_(3)N_(4)性能的影响机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阻抗、光电流测试和CO_(2)还原性能测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光电学性能及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BTC与g-C_(3)N_(4)的复合可能使得g-C_(3)N_(4)层间距发生改变,在细化晶体颗粒的同时提高样品比表面积,使复合样品获得更高的可见光捕获能力且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更高;在仅加入1 mL H2O作为质子提供源的前提下,Ce-BTC/g-C_(3)N_(4)-3拥有最优光催化性能。CO产率为19.02μmol/(h·g),是g-C_(3)N_(4)的2.25倍,循环测试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Ce-BTC 石墨相氮化碳 复合光催化材料
下载PDF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锦绣 李梅 +2 位作者 柳召刚 张晓伟 冯福山 《科技资讯》 2018年第36期204-204,206,共2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实践与实验教学的实施,来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使冶金...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实践与实验教学的实施,来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使冶金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行业优势与专业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矿物浮选表面性质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佳丽 王介良 +2 位作者 时景阳 吴旭 曹钊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5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浮选是一种根据物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润湿性)的差异在气、液、固三相流中对物料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技术,常用于矿物的分选。对矿物基本浮选行为、表面电性、吸附及溶液化学行为等的研究,是确定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的基... 浮选是一种根据物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主要指润湿性)的差异在气、液、固三相流中对物料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技术,常用于矿物的分选。对矿物基本浮选行为、表面电性、吸附及溶液化学行为等的研究,是确定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机理的基本方法,但对许多复杂浮选体系,更需要各种现代测试方法去表征或证明这些作用机理,更清楚地从微观层面揭示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本质。综合分析了成像分析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表面成分分析技术如Zeta电位、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测试方法在浮选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为今后浮选界面测试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测试技术 成像分析 表面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